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人到五十,活了大半輩子,回首才發現:年輕時候的雄心豪情,很多東西都不是自己所可以左右的。能夠伴隨自己的,最後只剩下一個安穩的家、半房書和一個還在年輕跳動的心臟。
過了凌晨,醒來,知道自己直到此刻才真正進入五十。煮一壺黑茶,思考知天命的年紀,該怎麼過。馮侖在《行在寬處》封面上有三句話:「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我覺得很有道理。
擇高處立。站在格局的高處,看淡人世滄桑。
《道德經》裡《不爭無尤》篇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意思是,最大的善應該如水一樣,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不爭則沒有過失,也就沒有怨咎。
到50歲年紀,苦過難過奮鬥過拼搏過,見證了生存的艱難,也體味了人世間的悲歡,懂得世態炎涼,也體會了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冷漠。很多事情已經看懂悟透,這個年紀也就沒必要與命爭、與後輩爭、與妻兒爭。什麼樣的現實,都接受;什麼樣的苦累,都埋藏在心裡,既不喋喋不休若祥林嫂,也不自怨自艾苦大仇深;一切歸於平淡。
看破不說破,做回自己。既不卑躬屈膝,也不傲世孤高,站在高處看世界:站在一樓看,滿眼都是不滿;站在十樓看,與己無關;站在三十樓以上看,原來都是螻蟻,或者已經看不清楚,如雲似霧。
就平處坐。在平緩的地方坐下,才能坐得安穩安然。五十而知天命,是指天命所歸,把心態放平:忘記過去的輝煌燦爛,忘記過去的位高權重,忘記過去的坎坷悲傷,忘記過去的愛恨情仇……
一切都是浮雲。
離開位置,就是百姓,就是一個普通人。為官者,千萬別想著去以前工作過的地方看一看。人走茶涼是常態,去了你的接任者,做壞了會認為你去看笑話、去指指點點,做好了你在心下欣慰祝福便是,何必去留念過往?
當個普通人,學會做一個讓後輩喜歡的人。
別去指手畫腳幹涉孩子們的生活。資訊時代,年輕一輩見識的東西、掌握的技能也許早已超越我們;憶苦思甜、經驗之談大可不必。孩子成長,需要磨礪,需要什麼都嘗一嘗,如同看一部電影,剛一開始你就把過程結果都講透了,這個電影也就沒有意思了。生活也是這樣,何必一定要把自己做成萬能的上帝呢?
能夠在孩子最需要的時候給予力所能及地資助。在孩子們合理的、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始終站在他們身後給予支持和幫助,做雪中送炭者,而不是守財奴。金錢買不來感情,更不能衡量親情;教給孩子「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道理,別讓孩子有了錢卻把做人的根本丟了,把底線丟了,把人品丟了。
別強求孩子陪著你,自己照顧好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距離近了糾紛來了。保持適當距離,給自己也給別人一個空間,不摻和不多言淡然處之,才是五十歲人該幹的事情。
向寬處行。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站在寬處不去擠不屬於自己的圈子,不再奢求難於達到的目標,活成自己才是該有的樣子。
多年前一個朋友,工作勤懇努力,一直期望有生之年能夠坐上處級幹部的位置。年年後備年年備,每次都信心滿滿勢在必得,卻屢屢失望。於是,他總是反思自己,是不是哪裡沒做好,更加努力,以至於一天24小時他會工作16小時以上,辦公室幾乎成為他的家。結果,卻是女兒高考前兩個月,52歲早早肝癌離世。留下80歲的父母,白髮人送黑髮人,留下的遺物是辦公室裡放著牙刷和水杯。
到知天命的年紀,五十歲上健康是自己的,其他一切都沒有那麼重要。朋友離去之後一周,他原來的位置換上了新人。企業照樣運轉。這就是現實。
人到50歲知天命的最佳打開方式:不折騰不逾矩平淡活。
別去折騰不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要健康,但別和年青人去比今天要多大運動量。中國古代養生,宜靜不宜動,動靜應相宜。可以喝喝茶、聊聊天、看看書、練練字,適當走一走。工作上的事情要做,但是記住「工作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別本末倒置,走入怪圈。
不逾矩是做人的底線。凡事有度,到五十歲別去眷戀金錢權力,放下。不去賣老面子打各種招呼,也別去輕易低頭求人,別到老把自尊丟了,把人格丟了,不值得。
平淡活。到知天命的五十歲,收縮自己的朋友圈,人生有三五知己足矣,何必再刷存在感?這個世界,自己沒有那麼重要。別把自己太當東西,也別在別人不把自己當東西的時候小瞧自己。
平日裡整幾個小菜,和妻子朋友喝一點小酒,既不論國事也不論是非,這樣的日子安逸。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