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者應有包容的人文情懷

2020-12-20 新華網客戶端

  廣義的科學包括自然科學與技術和人文與社會科學。其中的自然科學是感悟自然,發現規律。工程技術是尊重並運用自然規律而發明技術,為提高人類物質與文化生活水平而從事有價值的創造性實踐活動。一個科學技術工作者首要的價值追求應該是追求真理,或者簡而謂之曰「求真」。

  偉大科學家求真的例子很多。比如伽利略為證明自由落體加速度是一定的,在比薩斜塔上把兩個不同質量的物體做自由落體實驗,結果證明,兩者同時落地,說明地心引力對物體具有同一的加速度,為牛頓力學奠定基礎;布魯諾堅持日心說,被監禁直至被燒死;愛因斯坦挑戰牛頓經典力學中的絕對時空觀,揭示了空間、時間的可變性,對自然科學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科學就是不懈地求真,在實踐中尋求真知,用邏輯思維和實驗觀測判斷真知,獨立思考,不問利害,只問是非。反之,浮誇浮躁、弄虛作假是為一個真正的科學技術工作者所不齒的。

  真、善、美應該是包括科學技術工作者在內的人類普遍的價值追求。正如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吳良鏞先生在為我的第二本詩集《荷塘新月——王玉明詩詞選》的題詞中所說,「科學求真,人文求善,藝術求美」,這個總結十分全面而深刻,一個科學技術工作者不僅應當求真,而且還應當求善、求美。這裡不妨引用法國作家福樓拜的名言:「科學與藝術,在山腳下分手,在山頂上匯合。」

  在這方面可以舉出許多中外科學大師的典型例證。例如愛因斯坦,不僅是一位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音樂造詣也很高,而且對人類命運充滿了熱忱的人文關懷。他奠定了核能的理論基礎,但堅決反對將核能用於毀滅人類的戰爭目的,始終如一為和平、民主、自由、人權而奔走呼號。對於教育他還提出:「學校的目標應當是培養有獨立行動和獨立思考的個人,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在華人科學家當中,我想舉楊振寧和丘成桐兩位仍然健在的科學與人文大師為例。在這些大師身上生動體現了科學技術工作者對於真、善、美人類普遍價值的追求。

  科學技術工作者應該有包容性的人文情懷。清華大學校歌有云:「立德立言,無問西東」,「東西文化,薈萃一堂」。梁啓超先生根據《易經》提出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體現了東方文化的精髓;而另一位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在紀念王國維先生的碑文上提出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則體現了西方文化的精髓。這真可謂「立德立言,無問西東」。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是儒、釋、道,雖然不免有糟粕和局限性,但更有其精華。對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都應該採取包容和揚棄的態度。

  作為一個正直的知識分子,無論在自然科學與技術方面還是在人文與社會科學方面,都應該有包容性的寬闊胸懷,應當用友善的理念對待學術爭論。對不同科學流派和技術路線,要公平公正,兼聽則明,取長補短,良性競爭,對科學與技術探索中的挫折和失敗,更應該體諒和寬容,努力營造一種良好的學術環境。(作者:王玉明,系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

相關焦點

  • 人才工作者應有強烈的責任擔當
    具體到人才工作者而言,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就是要自覺樹立愛才惜才的擔當意識,提升識才聚才的擔當能力,修煉敬才容才的擔當情懷,三者相輔相承,不可或缺。 一是樹立愛才惜才的擔當意識。馬克思曾說過,一切節約歸根結底都是時間的節約。推而廣之,一切發展歸根結底都集中表現為人才的發展。
  • 科學網—科學家的人文情懷
    科學家的人文情懷體現在治學、參與公共事務與哲人氣質三個方面。科學家的人文情懷為人性賦予新的含義;這種情懷將呵護科學努力接近它的終極價值——人文價值。
  • 2020年高中名校模擬高考作文預測題 | 科技與人文
    本周要開一個主題為「科技與人文」的班會,請你結合以上材料作…個主題演講。   要求: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寫作提示】   這些科技成果的名字或者來自中國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或者是大名鼎鼎的中國古代人物,從中可見中國科技人的情懷和抱負。
  • 法律人應有悲天憫人的情懷
    今天我給大家演講的題目是:《法律人應有悲天憫人的情懷》。大學時刑法學第一堂課,老教授告誡我們,「法律人應有悲天憫人的情懷」。雖然當時我還不是特別理解,但是我卻默默地將這句話記在了心裡。2015年,研究生一畢業,我來到盈科深圳律所應聘。
  • ...在2020畢業音樂會寄語千萬學子:精湛醫術和人文情懷是醫學的...
    「我的專業是醫學,精湛的醫學技術和厚重的人文情懷是醫學的兩隻翅膀。今天你們畢業離開校園並不是學習的終點,而是新徵程的起點。」詹啟敏勉勵全國畢業生在各自領域追求卓越的同時,也要注重培養人文情懷,陶冶藝術情操,收穫一個既有成就感、又有幸福感的人生。
  • 書香法苑ㆍ大愛至簡:人文情懷與實踐理性
    人文話題,是法治工作者離不開的話題,人文主義思想從文藝復興運動興起,其核心是從神轉向人,最根本的觀點是以人為本,也就是尊重人、愛護人、關心人,讓人在充分自理的情況下,不斷發展,自由發展。而在司法活動中的人文主義體現在,法律怎樣去規範人的行為,歸根結底就是人文主義的思想,從亞里斯多德開始,人之所以為人,就在於人與動物的區別。
  • 西北大學召開科技工作者座談會,學習貫徹全國科學家代表座談會上的...
    9月14日,西北大學召開科技工作者座談會,學習貫徹全國科學家代表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中國科學院院士、地質學系張國偉教授等18位科技工作者代表,西北大學科技處、學科處負責人參加會議,會議由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常江主持。
  • 人文學院考古系教工黨支部召開支部黨員大會
    >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向他們並向全國科技工作者致以誠摯的問候,勉勵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勇於攀登科技高峰,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2020年6月10日,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人文學院考古系教工黨支部召開網絡支部會議,認真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給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精神。
  • 人文情懷:來大自然的滋養;是人文智識的燻育;加上後天的修為!
    藝術中的「人文情懷」的講題,緣起有二:1、開學典禮上朱樂耕老師的講話題目是《做最好的自己》;我們考入中國藝術研究院,而藝術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人文情懷」。那麼,怎樣「做最好的自己」呢?2、同是開學——在師生首次見面會上,田青老師說「不忘初心——三年你肯定會有收穫。」不忘什麼初心呢?大家每個人心裡,都可能有自己的答案。
  • 天津財經大學 | 勇於創新,勇攀高峰——習近平總書記給科技工作者...
    首先,要大力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學習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矢志報國的家國情懷,牢固樹立創新科技、服務國家、造福人民的思想;其次,要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積極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努力為脫貧攻堅、生態保護、民生改善提供堅強的科技理論支撐;最後,作為一名高校教師,要緊跟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新時代潮流,做到以立德為根本、以樹人為核心,堅持科教融合與學術育人,注重學用相長、知行合一,著力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精神和社會實踐能力
  • 2018年「最美城鄉社區工作者」先進事跡發布
    多年來,廣大城鄉社區工作者紮根社區基層,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服務居民群眾,化解矛盾糾紛,營造鄰裡守望和諧氛圍,書寫了對黨忠誠、為民服務、開拓創新、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的人生華章,成為實現人民安居樂業、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築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廈根基的重要力量。
  • 專家學者走進深圳灣科技生態園 共同感受城市首個包容友善型產業園...
    深圳新聞網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王志明)包容才能引進來,友善才能留得住。11月20日上午,打造「包容友善型產業園」示範點主題座談會在深圳灣科技生態園舉行,來自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大學等多名學者與企業家、園區和市關愛辦負責人等匯集一堂,探討如何來打造包容友善型產業園。
  • 試談如何對知識的灌輸及對人文精神培養的方法
    一個人的精神世界,不能沒有科學,也不能沒有藝術,更不能沒有人文。 所以,我們也可以把人的綜合素養概括為科學素養、藝術素養和人文素養。 當我們談到教育的時候,無論是教育工作者還是非教育工作者,都有一個同感,我們的教育太缺乏人文了。甚至我們談到今天的社會的時候,也覺得我們今天的社會太缺乏人文。
  • 於丹評2012高考作文:真正的科技是賦予人文情懷
    搜狐教育主持人:您如何看2012湖北省高考作文題目《科技的利與弊》?  於丹(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我覺得科技的利與弊在今天需要認真思考。科技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讓我們獲得更多先進的技術,它豐富我們物質文明,可從另一方面來講,科技也助長了人類無端的狂妄,讓人類覺得生命都可以不敬畏。
  • 聆聽總書記對科技工作者的讚譽與期許
    2020年5月30日是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  5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給袁隆平、鍾南山、葉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向他們並向全國科技工作者致以誠摯的問候,勉勵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勇於攀登科技高峰,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 20句話回顧習近平對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望
    編者按: 在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到來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5月29日給袁隆平、鍾南山、葉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向他們並向全國科技工作者致以誠摯的問候。「硬實力、軟實力,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實力」「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要場合深刻闡明科技人才的重要作用,為科技人才成長、科技隊伍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為您梳理回顧習近平總書記對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望。
  • 汕尾市城區科協舉行2020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座談慰問會
    2020年5月30日是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為鼓勵城區廣大科技工作者牢記使命、創新報國,營造全社會關心科技工作者、尊重科技工作者和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社會氛圍,5月28日,汕尾市城區科協舉行了2020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座談慰問會,共同慶祝科技工作者的節日。
  • 談人文情懷教您提高幸福指數
    本報訊(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青松 通訊員 董國民) 12月5日下午,中國作協會員、國家一級作家、菏澤市作協副主席孟中文受邀走進菏澤博愛醫院,以「工作人員的人文情懷與事業成就和幸福指數」為題主講菏澤博愛大講堂第九期,與醫護人員分享了她眼中的人文情懷、事業成就和幸福指數。
  • 方立天教授:對宗教應有的態度—尊重 包容 友善
    改變對宗教的根本性看法,調整對宗教的態度,對宗教多一分尊重、多一分包容、多一分友善,才能解決長期困擾我們宗教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難題。我相信「事在人為」,只要我們及時轉換思路,就可以真正解決我國宗教工作中的難題,讓中國宗教界成為實現偉大「中國夢」不可或缺的重要積極因素。
  • 荔灣科技工作者系列故事——真光中學校長陳秋蘭
    陳秋蘭提出,「為世之光——香梅計劃」特色課程則聚焦培養具有「國際視野,民族情懷;自立能力,共生意識;人文精神,科學態度;領袖氣質,平民姿態」的時代新人,也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供平臺。該特色課程的學生分為三類,由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和需要選擇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