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9 1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編者按
讀書,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人類發展和文明的歷史,從而能夠更好地找到過去,認識今天,把握未來。建設學習型法院,培養學習型法官,更加卓有成效地完成服務大局、維護穩定、化解矛盾、促進和諧的光榮使命,以適應人民群眾的新要求、新期盼,已成為十分重要而緊迫的任務擺在人民法院面前。從今天開始,將陸續推出「大愛至簡」讀書分享會,供大家學習交流。
■ 訪談主持:陳 旗(鄂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
■ 分 享 者:何 震(武漢市江夏區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
一、關於人文關懷和人本主義
陳旗:何震院長,真是好久不見,我們是國際法同門啊,請您來參與分享,是因為最近又看到你在朋友圈曬了《文明的故事》合集中好幾本書啊,都是人文類哲學思辨的書,《理性開始的時代》《信仰的時代》等等,看得出來您對人文歷史是非常感興趣啊。您和我們聊聊您中意的書以及您對人文主義的一些理解吧。
何震:對,那個是理想國系列。我讀書偏向歷史。我們在法院工作,從事法治事業,可以從歷史中找到路徑。人文話題,是法治工作者離不開的話題,人文主義思想從文藝復興運動興起,其核心是從神轉向人,最根本的觀點是以人為本,也就是尊重人、愛護人、關心人,讓人在充分自理的情況下,不斷發展,自由發展。而在司法活動中的人文主義體現在,法律怎樣去規範人的行為,歸根結底就是人文主義的思想,從亞里斯多德開始,人之所以為人,就在於人與動物的區別。康德有個非常經典的詮釋,他認為人是目的,最根本的理性的區別就是自由意志,有了自由意志法律條文就成為可能。我們大中華的人文發展也是源遠流長,法治文化中的人本思想也從來沒有斷流,天理國法人情統一,法本原情,天人合一,情法兩平,德法並重等等,都是試圖追問人的終極需要。美的東西,好的東西,自然的東西,且讓他去吧。這就是人文情懷。正是因為這種人文主義思想的指導,也為我們立法活動、司法活動提供了基礎和幫助,而司法活動又為人文主義的詮釋進行了加強和維持。第二個,人文主義也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奠定了基礎,另外一個,為我們法律權力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更為重要的是,我們人文主義思想也為追求實質上的公平正義提供了基礎,而在司法活動中追求公平正義又豐富了人文主義的內涵,讓人文主義脫離個體主義的圈子,上升到社會利益、國家利益,讓人文主義在當代更加豐富更加豐滿。作為法院院長來講,司法活動中更加關注人文主義視角,我們當然要保護公平的人權,但我們更應該注重社會利益,要注重特殊全體的意見,比如在家事審判中,人文關懷實際上追求實質上的公平。所以說,人文主義關懷在當前的司法活動中無處不在。現在法律體系的建立應該說是,文藝復興時期以來,人文主義思想發展水到渠成的結果,應該說是相輔相成,共同促進的。我們司法活動中對象是人,根本的也是保護人的權利。把發展的權利,民族的振興,我認為也是更高層面的個人的意志自由。我是這樣理解的。
陳旗:我理解人文是各種文化現象,而人文精神或者說人文關懷的核心,是把人當人看,充分尊重人的主體地位和獨立意志,給予人的身體和精神的無限尊重與愛。人本主義法律觀對法治的影響是很深刻的,比如說,共產黨領導人民制定《民法典》,我在宣講的時候也在尋找共產黨對人以及民的基本看法和態度,那麼在《共產黨宣言》裡面找到了這個政黨的基本觀點和它的理想,它在第一部分結尾說「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所有人自由發展的條件」,它為此而奮鬥。這是很了不起的。
二、關於智慧財產權審判中的人文情懷
陳旗:何震院長,您是智慧財產權專家,您認為在智慧財產權的審判中如何體現人文情懷?
何震:智慧財產權案件中一方面有很多很高端的東西,另一方面它是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我們在處理智慧財產權案件中最能體現人文關懷的。一個是我們在審理關於老百姓非常息息相關的案件中,要考慮特定群體的特定訴訟賠償,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個智慧財產權專利案件,涉及的是一個玩具——奧特曼,權利人申請了奧特曼的外觀涉及專利,按照起訴規則可以起訴的生產者和銷售者進行商業維權。那麼他取得授權之後就進行了廣泛的訴訟,這是當然是正常的維權。這其中涉及的一個被告人是大理的一個偏遠的農村的小商店,小商店的確是賣了沒有經過授權的奧特曼,侵犯了專利。按照專利法的有關規定,沒有證據證明賠償數額的時候,酌定賠償1萬元,也就是最低1萬。但是如果賠償1萬元,能讓這個小商戶破產,家庭陷入絕境。這種情況下,考慮他當時的銷售數量,銷售的規模,侵權的程度,我們認為賠償數額不能超過1萬元,就賠償1千元。這個案例中,我們就考慮到了現實情況,權利人的權利和侵權人的現實困難,這也是體現了人文的。
陳旗:智慧財產權案件的價值是多元的,他不僅僅是一個價值,還涉及到公共利益,技術創新,保護技術創新。真正的人文情懷和司法的人文關懷,是要放到國家甚至是更遠更開闊的視野中看待的。
三、關於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中的人文情懷
陳旗:說到這裡,我們審理了越來越多的民商事案件,法院在優化法治營商環境方面承擔重要責任,您覺得應如何體現人文關懷?
何震:營商環境最近是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對我們基層法院來講也是重大的壓力。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還是在用平衡的技巧。總書記講,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是在說我們要嚴格的依法辦事。每一個商事主體感受到了我們的嚴格依法辦事,他就會更有信心。再一個,我們要糾正一個錯誤的觀點,不是在強調營商環境就會對商事主體法外開恩。第二個,我認為重點是怎樣通過審判手段引導政府依法行政,因為法治營商環境問題最終就是政府的地位。我在看德國的《認真對待權利》這本書裡,政府要認真對待當事人的權利,否則有造成可能當事人對法律信息的喪失。在現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商事活動過程中涉及到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要靈活、要平衡的處理,要讓政府重視商事主體的權利,真正的保護他們的權利。第三個是作為法院,我們在審理商事案件中效率要提高,在法律的許可範圍內儘快的審結商事案件。第四個就是在審理商事案件過程中,特別是在採取強制執行的時候,要考慮到當事主體的經營需要,比如說在封帳的時候考慮到經營,能不能採取可擔保的東西而讓他順利的經營。因為如果企業經營不下去,那麼債權人的利益可能就無法實現了。這種情況下,爭取債權人的同意,我們找到一條合適的道路,給企業一條生路,這可能是我們法院堅持法治底線下的柔性執法,這樣我們就能實現真正意義上對當事人權利的保障。即使一個當事人一個案件輸了,他只要輸得心服口服,輸的在理,我想他應該也會認為這是一個良好的營商環境。
四、尾聲
陳旗:最後,您看了那麼多書,哪本書是您目前想推薦給我們的?
何震:我想鄭重的推選一本書《理性開始的時代》。應該說,英國的伊莉莎白時代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時代,有很多有名的人物,比如莎士比亞、伯恩、瓊森等劃時代意義的大家。其中有一個我認為是最重要的,就是著名的大法官培根。他做了英國的大法官,最後因為接受當事人的禮物被彈劾。他的傳記作者整理筆記中看到培根說:「我是英國50年來最公正的法官,但是這是200年來英國國會作出的最正確的譴責」,當時恰恰是通過這個事情才出現了後來的司法、法官的廉潔。其實我要告訴大家的是,培根這個人最後成為一個對科學、人文、哲學都有一個集大成,在西方思想史上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想推薦給大家。我想說,剛剛陳院長提出來一個課題,在當代作為法官,作為司法權力的執掌者,我們要有司法情懷、人文情懷,應該有更高的視野,豐富的知識、善良的心靈,我們才能夠對待認真對待每一個主體,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陳旗:關於理性,柏拉圖說,理性是人類最高貴的品質。我理解,理性的力量在於幫助我們追求真理,感性和知性則給了我們發現美好的眼睛。人文情懷說起來是一個很高的概念,實際司法工作中它又來自於泥土。如總書記說,讓人民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我想是讓人民群眾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愛和信心,除了靠法律,更依靠人心。謝謝您的分享和推介!
本期策劃
楊文雄 杜人傑 李靜 石晶
特別鳴謝
鄂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陸續推出 敬請關注
劉楊萍:親情摯愛與終級關懷
王寬軍:袍澤之誼與大愛無疆
楊尚文:堅強人格與建功有我
原標題:《書香法苑ㆍ大愛至簡:人文情懷與實踐理性》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