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情懷:來大自然的滋養;是人文智識的燻育;加上後天的修為!

2021-01-12 美術研究

藝術中的「人文情懷」的講題,緣起有二:1、開學典禮上朱樂耕老師的講話題目是《做最好的自己》;我們考入中國藝術研究院,而藝術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人文情懷」。那麼,怎樣「做最好的自己」呢?2、同是開學——在師生首次見面會上,田青老師說「不忘初心——三年你肯定會有收穫。」不忘什麼初心呢?大家每個人心裡,都可能有自己的答案。

今天的講座就是圍繞這兩個問題來展開,最後的結論就是回答這兩個問題——每個人可以比較以下與自己的答案是否一樣。今天的論壇恰恰是開學的整三個月;「不忘初心」如果已經忘了,那麼三年也會很快過去,今天重提「不忘初心」正好給大家一個提醒。而講題是「人文情懷」。古今「情」字最難講,「藝術中的情」是不是好講,似乎也沒有這個說法。你看看當下的藝術,丟失最多的也就是「人文情懷」,但它又不單純是藝術的問題。

比如,手機、簡訊、微信的迅速普及,使得最含「情感」的載體——「家書」在我們這一代消失得無影無蹤。可悲的是因為我們不省察,不可惜「家書」的消失。另一種就在我們身邊的可以寄託「情感」的形式,我們幾乎沒人發現和使用它。所以,今天這個選題的價值就在於它有當下的針對性,並能引發我們對藝術本質學理上的深入思考。

一、先從一件小事講起

40多年前的邢臺大地震。鄰近的邯鄲——我家鄉也波及到了,小學校停課了(停課作業是每天一篇日記)。我們都在外面架起來防震棚,防震棚就架在樹之間的草地上。那時我還是一個很淘氣的小孩子,不懂得地震的恐懼,住在棚裡反而與自然有種親近感;每天都被鳥聲叫醒,不上課只知道玩又沒有什麼好玩的。有一天抬頭看著樹頂的鳥窩突發奇想——「鳥窩裡到底有什麼呢?」好奇心使我爬到了樹頂。在鳥窩裡我看見了兩個毛茸茸像個球球的小鳥。我把它們抓下來,拿到地上玩耍,餵它東西吃。小鳥很警惕,先退兩步,沒有危險了才吃。好玩極了。不想爸爸回來看到這情景,對我大大地訓斥一頓,命令我在大鳥回來之前,趕緊的把小鳥送回鳥窩。我儘管不情願但父命難違,乖乖地爬上樹將小鳥還回了鳥窩。

結果後來你猜發生了什麼事?第二天早上就再也沒聽到鳥的叫聲。我鑽出防震棚看到父親正仰臉看著樹上的鳥窩說「小鳥它們搬家了」我私下裡疑惑,終於又爬到了樹頂,發現空空的鳥窩裡連一根羽毛也沒有留下。那天,我以歪歪扭扭的字寫了一篇自己最早的日記(停課作業),記下了自己的疑惑。沒想到這成了我幾十年不得其解的一個心結。「小鳥它們為什麼搬家了?」那天大鳥覓食回來,小鳥一定告訴大鳥『有一個壞小孩劫持過他們家』像人間的地震一樣,這個家已經不安全了,否則大鳥也不會決定「搬家」。可是它怎麼告訴大鳥的?鳥語我們聽得懂嗎?接下來的問題是「小鳥它們怎麼搬的家?」晚上搬的這沒錯,但小鳥不會飛,大鳥只有抓著、叼著、背著三種方式帶著小鳥夜間飛翔。

可是這又是根本不可能的。但它又是確確實實的發生了。所以,看似極為平常簡單的事情,我們也有解答不了的問題。如果以「人文情懷」來關照這個問題。這件事會讓我感悟到,鳥窩裡有家庭的溫暖、有母子情愛、有鳥語的交流,還有人未知的「迷」。這一切都基於了生命的存在。試想,如果沒有鳥,鳥窩搭建得再精緻又有什麼意義。我聯想到了現在農村的「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等。我這樣講,假如別人都沒有這樣講過(可能別人會說「鳥窩很精緻」而已),那就是我的「發現」「發明」,加上學理上的追問、探究就產生了「新的思想」。而這一切來源——「人文情懷」。

講這個問題與我們今天的講題有沒有關係?大家可以思考。半年以前我怎麼也不會想到今天會在藝術研究院與諸位良師益友同室共學。然而就這麼生動地發生了。我們稱之為「緣分」——就是冥冥之中,來自於自然的「緣」。古人講「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指的就是「人文情懷」。故人類無論發展到什麼時候人都不應該離開大自然。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二、從藝術設計透析「人文情懷」存廢的意義

2001年,我應邀參加在無錫召開的「工業設計國際學術研討會」。那時,手機還不普及,但對手機的設計已五花八門、各式各樣,要評出設計獎項,怎麼評?這是評委們的事。終場時,在大會堂有個互動環節,臺上有11個評委,臺下是各地來的代表幾百號人。主持人很有辦法,以「未來的洗衣機如何設計?」為題,引發了大家的興趣。有說「方的」「圓的」「大的」「小的」。互動討論十分熱烈,孰是孰非,莫衷一是。最後,主持人請來自清華的評委柳冠中先生回答「未來的洗衣機應該如何設計」?結果柳先生說了一句話,本來幾百人喧囂、熱鬧的會堂,立即肅靜,鴉雀無聲,連掉在地上的一根針也能聽見,大家能猜出柳先生說了什麼「設計」嗎?誰也沒想到柳先生是這樣說出大家都意想不到的一個「設計」——「未來不需要洗衣機,因此不需要設計」。

在大家的靜默中,柳先生解釋說「大家只注意了設計,忘記了設計是幹什麼的。這就是設計的『事理學』,洗衣機是為著『淨衣』為目的的。如果不用洗衣機同樣能夠達到『淨衣』目的的話,豈不更好。未來應該能做到」。先生進一步闡釋道:我們每個人要穿衣,四季穿不同的衣服,而且不僅一套衣服,一年裡能穿幾十件衣服。而且從小到大又不斷的更換。 這每一件衣服都要用洗衣機洗——試問:這要用掉多少水、洗滌劑、洗衣粉、肥皂等。我們國家本來就是個缺水的國家。作家二月河前幾年曾到黃河流域的安陽調研,說這裡的地下水的水位,解放前是85釐米;解放後是8.5米;現在是85米。這才是一代人看見的變化,以後,還要世世代代在這裡生活下去呢,所以,他在雙代會上提出「我們現在對地下水的抽取太沒有節制了,要給後代子孫留口水喝。」有人說,北京並不缺水。他厲聲道「不缺水,那搞南水北調幹什麼?而且,是經歷了五屆中央領導才完成的重大工程」。

所以,我們的任何設計,都不僅僅是為了當代人,更應該考慮到對將來的影響。據說,一次性「衛生筷」很好用,於是地球上,一個熱帶雨林就永遠地消失了;一次性「購物袋」和「籤字筆」的確讓我們感覺到方便,於是「白色垃圾」就肆虐於城鄉之間——這就是藝術設計中「人文情懷」存廢的意義所在;南方有用竹子、黃草等設計、編織賞用俱佳的日用品就很好,而這些植物是越砍越旺,不砍也枯榮有歲。藝術設計的孰是孰非,至關重要-柳先生首倡「設計事理學」要解決的就是設計與環保、生態、人類資源等的關係問題。我在當天的晚上以日記的方式記下了這件事並從學術的角度追問一句「為什麼那麼多人都沒想到,只有柳先生一人能說出這樣的設計?」草蛇灰線,伏延千裡。多少年之後,一次無意的解逅,我居然找到了答案。這就涉及到了下一個問題——美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沒有,而是缺少發現。

三、從現實中發現史詩

2008年我在藝術研究院做訪問學者。那時,有一門課叫「工業造型設計」,請的是清華的柳先生來講授。柳先生一共講三次,我都有錄音並且做了詳盡的筆記。與我同桌聽課的是來此攻讀博士學位的北工大設計學院的的林院長,他與柳先生很熟,因為柳先生的夫人就是北工大設計學院的老師。需要重點說的是第三次課,柳先生提前15分鐘來教室先調整好多媒體設備,問了大家各自的專業、研究方向等,說儘量使所講的內容適合大家研究的需要等等。然後開始講,通篇娓娓道來,講得極好,好到通篇沒有一句錯話甚至沒有一個錯字。事後有一天,林院長問我「第三次課,柳先生講得怎麼樣?」我隨口應到「好啊」便突然想到什麼,問他「奇怪,那天你怎麼沒來聽呢」?他說:「那天我就在柳先生家裡,因為柳先生家裡出事了,我是受研究院的委託,通知柳先生調課的---」。

我問「柳先生家出了什麼事?」經過林院長的敘述,我知道的事情的原委。柳先生的夫人長年患「抑鬱症」,柳先生帶她多方治療,總是不能根治。而且時好時壞,好時跟正常人一樣,犯病時則痛苦得要命。終於,她以跳樓的極端方式尋求了解脫。柳先生看著相伴幾十年的老伴這麼走了,十分悲傷。事出第二天,就是他該來研究院上課的日子,按理說因事調課,無可厚非吧!柳先生因此謝絕了社會上一切活動的邀請,「但我已經答應的事情,則一定要按時兌現。儘管我可以換個時間,但不定要耽誤別人什麼事呢。」他這樣說著還是堅持來研究院上完最後一節課。我恍然大悟,難以想像先生是以多麼大的毅力克制著內心的痛苦不露聲色地講完這最後一節課的。

後來我又聽了一遍課堂錄音,發現比前兩次確實語調沉重,但擲地有聲、條理清晰。如果沒有高度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何以能做到這一點?於是,我明白了多少年前「關於未來的洗衣機如何設計的爭論」,柳先生何以有那樣高屋建瓴的見解——我的理解,這就是「人文情懷」在藝術實踐中的具體表現。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在高校裡給很多的青年教師們講柳先生的故事,鼓勵他們在教學中儘量不調課,首先自己做到以身作則。「調課」在高校裡是個普遍的現象,事並不大,影響可不好說。古人云「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

這裡可以理解為一個人的「情商」。講到這裡,似乎可以回答開講時提的第一個問題了。即來研究院「做一個不僅智商很高,同時情商也很高的學者就是『做最好的自己』。」錢理群曾批評時弊說某高校培養了一批「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讓我們聯想到古之君子與小人的區別在於「是否有私」!藝術學人、真正君子都是豁然大公、心地坦蕩。界線在於你的良心、正義,可不可以為人師表,在家國大事上你能不能發言。而那種小頭小腦、心機特別深邃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在現實生活中少嗎?藝術研究院的人不應該是這樣子的;而應該是豁然大公、心地坦蕩的藝術學人,因為藝術中是不能丟失「人文情懷」的。

上面講的三個故事就是想說明,「人文情懷」不是天生的,首先要來自於大自然的滋養;其次是人文智識的燻育;再加上後天的修為、真善美升華為胸懷境界所致。最近,中國美術館正在舉辦「陳師曾紀念特展」,陳師曾《「文人畫」之價值》中說「第一人品、第二學問、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這正好吻合今天的講題「藝術中的人文情懷」。

因此,我在這裡借題發揮,回答——開講時提的第二個問題——「不忘什麼初心」呢?即「人品、學問、才情、思想。合此四者,完善自我」——就應該是我們進入藝術研究院的「不忘初心」。至此,兩個問題回答完了,是否與在座各位的答案一致呢?最後,讓我們共同回憶並牢記三個月前開學典禮上老師的教誨,在內心裡叫響「不忘初心」、「做最好的自己」!與大家共勉!謝謝。作者:薄清江

美術研究|有職業的不叫職業畫家,而沒職業的卻稱職業畫家!

美術研究|中國繪畫最成熟的是山水,畫家應該畫好每一幅作品!

美術研究|繪畫不是用形象去解釋文字,而是用形象去認識、思考!

美術研究|道德淨化人格圓滿,講的是藝術家的精神修養和人生品格

美術研究|書畫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

相關焦點

  • 【白雲廣雅】讓人文情懷滋養孩子健康成長
    春天帶來了明媚的陽光,春風吹來了沁人的花香,生機盎然的春日裡迎來了各方賓客,我們非常榮幸請來了許多重量級的專家學者,歡聚一堂,共同見證廣東人文學會人文教育實踐基地揭牌儀式暨廣州白雲廣雅實驗學校人文課堂開放日活動
  • 開創網際網路智識教育、泛人文通識學習 丹曾人文(蘭溪)學校在浙江省蘭溪掛牌
    日前,備受矚目的丹曾人文(蘭溪)學校在蘭谿市融媒體中心掛牌。北京丹曾文化有限公司創始人黃怒波、蘭谿市委書記陳峰齊一同出席了持牌儀式。北京丹曾文化有限公司是家擁有全版權的國內人文學科帶頭人撰寫的新人文智識通識教程的文化企業。前不久,60餘部丹曾「人文·智識·進化」教程與北京大學出版社籤約成功。此標誌著丹曾人文(蘭溪)學校智識教育泛人文通識學習教程矩陣全面落地。近年來,蘭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教育發展,著力打造「學在蘭溪」品牌。
  • 科學網—科學家的人文情懷
    科學家的人文情懷體現在治學、參與公共事務與哲人氣質三個方面。科學家的人文情懷為人性賦予新的含義;這種情懷將呵護科學努力接近它的終極價值——人文價值。
  • 科學的美麗中充滿人文的情懷-光明日報-光明網
    人文學科和自然科學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知識領域。這兩大類知識學問的差異,甚至影響到了做學問的人,他們也因此有了不同的氣質。殊不知,這些學問家之間並不存在明顯的隔閡,一些自然科學者也擁有豐富的人文情懷,反之,一些人文學家也具有良好的科學涵養,比如赫胥黎、埃切加賴等人。
  • 科學網—大學人文教育的意義
    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大學,不僅要培養出大批的科學家、工程師、律師、會計師和計算機專家,更應該塑造出睿智的靈魂,培育出具有深厚的人文素養和崇高的道德情懷的健全人格。換言之,大學不僅要培養專業人才,更應該培育人。在任何時候,對於大學來說,陶冶性靈都是比造就專家更為重要的事情。
  • 人文情懷展寬度,數理思維現重度
    2019年9月26日下午,在五和小學一樓報告廳,舉辦了五和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基地《人文數學欣賞與應用》專題講座暨楊新梅名師工作室研修活動,本次活動精彩紛呈,散發著一份秋的濃意與溫情。本次活動由五和小學楊怡老師主持,參加本次活動的有龍崗區小學數學公辦教師、龍崗區楊新梅工作室團隊。當數學與人文交融時,應該是一種怎樣的格局呢?
  • 大學人文教育是「授人以漁」的教育——Blog
    博主:徐賁美國加州聖瑪利學院英文系教授大學教育應該以提高學生的智識,而不只是增添一些專門知識為主要目標,在美國大學裡,人文教育提供主要的智識教育課程(說理寫作和經典閱讀)。在《克拉底魯篇》(Cratylus )篇裡,柏拉圖說,智慧女神的名字(Atheonóa)指的是「神」(theos)的心靈(nous)。在《斐多篇》(Phaedo)裡,蘇格拉底在臨死前說,他從雅典的哲學家阿那克薩哥拉(Anaxagora)那裡了解到宇宙的智識安排萬物秩序,是他思想的一大轉折。亞里斯多德把智識看成是只有人類才具有的一種與「理智」(reason)相聯繫的能力。
  • 科技工作者應有包容的人文情懷
    廣義的科學包括自然科學與技術和人文與社會科學。其中的自然科學是感悟自然,發現規律。工程技術是尊重並運用自然規律而發明技術,為提高人類物質與文化生活水平而從事有價值的創造性實踐活動。一個科學技術工作者首要的價值追求應該是追求真理,或者簡而謂之曰「求真」。  偉大科學家求真的例子很多。
  • 北大光華人文精神與人文素養課程體驗
    這是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博導晁老師在光華人文課堂上授課時的熱烈場景,也足以從中窺見人文課程在同學們中的受歡迎程度。從入學光華至今,每天置身於學院精心打造的各種頂級管理課程與講座中汲取知識已是人生幸事,而學院精心安排的人文課程更是把這種學習體驗推向了另一種極致。
  • 書香法苑ㆍ大愛至簡:人文情懷與實踐理性
    :何震院長,真是好久不見,我們是國際法同門啊,請您來參與分享,是因為最近又看到你在朋友圈曬了《文明的故事》合集中好幾本書啊,都是人文類哲學思辨的書,《理性開始的時代》《信仰的時代》等等,看得出來您對人文歷史是非常感興趣啊。
  • 人文學科與人文素質
    所以,許多有識之士特別強調人文教育對人文素質培養的重要意義,認為:「人文教育具有基礎的地位……忘了人,就忘了一切;忘了人文教育,就忘了人的思想、感情、個性、精神世界,從而也就忘了一切。」不同的人文素質會有不同的個性表現。人的性格、氣質一方面取決於與生俱來的生理基因,另一方面取決於其後天形成的人文素養。
  • 人文查房體現醫者情懷,教學相長的醫學人文教育新探索
    「不要以為人文關懷只停留在嘴上,在查房過程中,要減少查體的時間就意味著,能不做的檢查就不要做,能做一次的檢查就不要做兩次,這就考驗醫生的臨床思維邏輯和專業技術,看的可是你的『真功夫』!」她的身份不僅是專業導師,更是人文導師。李主任在聽取了簡要的病史匯報後,查房醫生小王(化名)將要走近患兒病床進行查體。今天要查房的對象是一位11歲男孩,因不明原因腹痛住院待查。在進入病房之前,小王的帶教老師提醒她,查體前向患兒及家屬說明情況,並在接觸病人前洗手,暖手。
  • 談人文情懷教您提高幸福指數
    本報訊(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青松 通訊員 董國民) 12月5日下午,中國作協會員、國家一級作家、菏澤市作協副主席孟中文受邀走進菏澤博愛醫院,以「工作人員的人文情懷與事業成就和幸福指數」為題主講菏澤博愛大講堂第九期,與醫護人員分享了她眼中的人文情懷、事業成就和幸福指數。
  • 丹曾人文(蘭溪)學校在浙江省蘭溪掛牌
    本網訊(記者 楊一之 鄭露 王萍/攝)「高步前山前,高歌北上北」,隨著北京丹曾文化有限公司與北京大學出版社60餘部丹曾「人文·智識·進化」教程的出版成功籤約,標誌著丹曾人文(蘭溪)學校智識教育泛人文通識學習教程矩陣全面落地,同時,也標誌著浙江省蘭谿市在全國率先打破體制限制,融合社會教學資源,以及整合地方現代傳媒、教育、文化旅遊資源,搶先進入在線教育新業態。
  • 什麼是真正的人文教育
    西方語言中的「人文」一詞來自拉丁語「humanitas」,這個詞既有「文化」「教化」「教養」「文雅」的意思,又有「人性」「人格」「人情」「仁愛」的意思。我們也許可以通過「人道」「人文」和「人性」三個概念來做一些區分,它們正好也大致符合其中文含義。「人道」是指關心別人,尤其指關心弱勢者,例如救死扶傷。
  • 人文學院學生第三黨支部:家國情懷,世界眼光
    人文學院學生第三黨支部現有學生黨員21名,全部為漢語國際教育及語言學方向碩士研究生。在學校及學院黨委的指導下,學生第三黨支部始終堅持以價值引領為導向,發揮專業優勢,在夯實支部建設的基礎上,舉辦了一系列具有高度愛國精神、飽含人文情懷而又能提升支部凝聚力和支部活力的特色活動。
  • 優酷人文的八年開拓,國產紀錄片的真實啟示錄
    用優酷人文深耕人文賽道的八年來比勘,從《曉說》的心腹之談到《生生》的不屈吶喊,真實也是優酷人文的制勝關鍵。黑格爾曾指出:「藝術最重要的一方面,從來都是尋找引人入勝的情景,就是尋找可以顯現心靈方面真正意蘊的那種情景。」回望櫛風沐雨數十年的中國紀錄片歷史,優酷人文似乎找到了。
  • 中國武俠電影的人文情懷-《臥虎藏龍》影評
    此外,《臥虎藏龍》還獲得了許多大獎,分量最重的則是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和最佳音樂獎。《臥虎藏龍》我認認真真看了兩遍,這兩遍大概相差了一年,兩次看完的感覺很不一樣,原因是第一遍注重的是情節,而第二遍是在熟悉情節的基礎上開始揣測人物的內心。
  • 懷知恥之心——《重塑當前中國人文秩序》第九篇
    與此同時,知恥本身既是個體修為的起點,也是個體修為的核心內容之一,更是重塑中國人文秩序的重要基礎。       要具備懷知恥之心,就必需首先認識到什麼是恥,並了解恥感本身的由來。知恥從析字角度來看,恥是他律意識與自律意識的有機結合。
  • 北京大學出版社將推出智識人文學科通識叢書
    新華社北京8月25日電一部可通過網際網路在線教育學習的智識人文學科通識教程——「人文·智識·進化」叢書即將由北京大學出版社陸續出版。據介紹,長期以來,國內人文通識教程單薄。隨著網際網路在線教育的快速發展,原有人文通識教程的短缺和網際網路在線教育人文教程的空白問題日益顯著。「人文·智識·進化」叢書將邀請全國100多名高校人文學科帶頭人,對已有的人文知識進行通識化整合、智識化提升,為讀者提供優質的內容資源,並通過獨立的人文在線平臺向全世界進行在線教育。該套叢書教程還將陸續開發多語種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