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的「人文情懷」的講題,緣起有二:1、開學典禮上朱樂耕老師的講話題目是《做最好的自己》;我們考入中國藝術研究院,而藝術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人文情懷」。那麼,怎樣「做最好的自己」呢?2、同是開學——在師生首次見面會上,田青老師說「不忘初心——三年你肯定會有收穫。」不忘什麼初心呢?大家每個人心裡,都可能有自己的答案。
今天的講座就是圍繞這兩個問題來展開,最後的結論就是回答這兩個問題——每個人可以比較以下與自己的答案是否一樣。今天的論壇恰恰是開學的整三個月;「不忘初心」如果已經忘了,那麼三年也會很快過去,今天重提「不忘初心」正好給大家一個提醒。而講題是「人文情懷」。古今「情」字最難講,「藝術中的情」是不是好講,似乎也沒有這個說法。你看看當下的藝術,丟失最多的也就是「人文情懷」,但它又不單純是藝術的問題。
比如,手機、簡訊、微信的迅速普及,使得最含「情感」的載體——「家書」在我們這一代消失得無影無蹤。可悲的是因為我們不省察,不可惜「家書」的消失。另一種就在我們身邊的可以寄託「情感」的形式,我們幾乎沒人發現和使用它。所以,今天這個選題的價值就在於它有當下的針對性,並能引發我們對藝術本質學理上的深入思考。
一、先從一件小事講起
40多年前的邢臺大地震。鄰近的邯鄲——我家鄉也波及到了,小學校停課了(停課作業是每天一篇日記)。我們都在外面架起來防震棚,防震棚就架在樹之間的草地上。那時我還是一個很淘氣的小孩子,不懂得地震的恐懼,住在棚裡反而與自然有種親近感;每天都被鳥聲叫醒,不上課只知道玩又沒有什麼好玩的。有一天抬頭看著樹頂的鳥窩突發奇想——「鳥窩裡到底有什麼呢?」好奇心使我爬到了樹頂。在鳥窩裡我看見了兩個毛茸茸像個球球的小鳥。我把它們抓下來,拿到地上玩耍,餵它東西吃。小鳥很警惕,先退兩步,沒有危險了才吃。好玩極了。不想爸爸回來看到這情景,對我大大地訓斥一頓,命令我在大鳥回來之前,趕緊的把小鳥送回鳥窩。我儘管不情願但父命難違,乖乖地爬上樹將小鳥還回了鳥窩。
結果後來你猜發生了什麼事?第二天早上就再也沒聽到鳥的叫聲。我鑽出防震棚看到父親正仰臉看著樹上的鳥窩說「小鳥它們搬家了」我私下裡疑惑,終於又爬到了樹頂,發現空空的鳥窩裡連一根羽毛也沒有留下。那天,我以歪歪扭扭的字寫了一篇自己最早的日記(停課作業),記下了自己的疑惑。沒想到這成了我幾十年不得其解的一個心結。「小鳥它們為什麼搬家了?」那天大鳥覓食回來,小鳥一定告訴大鳥『有一個壞小孩劫持過他們家』像人間的地震一樣,這個家已經不安全了,否則大鳥也不會決定「搬家」。可是它怎麼告訴大鳥的?鳥語我們聽得懂嗎?接下來的問題是「小鳥它們怎麼搬的家?」晚上搬的這沒錯,但小鳥不會飛,大鳥只有抓著、叼著、背著三種方式帶著小鳥夜間飛翔。
可是這又是根本不可能的。但它又是確確實實的發生了。所以,看似極為平常簡單的事情,我們也有解答不了的問題。如果以「人文情懷」來關照這個問題。這件事會讓我感悟到,鳥窩裡有家庭的溫暖、有母子情愛、有鳥語的交流,還有人未知的「迷」。這一切都基於了生命的存在。試想,如果沒有鳥,鳥窩搭建得再精緻又有什麼意義。我聯想到了現在農村的「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等。我這樣講,假如別人都沒有這樣講過(可能別人會說「鳥窩很精緻」而已),那就是我的「發現」「發明」,加上學理上的追問、探究就產生了「新的思想」。而這一切來源——「人文情懷」。
講這個問題與我們今天的講題有沒有關係?大家可以思考。半年以前我怎麼也不會想到今天會在藝術研究院與諸位良師益友同室共學。然而就這麼生動地發生了。我們稱之為「緣分」——就是冥冥之中,來自於自然的「緣」。古人講「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指的就是「人文情懷」。故人類無論發展到什麼時候人都不應該離開大自然。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二、從藝術設計透析「人文情懷」存廢的意義
2001年,我應邀參加在無錫召開的「工業設計國際學術研討會」。那時,手機還不普及,但對手機的設計已五花八門、各式各樣,要評出設計獎項,怎麼評?這是評委們的事。終場時,在大會堂有個互動環節,臺上有11個評委,臺下是各地來的代表幾百號人。主持人很有辦法,以「未來的洗衣機如何設計?」為題,引發了大家的興趣。有說「方的」「圓的」「大的」「小的」。互動討論十分熱烈,孰是孰非,莫衷一是。最後,主持人請來自清華的評委柳冠中先生回答「未來的洗衣機應該如何設計」?結果柳先生說了一句話,本來幾百人喧囂、熱鬧的會堂,立即肅靜,鴉雀無聲,連掉在地上的一根針也能聽見,大家能猜出柳先生說了什麼「設計」嗎?誰也沒想到柳先生是這樣說出大家都意想不到的一個「設計」——「未來不需要洗衣機,因此不需要設計」。
在大家的靜默中,柳先生解釋說「大家只注意了設計,忘記了設計是幹什麼的。這就是設計的『事理學』,洗衣機是為著『淨衣』為目的的。如果不用洗衣機同樣能夠達到『淨衣』目的的話,豈不更好。未來應該能做到」。先生進一步闡釋道:我們每個人要穿衣,四季穿不同的衣服,而且不僅一套衣服,一年裡能穿幾十件衣服。而且從小到大又不斷的更換。 這每一件衣服都要用洗衣機洗——試問:這要用掉多少水、洗滌劑、洗衣粉、肥皂等。我們國家本來就是個缺水的國家。作家二月河前幾年曾到黃河流域的安陽調研,說這裡的地下水的水位,解放前是85釐米;解放後是8.5米;現在是85米。這才是一代人看見的變化,以後,還要世世代代在這裡生活下去呢,所以,他在雙代會上提出「我們現在對地下水的抽取太沒有節制了,要給後代子孫留口水喝。」有人說,北京並不缺水。他厲聲道「不缺水,那搞南水北調幹什麼?而且,是經歷了五屆中央領導才完成的重大工程」。
所以,我們的任何設計,都不僅僅是為了當代人,更應該考慮到對將來的影響。據說,一次性「衛生筷」很好用,於是地球上,一個熱帶雨林就永遠地消失了;一次性「購物袋」和「籤字筆」的確讓我們感覺到方便,於是「白色垃圾」就肆虐於城鄉之間——這就是藝術設計中「人文情懷」存廢的意義所在;南方有用竹子、黃草等設計、編織賞用俱佳的日用品就很好,而這些植物是越砍越旺,不砍也枯榮有歲。藝術設計的孰是孰非,至關重要-柳先生首倡「設計事理學」要解決的就是設計與環保、生態、人類資源等的關係問題。我在當天的晚上以日記的方式記下了這件事並從學術的角度追問一句「為什麼那麼多人都沒想到,只有柳先生一人能說出這樣的設計?」草蛇灰線,伏延千裡。多少年之後,一次無意的解逅,我居然找到了答案。這就涉及到了下一個問題——美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沒有,而是缺少發現。
三、從現實中發現史詩
2008年我在藝術研究院做訪問學者。那時,有一門課叫「工業造型設計」,請的是清華的柳先生來講授。柳先生一共講三次,我都有錄音並且做了詳盡的筆記。與我同桌聽課的是來此攻讀博士學位的北工大設計學院的的林院長,他與柳先生很熟,因為柳先生的夫人就是北工大設計學院的老師。需要重點說的是第三次課,柳先生提前15分鐘來教室先調整好多媒體設備,問了大家各自的專業、研究方向等,說儘量使所講的內容適合大家研究的需要等等。然後開始講,通篇娓娓道來,講得極好,好到通篇沒有一句錯話甚至沒有一個錯字。事後有一天,林院長問我「第三次課,柳先生講得怎麼樣?」我隨口應到「好啊」便突然想到什麼,問他「奇怪,那天你怎麼沒來聽呢」?他說:「那天我就在柳先生家裡,因為柳先生家裡出事了,我是受研究院的委託,通知柳先生調課的---」。
我問「柳先生家出了什麼事?」經過林院長的敘述,我知道的事情的原委。柳先生的夫人長年患「抑鬱症」,柳先生帶她多方治療,總是不能根治。而且時好時壞,好時跟正常人一樣,犯病時則痛苦得要命。終於,她以跳樓的極端方式尋求了解脫。柳先生看著相伴幾十年的老伴這麼走了,十分悲傷。事出第二天,就是他該來研究院上課的日子,按理說因事調課,無可厚非吧!柳先生因此謝絕了社會上一切活動的邀請,「但我已經答應的事情,則一定要按時兌現。儘管我可以換個時間,但不定要耽誤別人什麼事呢。」他這樣說著還是堅持來研究院上完最後一節課。我恍然大悟,難以想像先生是以多麼大的毅力克制著內心的痛苦不露聲色地講完這最後一節課的。
後來我又聽了一遍課堂錄音,發現比前兩次確實語調沉重,但擲地有聲、條理清晰。如果沒有高度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何以能做到這一點?於是,我明白了多少年前「關於未來的洗衣機如何設計的爭論」,柳先生何以有那樣高屋建瓴的見解——我的理解,這就是「人文情懷」在藝術實踐中的具體表現。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在高校裡給很多的青年教師們講柳先生的故事,鼓勵他們在教學中儘量不調課,首先自己做到以身作則。「調課」在高校裡是個普遍的現象,事並不大,影響可不好說。古人云「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
這裡可以理解為一個人的「情商」。講到這裡,似乎可以回答開講時提的第一個問題了。即來研究院「做一個不僅智商很高,同時情商也很高的學者就是『做最好的自己』。」錢理群曾批評時弊說某高校培養了一批「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讓我們聯想到古之君子與小人的區別在於「是否有私」!藝術學人、真正君子都是豁然大公、心地坦蕩。界線在於你的良心、正義,可不可以為人師表,在家國大事上你能不能發言。而那種小頭小腦、心機特別深邃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在現實生活中少嗎?藝術研究院的人不應該是這樣子的;而應該是豁然大公、心地坦蕩的藝術學人,因為藝術中是不能丟失「人文情懷」的。
上面講的三個故事就是想說明,「人文情懷」不是天生的,首先要來自於大自然的滋養;其次是人文智識的燻育;再加上後天的修為、真善美升華為胸懷境界所致。最近,中國美術館正在舉辦「陳師曾紀念特展」,陳師曾《「文人畫」之價值》中說「第一人品、第二學問、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這正好吻合今天的講題「藝術中的人文情懷」。
因此,我在這裡借題發揮,回答——開講時提的第二個問題——「不忘什麼初心」呢?即「人品、學問、才情、思想。合此四者,完善自我」——就應該是我們進入藝術研究院的「不忘初心」。至此,兩個問題回答完了,是否與在座各位的答案一致呢?最後,讓我們共同回憶並牢記三個月前開學典禮上老師的教誨,在內心裡叫響「不忘初心」、「做最好的自己」!與大家共勉!謝謝。作者:薄清江
美術研究|有職業的不叫職業畫家,而沒職業的卻稱職業畫家!
美術研究|中國繪畫最成熟的是山水,畫家應該畫好每一幅作品!
美術研究|繪畫不是用形象去解釋文字,而是用形象去認識、思考!
美術研究|道德淨化人格圓滿,講的是藝術家的精神修養和人生品格
美術研究|書畫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