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編導網微信精華文章列表:
編導生請謹記編導藝考必勝的十八條原則
編導高考必須要經過這這九個階段
參加廣播電視編導高考要注意的十大問題
高中生學習編導專業要做好哪些心理準備
學會策劃自己的編導藝考生活:怎樣準備編導高考
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自2001年上映以來,它的成本是一千七百萬。在美國的票房達到了一億兩千八百萬,佔總票房60%,美國以外票房是八千五百萬佔總票房40%,總票房是兩億一千三百萬。此外,《臥虎藏龍》還獲得了許多大獎,分量最重的則是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和最佳音樂獎。《臥虎藏龍》我認認真真看了兩遍,這兩遍大概相差了一年,兩次看完的感覺很不一樣,原因是第一遍注重的是情節,而第二遍是在熟悉情節的基礎上開始揣測人物的內心。
一、武俠的人文情懷
本片的開頭一改以往的武俠片中彪形大漢或者是硬橋硬馬的英雄形象,而是沉穩矯健、書生氣的李慕白(周潤髮飾)長衫款款,在江南水鄉中牽著一匹馬一派祥和的緩緩走進鏡頭,這位武功蓋世,在江湖上地位顯赫,追求超脫,全心擺脫世俗牽掛的狹義之士,一出場就給人一種憂鬱陰暗又文質彬彬的性格形象。和張徹的「暴力美學」、李小龍的健美體魄、成龍的喜劇等風格完全不同,給人一種人文的氣息。
而在劇中,無論是李慕白還是俞秀蓮(楊紫瓊飾),服飾的選擇上,打鬥的場景和構圖,在煙雨樓臺的映襯下,無不透露出一種人文的情懷,這種情懷是中國古典文化中特有的。
另外,打鬥場面裡,俞秀蓮和玉嬌龍的在角在屋頂上施展輕功,追逐跳躍的那段戲,周圍環境線條擁有無限的優美,兩人飛躍屋頂上、飛躍在空中,感覺無比的舒服,連擺動的時候都保持著優美的旋轉姿態,仿佛與整個情景融合在一起,說不出的優柔與內在的剛毅,這美感惟有中國人才可以做得出,惟有中國人才能這樣在運動與靜止之間保持著節制與內斂的速度,更是把握著長袖飄舞一般的從容。而在竹林比劍的畫面同時也呈現出武俠世界中難得一見的剛柔並濟感受,運用竹在風中搖曳的特性,堪稱一絕,還有無垠的荒漠、雲霧繚繞的山巒、流水飛瀑都是武俠小說中最常出現的地點。這時候的這種人文之美已將中國武術美學發揮到極致。
《臥虎藏龍》沒有一般武俠片那種笑傲江湖的豪氣,取而代之的是尋找江湖人文內涵的一種深沉思索與含蓄,這是李安獨有的才華與風格。
二、女性的視角
此片的另外一大特點就是一改以往的男性視角,變成女性視角來拍這部電影,以女性為中心,塑造了三個女人的形象,男性的出現只是為了更好的塑造影片中女性的形象。
首先是俞秀蓮,身為鏢師,外柔內剛,心思縝密,雖然嚮往真正的愛情卻始終恪守婦道,正是這樣的一個女性,帶來了悲劇的一聲,知道自己所愛,可是又由於中國傳統禮教的束縛,成為了傳統美德,也封建文化祭品,文化宿命的悲劇角色。當李慕白身中毒針,只能用最後一口氣,吐出一世情:「我已浪費這一生,我要用最後一口氣對你說,這一生我一直都深愛你。」在俞秀蓮傷痛的懷抱中離去。此時的俞秀蓮是最幸福又最痛苦的時刻。幸與不幸,端在寸心!
接著是玉嬌龍,出生於一個權頃一時的官家,受盡溺愛,卻不願意受枷鎖,極力反對父親的指婚。性格任性蠻橫,從不知天高地厚,想入江湖,卻不知道江湖兇險,以一個公然的純粹的顛覆者的姿態出現在幾千年父權制文化的陣地上,是註定要被毀滅的。她是於封建禮教中、於兒女情長中、於江湖仇恨中掙扎之後的犧牲品,她面對父母的逼婚,面對師傅的殘忍,面對真誠的小虎,已久為救她死去的李慕白,和姐妹相稱而失去摯愛的俞秀蓮,沒有了活下去的理由,最後縱身幽谷,她只能用死來反抗一切不公。
第三個是碧眼狐狸——一位復仇女神的形象,先後滅掉武當兩代掌門, 最後又想處死自己親手培養出來的徒弟, 擁有非同尋常恐怖的力量,然而,她因仇恨因功利因嫉妒,給自己鋪了一條通向死亡的道路。
總之,《臥虎藏龍》中的三個女人都是不幸的。俞秀蓮是父權制傳統的犧牲品,碧眼狐狸則被父權制文化所消滅,而玉嬌龍正是父權制社會中女性悲劇深刻的體現者。
三、多處使用對比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多處對比,讓人印象深刻。
首先是場景的對比,江南水鄉和新疆恢宏的大漠,這邊是黑瓦白牆的村莊,在迷濛的煙水中如此寂靜,那邊是如火如荼的荒原,在疾馳的駿馬之後,塵埃四起,荒涼而寂寞。有竹海,風吹過,綠浪連綿起伏,聽到的竹葉敲著竹管時的天籟。有石窟,柔情盡,紅漠似穹無垠,聽到的小虎別樣迴響的歌聲。
其次,是小虎、蛟龍和李慕白、俞秀蓮的愛情,兩組愛情的對比,一個是真情流露,羅小虎的角色似乎象徵著對李慕白性格的反動,他對玉嬌龍的情感卻是近乎君子式的坦率與直接,為了自己的愛人,可以赴湯蹈火,可以千裡迢迢。李慕白的心事最終是指向對俞秀蓮的感情,然而李慕白卻以師仇未報來壓抑心中那份可能違反俠義精神的情感,他一直彳亍著到生命的最後才表白。一對是私定終生,而羅小虎住的洞穴不像真實存在的世界,彷佛一個荒蕪卻充滿熱情的烏託邦。男女主角在此相遇依常理果然就發生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戀。一對是恭恭敬敬,不越雷池一步,有一定程度的心靈交往,就很滿意了。這兩種愛情的結果都是違背了「有情人終成眷屬」的道路,透露著這樣的江湖,這樣的社會,給予人的是殘忍而無奈的人生。
四、中國古典音樂
《臥虎藏龍》在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獲十項提名,其中包括「最佳原創音樂」及「最佳主題曲」獎。《臥虎藏龍》裡,最引人的是武打設計,最精彩的是對白,而最感人的則是音樂。 其主題音樂由旅美作曲家譚盾譜寫的三段式主題音樂,配以清新的吉他和弦及提琴協奏,築起了一個與刀光血影與世隔絕、與大漠的自然風光和永恆的愛情主題相輝映的純淨音樂世界。影片開始於華裔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用大提琴演奏的低沉緩慢、憂傷深沉的主題音樂,並貫穿整部影片。特別是在玉蛟龍偷劍與俞秀蓮夜戰一幕,那段鼓曲更是扣人心弦,那小鼓敲的,真是大鼓透小鼓,小鼓透著嚓,嚓透著腔,腔透著那麼一股子精、氣、神!有趣的是,如果沒有人提醒,看完影片的人,大多對這段鼓曲印象不是很深刻,這是因為音樂與激烈的影片片段渾然一體,使你覺得這段音樂本來就應該存在。
五、影片的缺陷
世間無完美的東西,所以,《臥虎藏龍》也有著遺憾,最大的問題是演員的口音。周潤發來自香港,楊紫瓊是馬來西亞人,張震是臺灣人,而章子怡是北京人,電影沒有採用配音,所以,這麼多不同地方的演員的口音給觀眾的感覺會很奇怪,比如開場楊紫瓊跟周潤發深情款款,眼神正在天雷勾地火,冷不防周潤發一張嘴:「瘦蓮……」實在讓人忍俊不禁。
總的看來,李安的《臥虎藏龍》在二十一世紀於武俠電影中,繼李小龍之後,又於國際影壇上掀起了一陣中國武俠熱,起到了一個急先鋒的作用。它在中國武俠電影史中還是佔有一席之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