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俠電影的人文情懷-《臥虎藏龍》影評

2021-02-11 中國編導網

中國編導網微信精華文章列表:

編導生請謹記編導藝考必勝的十八條原則

編導高考必須要經過這這九個階段

參加廣播電視編導高考要注意的十大問題

高中生學習編導專業要做好哪些心理準備

學會策劃自己的編導藝考生活:怎樣準備編導高考


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自2001年上映以來,它的成本是一千七百萬。在美國的票房達到了一億兩千八百萬,佔總票房60%,美國以外票房是八千五百萬佔總票房40%,總票房是兩億一千三百萬。此外,《臥虎藏龍》還獲得了許多大獎,分量最重的則是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和最佳音樂獎。《臥虎藏龍》我認認真真看了兩遍,這兩遍大概相差了一年,兩次看完的感覺很不一樣,原因是第一遍注重的是情節,而第二遍是在熟悉情節的基礎上開始揣測人物的內心。

  一、武俠的人文情懷

  本片的開頭一改以往的武俠片中彪形大漢或者是硬橋硬馬的英雄形象,而是沉穩矯健、書生氣的李慕白(周潤髮飾)長衫款款,在江南水鄉中牽著一匹馬一派祥和的緩緩走進鏡頭,這位武功蓋世,在江湖上地位顯赫,追求超脫,全心擺脫世俗牽掛的狹義之士,一出場就給人一種憂鬱陰暗又文質彬彬的性格形象。和張徹的「暴力美學」、李小龍的健美體魄、成龍的喜劇等風格完全不同,給人一種人文的氣息。

  而在劇中,無論是李慕白還是俞秀蓮(楊紫瓊飾),服飾的選擇上,打鬥的場景和構圖,在煙雨樓臺的映襯下,無不透露出一種人文的情懷,這種情懷是中國古典文化中特有的。

  另外,打鬥場面裡,俞秀蓮和玉嬌龍的在角在屋頂上施展輕功,追逐跳躍的那段戲,周圍環境線條擁有無限的優美,兩人飛躍屋頂上、飛躍在空中,感覺無比的舒服,連擺動的時候都保持著優美的旋轉姿態,仿佛與整個情景融合在一起,說不出的優柔與內在的剛毅,這美感惟有中國人才可以做得出,惟有中國人才能這樣在運動與靜止之間保持著節制與內斂的速度,更是把握著長袖飄舞一般的從容。而在竹林比劍的畫面同時也呈現出武俠世界中難得一見的剛柔並濟感受,運用竹在風中搖曳的特性,堪稱一絕,還有無垠的荒漠、雲霧繚繞的山巒、流水飛瀑都是武俠小說中最常出現的地點。這時候的這種人文之美已將中國武術美學發揮到極致。

  《臥虎藏龍》沒有一般武俠片那種笑傲江湖的豪氣,取而代之的是尋找江湖人文內涵的一種深沉思索與含蓄,這是李安獨有的才華與風格。

  二、女性的視角

  此片的另外一大特點就是一改以往的男性視角,變成女性視角來拍這部電影,以女性為中心,塑造了三個女人的形象,男性的出現只是為了更好的塑造影片中女性的形象。

  首先是俞秀蓮,身為鏢師,外柔內剛,心思縝密,雖然嚮往真正的愛情卻始終恪守婦道,正是這樣的一個女性,帶來了悲劇的一聲,知道自己所愛,可是又由於中國傳統禮教的束縛,成為了傳統美德,也封建文化祭品,文化宿命的悲劇角色。當李慕白身中毒針,只能用最後一口氣,吐出一世情:「我已浪費這一生,我要用最後一口氣對你說,這一生我一直都深愛你。」在俞秀蓮傷痛的懷抱中離去。此時的俞秀蓮是最幸福又最痛苦的時刻。幸與不幸,端在寸心!

  接著是玉嬌龍,出生於一個權頃一時的官家,受盡溺愛,卻不願意受枷鎖,極力反對父親的指婚。性格任性蠻橫,從不知天高地厚,想入江湖,卻不知道江湖兇險,以一個公然的純粹的顛覆者的姿態出現在幾千年父權制文化的陣地上,是註定要被毀滅的。她是於封建禮教中、於兒女情長中、於江湖仇恨中掙扎之後的犧牲品,她面對父母的逼婚,面對師傅的殘忍,面對真誠的小虎,已久為救她死去的李慕白,和姐妹相稱而失去摯愛的俞秀蓮,沒有了活下去的理由,最後縱身幽谷,她只能用死來反抗一切不公。

  第三個是碧眼狐狸——一位復仇女神的形象,先後滅掉武當兩代掌門, 最後又想處死自己親手培養出來的徒弟, 擁有非同尋常恐怖的力量,然而,她因仇恨因功利因嫉妒,給自己鋪了一條通向死亡的道路。

  總之,《臥虎藏龍》中的三個女人都是不幸的。俞秀蓮是父權制傳統的犧牲品,碧眼狐狸則被父權制文化所消滅,而玉嬌龍正是父權制社會中女性悲劇深刻的體現者。

  三、多處使用對比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多處對比,讓人印象深刻。

  首先是場景的對比,江南水鄉和新疆恢宏的大漠,這邊是黑瓦白牆的村莊,在迷濛的煙水中如此寂靜,那邊是如火如荼的荒原,在疾馳的駿馬之後,塵埃四起,荒涼而寂寞。有竹海,風吹過,綠浪連綿起伏,聽到的竹葉敲著竹管時的天籟。有石窟,柔情盡,紅漠似穹無垠,聽到的小虎別樣迴響的歌聲。

  其次,是小虎、蛟龍和李慕白、俞秀蓮的愛情,兩組愛情的對比,一個是真情流露,羅小虎的角色似乎象徵著對李慕白性格的反動,他對玉嬌龍的情感卻是近乎君子式的坦率與直接,為了自己的愛人,可以赴湯蹈火,可以千裡迢迢。李慕白的心事最終是指向對俞秀蓮的感情,然而李慕白卻以師仇未報來壓抑心中那份可能違反俠義精神的情感,他一直彳亍著到生命的最後才表白。一對是私定終生,而羅小虎住的洞穴不像真實存在的世界,彷佛一個荒蕪卻充滿熱情的烏託邦。男女主角在此相遇依常理果然就發生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戀。一對是恭恭敬敬,不越雷池一步,有一定程度的心靈交往,就很滿意了。這兩種愛情的結果都是違背了「有情人終成眷屬」的道路,透露著這樣的江湖,這樣的社會,給予人的是殘忍而無奈的人生。

  四、中國古典音樂

  《臥虎藏龍》在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獲十項提名,其中包括「最佳原創音樂」及「最佳主題曲」獎。《臥虎藏龍》裡,最引人的是武打設計,最精彩的是對白,而最感人的則是音樂。 其主題音樂由旅美作曲家譚盾譜寫的三段式主題音樂,配以清新的吉他和弦及提琴協奏,築起了一個與刀光血影與世隔絕、與大漠的自然風光和永恆的愛情主題相輝映的純淨音樂世界。影片開始於華裔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用大提琴演奏的低沉緩慢、憂傷深沉的主題音樂,並貫穿整部影片。特別是在玉蛟龍偷劍與俞秀蓮夜戰一幕,那段鼓曲更是扣人心弦,那小鼓敲的,真是大鼓透小鼓,小鼓透著嚓,嚓透著腔,腔透著那麼一股子精、氣、神!有趣的是,如果沒有人提醒,看完影片的人,大多對這段鼓曲印象不是很深刻,這是因為音樂與激烈的影片片段渾然一體,使你覺得這段音樂本來就應該存在。

  五、影片的缺陷

  世間無完美的東西,所以,《臥虎藏龍》也有著遺憾,最大的問題是演員的口音。周潤發來自香港,楊紫瓊是馬來西亞人,張震是臺灣人,而章子怡是北京人,電影沒有採用配音,所以,這麼多不同地方的演員的口音給觀眾的感覺會很奇怪,比如開場楊紫瓊跟周潤發深情款款,眼神正在天雷勾地火,冷不防周潤發一張嘴:「瘦蓮……」實在讓人忍俊不禁。

  總的看來,李安的《臥虎藏龍》在二十一世紀於武俠電影中,繼李小龍之後,又於國際影壇上掀起了一陣中國武俠熱,起到了一個急先鋒的作用。它在中國武俠電影史中還是佔有一席之地的。


相關焦點

  • 經典武俠電影《武俠》觀後感
    導語:經典武俠電影《武俠》觀後感作為一個有輕微文字癖的人,我賞識臺詞裡沒有病句的劇本。陳可辛導演的影片《武俠》便是。「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這是韓非子的經典語錄。可見為俠之道,一開始就要憑武力衝決人間禁忌的。
  • 十部經典國產武俠電影排行榜,經典好看的武俠電影推薦
    相對於其它類型的電影,武俠電影應該算是中國特有的電影類型了。國產的武俠電影多到數不勝數,然而說得上經典好看的卻不多。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回顧一下那些經典的國產武俠電影吧。小編覺得《少林寺》這部電影李連杰和他的一班武術隊員們樸素真實的功夫讓觀眾真正欣賞到了中國功夫。是因為演員、拳腳都是真功夫,因此這部電影成了功夫片難以逾越的經典。
  • 電影《臥虎藏龍》劇情解析,你是否真的看懂!
    臥虎藏龍可以說是國產電影中的巔峰之作,李安導演在國際上斬獲無數大獎,這一點就算是張藝謀也難以望其項背,但是臥虎藏龍講的故事,看似不高深,實際上卻有點晦澀難懂,甚至整體上都能讓人難以理解,究竟是什麼意思?
  • 豆瓣十部高分武俠電影,那些年我們追過的武俠,你看過幾部?
    中國武術博大精深、淵源流長,中國的武打片是中國電影中一道亮麗的風景。武俠電影,就是這種文化的一種最好的體現。通過鏡頭化的語言與戲劇化的情節,深入展示著中國武俠文化的精髓與內涵。並且通過電影這種世界語言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最具特色的武俠文化。下面為大家介紹十部高分武打電影。
  • 武俠情結、江湖情懷和俠客夢,讀懂中國武俠文化的三個關鍵詞
    一人一劍,快言快語,十裡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也可能一杯一盞,醉心醉脾,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一入江湖歲月催;江湖歲月催生武俠文化,中國人的武俠文化,是武俠情結是江湖情懷亦是俠客夢。中國人的武俠情結「今遊俠,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
  • 奧斯卡金像獎電影《臥虎藏龍》林岸竹海場景首現京城
    2020年的這場疫情,打亂了全球產業的正常運轉,而在各個行業正逐步恢復的時候,電影院線卻仍要在漫漫長夜中尋找出路。這無疑給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國際化合作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性。而提到中國電影的國際化合作,2000年拍攝的《臥虎藏龍》是一部在中外電影史上都繞不開的、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影片。
  • 《臥虎藏龍》——理智與情感,悲情中透著無限的感傷。
    1995年,他執導劇情片《理智與情感》獲得第4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這是他個人的第二個小金熊。但這對於李安遠大的電影夢想還遠遠不夠。直到2000年,由它執導的集武打、幻想、愛情題材為一身的古裝武俠片《臥虎藏龍》的橫空出世才將他推向了榮譽與夢想的至高殿堂。《臥虎藏龍》獲得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攝影三項大獎。
  • 溫瑞安開寫「微武俠」 稱九把刀好在離經叛道
    裸隱二十多年 開寫「微武俠」  溫瑞安:1954年1月1日生於馬來西亞霹靂州美羅埠火車頭,武俠小說作家。臺灣大學中文系肄業。有小說、詩、散文、評論各類著作100多種。1973年赴臺灣地區留學,1976年被臺灣當局驅逐出境,1981年抵香港發展,1990年轉至中國內地。代表作有《驚豔一槍》《布衣神相》《四大名捕》等。
  • 南徵北戰晉級好歌曲 電音詮釋《臥虎藏龍》
    流行創作樂團「南徵北戰 NZBZ」以電影《臥虎藏龍》為題,大膽嘗試古箏、簫、大提琴、電子音樂結合電聲樂隊,被導師陶喆助推順利晉級半決賽。南徵北戰NZBZ _詮釋電鋸禪意網易娛樂3月22日報導 上周五,第三季《中國好歌曲》陶喆、羽泉戰隊組內淘汰賽硝煙滾滾,影視命題創作讓各組選手大顯神通
  • [學子論文]視覺語法下武俠電影海報的跨文化傳播現狀分析
    摘 要:近年來中國武俠電影逐漸走向了世界影壇,其電影海報的宣傳推廣功能不可忽視。傳統的電影海報研究多聚焦在表現技法和藝術特色層面,少部分針對電影海報的意象解讀層面。 關鍵詞:武俠電影海報;社會符號學;多模態話語分析;視覺語法;跨文化傳播 中國武俠電影始於1925年上映的《女俠李飛飛》,而正式走入公眾視線還要從1928年上映的《火燒紅蓮寺》算起。之後接連經歷了胡金銓與徐克兩位導演的創新突破,武俠片進入了鼎盛時期,但為票房買單的也僅限於本土觀眾。
  • 電影鑑賞:《臥虎藏龍》中的音樂堪稱是中、西方音樂結合的典範
    由李安執導的電影《臥虎藏龍》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具有 中國 古典韻味的武俠電影,在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獲十項提名,其中包括「最佳原創音樂」及「最佳主題曲」獎。它的音樂將東方音樂的藝術美感與西方音樂有機地融合在了一起,堪稱是中、西方音樂結合的典範。
  • 譚盾今晚澳門威尼斯人上演《武俠三部曲》
    跨界:幾百年前的歌劇就是最古老的電影 今天晚上要在威尼斯人劇場上演的《武俠三部曲》武俠三部曲的組合,是來自於《英雄》、《臥虎藏龍》及《夜宴》的電影配樂。除此之外,譚盾還在這個經典的組合之外,特別加入了《復活》篇章。與前三個篇章不同的是,《復活》是先有音樂,再去配電影。
  • 新民晚報數字報-武俠的英文是什麼?
    中國功夫因李小龍(Bruce Lee)而揚名於世,kung fu作為一個英文詞彙的地位明確,李小龍40多年前的貢獻功不可沒。  與功夫類似的武俠,其英文是wuxia,乃依當今主流的漢語拼音(Pinyin)轉寫而成。這個wuxia已被大型權威的英文詞典所收,然國人所知者仍少。
  • 中國武俠走進英語世界
    2018年2月,金庸先生的《射鵰英雄傳》英譯本第一卷將面世,這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大事。據悉,英文版《射鵰》(以下簡稱《射鵰》)三部曲(《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將以三部、九卷的形式陸續出版,這不得不說也是中國當代文學譯介的一件大事。
  • 《龍之谷》大電影影評專題活動精彩上線
    8月8日-8月17日參與《龍之谷》大電影影評專題活動,成為專業的「影迷」,深度解析,犀利點評,心情分享,主角YY,讓我們一起入戲談電影。更有大電影同名新服火爆開啟,讓你入戲也能入遊戲!精彩電影難以忘懷,專業影迷深情入戲看過一部電影總有一些情懷難以消散,有些人,為這場空前對決而澎湃,有些人,為這場曠世之戰而動容,也有一些人,為部分改變設定而糾結。在這場50年前的聖戰之中,你看到了些什麼?在英雄們的冒險故事中,你又讀到了什麼?
  • 這是我用情最深的一部電影,李安再談《色戒》
    有《臥虎藏龍》那樣飄逸瀟灑的古裝武俠,也有《精武英雄》拳拳到肉的時裝格鬥。他甚至選了一個女性掐架撕逼的銀幕典型,你肯定想不到是哪部片,因為徐克的評論是「亞洲人不喜歡拍這種。」你評論的方法取決於你要在哪種分析框架下進行論述。比如,分析影片的類型,包括尋找和確認模式—類型所固有的敘事、主題以及畫面。類型模式可以通過比較同類型但各有特色的影片得出。
  • 科學網—科學家的人文情懷
    科學家的人文情懷體現在治學、參與公共事務與哲人氣質三個方面。科學家的人文情懷為人性賦予新的含義;這種情懷將呵護科學努力接近它的終極價值——人文價值。
  • 16年過去了,李安版《綠巨人》是超級英雄電影黑歷史嗎?
    李安執導過無數名作,包含《斷背山》與《少年Pi的奇幻漂流》兩度榮獲奧斯卡最佳導演,《臥虎藏龍》創下奧斯卡外語片入圍10項大獎的風光紀錄(直到今年被《羅馬》給追平),擅長以細膩的文人筆觸刻畫人性與時代的李安,其實在2003年,也拍攝過超級英雄電影《綠巨人浩克》。
  • 導演怒斥豆瓣等影評網站毀了電影?影評人:做好自己的電影就好!
    馬丁·斯科塞斯曾獲奧斯卡最佳導演一直以來,新生代美國影評網站Rotten Tomatoes,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爛番茄」,都被國內影人當作了解美國電影的一個窗口。電影《母親》相反,在斯科塞斯本人心中,《母親》是一部令他可以「連續回味好幾個星期「的佳作,兩相對比之下,「評分網站的草率和評分機制的缺陷,就顯得更加愚蠢」。他直言道:「像爛番茄這種網絡上的『聚合者』,他們和真正的影評沒有任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