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鑑賞:《臥虎藏龍》中的音樂堪稱是中、西方音樂結合的典範

2020-12-15 琪姐時間

由李安執導的電影《臥虎藏龍》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具有 中國 古典韻味的武俠電影,在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獲十項提名,其中包括「最佳原創音樂」及「最佳主題曲」獎。它的音樂將東方音樂的藝術美感與西方音樂有機地融合在了一起,堪稱是中、西方音樂結合的典範。 《臥虎藏龍》講述了一段複雜的江湖恩怨。導演李安以東方情調的江南風物濃縮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特徵,沿襲了武俠片的成功要素,使之具有東方電影的唯美品質。《臥虎藏龍》裡最華麗的是武打。最深遠的是對白,最感人的是音樂。

下面筆者將從影片的配樂和歌曲兩部分來剖析本片的音樂:      一、影片配樂      影片中的配樂常分為主題音樂、背景音樂和場景音樂三部分。   1、主題音樂   主題音樂就是創作電影同時創作的一個主旋律音樂,它將貫穿於整個電影中,其形式與特點不拘一格。主題音樂對於電影主題的表達至關重要。成功的主題音樂設計能夠將觀眾帶入電影的情景之中,與電影主人公的命運休戚與共。主題音樂的風格要與電影的背景相互襯託,時刻為表達電影主題服務。本片主題音樂由旅美作曲家譚盾譜寫的三段式主題音樂,配以清新的吉他和弦及提琴協奏,築起了一個與刀光血影與世隔絕、與大漠的 自然 風光和永恆的愛情主題相輝映的純淨音樂世界。影片開始於華裔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用大提琴演奏的低沉緩慢、憂傷深沉的主題音樂,並貫穿整部影片。他的大提琴是整部音樂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音色微微的發顫,仿佛一幅淡彩水墨長卷緩緩展開——畫面的介入亦如水墨畫勾勒出寧靜美麗的水鄉。然而,雖然風景如畫。萬般詩意。我們卻聽得琴聲裡殺機一現,帶著觀眾步入龍虎爭鬥的複雜江湖。音樂聲漸遠,李慕白表示要退出江湖,託俞秀連帶去一柄青冥劍。進京的時候音樂頗有些緊張,但是緊中有緩,仿佛在提示著好戲即將開始。當聲音豁然開朗的時候,當時的北京城盡收眼底。寶劍的故事真正開始於這座九門圍護的城池之中。影片在優美的大自然中表現人物錯綜複雜的恩怨情仇,既有纏綿的愛情,也有武林的快意恩仇。音樂盪氣迴腸、催人淚下,主旋律中一聲聲的呼喚,是超越任何人間界限的對愛人的呼喚,有力的詮釋了影片中男女主人公對愛情的執著。

2、背景音樂   影片《臥虎藏龍》的背景音樂主要在李慕白和俞秀蓮、玉蛟龍和羅小虎之間的感情場面時出現,以愛情為主要表現元素。該影片的背景音樂唯美動人,從低沉的二胡聲開始。然後弦樂和管樂跟進。在背景音樂演奏到一半的時候,有一個二胡的二度滑音,類似揚琴推弦。一下子將柔情悽婉的氣氛烘託出來。一直到結束,這段音樂的節奏都是由大鼓和鍤來固定。定音鼓作為一個情緒色彩的點綴來使用。中間使用的樂器除了管弦,失真吉他,並佐以女聲柔聲風格的吟唱來強化音樂的畫面感。更重要的一點:主奏樂器是一種 電子 合成音色,有一點像吹笛子的氣流聲,但是很有質感,是一種前所未有的音色。

3、場景 音樂 電影音樂中的場景音樂是必不可少的,不同的場景需要不同的場景音樂來烘託,而場景音樂需要專門設計。場景音樂與背景音樂有所不同,背景音樂的曲風、基調等是一致的,要與電影的主題內容、主要的情感基調保持一直,而場景音樂則可以有較大的變化,是根據電影情節內容的設置和氣氛、情感的表現為準則的。在該片中,大部分場景音樂旋律單純樸素,和聲簡單明了,配器清淡和諧。承擔主要旋律演奏並多次出現的樂器是大提琴。然而,在影片中,我們聽不到大提琴帶來的西洋風味,而聽到了一種酷似北方大草原馬頭琴和二胡,帶有滑音的蒼涼而悠長濃鬱的東方色彩的音調,加上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的華裔身份,使我們在熟悉的大提琴音色裡,感受到一股不同於西方的具有民族色彩的清新之氣。除了大提琴以外。《臥虎藏龍》的場景音樂中也選用了多種 中國 民族樂器進行補充。使整部影片的配樂統一而富有變化。《絲綢之路》中雲南民族樂器葫蘆絲的使用,描繪出異邦沙漠的幻象。   因此可以說,影片的場景音樂為整部電影情節的設計、氣氛的烘託、內容的彰顯、主題的表達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影片歌曲      1、主題曲   電影的魅力不僅僅取決於電影本身所帶來的美學與 藝術 魅力,同時主題曲帶給觀眾的美妙視聽享受也是電影成功的必要元素。一部電影只能有一首主題曲,主題曲的表現形式、編寫手法、曲調風格、主要的演奏樂器,甚至演唱者的音色、唱腔、基調等都需要嚴格設計挑選,以達到與電影主題表達的完美一致,而觀眾通常印象最深地也是主題曲的旋律。因此,主題曲的創作需要與電影的精髓相結合。   本片的主題曲《Alovebeforetime》(中文名《月光愛人》)是一首溫柔婉約的古典式情歌,大提琴家馬友友擔任主奏,兼容東西方流行文化的歌手李玟負責以中、 英文 演唱,搭配相當新鮮。另外東方的二胡與西方的管樂相結合,以復古的曲風、配以 現代 的大提琴,充分展現了東方音樂文化的魅力。馬友友的演奏風格幽韻。哀而不傷。配合片中含蓄的愛情表達,可謂相得益彰。李玟婉約式的唱腔將影片中兩對情侶被無情拆散的悲慘命運的惆悵,烘託表達的淋漓盡致。

2、插曲   一部電影的插曲或是完整的歌曲,或是一段旋律,主要作用是為了與主題曲相互輝映。共同表現電影的主題思想,很好的傳遞導演所想傳達的思想理念。插曲的設計一般採用主題變奏或場景變奏的表現手法。   電影《臥虎藏龍》並沒有為每一個主要角色譜寫插曲,而是為電影的主題——愛情至上譜寫了插曲。在兩對情侶:李慕白和俞秀蓮、玉蛟龍和羅小虎的感情走線上適時的配以不同變奏的插曲,巧妙的從另一個側面表達了主題。

相關焦點

  • 高中音樂鑑賞課堂中,應用對話式教學,提升音樂鑑賞能力
    本文就以對話式教學為基礎,探討對話式教學在高中音樂鑑賞教學中的應用方式。因此,在高中音樂鑑賞課堂中,應用對話式教學,意義重大。首先,基於師生平等互動的對話式教學能夠讓學生在相對鬆緩的環境中感悟音樂,這對於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非常有利。其次,對話式教學改變了教師絕對主導地位,讓學生的自我意識得到加強。如此,對於挖掘學生自身的音樂品味非常有利。學生對於音樂有自己的認知,學生在探索音樂的過程中,會結合教師的引導提升自身的音樂鑑賞水平。
  • 藝術論文:電影音樂對中提琴演奏與教學影響
    一、認識電影音樂和中提琴我們對電影音樂這個名詞或許不太敏感,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接觸過電影音樂,電影音樂存在於電影中,電影音樂對音樂的利用是十分豐富的,電影音樂是一部電影能否成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烘託電影的整體氣氛,甚至對於電影情節的轉變都有著重要的意義,通常好的音樂能夠引人入勝,讓觀眾深深的投入到電影中去。
  • 電影音樂在高師音樂藝術教育中的審美價值
    國家藝術課程標準規定:「藝術課程重視學生在藝術學習中創造美和鑑賞美的實踐。通過音樂、美術、戲劇、舞蹈、影視等藝術學科的綜合與聯繫,使學生的藝術經驗不斷得到豐富和升華,獲得感受美、創造美、鑑賞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列寧指出:「一切藝術部門中最最重要的便是電影。」
  • 曹鵬攜城交舉辦首場「音樂鑑賞會」
    90歲的老指揮曹鵬帶著城交的一支「室內樂」小分隊,在上海文化藝術品促進會品鑑中心舉辦首場「曹鵬先生音樂鑑賞會」。早報記者 許海峰 圖90歲的老指揮曹鵬作為上海推廣古典音樂的主力大使,8年來帶領著一支由白領組成的非職業交響樂團上海城市交響樂團在這座城市的各個場合進行古典音樂的演奏和普及,從專業的音樂廳到露天的街頭巷尾,從平價親民的公益音樂會到為災區、自閉症兒童的義演,曹鵬和城交讓音樂飄揚在城市的各個角落。
  • 科學網—西方音樂中的「中國元素」
    然而,在音調的使用上和樂器的配置上,這位奧地利作曲家卻沒有彰顯鮮明的中國音樂的元素。】 「西方」和「東方」是一個遙遠空間。在同是遙遠的時間中,兩個空間的兩種文化從來就相互吸引與交集。音樂雖素稱是不分國界的「世界語」,但語境卻有分別。從巴洛克時代到印象派時期,西方的音樂語言一旦跨界,異彩常引人矚目和瞠目。
  • 淺談發現流行音樂中的民族音樂
    本文將就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二者的關係,以及流行音樂中的民族音樂因素的分析,希望有助於發展在民族音樂教學中的新的方式方法。   一、發現流行音樂中的民族因素   早在八十年代初就有了流行音樂和民族音樂元素相結合的例子。
  • 音樂鑑賞豐富充實孩子假期生活
    任何一部音樂作品中所發出來的聲音, 都是經過作曲家精心思考創作出來的, 這些聲音在自然界是可以找到, 但沒經過藝術家們別出心裁創作與組合 是不能成為音樂的。
  • 電影中耳熟能詳的古典音樂
    隨著各種大眾傳媒形式的不斷擴大,許多電影、電視節目和商業廣告都在其配樂中不斷地加入了古典音樂。並且隨著人們對古典音樂越來越熟悉,自然而然地,他們尋找和發現某一經典作品的欲望就會增加。然而問題是,許多人不知道任何經典片段的名字或作曲家。
  • 宮崎駿動畫電影中的原聲音樂
    久石讓的音樂早已經成為宮崎駿影片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久石讓與他崇拜的大師武滿徹一樣,精通各種風格的音樂,立足於傳統而不拘泥於傳統。久石讓每次作曲之前,都會熟讀漫畫原稿與分鏡頭劇本,因而他的影片與畫面絲絲入扣,絲毫感覺不到任何的突兀感,並且也不會讓觀眾因為過度專注於畫面而忽略音樂的存在。
  • 《音樂之聲》:歌舞片的典範,該有的情感寓意都相當豐滿
    歌舞片的典範。該有的情感寓意都相當豐滿。好看而又動聽。諸多唱段都流傳深遠 《雪絨花》一曲堪稱經典。劇照能激發心底美好感情的音樂劇。她所擁有的那些美好特質讓她值得這一切。美麗的音樂、無暇的品性、和諧的家庭……影史上傳頌最廣的長青家庭電影,十分適合親子同樂。心理交融與心理治療的上乘之作。
  • 劉歡:音樂中的「心聲」,「心聲」中的音樂,音樂永無終點
    這時期的劉歡可以說用音樂來唱出了社會的人們生活。 正如之前他授課所提到對音樂的見解:「音樂真的沒有什麼作用,我們這個世界就是這樣,我們看到西方音樂走來的這個歷程了,我們看到了這麼多美好的音樂,這麼多優秀的音樂家不斷的努力,但是怎麼了?
  • 教師資格證筆試音樂高中音樂鑑賞備課淺談(二)
    高中音樂主要的模塊是「音樂鑑賞」,與小學和初中的音樂欣賞課不同的是,高中的音樂教學不必設計豐富多彩的音樂遊戲,模唱和創編的內容也只是輔助手段。在高中音樂鑑賞的教學中,最主要的是通過聆聽、欣賞、講解、思考等過程,使學生充分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而在試講的考試中,我們不可能用大段的時間空白下來用於「聆聽」、「談感想」,這樣的片段教學是空洞的。只有用上繪聲繪色的講解,加上形象生動的演(模)唱,才能帶給評委耳目一新的感受。例:《德彪西》【備課內容】1.聆聽《亞麻色頭髮的少女》三遍,記住主旋律。
  • 論服裝表演專業中音樂教學的重要性
    從服裝表演專業特點看音樂教學的重要性。內容的綜合性。音樂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文化和文明進行傳承的重要表現形式。音樂藝術並不是一個獨立的科目,它與文學、繪畫、歷史、舞蹈、表演和戲劇電影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面對現今服裝表演專業的音樂教學改革中,更應該加強音樂教育與其他學科的聯繫。馬克思曾經說過,「音樂和其他藝術一樣,是現實生活的一種反映。」
  • 《西方古典音樂》:鋼琴老師備課資料,古典音樂百科全書
    無可否認,在文學藝術鑑賞方面,同為人類,西方人與中國人的審美標準有其共性。正如孟子所言:「口之於味也,有同嗜焉;耳之於聲也,有同聽焉;目之於色也,有同美焉。」不同民族文學藝術的交流之所以可能,就在於這種共性。但審美標準的形成又與社會、歷史、語言、民俗等文化因素有著難以分割的聯繫,差異不可避免地存在。即使在同一個國家,如在中國,地域之間的文化差異也會造成口味的不同。
  • 東方神韻融合西方魔幻 熊貓人之謎音樂賞析
    >>>]雲端翔龍飛行競技賽的背景音樂,大概是本作中除了主題曲之外最優美的曲子了,也是《熊貓人之謎》典藏原聲專輯中的壓軸曲目,這首曲子有兩個值得一提的特點,一個是充分電影化特徵,即便你沒玩過遊戲,單獨來聽這一曲,也能夠聯想到好萊塢電影《阿凡達》或者是《星球大戰》中那種你追我趕的競速場面,作曲者Jeremy Soule以一種非常快的節奏和不斷遞進上升的旋律來營造這種緊張而又激動人心的競速場面
  • 中國武俠電影的人文情懷-《臥虎藏龍》影評
    而在竹林比劍的畫面同時也呈現出武俠世界中難得一見的剛柔並濟感受,運用竹在風中搖曳的特性,堪稱一絕,還有無垠的荒漠、雲霧繚繞的山巒、流水飛瀑都是武俠小說中最常出現的地點。這時候的這種人文之美已將中國武術美學發揮到極致。  《臥虎藏龍》沒有一般武俠片那種笑傲江湖的豪氣,取而代之的是尋找江湖人文內涵的一種深沉思索與含蓄,這是李安獨有的才華與風格。
  • 給自己一個讀書計劃:《西方文明中的音樂》
    書名:西方文明中的音樂作者:[美]保羅·亨利·朗譯者:張洪島 楊燕迪 湯亞汀>出版: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時間:2014.06從各種意義上說,這似乎都不是一本還需推薦的書——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張洪島節譯、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十九世紀西方音樂文化史》,到本世紀初顧連理、
  • 金雞獎「最佳電影音樂獎」空缺,讓電影的「量子發動機」備受關注
    齊青說,好的電影音樂無定規,若非要給個標準,那就是「量身定製」,它取決於聽覺與故事的適配性,與音樂的類型並不絕對相關。「純粹的本土化敘事或帶有強烈中國色彩的電影,我們能從民族音樂中汲取元素,而普通故事片尤其是國際化程度相對高的類型片,電影的音樂也應當具有聯通世界的能力。」  在這一點上,作曲家譚盾的三部電影音樂作品可以成為研究的樣本。
  • 譚盾:那將是中國音樂家的恥辱
    燈光關閉,幾百個手機屏幕變身黑夜中的點點星光,音樂廳瞬間成「鳥林」,一部活色生香的「手機交響樂」誕生了。這不是譚盾的第一次創新。2001年,他因創作電影《臥虎藏龍》音樂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在這部使其聲名遠播的電影中,他讓馬友友將大提琴拉出了二胡的聲音。7月18日—29日,國家大劇院拉開「漫步經典系列音樂會」大幕。為這場全球古典音樂盛宴熱身,自然少不了長年遊走於東西方文化的譚盾。
  • 南大明星課程|西方音樂通論,你的視聽盛宴
    你有多久沒有好好地放鬆感受內心的音樂?你是否對於交響樂有著自己獨特的感受?在南大,有這樣一節課:西方音樂通論,可以滿足你對音樂的美妙暢想。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場視聽盛宴——西方音樂通論吧。西方音樂通論在這節課中,呂曉一老師帶我們走進西方音樂的歷史,領略中國傳統文化中音樂的美。在每節課的結尾,呂老師都會帶大家傾聽一首古典音樂,讓同學們身臨其境,感受音樂帶來的無盡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