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5個月大時咳嗽到醫院就診,醫生用了不到一分鐘時間就下結論說:肺炎!需要住院治療!隨即便開了住院單讓去繳費。
孩子才幾個月大,也不是特別嚴重,幾乎連聽診器都沒用就讓住院,我實在不放心,就打算回家後再諮詢一下相關人士再決定。
於是在過去、現在相識的同學朋友裡搜索,還真有一位中學時期的同學,目前在一座一線城市的三甲醫院任兒科醫生,記得在初中期間,我和這位同學相鄰而坐,經常一起討論問題,後來我們班包括我在內共有5名同學考取了高中,雖然同年級不同班,畢竟同一所初中畢業,關係還算良好,後來這位同學考取了醫科大學,我們分屬在不同城市,那時因為通訊的落後,畢業後便失去了聯絡。
後來,在同學群裡打聽到了這位醫生同學的聯繫方式(當然這位同學沒在同學群裡),滿懷期待地在微信上加這位同學為好友,表明我是誰,又諮詢了孩子咳嗽的治療方案,可能大醫院的醫生都很忙,這位同學很久才回復消息,而且遲遲不通過朋友驗證申請,一直在驗證對話框中回答疑問,最後我表示了感謝,幾天後孩子康復了,我再次通過好友驗證框表達了感謝,可同學並沒有回覆,當然也沒有通過好友驗證。
事後,我始終想不明白問題所在,按常理說同窗數年,又多年不見,突然有一天老同學聯繫上了,應該是歡欣鼓舞才對,而這位同學的表現感覺好像是好久不見的親戚千裡迢迢到家門口拜訪了,卻只在樓道裡寒暄了幾句便打發親戚走了。
後來,我似乎也想明白了,人家是一線城市,三甲醫院,炙手可熱的科室的醫生,見多識廣,什麼樣的達官顯貴沒接觸過,根本不屑於去與一個微不足道的中學同學建立深厚而密切的聯繫。
是啊,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朋友圈,朋友圈,每個人的屬性不同註定你所處的圈層不同,如果不是同一屬性,別人的圈層你是硬擠不進去的,即使勉強擠進去了也是沒有共同語言,被晾在一邊,最後灰頭土臉的出來。
人生就像遊戲升級賽,你要不停地攀登,每攀登一步你就遇見不同的群體,領略不一樣的風景,每個人都在升級自己的朋友圈,只有志同道合,學識、能力、地位與自己相匹配或者高於自己之上的人,才能讓其融入自己的圈子,才能一步步升華自己的圈子。
所以,如果突然有一天一個各方麵條件都低於圈層平均值的人突然闖進來,說,我要加入你的圈層!人家的修養肯定不會粗陋地迎面譏諷,但會不失禮貌地拒絕你,讓你死了這份心吧!因為你的加入會拉低人家圈層的檔次!
所以,那些整天在酒桌上逢人便講,我跟某某大佬吃過飯,我有某某大咖的名片,我跟某某名人合過影,你就當笑話聽聽而已,不必當真,大佬大咖明星們也不傻,如果你沒真本事,就是你認識天皇老子也沒用,你沒有跟人家可交換的資源,沒有提升人家圈層的價值,那些大佬們憑什麼在你身上浪費時間?
不知道親愛的你,是否遇到過類似情況,你想成為人家的好友,敲了半天門,人家只在裡邊應答就是不出來,甚至人家乾脆假裝不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