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宇芽」到方洋洋,從拉姆到馬金瑜,近年來,家庭暴力問題持續受到熱議。但是,多元性別群體在家暴中受到的傷害卻鮮少受到關注。
於是,在《反家庭暴力法》實施五周年之際,我們完成了《多元性別群體家暴幹預現狀與需求》報告。報告不僅全面梳理了多元性別群體遭受家暴的現狀和需求,分析了當前反家暴工作的問題與挑戰,還在法律的制定和實施層面提出了建議。
該報告基於彩虹暴力終結所的家暴幹預服務實踐。終結所自2016年6月25日誕生以來,始終堅持為中國的多元性別少數群體提供針對基於性傾向、性別認同和性別表達的暴力和歧視的直接幹預服務,接案量達到428件,充分反映出多元性別群體反家暴的現狀和需求。
多元性別群體在反家暴領域需要什麼?報告數據告訴你!
多元性別群體會遭受歧視和暴力嗎?答案是肯定的,他們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反歧視反暴力的需求!
從2016年中旬至2020年底,終結所共接案428件。求助者有著各種不同的性與性別身份:按生理性別劃分,女性求助者約佔52%;按性別認同劃分,順性別求助者約佔57%;按性取向劃分,同性戀求助者約佔47%。
這些暴力來源於哪裡呢?終結所數據顯示,求助需求主要集中在原生家庭暴力和親密關係暴力,兩者分別約佔50%與30%。
而且,多元性別群體所面臨的暴力類型十分多樣,精神暴力(約38%)、肢體暴力(約26%)和限制人身自由(約18%)是最常見的暴力類型。
對於多元性別群體而言,反暴力意識與權利意識的缺乏仍是較為普遍的問題,迫切需要提升「識別」暴力和「保護」自己的能力。
首先,多元性別群體缺乏反暴力意識。主要體現在「識別」能力的缺乏上。精神暴力?控制行為?這些其實均屬於「隱性」暴力。
其次,多元性別群體缺乏權利意識,極少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究其原因,是缺乏保護自己的能力。
為了更好地助力反家暴工作,終結所請來了不少專業人士!他們在提升服務者專業能力、構建反暴力工作專業性方面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發揮了重要的培養與建設作用。
擁有了這些專家的助力,從2017年至2020年,終結所共舉辦能力建設培訓或工作坊共47場(次),累計培訓814人次;研究類會議/工作坊9場(次),參與活動超過8萬人次。這些力量都源源不斷地匯入了終結所的反家暴工作中,也為多元性別少數群體帶來了福音。
有專業人士就夠了?從服務實踐來看,專業人士要想真正發揮作用,還需要注意這些問題。
首先,不少專業人士欠缺多元性別意識。專業服務人員對於多元性別群體的汙名還存在,當多元性別群體人群向主流反暴力支持機構時,服務者不知如何處理。
其次,合作和資源連結難以充分實現。特別是面臨「高危險」和「超複雜」的案件時,更需要多機構聯動起來進行幹預!但是,反暴力求助資源的分布並不均衡,終結所的在地服務人員及合作的專業資源都集中在北上廣深幾個城市,其他求助者很難獲得及時有效的在地服務。
最後,反暴力服務行業規範化不足。現在還未出現系統且規範的倫理守則,反暴力服務相關機構及服務者對自己的職責規範也不明確,而且,反暴力服務技能不足還容易造成服務關係破裂及二次傷害。
反對家暴,不僅服務人員要努力,法律規定也必須得跟上。
在我國,婦女、兒童一直是反家暴立法的特殊保護群體,但是,多元性別群體的特殊保護需求卻被忽略了。
從理論上看,多元性別群體面對暴力時,一樣可以依據相關法律尋求公權力保護,處罰施暴者。但是,實踐中卻出現了許多的困難。
針對實踐和研究中發現的種種問題,我們在報告中針對不同的部門和組織提出了十分詳細的建議。
完善國家和地方的反家暴法及反家暴配套法規,將「同居關係」的多元性別群體明確納入反家暴法的保護範圍中。
在立法和修法過程中,吸納專家學者、基層工作人員、社會服務組織等人群的參與。
在即將制定的《中國婦女發展綱要》、《中國兒童發展綱要》和十四五計劃中納入反家暴的目標、措施和指標,加強對未成年人(尤其是跨性別兒童)的保護。
完善多機構合作機制,發揮國務院婦兒工委的主導地位,促進法院、公安、婦聯等部門構建反家暴聯動網絡。
加大對反家庭暴力、性別平等的宣傳,提高多元性別群體的能見度,運用不同媒介發布反家暴服務信息。
開展性別平等和反家庭暴力教育,在教材中納入多元性別平等內容,保護多元性別群體兒童免受暴力傷害。
出臺國家和地方層面的反家暴法實施細則,鼓勵基層派出所對涉及多元性別群體家庭暴力的案件積極使用告誡書,將針對多元性別群體人群的暴力納入追蹤記錄中。
與關注反家暴和多元性別議題的社會組織、專家學者合作,在公安系統內部加強多元性別平等的培訓。
出臺國家和地方層面的反家暴法的司法解釋和指導案例,將「同居關係」的多元性別群體明確納入保護範圍中。
與關注反家暴和多元性別議題的社會組織、專家學者合作,加強多元性別平等的培訓。推動專家輔助人制度改革,允許和鼓勵反家暴專家學者作為專家輔助人出庭。
推動家事審判制度改革,審判時可納入更多反家暴相關主體作為人民陪審員,例如專家學者、社工、心理諮詢師等。
積極與關注反家暴和多元性別議題的社會組織、專家學者合作,加強多元性別平等的培訓。
嚴格依法開展反家暴法所規定的工作,如接受投訴、強制報告、協助獲得告誡書等,以及代為申請保護令、協助執行保護令、對施暴者進行反家暴教育和心理輔導等工作。
把多元性別群體納入到反家暴服務工作中,開展針對一線服務者,如社工、律師、心理諮詢師的培訓。
從現狀,到問題,再到建議,相信看到這裡,大家對多元性別群體在反家暴領域的真正需求已經有了不少的了解。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千萬不要忘記點擊「閱讀原文」(提取碼:z25z ),獲取我們新鮮出爐的報告噢!
文案:鄒楊
插圖:莊莊
排版:N.
編輯:熊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