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Innovation)到底是什麼?
最近,因為有一個叫做「網際網路金融」的怪物突然從天而降,對傳統金融行業的猛烈衝擊,讓很多的銀行、基金公司、證券公司一下子懵了,想搞清楚這到底是怎麼,怎麼天一下子就變了,毫無徵兆。於是紛紛邀請我給他們的高管講課,研究如何應對。我自然感到榮幸。在與大家的交流過程中,我也在深深地思考,創新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對同樣的東西,有人如此厭惡害怕,而有人又如此視若珍寶。
我覺得,創新,是一個有用的瘋狂想法。
首先創新必定是瘋狂的。我們怎麼來定義這個瘋狂?就是不合常理的,打破常規的。面向機會的人會覺得「天啊,原來可以這麼幹!」面向風險的人會覺得「天啊,怎麼可以那麼幹!」這就是打破常規。如果沒有人覺得驚訝,沒有人覺得瘋狂,就不是創新。如果沒有人旗幟鮮明的強烈反對,就不是重大的創新。
我舉一個例子。你們知道信用卡是誰發明的嗎?有很多版本,我最喜歡這個版本: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弗蘭克的同學,一次在曼哈頓請客戶吃飯,發現沒有帶錢包,只好打電話叫老婆來買單。他事後覺得很尷尬,於是就想,有沒有辦法創立一個餐館用餐的賒帳俱樂部,向餐廳出示俱樂部會員卡,就可以賒帳,並且打折?於是他就拿這個想法和餐廳老闆溝通。餐廳老闆覺得這個想法很瘋狂,本來都是現金結帳的,你要賒帳,還要打折?!弗蘭克就想,我找十家餐廳,如果他們都拒絕,我就放棄這個想法,但如果有一家同意,我們就成立這個俱樂部。結果,如你所知,真的有一家餐廳接納了這個瘋狂的想法,於是全世界第一張信用卡(的雛形)就誕生了。
這是多麼瘋狂的一個想法?如果當時的「央行」說:這怎麼行!壞帳風險誰來承擔?如何規避對支付體系的衝擊?有沒有到央行報備過?誰來監管?如何監管?哪個部門牽頭?……那就不會有今天全世界金融的一個重要工具:信用卡。
還記得賈伯斯的話嗎?「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己可以改變世界的人,改變了這個世界」。
我們很容易判斷一個想法是否瘋狂,但是如何判斷一個想法是否有用?
我的答案是:不用判斷,也無法判斷。有用的想法自然會有生命力,無用自然會消失。
IBM創始人Thomas Watson曾說:全球只需要四臺電腦。微軟創始人Bill Gates曾說,個人電腦只需要64K內存就夠了,而今天手機內存都有8G(1G=1000M,1M=1000K)。iPhone發布時,諾基亞覺得蘋果必敗,因為它不抗摔。這些恰恰是因為初期看起來的「無用」,反而讓一些傳統的巨頭沒有足夠的警惕,不能把小公司的創新「掐死」在搖籃中,讓他們能夠有機會開創一片新的天地。等到所有人都看到其用處時,大公司再想摧毀或者跟進,都可能會來不及了。這就是整個自然或者商業界,生生不息的根本所在。
創新不是來自於按部就班的流程,不是來自於有用無用的預測,而是來自於對未來最具想像力的好奇心,改變世界的,可能就是一個有用的瘋狂想法,不管這個想法在今天來看,多麼的可笑、不靠譜。
(本文是作者為電子工業出版社《創新之力》作的序,作者為上海潤米管理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王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