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緣」在親情中佔多大分量?這幾種孩子收養之前得謹慎考慮!

2020-12-19 貝貝豆育兒課堂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有很多夫妻不想自己生孩子或者是久久懷不上孕,但又想要有個孩子,這種時候收養就是最好的選擇。去福利院挑好孩子,然後到政府相關部門辦好手續就可以把孩子領回家,自己也當上了爸爸媽媽。但每個孩子的脾性都不一樣,有好有壞,這幾種孩子收養之前得謹慎考慮,當心養出個「白眼狼」!

十餘年辛苦付出,被收養的孩子長大後卻翻臉不認人

同一個小區的李阿姨結婚多年都沒有懷上孕,但她非常想要有一個自己的孩子,所以十幾年前去福利院收養了一個10歲的小男孩—小軍。

李阿姨一直把小軍當親生兒子來看待,希望他長大以後,變成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所以對他特別嚴厲。如今十幾年過去了,小軍在李阿姨的教導下,各方面都十分優異,事業也小有成就。但他現在卻不願意認李阿姨了,李阿姨生病住院,他連看都不來看一眼。

小軍被收養的時候已經十歲了,有了自己獨立的思想,所以他從小就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是親生的,兩人沒有血緣關係。再加上李阿姨對他一直很嚴厲,小軍對她懷恨在心,直到現在才爆發出來。

大家都罵小軍是個沒良心的「白眼狼」,一點都不懂李阿姨的良苦用心,可是又有什麼用呢?事情已經發生了。

「血緣」在親情中佔多大分量?這幾種孩子收養之前得謹慎考慮,當心養出個「白眼狼」

1、超過10歲的孩子

超過十歲的孩子有記憶,有思想,很難養的熟。而且很快就要進入青春叛逆期,養父母打也不是,罵也不是,要是採取「打罵」政策吧,孩子可能因此記恨;要是採取「放任自由」吧,孩子可能會變得越來越差,是一個兩難的境地。所以,收養孩子的話還是選擇小一點的吧,這樣比較容易培養感情。

2、自私的孩子

中國有句古話,「三歲看老」,意思就是說三歲的時候就能看出一個人一生的性格,這個觀點雖然有點絕對,但有一定道理。一個自私的孩子,即使養父母對他很好,可能也無法改變其的性格。有些自私的孩子,連自己的親生父母都可以做到很絕情的地步,就更別說毫無血緣關係的養父母了。

3、脾氣暴躁的孩子

有些孩子脾氣暴躁,愛記仇,愛用武力解決問題。一家人待在一起久了,難免會有矛盾,要是養父母打了他,罵了他,很有可能激起他的反叛心理,再加上不是自己的親生父母,動起手來,也毫無顧忌!

當然,這些東西不能一概而論,只是給各位打算收養孩子的夫妻們提個醒而已,畢竟人心隔肚皮,不是自己的孩子,難以摸清他的秉性!

你怎麼看待收養孩子這件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故事!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汪裴、秦嵐《母語》上演血緣親情「奪子戰」
    汪裴、方中信、秦嵐《母語》中劇照汪裴與秦嵐在片中分別飾演血緣親母和代孕媽媽,上演了一場血緣、親情,情感較量的奪子之戰,而方中信在片中飾演孩子父親。  汪裴秦嵐上演「奪子戰」  汪裴在該片中飾演都市職業女性方韻,一個事業正處於上升期的記者,因為種種原因,方韻沒有機會自己生孕,與丈夫協商找人代孕生下自己的孩子。
  • 寶媽問「收養孩子後悔了,可以退回孤兒院嗎?」,聽聽法律怎麼說
    但你認為孩子真不能「退」,那還是錯了。這不前兩天我就在網上看到一家長問「從福利院裡收養了一個孩子,現在後悔了,能不能退回」。這還真是現實版的「對孩子不滿意要退貨」。或許你覺得這樣的事情太少,況且收養了孩子之後還要「退回」,這是人幹的事情嗎?但在我老家所在的農村,收養孩子的家庭大有人在。
  • 「親情的地域類型」:尋找宗族與血緣的慣性
    然而通過以上的論述,我們不難發現親情在血緣之間其實是有選擇的。有些人儘管血脈相連,彼此的親情卻並沒有因此而獲得發展;與此同時,有些人儘管缺乏血緣的基礎,卻能在彼此間建立起親情。上文中與常情看似不無矛盾的兩種行為,其實是同一觀念的雙重表現,那便是再婚女性的身份歸屬。
  • 沒有血緣關係又如何,「偷」來的幸福是否可以靠後天構建親情
    《小偷家族》故事講述的是由幾個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零散的人組合而成的奇特的家庭,依靠著奶奶的養老金艱辛過著平凡的生活。當養老金不夠維持日常生活開支時,父親和兒子會去商店順手一些生活用品。他們生活在社會的底層,但他們一家還是能夠相互的幫襯快樂生活著。
  • 棄子二十多年後尋親,孩子不認親生父母,血緣與養育哪個重要?
    血比水濃,父母之前,世間無與倫比,生育我們的父母對我們的恩情,是世界上最大的恩賜。那麼,假如生育你的父母,在你幾歲的時候拋棄你了呢?再在你與養父母和諧的生活了二十多年後,你的親生父母又來找你尋親來了,這時候你會怎麼選擇呢?血緣之恩與養育之恩孰輕孰重?了解下面的故事,我想你會有自己的思考。
  • 家庭中五種不良的親子關係,你佔了幾種?
    今天總結一下家庭中不良的五種親子關係,你佔了幾種?(二)溺愛型 在獨生子女家庭中,溺愛型的父母尤為常見如對孩子過度保護,設置很多限制,不準做這不準做那;又如孩子無論做什麼,家長都會鼓勵放縱,後果就是孩子沒有明確的是非觀和行為約束,最終過於自我,容易攻擊他人,很難與別人建立好關係。
  • 日本將為收養孩子的父母支付育兒休假補貼
    中國網1月20日訊 據日本NHK網站1月19日報導,沒有血緣關係的大人和孩子在建立收養關係時,收養孩子的父母在與孩子建立收養關係前需要經過一段試驗性撫養期。就此問題,日本厚生勞動省決定為這種情況休育兒假的人士支付僱用保險的休假補貼。
  • 二婚老公的女兒非他親生:血緣關係在母女親情中究竟有多重要
    文/秦曉霜圖/網絡導語:大人和孩子的感情血緣重要,相處更重要。一、 婚姻中,能夠把握的只有夫妻此時此刻的感情任何一個人都會有他的過去,這是沒辦法改變的。戀愛婚姻中,在你遇到的人中,他之前的生活是與你無關的。你無法改寫他的過去,只能接受他的全部。
  • 《以家人之名》:淚目,即使沒有血緣,我們仍是彼此最重要的家人
    但凡能吃上一口飯沒有哪個父母願意拋棄自己的孩子吧。但是最近大火的劇,《以家人之名》卻改變了這種觀點。三個毫無血緣關係的家庭,三個失去媽媽的小孩,被兩個父親撫養長大成人。他們的生活有幸福有淚目,有質疑有坎坷,好在親情勝於血緣,兜兜轉轉他們還是一家人。
  • 營口:跨越四代沒有血緣關係的親情(圖)
    這是姥爺生前與他們一家三口的合影。  核心提示  一位85歲的老人,因為養女的離世徹底失去依靠。外孫女郭洪梅與愛人李勇商量後,把這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姥爺接到家中。此時,郭洪梅33歲,兒子剛剛出生6個月。此後8年裡,一天天長大的兒子,也在耳濡目染中傳承了父母的愛心和孝心,用一件件溫暖的小事,延續著這段沒有血緣關係的親情。
  • 有兒有女的她20年前收養一個被遺棄的混血黑娃,如今孩子知恩圖報
    2000年8月8日,家住上海的朱婆婆在一個草叢發現一名皮膚黝黑的棄嬰並將其帶回家收養。帶回家的頭個星期朱阿婆每天清洗孩子一遍,希望孩子黝黑的皮膚變得白淨一些,沒曾想拿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是一名「混血黑娃」。
  • 收養小孩後還能「退」嗎
    收養關係講了好幾期,今天是最後一期,下一期就可以開始講繼承相關的了,完結撒花。收養關係涉及三方:送養人、收養人、被收養人(未成年人)。收養關係確立前主要考慮的是按最有利於被收養人(未成年)利益的原則。一般而言,被收養人成年之前,不得解除收養關係。收養關係的解除有兩種法定方式:1、協議解除,應當取得8周歲以上的被收養的人的同意。
  • 慈眉善目的賈母共收養了四個女孩子,她背地裡居然是這麼想的!
    慈眉善目的賈母共收養了四個女孩子,她背地裡居然是這麼想的!紅樓夢之中,賈母在紅樓夢中,一直給人一種慈祥老太太的感受,她總共收養了四個孩子,史湘雲、惜春、林黛玉、薛寶琴。若說史湘雲和林黛玉都是出自親情所致,但收養薛寶琴和惜春的理由,就有太多的私心了。先說史湘雲,史湘雲是賈母的娘家人,是賈母的外甥孫女,她父母雙亡,賈母擔心她無人教導受人欺負,便將她接到了賈府,好生照料,史家出現變動的時候,賈母也非常擔心,還派人跟著她一同回家。
  • 無處安放的親情——評電影《親愛的》主題意蘊
    另一方面,片中主角在兩個家庭間的無所適從、血緣與親情的衝究以及法律和道德的矛盾,使《親愛的》以一個「碎片」式油的倫理困境讓觀眾自己去解讀影片背後的含義,因此使能夠從內心深處對社會的倫理進行反思,「拐賣」事件的受傷者到底是誰? 是孩子,是父母,還是沒有倫理道德的社會?
  • 世界首富貝佐斯:收養中國棄嬰寵成小公主,是親情還是資本運作?
    在遙遠的2004年,一個來自中國長沙的小女孩經歷了她人生中最為跌宕的一段經歷,在她出生被拋棄兩年後,再一次獲得了來自遙遠大洋彼岸的養父母的親情和關愛,而令人更沒想到的是,那對的養父母是從2018年開始,就連任世界首富的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
  • 三代人眼中的"坐月子":經歷雖不同,但對親情的考驗大同小異
    比如生完孩子的第三天,小王因為頭皮發癢洗了把頭,婆婆就大叫說這怎麼能行,萬一受了風寒,誰給娃餵奶?看到婆婆這樣的反應,小王頓時生出一肚子氣,難道為了給孩子餵奶,就要讓自己活在痛苦中嗎?而且婆婆明顯不關心自己的身體,只是關心能不能給她的孫子餵奶。
  • 收養了3名棄嬰的她,年逾古稀仍帶病擺攤只為這件事
    為了養家餬口,她和丈夫風雨不停,日夜勞作,日子雖然過得清苦卻也溫馨。02看到棄嬰就想給他一個家誰能想像,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顧正清還先後收養了3名棄嬰。雖然事情已經過去很多年,但說起當年收養他們時的情景,一切仍然歷歷在目。
  • 智商的可遺傳性有多大?為何會存在差異?這本書中有答案
    例如,在富裕人群中,智商的可遺傳性估計高達80%,這就使一些智商本質主義者得出結論:智商在很大程度上是可遺傳的,人們的生活經歷對它幾乎沒有影響。然而,當你研究貧窮人口的智商的可遺傳性時,你會得到迥然不同的答案。窮人的智商可遺傳性估計比富人要低得多。儘管這些估計因地理位置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但是它們低至10%。
  • 如父如子:當親情遇上血緣關係,是選擇日久生情還是血濃於水?
    中國人重情,對於血濃於水的親情來講是任何都不可取代的。對於一個家庭來講,夫妻間最強的羈絆就是孩子,因為這是兩個人共同孕育的一個新生命,有著兩個人共同的基因,孩子也是兩人生命的延續。「六年以來朝夕相伴的可愛兒子竟然與自己沒有任何血緣關係,而這一切開始於當年在醫院陰差陽錯的誤抱。」
  • 「收養一個孩子後悔了,想給退回去」,網友心酸:拿娃是物品?
    還是領養一個孩子比較好,就跟養小寵物一樣,不想養了就給退回去,美得很。」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個帖子,字數不多,內容卻相當震撼。該女子四十多歲了,還沒有結婚,並且暫時也沒有結婚的打算。有次去朋友家,看到朋友家的孩子特別可愛,乖巧懂事,幫媽媽做這個做那個,很是貼心。看都這一幕,她忽然也很想要一個孩子,陪伴他一起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