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9月18日訊(記者 葛蕾) 正值2014年秋季開學季,中國網特別策劃了主題為「助力『走』好第一步」——中國網2014幼兒園園長論壇。特別邀請有代表性的幼兒園園長、家長等,通過對話的方式,講述她們在工作中、生活中發現的問題,闡述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發表他們對幼兒教育事業發展的看法。北京邦尼國際幼兒園的Aby老師參加了此次論壇並對幼兒教育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北京邦尼國際幼兒園的老師Aby
孩子要學會獨立解決問題
Aby表示,孩子們是很容易受環境的影響的,他不僅要學習到獨立,還要家長和他的朋友都要關注他身邊所發生的事情。在這種全方位保護的環境下讓孩子去發展自己的能力,並給予一定的幫助。
Aby說,有時候孩子會有一些錯誤,這個時候不要去怪他,要引導他應該怎麼樣去做。比如孩子學習走路的時候會滑倒,這個時候家長應該去慢慢的引導他,教他在沒有別人幫助的情況下要怎麼自己站起來。我們要做的就是要告訴他們怎麼樣去解決問題,這個對他們未來的成長是非常有益的。這是在教他,在今後的生活裡遇到了困難,要自己去解決。
處理好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也是非常重要的,Aby說。在孩子出生以後六個月之內,更多的時間是和媽媽相處的,六個月之後可能有第三方介入母子兩人之間,比如爸爸。第三方會影響這個孩子。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是需要母親,但是我們要做的是一步一步的讓媽媽遠離孩子,讓孩子學會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讓他們獨立的去發展。
還有一個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孩子三歲的時候,之前可能是說我怎麼樣,而三歲之後他將會說他怎麼樣,就會轉述一些事。這是他們用自己的一個方式和自己的父母分離出來,開始自己的獨立發展。他會給和他交流的人一些反應。當他自己在房間裡面的時候,他的父母會離開這個房間,對於孩子來說這是他們第一次離開自己的父母,第一次離開父母的反應可能就是哭了,因為孩子不會說話,所以這是他的唯一一個表達自己的方式,如果哭的話父母可能就回來了。對於孩子來講,一哭父母就回來了,他找到了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所以這個方法起到了作用,可能對於孩子來說以後都會繼續這樣做,父母離開就會哭。那麼在這方面,父母必須要告訴孩子,爸爸媽媽走了之後自己要平靜下來,學會自己獨處,可能以後就不會用哭泣的方式來叫爸爸媽媽。根據這個例子我們就可以看到,孩子如果一直這樣,以後可能遇到類似的問題或者焦慮的情緒,都會用哭泣的方式去解決問題。所以在未來的生活中還會遇到別的問題,有兩種方法,第一種如果自己知道解決還好,第二,不知道怎麼解決,就要自己去找到解決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來面對這個問題。
教會孩子學會拒絕很重要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還要學會拒絕,學會說不,而作為孩子的爸爸媽媽,就要教會孩子怎麼樣去拒絕,怎麼去解決這個問題。和爸爸媽媽分開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他就會說,我不想。那個時候他開始會用第一人稱,這種可以開始拒絕。孩子學會拒絕的時候,作為家長和老師一定要跟他說清楚,我們為什麼要拒絕這件事情,一定要和他說清楚理由。你可以拒絕但是不是一直在拒絕,在相同的環境下,孩子就會像家長學習怎麼解決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