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繩子裡的秘密——給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

2020-09-22 果媽總是有辦法

很多家長頭疼,孩子一遇到問題就找大人,從來不自己想辦法!怎麼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呢?今天這個案例給大家提供一個參考。其實,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引導孩子的好素材,我們要儘可能地抓住所有機會,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

背景說明:這是一位爸爸的育兒實踐,大寶7歲。

我正在電腦前工作,大寶拿著三個被纏在一起的口哨過來對我說:「爸爸,你能幫我個忙嗎?」 我一看孩子手裡的這一團亂麻,本想伸出援助之手。但是,轉念一想。何不藉此機會鍛鍊一下大寶呢?於是,我反問:「你能自己試試嗎?」

大寶略有猶豫地看了看手中的繩子,說:「我試試吧。」 我說:「好,爸爸給你計時,看看你多長時間能解開。」 大寶一聽,就馬上開始解了。

剛開始,解繩工作進展的並不是十分順利,十多分鐘了還沒有什麼進展。大寶邊解邊念叨:「怎麼這麼難解啊?」 我一聽感覺大寶有點不耐煩了,就對大寶說:「哇塞,我看你都快快解開了呢!」 於是,大寶又開始努力地解繩了。

看著大寶如此認真地解,我又在旁邊試探性地對孩子說:「爸爸幫幫你吧?需要我的幫助嗎?」每次孩子都拒絕了。 我連忙補充道:「你太棒了,能夠自己解決問題。」 中間還時不時地誇孩子:「哇塞,你這麼棒啊!馬上就解開了。」 終於,在大寶的不懈努力下,繩子被大寶完全解開了。我馬上看了一下時間說:「將近半小時的時間」。

繩子被解開之後,看到無比開心的大寶,我問道:「你覺得你這次成功的秘訣是什麼呢?」 大寶說:「我沒有放棄。」 我說:「對,雖然有點困難,但是你沒有放棄,而是堅持把繩子解開。」 「堅持是一個很重要的品質!還有嗎?」 大寶接著說:」我一直在專心解繩子。沒有受到別人的幹擾。「 我說:」對,雖然妹妹中間過來想找你玩,但是你沒有停止,而是一直很專心地解繩子。很棒!「 還有什麼原因嗎? 大寶又說:」我在找辦法,一根一根地解。「 我說:」對,你一直在想辦法克服困難。就像爸爸對你說的——大寶說:辦法總比困難多。

我會心地點了點頭,然後接著補充:」爸爸很開心你能夠獨立解決問題,而不是遇到問題就找人來幫忙。「 緊接著,我又追問:」但是如果真的自己解決不了怎麼辦呢?「 大寶說:」實在解決不了再找人幫忙「。 我說:」對,當你遇到了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求助他人。「

這件事情看似簡單,但是通過這一件小事,卻讓我看到了一個專注、堅持、不輕言放棄、有意志力、能夠獨立解決問題的可愛的大寶。正如果媽所言:慢即是快,快即是慢。我如果幫孩子解繩子,很快就能完成。但是孩子缺少了一次鍛鍊自己的機會。而這半小時看似有些浪費時間,但是孩子一直沒有心煩、焦慮,而是耐心、專注地解繩子。

這是一幅多麼美好的畫面!而大寶自己解開繩子時,滿臉洋溢的成就感更是其他事情無法替代的。事情發生後,我們一定要通過提問進一步強化孩子的這一行為。因為這樣我們就能夠給孩子一些正向反饋,在孩子堅持解開繩子後,我及時給予孩子表揚和鼓勵,並讓孩子知道爸爸為什麼表揚她,她一定會慢慢形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遇到問題就犯難,就想尋求他人的幫助。

為這位爸爸的踐行點讚!看似一件小事,如果不是爸爸的及時示弱和耐心提問引導,結果可能完全是另一種,這就是提問的力量!

在我們的考拉私享會群中,每天都有學員分享他們各自在育兒中的困惑與思考、收穫和感悟,不斷踐行育兒中的提問,在實踐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升認知,這就是我們所提倡的「行知行」,行中知、知中行、知行合一。

在育兒這條路上,我們只有不斷地學習、成長,才不辜負為人父母的責任,才不會讓自己成為孩子成長的天花板!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想了解更多育兒案例和指導,敬請關注「果媽總是有辦法」。原創作者果媽陳玲玲,以果媽親子原創案例為核心,提供專業育兒知識和親子指導,培養孩子獨立、自由、有信念,讓孩子自己擁有獲得幸福的能力!

相關焦點

  • 獨立的孩子更優秀,請給孩子獨立的機會。
    ,沒有給她獨立成長的機會。案例中的豆豆就是因為媽媽沒有給她獨立的機會,長大後的豆豆會變得怎麼樣呢?現在還不知道, 但我覺得小時候不獨立,長大自然就會獨立的可能性不大。我們應該在孩子在相應的年齡階段裡培 養 他(她)具有相應的獨立能力。
  • 你的孩子可以獨立解決問題嗎?看看德國父母如何教孩子獨立
    孩子獨立主要表現在能夠獨立解決問題!德國父母在孩子嬰兒時期,就開始潛移默化的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讓他們自己拿離身邊幾釐米的奶瓶或將奶瓶放到枕頭下面……。,不管孩子多大,容許他們犯錯誤。,都可以給孩子一個嘗試主導的權力,讓他們全權負責,看看最終的結果是不是你想要的。
  • 給孩子獨立的機會,讓孩子獨當一面!
    把孩子當大人看,你會發現——孩子也有責任感!平時我們過度地呵護,凡事為孩子設想周到,一旦發生緊急狀況,孩子就會手足無措,無法應變。假使我們經常派些任務給他,他在毫無支援的狀況下自然會設法完成使命。要孩子能獨當一面,還必須給他獨立的機會。碰到問題,讓他有思考的時間,千萬不要替他回答。當有客人來的時候,也應讓他和客人交談片刻,擴充生活經驗。
  • 如何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睿智燈塔專家說正確引導很重要
    「獨立解決問題」聽起來好像是成年人的事情,但是獨立解決的問題的能力,卻是要從孩子就開始培養的。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會發現很多孩子一旦遇到不會做的事情,就會尋求家長的幫助,甚至會直接選擇讓家長幫助他完成。面對孩子的這種情況,我們總以為孩子是懶,不想自己動手或者不願自己動腦去處理。
  • 書評|《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讓孩子學習獨立解決問題
    孩子們的個性都不一樣,有自己的特點,但有些小孩真是「別人家的孩子」,特別善於處理矛盾和衝突。上周末在廣場裡看到一個穿紅衣服的小姑娘,她想玩另外一個小孩手裡的玩具,一開始問對方:「能不能讓我玩一會兒?」我原先以為這樣會交流的孩子應該是天生的(當然有些確實是),直到看了《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教孩子學會解決衝突和與人相處的技巧》,才明白「解決問題」是一項技能,孩子們可以通過學習來掌握它!如果孩子們能獨立解決問題,那真是太棒了,無論是現在的生活、學習,還有未來走上社會,不光孩子自己受益,家長也會省心很多。
  • 書評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讓孩子學習獨立解決問題
    我原先以為這樣會交流的孩子應該是天生的(當然有些確實是),直到看了《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教孩子學會解決衝突和與人相處的技巧》,才明白「解決問題」是一項技能,孩子們可以通過學習來掌握它! 如果孩子們能獨立解決問題,那真是太棒了
  • 讓孩子獨立,從尊重孩子的秘密開始
    父母都有秘密,更何況是孩子,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能去尊重孩子呢?我們也要從心理學的角度去思考,秘密在孩子心中的重量,它所代表的到底是什麼?比如內心暗戀某個同學卻無法述說,這些父母看來非常簡單的並且應該被告知的秘密孩子都藏在心裡記錄本上。一旦被父母發現,孩子就會異常的緊張不安。所謂的日記本以及內心的秘密,本身就是孩子自由表達的一種表徵。只有擁有秘密孩子才能看起來像是一個獨立的人格。當孩子有了自我認知之後,他們才會有這種所謂秘密的概念。自然而然,父母的行為也就影響到了孩子自我的表達。
  • 河合隼雄《孩子與惡:秘密》:孩子的秘密寶物
    這個問題他在《孩子的宇宙》一書中也談到過,可見孩子的秘密不能被忽視。對孩子來說秘密有多重要,孩子的家人無法理解。大人們不希望孩子有什麼秘密,用河合隼雄教授的說法就是有些人知道孩子有什麼秘密不跟父母講,就認定有秘密的孩子肯定性格陰暗。他說在日本有些人喜歡隨隨便便打聽孩子們的個人事情,比如家裡有什麼人啊,昨天幹什麼啦,現在想什麼呢,患了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毛病。
  • 沈昌文「秘密小屋」裡藏回憶
    沈昌文經常在他的這間「秘密小屋」裡翻閱藏書,整理資料。本報記者孫戉攝這幅漫畫名為《廢紙我買》,是作家沈從文的孫女沈帆為沈昌文繪製的。如今,這幅畫被沈昌文掛在「秘密小屋」裡,還被他印在名片上。
  • 邦尼Aby:教會孩子獨立解決問題學會說「不」
    特別邀請有代表性的幼兒園園長、家長等,通過對話的方式,講述她們在工作中、生活中發現的問題,闡述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發表他們對幼兒教育事業發展的看法。北京邦尼國際幼兒園的Aby老師參加了此次論壇並對幼兒教育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 鳴人小時候坐的鞦韆藏著怎樣的寓意?鞦韆繩子連結的又是什麼?
    而在第一話裡,那些大人所耳語的」那個孩子」」要是他當上忍者就不好了」這些殘酷的話都傳進鳴人耳裡,而聽見的他只是戴上了護目鏡將臉遮起來。接著,下一格的畫面便是鳴人離開後的」沒有人在的鞦韆」。或是想將」自己」藏起來呢?「無人的鞦韆」代表著鳴人」不想被注目」的心情,同時也代表著」藏起來的鳴人正在哭泣著」。《你的名字》裡提到,」結繩象徵人與人之間的羈絆」,而在《火影忍者》裡,也有」象徵玖辛奈和水門羈絆的紅繩」」查克拉線的羈絆」等故事出現。
  • 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包辦式教育」,剝奪了孩子鍛鍊的機會
    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一條學生自製火箭並成功發射的視頻在網絡火了起來。從劉上的經歷中,我們每一名父母都應該受到啟發,那就是:努力養孩子獨立能力。具有獨立能力的孩子,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往往要強於那些沒有獨立能力的孩子。
  • 認識孩子動作的秘密:為什麼所有的小孩,大路不藏非要藏隱蔽地方
    看著孩子一步一步長大,慢慢從爬行學會走路,但是最近看了很多孩子都發現一件事,就是孩子喜歡往狹小的空間裡鑽,無論是玩什麼遊戲都喜歡往空裡鑽,有的喜歡往桌子底下鑽,有的想往的凳子裡鑽,有的還想往柜子裡鑽,千奇百怪什麼樣的都有。
  • 家長和孩子關係太密切,讓孩子有依賴感,減少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
    1.關係太好為什麼不是好事很多家長出於愛孩子的目的,對於孩子的事情,總是喜歡事事親為。出於為孩子好的目的,總是想讓孩子躲在自己的羽翼之下,親子關係也容易處理好。殊不知,正是這種關係,讓孩子產生了強烈的依賴感,很難自己順利獨立。
  • 這些方法教會孩子獨立思考,開闊思路,培養創造性思維!
    只要堅持讓孩子在自己家的小天地中不斷思考,就可以取得良好思考能力的最佳效果。即使孩子的年齡小,父母也應給他創造思考的機會,使他說出值得一聽的主意來,這並不需要安排正式課時。比如,可以充分利用晚上一家人圍聚在一桌共進晚餐的時間,議論一天中發生的種種事情,每個人都輪流發表自己的見解,這就是一個引導孩子思考的最好的機會。
  • 孩子的獨立能力需要鍛鍊的機會
    看似笑話的我們要反思的是另一個話題,一個未來的成人要參與社會生活,什麼最重要,獨立的生活能力肯定排在前列。獨生子女制度加上改革開放的社會環境,「小皇帝」的一代也正在成為父母,自身缺乏獨立的一代人如何培養下一代的自主能力是一個比較難的課題。
  • 孩子最怕寫作文?下筆就來的秘密,其實藏在這幾個生活細節裡
    但寫作又不像數學一樣,家長能通過講解和訓練,讓孩子迅速掌握。這位媽媽就說:「自己用遍了書中的作文心法,孩子還是對她說「我不會寫!」其實,如何提升那些看似「天賦」的寫作能力,就藏在我們育兒的日常中。下面我們來一起聊聊如何在生活細節中,提升孩子「看圖寫話」的能力。為什麼孩子寫不好作文?
  • 10歲男孩負責管理家庭,給孩子獨立的機會,他才能展翅翱翔
    三方面助力培養,家長給孩子獨立的機會,他才能展翅翱翔文 | 【夢雨幼兒教育】歡迎轉發分享表現在語言、思想和行為等各個方面,而家長給孩子創造實踐的機會,是培養孩子獨立能力的重要渠道家長對孩子的過分溺愛呵護,是在無形中給孩子的成長設置障礙。阻礙了孩子發展獨立能力的機會,壓制了孩子的自由發展,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磨滅了孩子獨立自主精神的培養,阻礙了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
  • 高中生的秘密都藏在「書包」裡,學習成績好壞一看便知
    高中時代也是一個情竇初開的年紀,什麼情書了、上課遞的小紙條了、還有一些課外書了都會藏在自己的書包裡。其實高中生們的秘密都會從藏在自己隨身攜帶的書包裡~判斷一個高中生學習成績的好壞,打開他的書包看看裡面有什麼東西,你就會知道了......
  • 藏在孩子身體裡的專注力秘密
    李玫瑾教授認為: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的不是「智力」,而是「注意力」。而專注力的好與壞,與孩子的身體和大腦有著密切的聯繫。這個時期的重擔千萬不是要求孩子要這樣做或者那樣做,而是重視孩子「自己做事」的意願,是培養孩子專注力和生活習慣的關鍵時期。家長越是望子成龍,急於告訴孩子要這樣、不要那樣,孩子只會喪失自主性,內心就無法產生「我要自己做」的決心,不利於孩子專注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