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昌文「秘密小屋」裡藏回憶

2020-12-24 鳳凰網讀書

沈昌文經常在他的這間「秘密小屋」裡翻閱藏書,整理資料。本報記者孫戉攝

這幅漫畫名為《廢紙我買》,是作家沈從文的孫女沈帆為沈昌文繪製的。如今,這幅畫被沈昌文掛在「秘密小屋」裡,還被他印在名片上。  

本報記者路豔霞

這周四是沈昌文的82歲生日,問他打算怎麼慶祝,他笑著搖頭:「不過生日。」這位老人經歷了當代中國讀書界的歷次波折,也見證過不少重要的歷史性事件。如今,他把這些過往都小心翼翼地收集起來,藏在一個秘密的角落裡,像個孩子。  

生活力求做無效的事情當過三聯書店總經理、《讀書》雜誌主編的沈昌文,今年7月底剛剛被「辭退」。1996年從三聯退休後,他曾受聘於臺灣大塊文化北京公司擔任顧問,如今大塊文化關掉北京公司轉戰美國市場,顧問的頭銜沒了,每月5000元的顧問費也沒了。  

沒了這筆錢,沈昌文的日子照樣過得有滋有味:每天背著雙肩背書包去三聯書店取信、取報,連帶複印些報紙上的好東西。這個每月靠領6000多元退休金度日的老頭,活得很是自在。「我現在力求做無效的事情,所謂『efficiency(效率)』一詞,我最不講究了,我要做沒有『efficiency』的事情。」他說。  

那些「無效的事情」,是在一間書房裡進行的。沈昌文把那裡稱作「秘密小屋」。  

「秘密小屋」藏在協和醫院對面的胡同裡,是個不到70平方米的小三居,距離他和夫人居住的一室一廳的家不遠。小屋裡除了書櫃,幾乎別無他物。高高的書櫃結結實實地擋住了外面的陽光,卻讓人總覺得很溫暖。沈昌文經常會在小屋裡泡一整天,翻一翻書,再整一整他所收集的作家檔案。  

「秘密小屋」裡到底藏了多少書,沈昌文從不關心。至於這些藏書價值幾何,他更沒興趣:「我沒有版本上很值錢的書,我不喜歡收藏那些書,我收的書都是我關心的事情,特別是跟我的回憶有關的書。」不過,看得出來,他給予文學類書籍最好的待遇,外國文學和中國文學方面的書籍,被他仔細劃分出來,分別安置在不同的房間裡。  

往事有份檢查一直沒做沈昌文一生中最重要的個人資料,也藏在「秘密小屋」裡。只見他身手靈活地登上板凳,從書櫃最高處搬下一個大盒子,打開來,是十來本早已泛黃的書,《蘇維埃俄國與資本主義社會》、《阿多拉茨基全集》,全是他當年的譯作。  

「我俄語半通不通,現在看俄語就更吃力了。」他樂著說,自己靠「坑蒙拐騙」當上局級領導,還找到當醫生的另一半,全靠當年自學來的半吊子俄語。「1953年,我翻譯的書出版後,工資一下子從33元提到99元,1954年我當上社長秘書,1960年又入黨。」沈昌文說,他和現在的夫人白曼頤初次見面時,開口一說俄語,她立馬就被震住了。  

這間屋子裡還有個鐵皮柜子,沈昌文在三聯書店主事期間的各種資料,把柜子擠得滿滿當當。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讀書無禁區》的手稿複印件。這篇文章由著名學者李洪林撰寫,於1979年4月刊登在《讀書》雜誌創刊號上,當年曾轟動一時。複印件上,時任《讀書》執行主編史枚改動標題的字跡依然清晰,這一改動當時是在範用先生的授意下進行的。  

因為這篇文章造成的影響,沈昌文於1980年4月臨危受命出任《讀書》編輯室主任,隨之而來的還有上級要求做的檢查。「新聞出版署署長杜導正在會上慷慨激昂地說要《讀書》做檢查,我也準備好要做,好幾次開會又說時間不夠了,下次再做檢查,結果這檢查一直沒做成。」沈昌文明白,這裡面其實自有奧妙。  

發財蔡志忠的錢買宿舍外間的書柜上,一排排牛皮紙卷宗很是醒目。一一翻看上面的名字,蔡志忠、李銳、李長聲、董橋、白先勇、黃仁宇、黃裳、虹影、幾米、金庸……上百位作家的資料被仔細收集起來。沈昌文說,這是他的主要財產,「我所熟悉的知識分子,他們跟我的通信,報紙上對他們的評論,我都存在這裡了。」  隨著時間的遠去,這些作家或是已不在人世,或是因業務合作結束,與沈昌文幾乎不再有來往了。不過和他們之間的很多往事,卻被沈昌文刻在了腦子裡。

「現在三聯書店的人還說呢,沈昌文是靠賣『菜』(蔡)發財的。」沈昌文說,1986年他擔任三聯書店總經理時,手頭資金只有30萬元,幸虧他在臺灣的舊報紙上發現了蔡志忠的漫畫。他找到蔡志忠,說要給他出書,蔡志忠很高興,那套書在當年很賺錢,不過蔡志忠一分錢不拿,都存在三聯書店。「這筆錢後來加起來有好幾百萬元呢,我就拿他的錢在方莊買了職工宿舍,那個時候職工宿舍一平方米只要8元錢。」  

如今,學術類和藝術類書籍能夠成為暢銷書的年代早已遠去。「現在出書不容易,誰還聽我的話呢?有人要在三聯書店出書,我一定讓他自己直接找過去,我沒有發言權。」沈昌文說,他現在就奉行自得其樂了。  

人物觀察滑頭的「80後」  

上了年紀的沈昌文,耳朵不大聽得見,有時候甚至連敲門聲都聽不到。不過,這個老頭一點兒也不服老:身背藍色雙肩背包,胸前掛著MP3,隨身帶著PAD,上面記的全是北京各處好吃餐館的聯繫方式,至於和其他人的聯絡,一律靠「伊妹兒」(E-mail)。用沈昌文自己的話說,他就是個標準的「80後」。  

「秘密小屋」裡有個冰箱,裡面各種吃食很齊全,還有最時髦的飲料格瓦斯。他動作飛快,隨手就朝嘴裡塞了一塊巧克力。可就在幾天前,當著夫人的面,他卻說:「現在面臨的問題是要克制,要少吃東西,肚子一有需要就吃兩塊巧克力,待會兒就有點不大舒服。」  

幸虧夫人早就識破了他的詭計,揭發他愛吃牛尾巴、羊雜碎、大肥肉,還愛喝加了煉乳的白咖啡,全是「重口味」。沈昌文趕忙辯解:「我除了『傻冒』以外,體力很好,她一直很注意飲食,體力卻不如我。」不過他承認,自己是有「上海人的滑頭」的。  

問沈昌文現在最大的心願是什麼,他說只有四個字—「無疾而終」。可是,他很快又改了說法,「最好不要無疾而終,我看了一些電視以後發現,最好讓汽車撞死,賠我50萬元錢,讓她有一筆收入。」他偷偷看著妻子,笑談間滿是幸福。

相關焦點

  • 紀念|與沈昌文三十年師徒情誼,俞曉群回憶師傅的幽默豁達與通透
    今日,沈昌文的去世,引發了出版界無數後輩的悼念。我們特地採訪了國內知名出版人俞曉群,追憶傑出出版人沈昌文的塵封往事。沈昌文、俞曉群師徒(俞曉群提供)【他是愛熱鬧的老人】兩人本約定參加2021年上海書展的新書發布會「沈公永遠是我們的師傅!」俞曉群與沈昌文有三十多年的師徒情誼。幾天前,兩人還一起約定,等疫情結束後,要參加2021年的上海書展,發布沈昌文新書《書信集》。「沒想到,這一次的發布會,沈公不能赴約了。」
  • 悼念沈昌文先生
    微信ID:sanlianshutong『生活需要讀書和新知』悼念沈昌文先生著名出版家,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原總經理、《讀書》雜誌原主編沈昌文先生於2021年1月10日晨在睡夢中離世,享年90歲。
  • 《龍珠z卡卡羅特》飲茶的秘密小屋龍珠獲取攻略 小屋龍珠在哪
    導 讀 龍珠z卡卡羅特遊戲中有個飲茶的秘密小屋龍珠,世界地圖裡有,但是進去就看不到了,這是怎麼回事?
  • 逝者| 出版人沈昌文逝世:回顧一生,也無風雨也無晴
    沈昌文(1931年9月26日-2021年1月10日)據學人君多方核實,著名出版人沈昌文先生於今日(2021年1月10日)早晨去世,享年90歲。據生前友人介紹,今晨六點左右,女兒發現其過世。一、編《讀書》雜誌1986年主事《讀書》後,沈昌文要廣開言路,達成「通識」,為知識分子創造一個精神家園。他最怕的是不允許各種觀點並存。世界太複雜了,他希望兼容並蓄,才是完滿。當時,出版社的領導陳原告訴沈昌文:「要和作者推心置腹地聊天,最重要的是要裝著什麼都不懂。」
  • 走近沈昌文:「三無」老編輯,書界「交際草」
    北京城一處胡同口一幢矮樓的窗戶裡透出昏黃的光。光下一桌一椅,一人曲背勾脖,雙眼緊盯電腦。   時針指向四點。電腦桌前的那位依舊興致盎然,論壇裡正上演著「韓舟大戰」,唇槍舌劍,你死我活,他既不幫腔,也不調解,袖手作壁上觀,有人把他這樣的網民稱作——「萬年潛水黨」。   「潛水黨的老黨員」終於轉過臉——呵!竟是81歲的沈昌文!
  • 著名出版人沈昌文先生遺體告別儀式在京舉行
    上午10 時,沈昌文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在京西八寶山殯儀館蘭廳舉行。廳外的門匾上,黑底白字的「沈公我們永遠懷念您」,以及「讀書無禁區,寬容有情有愛,終圓書商舊夢;知道有師承,溯往無雨無晴,俱是閣樓人語。」條幅、輓聯高懸。
  • 藏在毛線畫裡的回憶
    #禮品文具展網絡營銷#記憶它總是隨著時間慢慢的淡化無法留住,她只好把它藏在毛線畫裡鎖住它她的回憶不論遺憾亦或是美好,她都留在畫裡——毛線畫裡。既然不能在腦海裡永遠清晰留存,那就讓她把自己的所有重要的回憶,展現在不同的毛線畫裡。當看到這些畫時就會喚起青蔥歲月裡的記憶。,即既甜甜蜜又苦澀。留住記憶的形式有很多,但她更喜歡留在毛線畫裡。
  • 藏在數字裡的2020,是我們共同的回憶~
    藏在數字裡的2020,是我們共同的回憶~ 2021-01-08 16: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回憶積木小屋》
    《回憶積木小屋》是由日本動畫公司Robot Communications公司於2008年製作的動畫短片 。短片由加藤久仁生先生擔任導演兼編劇,曾獲2009年第8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都說中國人安土重遷,視房子如本命,多少人奮鬥一生就是為了能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 紀念|沈昌文:《讀書》雜誌創刊前後
    本文選自《知道:沈昌文口述自傳》,謹以此文紀念沈老先生。此文由沈昌文口述,張冠生整理,花城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本文有刪節。當時的這些事兒,我在回憶文章裡不好寫。不好寫的事兒多著呢!以後會慢慢說。 《讀書》創刊之初,還有一個重要人物。這個人物太重要了!就是研究室調來的包遵信先生。他是真正來當編輯的。那時候,吳彬他們連助理編輯都還不是,董秀玉才能當助理編輯。董秀玉上面是包遵信,包遵信上面是史枚,史枚上面是倪子明、陳原,再上面是陳翰伯。你看不出範用在哪裡,可是實際上他是靈魂,都是聽從他的指揮。
  • 《回憶積木小屋》:解讀這部奧斯卡動畫電影的魅力與情感表達方式
    01、敘事結構:現實與回憶交錯式切換,通過對比鮮明的表達老人孑然一身的孤獨《回憶積木小屋》採用了時間線倒敘的手法。影片開頭老人獨自生活在積木小屋裡,因為海平面上升淹沒了原有的屋子 ,所以只能像蓋積木一樣往上繼續建造。
  • 奧斯卡短片《父與女》《回憶的積木小屋》:時光往復,思念如舊
    往後的許多年裡,女孩每天都來湖邊等候,每一次都騎著單車來回,風雨無阻。多年過去,女孩為人婦、為人母。老去的她最後來到湖邊,滄海桑田,湖水化為草原。她走到湖中間,躺在廢棄的小船裡,猶如在父親的懷抱之中。《回憶的積木小屋》是日本導演的作品,榮獲第8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 奧斯卡《回憶積木小屋》:生存與死亡,體現生活悲劇美
    《回憶積木小屋》是一部由日本動畫公司Robot Communications在2008年製作的短片,該影片以濃厚的法式情調與童話般的意境講述一個老人回憶過去的故事,榮獲2009年第8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
  • 洪晃對話沈昌文:上海人在北京
    洪晃遇上了沈昌文:談談書與人,圈子與美食,聊聊上海人在北京的軼聞趣事…… ,放言無忌,皆成文章。他們首次將北京與上海兩座都市的差異透明化、公開化。洪晃與沈昌文在活動現場講述了自己內心中上海北京的差異,洪晃以一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的角度去講述了自己眼中、印象中的上海,沈昌文作為生活在北京60多年的老上海人,從歷史的角度闡述了自己的老上海、海派情節。
  • 聖誕節的秘密,就藏在這部高分電影裡
    說送來送去的包裝禮物,還愣是要把蘋果裝在盒子裡,打上絲帶,這一切雖然有些庸俗,也有些燒錢,但是,這就是節日該有的儀式感啊!那說到這裡,我就想問問你了,過了這麼多年聖誕,收了這麼多年禮物,你知道,這聖誕節,半夜裡會有聖誕老人駕著雪橇來給你送禮物,這個風俗傳統是怎麼來的嗎?
  • 【思維導圖】Boxcar Children 黃色小屋的秘密
    新的實踐這次我們用來畫思維導圖的書是Boxcar Children系列的第三個故事,The Yellow House Mystery(黃色小屋的秘密)。 經過討論,我們發現,首先是在上一個故事(奇異島)裡,孩子們發現了廢棄的黃色小屋,而當他們詢問祖父黃色小屋是做什麼的時候,祖父顯露出痛苦的神情。在這個故事裡,孩子們鼓起勇氣再次詢問祖父有關黃色小屋的事,聽到了一個發生在幾十年前的故事。然後,孩子們來到黃色小屋,果然發現了新的線索——地磚下藏有一封信。
  • 青島的秘密,全部藏在這些摩斯密碼裡
    城市 秘密 數字 地圖上的一串數字 是城市寫下的專屬「摩斯密碼」 1902……1907……4308……4808…… 這串神秘的數字就像諜戰片裡的秘密通訊,這是只有青島人才能讀懂的位置代碼。
  • 小小說:蜘蛛巷裡的秘密
    柳老漢修自行車的牌匾就懸掛在蜘蛛巷路口,小巷裡昔日繁華的小市場已是昨天的回憶了,柳老漢的修車店目前是維持在蜘蛛巷裡唯一的小攤點。清晨,柳老漢推開小屋的房門,屋脊上、牆角邊,處處是晶瑩剔透的雪花,蜘蛛巷盡頭一幢幢高樓,銀裝素裹下閃著熠熠的光,好象遙遠的朦朦朧朧的夢。昨晚,街道居委會的王大媽笑呵呵來串門:「你們蜘蛛巷,市裡已經派人來核實每家人口和丈量每戶的居住面積了,你拿準主意,動遷後去女兒家擠,還是到咱家那寬寬綽綽的?」
  • 男人手機裡的這3個地方,藏著他出軌的秘密!
    女人對男人的手機永遠都充滿著好奇,好奇他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秘密,好奇他的秘密藏在哪些地方。事實上,能坦蕩地讓你檢查手機的男人並不一定沒有秘密,而不讓你檢查手機的男人,也並不一定真的出軌了。一般來說,男人如果出軌了,他的手機裡的這3個地方,一定藏著他出軌的秘密。
  • 宮建華:難忘「梵谷小屋」裡學畫歷程
    我親切地叫它「梵谷小屋」 上世紀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省報大院裡走出了近百位大學生。這與大院濃厚的學習氛圍和藝術氛圍有關,也與當時這裡特殊的生活環境有關。那時候的人,生活是敞開的,帶天井的圈樓,把83戶人家的生活緊密連在一起。這裡住著廚師、木匠、瓦匠等手藝人,也住著編輯、記者等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