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道醫療
「免疫」一詞,最早見於中國明代醫書《免疫類方》,指的是「免除疫蠣癘」,也就是防治傳染病的意思。「免疫」一詞也有身體抵抗病毒、惡劣外在環境的能力的意思,也可指精神上的抵抗力。
6個月~6歲,是孩子免疫力提升的關鍵時期,當今的家長總是過於關注寶寶的益智發展,卻忽視了寶寶身體的健康。「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了健康的身體,一切皆為空談!
寶寶從小就需要提升免疫力,增強體質。那麼要如何提高寶寶的免疫力呢?
《黃帝內經》曰:「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氣其必虛。」,中醫的 「正氣」相當於現代醫學的免疫力, 而「邪氣」相當於外在的各種致病因素。人體正氣不足,必然會受到外邪(各種病原、細菌、病毒)的傷害而生病。
因此,要想孩子不生病,首先要提高孩子的免疫力(正氣)。拯救孩子的免疫力只需要這6招,做到了孩子自然不容易生病。
一、母乳餵養
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質,能增加嬰兒機體免疫力及抗病能力,可防止嬰兒受病毒的侵入而生病。可以說母乳是人生的第一次免疫,因此不要錯過給寶寶母乳餵養的機會。
二、給寶寶多喝水
水是生命的源泉,多喝水可以保持呼吸道黏膜溼潤,有效阻擋細菌進入上呼吸道而感染疾病!所以要讓寶寶們形成愛喝水的好習慣。
三、不過分愛乾淨
免疫系統可以對傳染病生成免疫抗體,如果再次遇到,會很快把傳染源殺死。如果孩子接觸的地方都是過分的乾淨,那麼就沒有機會產生抗體,抵抗力會相對較弱,有的還可能因此導致過敏或者自體免疫力失調。
世界衛生組織也曾呼籲過,一些抗菌的清潔用品會使微生物抗藥性問題更為突出,呼籲平時只要使用一般的香皂和水進行清潔就可以了。雖然太抗菌、太乾淨對健康沒有多少好處,但是家長仍然要培養孩子最基本的衛生習慣,勤洗手,養成愛衛生的好習慣!
四、規律的生活習慣
父母足夠耐心地對待孩子,幫他們找到自己的生活規律,讓生物鐘有節奏地轉動。成長中的孩子每天需要充足的睡眠,如果你的孩子晚上睡得不夠,可以讓他白天小睡一下。周末多帶寶寶到空氣清新的公園玩一玩,對身體大有益處。
五、相信孩子的自愈力
家長要了解並相信孩子的自愈能力,比如孩子的病毒感染性發熱或者是擦傷都可以自愈的。家長一定要和孩子一起留意自愈的速度,這樣才不會過於依賴藥物治療。
還有不要和孩子誇大病情,影響心理素質。有醫學研究表明,慢性病兒童的父母如果經常性和孩子討論病情,強調他們的虛弱,會讓孩子更加的不安和憂愁。
六、多接觸室外環境
許多家長認為太多孩子一起玩會增加接觸病原體的機會,但這種觀念太過片面。讓孩子接觸其他小朋友,把他暴露在感染源下,會刺激其免疫反應能力,增加抗病能力。
生病是孩子必須要經歷的生命歷程,和疾病鬥爭的過程也是免疫力升級的過程。
每個孩子都是上帝的精靈,天生自帶自愈力和免疫力,做父母的不要過度幹預,順應生命生長的規律。就像這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會茁壯成長!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 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