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帖|智永《二體千字文》高清欣賞

2020-12-16 書法字帖

《真草千字文》墨跡本為日本所藏,紙本,冊裝。計二百零二行、每行十字,原為谷鐵臣舊藏,後歸京都小川為次郎,現為小川為次郎之子小川正字廣巳先生收藏。後有楊守敬、日下東作(鳴鶴)、羅振玉、內藤虎所寫題跋,有認為此墨跡本為智永真跡,但多數學者,包括清代楊守敬等疑其為唐人臨本、摹本。

來源:至善書法(shufa0769)

| 聽書法 |《千字文》24篇合集 / 點擊查看

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跡本(傳),每頁29.3×14.2釐米,日本私人藏。

題跋:

楊守敬跋:世傳永師喜書千文,傳世凡八百本,然自宋以來,唯關中石刻本有薛嗣昌跋,俗稱鐵門限者,其他集帖中皆無別本。餘嘗得劉雨若所鐫一冊,曰寶墨軒,雲是王文成、破宸濠所得,其中唯淵字缺筆,或是武德時人所臨。日下鳴鶴,見之因言其友人,如意山人藏真跡本,與此絕相似,乃致書山人屬其以墨本來對照,山人欣然郵寄。乍睨之,仿佛同出一源,細審乃覺有謹肆之別。觀其紙質、墨光,定為李唐舊笈無疑;又可知餘本實有所受法,非同鑿空之比。趙子固稱虞永興廟堂碑為楷法極則,今廟堂原石已亡,永興得法於永師,則謂此千文為廟堂真影可也。又永師為右軍嫡嗣,淵源有自。今右軍墨箋已不可見,過庭雖稱善變,然過趨勁快,識者病之;惟永師寓變化於謹嚴。山陰門庭,於斯不遠。書此以資,鳴鶴並以寄 山人云 。光緒辛巳夏六月,荊州楊守敬識於東京使館。

內藤湖南(1866-1934)跋:谷如意翁舊藏《真草千字文》,今歸簡齋小川君插架。從前鑑賞家多定為智永真跡,清國楊星吾亦以為唐撫永書,今以關中石本校之,行款既同,結體亦肖,至其神採發越,墨華絢爛,竟非石本可比,謂為出於永師,似無不可。(翁覃谿以關中本宋初諱字缺末筆疑北宋人所書,楊星吾以寶墨軒本獨缺淵字末筆,其出武德舊笈,並失之鑿矣。)

但此本傳來我邦,當在唐代,當時歸化之僧、遣唐之使所齎二王以下率更、北海、季海等法書,載在故記舊牒,班班可考,獨永師有此劇跡,而官私著錄寂焉未有之及。何也?按《東大寺獻物帳》錄拓王羲之書廿餘種。中有『真草千字文二百三行,淺黃紙,紺綾褾綺帶』,今此本已失去褾帶。而紙質行款並皆與獻物帳合。秘府所藏又有臨右軍草書四行(出東瀛珠光第四冊),其中「過不得敕寒來」數字實仿此本。停雲館收李懷琳草書《絕交書》,近年,另傳其油素鉤本乃唐人所撫,與此本草法體勢相近。文待詔疑其右軍書,而懷琳摹之,可謂另具隻眼。

綜而考之,此本為獻物帳所錄王書真草千字文殆無可疑。且永師所書八百本皆拓梁集王書。董彥遠已言之。東坡所云永師欲存王氏典型,以為百家法祖,故舉用舊法。非不能出新意、求變化是也。然則此本拓摹其或出於永師之徒,亦未可知。關中石本與此形神逼肖,不為無由。乃謂此本乃永師真跡,亦未為鑿空妄斷矣。《獻物帳》所錄拓王書,尚存者此外止有二本,皆行書。(內府藏《喪亂帖》及岡田氏藏《孔侍郎帖》),予遂定此本為「天下真草法書第一」。嗟予生於千載之後,獲自楮墨間,親窺山陰面目,不藉鋟木鑱石之工,非至幸歟!

近人往往知重舊拓墨帖,而不知拓摹更可貴,夫梁武帝與陶隱君去右軍時不過二百年,又精鑑賞,其論樂毅論已不能分真與摹,時拓摹之精,可概見矣。迄貞觀間湯普徹、趙模、韓道政,馮承素、諸葛貞等供奉拓書,尤極其妙。《稧帖》摹本,出其手者,動值錢數萬,而歐楮臨摹入石之說,武平一法書記,何延之《蘭亭記》皆無所見,恐出後人臆造。此本之矜貴,亦在其為唐人拓摹,但其摹法已兼臨寫。前輩雲,唐人往往以臨為摹,蓋不止專於形似之末,並務神理之仿佛,不得不由此法也。

唐初真書,群推歐虞褚三家,皆出右軍,或謂歐導別源,私淑北碑者,非也!今以三家書與此本真書對照,永興有此雍容而無此清妍,勃海有此峻整而無此溫潤,河南有此嫵媚而無此端雅,其草書寓變化于謹嚴,非過庭以下所企,則楊星吾已言之矣。 平田寺敕書,凡磔法末筆一頓,以往再拽毫尖,如錐穎破囊,亦仿此本文字被字等末筆,可為當日此本轉撫致盛之證。

頃小川君將玻璃板印行此本,以頒同好,聖華房主人董其事既成,予因條舉鄙見,以付其後雲。

大正元年十二月十日內藤虎。

我們尊重原創,也注重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來源:至善書法(shufa0769)

相關焦點

  • 《智永千字文》這樣寫就對了!
    審稿✎黑土   編輯✎清一    校對✎白雲  【墨象】智永《千字文
  • 智永《楷書千字文》網絡課程試聽連結
    教學內容:曼殊書院寫經課程第三期《智永楷書千字文》閉門習書三十年,書真草千字文八百本,散於世間,江東諸寺各施一本。後授筆法與虞世南,對後世影響極大。蘇軾《東坡題跋》云:「永禪師書,骨氣深穩,體兼眾妙,精能之至,返造疏淡。如觀陶彭澤詩,初若散緩不收,反覆不已,乃識其奇趣。」明解縉《春雨雜述》謂:「自羲、獻而下,世無善書者。惟智永能寤寐家法,書學中興,至唐而盛。」
  • 智永《千字文》和王羲之《蘭亭序》寫法比較
    是因為梁武帝蕭衍看到智永、慧欣叔侄二人都落髮為僧,就根據兩人法號把他們住的寺廟賜名為永欣寺。智永繼承王羲之的衣缽,精勤書法,常居永欣寺閣上臨寫《蘭亭集序》,前後凡三十年。 從智永傳世的《千字文》來看,與《蘭亭》同出一脈,甚至有人認為《蘭亭序》就是智永偽造的,不管怎樣,我們可以對比欣賞一番,對理解蘭亭筆法很有啟發。
  • 「免費3節課」7大獨家楷書秘籍,3天讓你輕鬆掌握智永楷書訣竅
    掃碼立即領取免費試學課3天讓你輕鬆入門楷書千字文2節乾貨視頻1次直播答疑高清《楷書千字文》電子字帖>11個楷書千字文基本筆畫資料1000+首音樂適合寫字聽志同道合的書友圈子班主任全程陪同限時團購,只需0元掃描並識別二維碼,即可領取
  • 智永楷書《千字文》字字講②
    下面,書法思考連載陳維導師精講智永楷書《千字文》②。
  • 中書協前主席沈鵬,楷書字帖《千字文》欣賞,用筆講究、結字生動
    我們今天為大家推薦的正是沈鵬先生的楷書字帖《千字文》,藉此《千字文》一探沈鵬的楷書功力。從沈鵬的《楷書千字文》字帖來看,莊重中寓靈活,繼承中有發展,結體嚴謹,氣運貫通,溯源晉唐,每字布局構架閻錦文,筆畫老辣而味濃,字字珠璣;整篇幅統一和諧,用心和功力,實為可敬。沈大師草書更是意蘊遒勁,不失靈動,雅韻綿長!一個叫花開花不謝的網友說:「沈鵬的《千字文》寫得好,自成一體。
  • 國學啟蒙的《千字文》其實最早是王羲之的集字書法字帖
    藝博院的專家介紹,千字文的誕生及早期傳播至少與四位歷史人物密切相關:第一位是「書聖」王羲之;第二位是梁武帝蕭衍,他酷愛王羲之書法,搜集了大量的王羲之作品藏於內府;第三位是梁員外散騎侍郎、學者周興嗣,他受命在一夜之間將梁武帝所藏王羲之書法中的一千個單字編纂成《千字文》,此文不僅有文意而且合韻律,堪稱書文合璧的曠世傑作;第四位是智永,他書寫
  • 《千字文》版《心經》集字帖
    相對於古人的雙鉤廓填法,如今電腦科技的摳圖製作,使集字變得更加方便,題材資料也更加豐富廣泛,不止唐宋的顏歐蘇黃等大家,連明時文徵明唐伯虎的集字帖也頗常見了。集字的方式對於某種書體所存題材的不足做了補充,對於書法愛好者的學習與寫作,也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 今日名家:杜勝蘇臨習中國歷代書法名帖欣賞之智永《千字文》
    智永,隋間僧人,善書法,尤工草書。為王羲之七世孫,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之後。山陰(今浙江紹興)永欣寺僧,人稱"永禪師"。常居永欣寺書閣,臨池學書。閉門習書三十年。初從蕭子云學書法,後以先祖王羲之為宗,在永欣寺書閣上潛心研習了30年。
  • 少見的書法老字帖,歐陽詢楷書《千字文》,你見過嗎?
    今天呢,上面這些帖咱們都不說,給大家欣賞一份少見的書法老字帖,歐陽詢的楷書《千字文》,各位朋友們看一下,這種風格的歐陽詢,你見過嗎?我在第一眼看到這本字帖的時候,還曾懷疑過這本字帖的真實性。看慣了《九成宮》那種凌厲的風格,很難將這種《千字文》的味道和歐陽詢聯繫在一起。
  • 王羲之草書《千字文》,古今對譯,高清珍藏版
    王羲之的行書字帖代表作《十七帖》、《初月帖》、《行穰帖》、《平安貼》等,皆是精品!王羲之的草書在張芝章草書的基礎上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使轉靈動,筆試流暢,點畫放縱飄逸,他的草書不是形式上的貫通,而是神採上的貫通,可謂是把草書寫到了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效果!
  • 《蕭軍六體千字文》新書座談會在濟南物華堂藝術館成功舉辦
    談到六體千字文的創作初衷,蕭軍先生表示:「之所以書寫六體千字文源於我的三個想法:一是對我習字四十七年來的回顧、檢驗和階段性總結;二,我六十歲了,光榮從警四十年,《蕭軍六體千字文》是我退休後獻給自己的一份特殊禮物;第三個想法就是也想把這本書送給我的家人,希望通過《蕭軍六體千字文》一書,將我對書法的熱愛和探索能作為一個好的家風去傳承,也為更多的書法愛好者在字體對照、書法學習、了解千字文典故等方面提供更多幫助
  • 智永千字文(三期)學員作品展
    以下是學員感言和作品1感言:         經過兩個月系統地學習,智永「千字文」學習任務已經初步完成。通過樊老師的付出和我們的訓練,讓初次拿毛筆的我對毛筆書法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和認識,對智永前輩的筆法筆性有了一定掌握;同時對樊老師也有更深的認知———率直、坦蕩,他的人正如他手中的毛筆那樣書寫著撇捺人生!
  • 高清原帖單字欣賞,行書學習的最佳字帖
    但偏偏就是這卷蘭亭,與王羲之的其他《奉橘帖》《二謝帖》《孔侍中帖》《遲復帖》等行楷書法差異甚遠。難道是馮承素加了很多個人的風格,或者把王羲之書法的技法有意誇大?比如摹本中有很多的賊毫分叉都細細入微,並不像是單純地填墨,很可能是半臨半摹。
  • 元朝一位書法高手,寫出了精美無雙的《千字文》,讓後人望塵莫及
    他筆下有一幅行書作品,名為《千字文》,此作用精美的行書寫成,乃是趙子昂晚年不可多得的神品之作。這《千字文》本是南北朝梁武帝時期的大才子,周興嗣所寫,他從王羲之作品之中,選取了一千個不同的字,然後編撰成了這篇曠世奇文。
  • 智永楷書集字《心經》,漂亮又實用!
    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跡局部 此本《心經》集字大部分來自於智永《真草千字文》。
  • 著名書法家任智:《任智五體書梁-周興嗣(千字文)七種》作品欣賞
    >大篆《千字文》任智創作的大篆《千字文》,上追甲骨,尤其是對鐘鼎銘文中的宗周鐘、史牆盤、毛公鼎等心摹手追,潛心研悟形成的創作風格,其筆法>隸書《千字文》任智創作的隸書《千字文》有摩刻石隸書和墨跡隸書共有的特質,尤其是受到西狹頌、石門頌等摩崖以及張遷、乙瑛、禮器等碑刻和秦簡、楚簡、漢簡等簡牘 dú 帛書、漢晉到清代諸書家碑帖的影響。
  • 手機字帖 | 蘇軾《寒食帖》高清完整版、分頁版、單字版
    是蘇軾撰詩並書,墨跡素箋本,橫34.2釐米,縱18.9釐米,行書十七行,129字,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那時蘇軾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獄,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作了二首五言詩:「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汙燕支雪。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須已白。」;「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蒙蒙水雲裡。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溼葦。
  • 從楷書到行書過渡,智永千字文堪稱最佳範本,該如何臨?
    唐楷出現之前的隋代智永,寫有一卷《真草千字文》墨跡傳世,雖然是草書、楷書合寫在一起,但其中的楷書,還是讓我們看到唐代真實的楷書面目。《真草千字文》局部智永傳為王羲之七世孫,從小浸潤家風雨露,其楷書上承「二王」古法,但又能突破「二王」楷書中隸味濃鬱的古意,做到古質而今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