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熟悉的歐陽詢楷書名帖,楷書方面有《九成宮》、《化度寺碑》、《皇甫誕碑》等,行書方面有《行書千字文》、《夢奠帖》、《張翰帖》、《卜商帖》等。這些經典法帖,無論是楷書還是行書,都體現出了歐陽詢挺拔險絕的個人風格。
今天呢,上面這些帖咱們都不說,給大家欣賞一份少見的書法老字帖,歐陽詢的楷書《千字文》,各位朋友們看一下,這種風格的歐陽詢,你見過嗎?
我在第一眼看到這本字帖的時候,還曾懷疑過這本字帖的真實性。看慣了《九成宮》那種凌厲的風格,很難將這種《千字文》的味道和歐陽詢聯繫在一起。查詢資料之後,才確定,這確實是歐陽詢所書,只不過屬於小字楷書,所以風格略有不同。
單從風格上來講,這種楷書風格更像誰?如果您熟悉初唐那些楷書名家的話,你肯定能想到虞世南。和歐陽詢一樣,虞世南也是初唐時期的楷書名家。他的楷書內斂溫潤,生動自然,少了一些方硬,缺了一些鋒芒,卻體現出了別家沒有的神韻。下圖就是,虞世南的楷書《演連珠》的片段,大家仔細比較一下,這種風格,是不是和歐陽詢的這篇《千字文》很像呢?

同是初唐時期的楷書高手,歐陽詢和虞世南怎麼會寫出如此類似的風格呢?他們之間,到底是誰影響了誰呢?其實,最主要的,並不是他們之間互相影響,而是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老師,名叫王羲之。
虞世南和歐陽詢都屬於王羲之的後世門生,書法深受王氏風格的影響。特別是虞世南,他直接取法自王羲之的七世孫智永,算是得到了王氏筆法的真傳。有評論家說,初唐時期虞世南的那種內斂書風,就是深受智永的影響。大家看虞世南的楷書和歐陽詢的這篇《千字文》,在下方出鉤處,都是特別低委婉含蓄,並沒有盡力挑出。這些,都是從智永那裡學來的。
很多人都喜歡歐陽詢的楷書,不少喜歡書法的朋友,也經常臨寫歐陽詢的《九成宮》。在大家的印象裡,《九成宮》就是歐體楷書的全部。這種想法,真的是有些片面。拋開這篇《千字文》不說,單看《化度寺碑》和《皇甫君碑》等作品,歐陽詢的楷書面貌也並非一成不變。在這裡要說的是,學習歐陽詢當然很好,但是我們一定要全面認識歐陽詢,不要把目光只局限在《九成宮》的嚴謹和險絕上,活學活用,寫出神韻,才能寫出歐體的精髓。


歐陽詢的這本楷書《千字文》,說實話,我也是第一次見。與眾不同的歐陽詢,再加上老版字帖的古香古色,真的是別有一番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