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詢:這一碑一帖,不是我寫的...

2021-02-19 書法入門

初唐書家以歐陽詢影響力最大。《宣和書譜》論其正書為「翰墨之冠」,《舊唐書》本傳謂「筆力險勁,為一時之絕,人得其尺牘文字,鹹以為楷模焉」,應是寫實之論。

當時墓誌尚不流行題寫書丹者姓名,所以許多帶有歐體風格的墓誌書法,只要大致符合其活動年代,幾乎都歸在歐陽詢的名下。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將晚近所出《丘師墓誌》《王女節墓誌》《翟天德墓誌》《李譽墓誌》《鄧通夫人任氏墓誌》《竇娘子墓誌》匯為一編,題作「歐體書風小楷墓誌集萃」,名稱殊為得體。

李譽墓誌志蓋

其中貞觀八年(六三四)《李譽墓誌》篆蓋「唐故左光祿大夫上柱國德廣郡公李公之墓志銘」凡二十字,我友淳石齋主人田振宇兄取與歐陽詢存世碑額篆書比勘,發現「唐」「故」「柱」「國」「之」「公」「銘」等字篆法高度一致,於是撰《從篆蓋論〈李譽墓誌〉確為歐陽詢真筆》,雖然樣本有限難於定讞,但考察角度新穎,亦能備一說。

《丘師墓誌》

《丘師墓誌》局部

《丘師墓誌》近年出於西安,墓主丘師是丘和的長子,兩《唐書》及《元和姓纂》皆寫作丘師利。墓誌記事遠較史書為詳,但新增信息不多,最可稱道的是書法。丘師卒於貞觀十四年(六四〇)冬,夫人閻氏先卒,乃於貞觀十五年(六四一)二月合葬,墓誌即當時所刻。歐陽詢亦卒於同年,雖然不乏好事之徒將此墓誌標舉為歐陽詢最晚年的作品,理性研究者仍只稱其為學歐上乘之作。

《皇甫君碑》

歐陽詢書法以「筆力險勁」著稱,《書斷》形容「森森焉若武庫矛戟」,但觀察存世四件楷書碑刻,唯獨年代較早的《皇甫君碑》能當之無愧,《九成宮碑》端謹整肅,《化度寺碑》矜重莊嚴,《虞恭公碑》年代最晚,王澍說「圓秀腴勁,與《醴泉》《化度》不殊,宜其特出有唐,為百代模楷」,信非虛言。如此看來,歐陽詢書法乃有由險絕而漸漸歸平正的趨勢,哪有最晚年忽然寫出如《丘師墓誌》那種峭拔遒逸風格的道理。

《九成宮醴泉銘》

分析幾件歐體書風作品,頗有共同之點,通常表現為結體瘦長,中宮緊收,字勢欹側,略向右拓展,捺筆波腳往往多一上挑動作。這些其實是從歐體中抽象出來的特徵元素,集中在一起並加以誇張,於是能夠成為望而知之的「歐體」。客觀言之,這些元素除比較集中地見於《皇甫君碑》外,在《九成宮碑》《化度寺碑》《虞恭公碑》中都不太顯明。《丘師墓誌》乃是集這種風格大成之作,因為特徵突出,所以很容易觀察到與歐陽詢行書《千字文》的關聯性。

《化度寺碑》

歐陽詢行書墨跡,除著名的《史事帖》(即《張翰思鱸帖》《卜商讀書帖》《仲尼夢奠帖》)外,還有一卷行書《千字文》。兩件都有欹側緊結的特點,但與《史事帖》沉穩老練不同,《千字文》稍顯拘滯刻板,鑑定家對此也是見仁見智。楊仁愷斷言是歐陽詢早年所書,稱讚其達到《歐陽率更書三十六法八訣》所言「上稱下載,東映西帶,氣宇融和,精神灑落」的境界。徐邦達另有看法,他認為此卷雖有歐字的規模,但筆墨凝滯,起筆及牽絲處都欠自然,故判定為臨本。我偏向於徐先生的意見,這卷《千字文》很可能就是如《丘師墓誌》的寫手之類的人物所臨摹。據《唐六典》弘文館條註:「貞觀元年,敕見任京官文武職事五品已上,子有性愛學書及有書性者,聽於館內學書,其法書內出。其年有二十四人入館,敕虞世南、歐陽詢教示楷法。」或許可以推想,歐陽詢在弘文館教授書法時,書寫了一卷《千字文》作為範本,今存者雖然是臨摹本,仍能看出峭拔的姿態,由此推想原作一定更加森嚴謹飭,此大約就是歐陽詢七十歲左右的書寫特徵。弘文館中歐陽詢的弟子們將所學用於各種書寫活動,大都保留老師當年傳授的心法,所以如《丘師墓誌》《李譽墓誌》等,並不與歐陽詢後期作品如《九成宮碑》《虞恭公碑》的書寫風格同調。可以附帶一提,《皇甫君碑》樹立年代不詳,如果以歐陽詢弘文館教學時間,以及行書《千字文》為參照,大約以貞觀初年可能性為大。

相關焦點

  • 歐陽詢:不要把我的《九成宮醴泉銘碑》當印刷體來練
    歐陽詢留給後人最大的「財富」是他心血創造出來的書法:「歐體」楷書。這麼好的書法,但是現在很多人由於理解不一樣,都是只得其形而不得其神,以至於成了「印刷體」而廣被詬病。不知道歐陽詢知道了會不會吐血?歐陽詢,學書法的人都知道,楷書四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之一。與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並稱初唐四大家。說起來這三位也是可惜,他們的書法也是一流,對書法的貢獻其實也不亞於歐陽詢!只是偏偏和歐陽詢一個時代,有比較,所以光芒被遮擋住,進不了楷書四大家裡。
  • 你見過歐陽詢寫的《蘭亭序》麼?這才是最接近王羲之真跡的書法!
    宋拓行書《定武本蘭亭序》此作到了唐太宗手中,其人愛不釋手,為了保存這一千古神跡,唐太宗命令當時最頂尖的一些書法家臨摹此帖。宋拓行書《定武本蘭亭序》這件歐陽詢所寫的定武本《蘭亭序》流傳非常曲折,此作成書之後,便摹刻上石,真跡早佚,此碑歷經了「安史之亂」之後,被郭子儀運到了開封!
  • 名家法帖:天下第七行書——歐陽詢《季鷹帖》
    》又稱《張翰帖》,是歐陽詢為張翰寫的小傳,屬於行楷,無款。 《季鷹帖》後紙有宋徽宗趙佶瘦金體書跋題籤一則:「唐太子率更令歐陽詢書張翰帖。筆法險勁,猛銳長驅,智永亦復避鋒。雞林嘗遣使求詢書,高宗聞而嘆曰:詢之書遠播四夷。晚年筆力益剛勁,有執法廷爭之風,孤峰崛起,四面削成,非虛譽也。」曾經藏於北宋宣和內府、南宋內府、清內府,清乾隆年間刻入《三希堂法帖》。
  • 少見的書法老字帖,歐陽詢楷書《千字文》,你見過嗎?
    大家熟悉的歐陽詢楷書名帖,楷書方面有《九成宮》、《化度寺碑》、《皇甫誕碑》等,行書方面有《行書千字文》、《夢奠帖》、《張翰帖》、《卜商帖》等。這些經典法帖,無論是楷書還是行書,都體現出了歐陽詢挺拔險絕的個人風格。
  • 王家葵:虛構的歐陽詢
    遭遇偽作最多的書家首推歐陽詢,這些偽作無一例外都有歐陽詢署款,基本符合歐體風格,且多數流傳已有數百年之久,作偽方法各異,分別敘說。其著名者有《姚辯墓志銘》《虞恭公溫公墓誌》《緣果道場磚塔下舍利記》《女子蘇玉華墓誌》《郭雲墓志銘》《臥龍寺黃葉和尚墓志銘》,以及小楷書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你不知道的歐陽詢,不止楷書天下第一,行書亦為中華十大名帖之一
    而歐陽詢在這群「神仙」之中,算是一位拔尖的人物,畢竟他可以被人們譽為「唐代書法第一人」的風流人物。歐陽詢以80多歲的高齡於貞觀年間逝世,身後傳世的墨跡有《卜商帖》、《張翰帖》等,碑刻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等,都堪稱書法藝術的瑰寶。
  • 楷書技法一字一講:歐陽詢「九」字書寫要領解析
    【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九」是一個只有兩筆的漢字,筆畫簡單,但是寫起來並不容易。歐體楷書中的「九」字出現在《九成宮醴泉銘》、《虞恭公溫彥博碑》等碑刻之中,當然,我認為寫得最經典的還是《九成宮醴泉銘》中的這個「九」字。
  • 我為什麼選擇《化度寺碑》原帖來練歐陽詢的楷書
    《化度寺碑》,全稱《化度寺故僧邕禪師舍利塔銘》,簡稱《邕禪師塔銘》,別稱《青鸞白鶴帖。唐李百藥撰文,歐陽詢書,貞觀五年(631)十一月刻。原石早佚,宋代已有翻刻本數種流傳。據吳湖帆藏本前所制的碑式還原圖,原刻可能分35行,行33字。
  • 唐太宗挖了口泉,魏徵撰了篇文,歐陽詢把它寫成了楷書的經典作
    我寫的是知識普及文章,我只不過把歷史上記載的事情說出來,要是有些筒子接受不了我也沒辦法。好了,還是言歸正傳,按照計劃,今天該說說歐陽詢的代表作品了。學歐體的人,90%都是從《九成宮醴泉銘》開始學起。為什麼?
  • 歐陽詢的《行書千字文》可不可以學習臨摹?是不是贗品?
    那麼問題來了,學顏體的自然有《祭侄文稿》、《爭座位稿》、《祭伯父文稿》等字數較多真跡與碑拓互參,還有《裴將軍詩》、《鹿脯帖》、《劉中使帖》這樣的風標高出的名跡做補充,而歐體的行書作品就沒有這樣豐富的資源了。
  • 唐·歐陽詢化度寺碑,為佛教禪師立傳之碑
    唐·歐陽詢化度寺碑,全稱《化度寺故僧邕禪師舍利塔銘》,簡稱《邕禪師塔銘》,別稱《青鸞白鶴帖》。唐李百藥撰文,歐陽詢書。歐75歲書,貞觀五年(公元631年)十一月刻。原石早佚,宋代已有翻刻本數種流傳。據吳湖帆藏本前所制的碑式還原圖,原刻正書,35行,行33字。原石久佚。宋以來翻刻本甚多。此碑無一字不佳,是歐書的第一代表作。有人把它比作晉朝王羲之正楷的化身。
  • 一次說清楚 碑和帖
    早期刻碑多不列刻字人姓名(撰人書人也都不列名),隋、唐之間,萬文韶刻字最有名,他所刻歐陽詢所寫《姚辯墓誌》和褚隧良所寫《雁塔聖教序》,是否書丹或摹勒,不得而知。此人刻字,效果很好,傳真程度較高。至於一般刻手,就很難說。世稱李邕、顏真卿的碑版,自己書丹,自己鐫刻(李邕各碑刻者黃仙鶴、付靈芝、元省己,據說都是託名的),這話難以置信。
  • 歐陽詢的78個字,無一筆不妥,乃「稀世之珍」,為十大名帖之一
    對於這位德高望重的書法前輩,我非常尊敬,其中一句「學歐體,容易把行書寫僵化」,暫且不敢認同!行書有公認的「中華十大名帖」,其中前三名是都是熟知的「三大行書」: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文稿》、蘇軾《黃州寒食帖》!
  • 書法譽滿天下的歐陽詢與他的楷書字體結構36法
    縱觀中國書法史,著名的書法家無一不是博覽群書、知識淵博。歐陽詢也是如此。他聰明好學,不但精通歷史,還非常喜好書法,日日勤學苦練。歐陽詢在研習書法時,並不固定於一家,多種書體共同學習。因此,他擅長8種字體的寫作。
  • 歐陽詢78歲時寫的小楷,如今意外出土,這字讓很多人看懵了!
    毫無疑問,自唐以來,以歐陽詢為最。歐陽詢是「楷書四大家」之一,其書法開了唐代楷書之先河,繼承了《蘇孝慈墓誌》等一系列北碑的用筆技法,同時又能夠參以南朝筆法,從而奠定了歐體楷書在唐代楷書中的地位。說歐陽詢的楷書最強,乃是宋徽宗在《宣和畫譜》中的評價,說他的楷書乃是「翰墨之冠」。
  • 莊若對越 俊如跳擲:歐陽詢《仲尼夢奠帖》
    仲尼夢奠帖 歐陽詢 遼寧省博物館 原標題:莊若對越 俊如跳擲歐陽詢以楷法名世,《仲尼夢奠帖》是其行書精品,內容為歐陽公抒發生老無常、善惡有報之感慨,應為晚年所書。 從字法看,《夢奠帖》確有傳乎《蘭亭》之處,帖中的四個「不」字,三個「有」字,兩個「形」字,無不與《禊貼》相應字形神似,帖後王鴻緒跋:「細審是帖,用筆之意,真與《蘭亭》相似,宜乎唐人評論,以歐書居褚河南、薛少保之右,不誣也。」 朱應祥亦跋:「此《夢奠帖》行體又從《蘭亭》中來,豈公多臨《禊帖》,故筆意與其相近與?觀者要於眼外出力。」細察帖中字形,王鴻緒、朱應祥所言並非虛言。
  • 精解「三點水」——歐陽詢有哪幾種寫法?
    因為古碑帖都是這樣寫,多數是這樣寫,所以我們也向大家說一下,介紹的也是這個三橫的。比如說,我一定要寫兩橫的,那也不難寫,三橫能寫好,兩橫就不成問題。我們再來解釋一下這個三點水,這個三點水歐陽詢寫的時候經常是這樣的,注意看,一小短撇,一個豎筆,再一挑,他是這樣,這是歐體字寫三點水的一個基本的風格面貌。
  • 他逆清碑潮流,與沈尹默並稱「二沈」,一代書法理論家推薦的書帖
    沈子善做為一個著名的書法教育家,除了在教育上做過的卓著努力外,於書法上,他逆清至民國的碑學潮流而行,取道「帖學」,與沈尹默並稱「二沈」,圍繞「二王」一系,書風中正平和、儒雅淡然,為一時英豪。他推薦的選帖方法是——一、楷書類。楷書中大楷、中楷、小楷三類功能與用筆方法不一樣,大楷類他推薦是顏柳趙三家,中楷推薦歐陽詢、褚遂良,小楷推薦王羲之、趙子昂。
  • 看看歐陽詢的生平事跡,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孟子這句話,其實有些迷信色彩,似乎老天只會眷顧那些勤奮努力的人,但是請注意,孟子所說的刻苦勤奮只是成功的必要條件,還有很多因素是非常值得我們去思考的。書法大家歐陽詢的書學之路就能給我一點啟發。誰家麟角上,畫此一獼猴。」歐陽詢對答作詩:「縮頭連背暖,謾襠畏肚寒。只緣心渾渾,所以麵團圓。」雖然他們只是相互嘲諷取笑,但是這側面反應歐陽詢相貌確實非常醜陋。許敬宗在朝廷之上公然取笑其長相醜陋而有失體統,這是不無道理的。
  • 陸啟成楷書欣賞:盧中南的徒弟,這才是寫歐陽詢的高手
    當代書壇,如果要推選幾位學歐陽詢楷書的高手的話,自然要數盧中南、田英章、田蘊章等人功力最深,名氣也最大。這幾位老師的作品我們都熟悉,也經常看到,在這裡就不過多描述了。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位名氣不那麼大,但功力同樣深厚的楷書高手,他就是陸啟成,盧中南的徒弟,很多朋友看了之後說:這才是寫歐陽詢的高手。在介紹陸啟成的楷書之前,我們先來熟悉一下他師父盧中南的楷書風貌。上圖就是盧中南的楷書片段,從中可以看出,無論是用筆還是結體,應該說90%以上的東西都是從歐陽詢那裡學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