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挖了口泉,魏徵撰了篇文,歐陽詢把它寫成了楷書的經典作

2020-12-24 一笑聊知

前天發的文章果然招來很多人罵,文章都沒看完就開噴。

我寫的是知識普及文章,我只不過把歷史上記載的事情說出來,要是有些筒子接受不了我也沒辦法。

好了,還是言歸正傳,按照計劃,今天該說說歐陽詢的代表作品了。

學歐體的人,90%都是從《九成宮醴泉銘》開始學起。

為什麼?

1、《九成宮醴泉銘》作於公元632年,此時,歐陽詢已經75歲高齡,其書法藝術正是爐火純青之時,「歐體」已經完全成熟。該作在歐體裡書法造詣最高,最具代表性。

2、《九成宮醴泉銘》是奉敕所寫,一筆一畫都極為謹慎,碑文法度森嚴,一點一划都堪稱模範。世人所說九成宮「三絕」,就是指的唐太宗的事,魏徵的辭,歐陽詢的字。

——等會,歐陽詢的字我們知道,九成宮「三絕」另外兩個是啥?

這就要說到九成宮的來歷。

唐的國都長安夏季很熱,按慣例是該建個避暑山莊啥的,可唐太宗為了不勞民傷財,一直沒同意。直到有人提出隋文帝曾經在麟遊建過一座仁壽宮,那地方涼快,只要修葺一下就成了,這才讓唐太宗點頭。

貞觀五年(631年)仁壽宮修葺完畢,更名「九成宮」。

現麟遊縣九成宮
九成宮夜景

但是由於經費問題,九成宮沒有修復原來的供水系統,皇帝和文武百官來了才發現這個大問題——全靠民夫拉水過來這不是長久之計啊。

唐太宗也很鬱悶,只好拉著長孫皇后外出散心。

兩人走到西城樓背後,唐太宗發現地面有些潮溼,就用手杖往下搗,搗著搗著水越來多,最後竟搗出一個泉眼來!這下可解決了九成宮的供水問題。

從此,這眼泉水就被稱為「醴泉」。

醴泉,就是香甜如酒的泉水。這是祥瑞之兆啊!是皇上節儉愛民,上蒼賜予的福報啊!

所以,魏徵就寫了一篇文章,歌頌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節儉精神,介紹了宮城內發現醴泉的經過,並刊引典籍說明醴泉的出現是由於「天子令德」所致——你以為魏徵轉性了?會拍馬屁了?

並不是!

這位鋼鐵直男還是不忘工作職責,在文章的結尾部分提出了「居高思墜,持滿戒盈」的諫諍之言。

——這可真是……別人是打一棒子給個棗,魏徵是給了棗後再打一棒子,難怪不招人喜歡。

不管唐太宗怎麼看,反正我們現在看《九成宮醴泉銘》,更多的是看它的書法。

《九成宮醴泉銘》筆畫緊湊、勻稱,筆法剛勁婉潤,兼有隸意。

間架開闊穩健,用筆於方整中見險絕,具有典型的歐體「峭拔險勁」的特點。

為什麼一笑多次用到一個「險」字?

我們先看碑上的第一個字「九」字,是不是有點「高山墜石」的感覺?

我們再看看「宮」字,有沒有發現「宮」字的兩個口東倒西歪的?

但我們從整個字來看,又覺得整體結構很穩固。——這不正像看似驚險實則牢靠的雜技「高臺疊椅」?

像這樣的字《九成宮醴泉銘》裡面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例舉了。

其實這正是歐體的特點:通過調整字的部件,增加字的險峻之勢。

歐體不易寫好,也是因為很多人沒注意這樣的「小地方」,經常自以為是的將歐陽詢調整的部分在寫的時候又「調回來」了。

明代書畫家陳繼儒曾評論說:「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氣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駕也。」

清代書法家梁巘(yǎn)在《評書帖》中說此碑:「人不能到而我到之,其力險;人不敢放而我放之,其筆險。歐書凡險筆必力破餘地,而又通體嚴重,安頓照應,不偏不支,故其險也勁而穩。」

現代的《書法藝術概論》說得更明白:「中國漢字數萬單字,最難在結構各異,其視覺造型的魅力亦在此,而又施以筆法,得其『險勁』,尤難。縱觀古往今來書法,其結字準確無誤而得『險勁』之美者,歐陽詢堪稱冠絕。」

歐陽詢曾被譽為唐代楷書第一人,那麼他的代表作《九成宮醴泉銘》也被推為「天下第一楷書」或「天下第一正書」(明代趙涵《石墨鐫華》稱此碑為」正書第一「),並有「楷書之極則」的美譽。

不過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所以「天下第一楷書」這個C位,還真沒有哪個站得令絕大部分人都心服口服的。

《九成宮醴泉銘》全碑
《九成宮醴泉銘》拓本
《九成宮醴泉銘》拓本部分

本文為《趣說漢字書法史》系列文章,每天只需1分鐘,就能得到受用一生的藝術素養。請加關注,看之前文章獲得更多有趣的知識,及時提示更新。轉載請標明出處,歡迎出版社與我聯繫。

相關焦點

  • 《九成宮醴泉銘》出版:唐太宗的事,魏徵的詞,歐陽詢的字
    唐太宗的事兒,魏徵的詞兒,歐陽詢的字兒,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一級文物《九成宮醴泉銘》近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該版本是根據上海圖書館藏國家一級文物仿真精印而成的珍藏本。10月29日,上海人民出版社在上海圖書館舉行了新書首發座談會。
  • 書法譽滿天下的歐陽詢與他的楷書字體結構36法
    歐陽詢也是如此。他聰明好學,不但精通歷史,還非常喜好書法,日日勤學苦練。歐陽詢在研習書法時,並不固定於一家,多種書體共同學習。因此,他擅長8種字體的寫作。他推崇王羲之楷法,他在王羲之的基礎上再變其體,筆力奇險,創造出了自己的書體,被世人稱之為歐體。
  • 歐陽詢楷書入門,首選《九成宮醴泉銘》字帖,初學者的經典作品
    初學書法選擇字體字帖是比較重要的一個步驟,很多人建議學習先學顏體,也有人建議學習歐體,各有各的優勢在這裡不多解釋,如果我們選擇歐陽詢的楷體學習的話,入門臨摹字帖首先應該是《九成宮醴泉銘》。歐陽詢是楷書四大家之一,痴迷書法曾經有就一個發生在他身上《歐陽詢觀古碑》的故事,因為趕路,看到古碑,前行後又返回連看三天的故事。可見歐楷被認可不是隨便的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被書法人認可稱為天下第一銘,九成宮醴泉顧名思義講述的記錄的在九成宮發現了醴泉的這麼一個故事。故事是發生在唐太宗麟遊縣避暑的時候發生的故事。
  • 你不知道的歐陽詢,不止楷書天下第一,行書亦為中華十大名帖之一
    後來歐陽詢結識了李淵,並成為了他的座上賓,唐高祖李淵稱帝後,即任命他為銀青光祿大夫、給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士,封渤海縣男,也稱「歐陽率更」。唐太宗時設弘文館,精選學生研究書法,他和虞世南以當時第一流的書法家的地位兼充學士,傳授書法。後封為勃海男。
  • 學歐陽詢楷書,可以從田氏入門嗎?
    書思看到此批評,誠惶誠恐,生怕「誤導」思友,於是集體回看原文,以負責任的態度決定對昨日此文再作補充:學歐陽詢楷書,千萬別從田氏歐體入門!這下不「模糊」了吧?為什麼不能從田氏歐體入門?如下,我們引用中國書法報刊文進行詳解:書法君:引述文中一段話,來自書法思考:現在很多人學習書法,一上手就學歐體,還不溯源學歐陽詢,而是學田式歐體,這是不對的,甚至是危險的。這可不是危言聳聽,舊習入髓,長此以往,日久積患,等於自殺。我先回答網友,文章裡說的對。
  • 歐陽詢:不要把我的《九成宮醴泉銘碑》當印刷體來練
    歐陽詢留給後人最大的「財富」是他心血創造出來的書法:「歐體」楷書。這麼好的書法,但是現在很多人由於理解不一樣,都是只得其形而不得其神,以至於成了「印刷體」而廣被詬病。不知道歐陽詢知道了會不會吐血?歐陽詢,學書法的人都知道,楷書四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之一。與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並稱初唐四大家。說起來這三位也是可惜,他們的書法也是一流,對書法的貢獻其實也不亞於歐陽詢!只是偏偏和歐陽詢一個時代,有比較,所以光芒被遮擋住,進不了楷書四大家裡。
  •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高清大圖賞析含釋文 墨客書院
    於是由魏徵撰寫銘文,歐陽詢執筆寫字,匠工刻於石上。魏徵銘文記述了九成宮建築的宏偉,唐太宗功業的偉大,醴泉發現的經過,以及它象徵祥瑞的意義。特別的是, 銘文後半部,它是魏徵發揮的治國安邦的政治主張,至今猶有借鑑價值。「黃屋非貴,天下為憂」,「居高思墜,持滿戒溢」的名句就出於此碑。
  • 少見的書法老字帖,歐陽詢楷書《千字文》,你見過嗎?
    大家熟悉的歐陽詢楷書名帖,楷書方面有《九成宮》、《化度寺碑》、《皇甫誕碑》等,行書方面有《行書千字文》、《夢奠帖》、《張翰帖》、《卜商帖》等。這些經典法帖,無論是楷書還是行書,都體現出了歐陽詢挺拔險絕的個人風格。
  • 陸啟成楷書欣賞:盧中南的徒弟,這才是寫歐陽詢的高手
    當代書壇,如果要推選幾位學歐陽詢楷書的高手的話,自然要數盧中南、田英章、田蘊章等人功力最深,名氣也最大。這幾位老師的作品我們都熟悉,也經常看到,在這裡就不過多描述了。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位名氣不那麼大,但功力同樣深厚的楷書高手,他就是陸啟成,盧中南的徒弟,很多朋友看了之後說:這才是寫歐陽詢的高手。在介紹陸啟成的楷書之前,我們先來熟悉一下他師父盧中南的楷書風貌。上圖就是盧中南的楷書片段,從中可以看出,無論是用筆還是結體,應該說90%以上的東西都是從歐陽詢那裡學過來的。
  • 唐太宗李世民親自撰文並以行書書寫的《溫泉銘》《晉祠銘》碑刻賞析
    唐太宗親自撰文並書。碑額碑文打破以往用篆文、隸書、楷書寫碑文的常規,代之以行書。 《晉祠銘》局部 《晉祠銘》碑額碑文完全以行書寫成,其書風深得王羲之神髓,隨手揮灑,瀟灑俊逸。
  •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發明人是魏徵、唐太宗、荀子中的哪一個
    你會說,唐朝名臣魏徵說過此話。你也會說,唐太宗李世民講過此話。是的,魏徵、唐太宗都講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改貞觀元年。唐太宗親見軍事力量強大的隋王朝,因徭役繁重、賦稅迭起、刑法嚴峻、窮兵黷武、勞民耗材,最終激起底層群眾普遍反對,導致隋朝滅亡。
  • 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的三個字,說清上下結構楷書的書寫技巧
    其中上下結構的合體字是重要組成部分,這種類型的楷書書寫有一定的技巧,往往要根據字的本身筆畫來確定是否寫得上寬下窄或上窄下寬。下面以顏真卿《多寶塔碑》、柳公權《玄秘塔碑》、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等經典碑帖中的三個字來說明其具體書寫技巧:一、上寬下窄型字的上部寫得舒展,下部寫得合攏,字的上部蓋住下部分。整體的形態呈倒梯形,而不能寫成正方形。若寫成正方形,那麼字就會顯得呆板而缺乏美感。
  • 中國十大楷書精品集
    2、唐代 歐陽詢 九成宮醴泉銘 唐代《九成宮醴泉銘》是唐貞觀六年(632)由魏徵撰文、書法家歐陽詢書丹而成的楷書作品,敘述了「九成宮」的來歷和其建築的雄偉壯觀,歌頌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節儉精神。
  • 西安曾遭「水火漂焚」奇案(圖):唐朝魏徵歐陽詢親自上陣
    而這件事居然驚動了重臣魏徵和歐陽詢,到底是怎麼回事?1906年,海外學者在西安發現唐京兆開元寺鐘銘,揭開了這段謎雲。據1941年《中國文化史跡》(本社《晚清民國時期中國名勝古蹟圖集》),這口鐘是否存在,未經調查不得確定,但有石碑上的銘文舊 拓本。
  • 中國顏值最高的10幅楷書
    2 唐代 歐陽詢 九成宮醴泉銘 唐代《九成宮醴泉銘》是唐貞觀六年(632)由魏徵撰文、書法家歐陽詢書丹而成的楷書作品,敘述了「九成宮」的來歷和其建築的雄偉壯觀,歌頌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節儉精神。
  • 王家葵:虛構的歐陽詢
    遭遇偽作最多的書家首推歐陽詢,這些偽作無一例外都有歐陽詢署款,基本符合歐體風格,且多數流傳已有數百年之久,作偽方法各異,分別敘說。其著名者有《姚辯墓志銘》《虞恭公溫公墓誌》《緣果道場磚塔下舍利記》《女子蘇玉華墓誌》《郭雲墓志銘》《臥龍寺黃葉和尚墓志銘》,以及小楷書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實錄】唐太宗與魏徵
    (生舉手回答)生:唐太宗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師:對)他是李淵的兒子(師:嗯),魏徵是個大臣,是一個直諫大臣,一生直諫200多次,後來魏徵死了,唐太宗就說了一句很有名的話:「人以鏡可以正衣冠,魏徵的死,我失去了一鏡。」
  • 上下結構的字,結體6大變化,通俗易懂,喜歡歐陽詢楷書的看一下
    小編今天匯總了其中的6大變化,基本上可以概括常見的結體類型,通俗易懂,希望對喜歡歐陽詢楷書的朋友有所幫助。一、天覆:上大下小這種楷書結體情況,主要是針對上面的部首比較寬平的情況而言的。比如上面的這個「霞」字,上面的「雨字頭」本身就是橫向開張的一個部首。
  • 名家法帖:天下第七行書——歐陽詢《季鷹帖》
    《季鷹帖》後紙有宋徽宗趙佶瘦金體書跋題籤一則:「唐太子率更令歐陽詢書張翰帖。筆法險勁,猛銳長驅,智永亦復避鋒。雞林嘗遣使求詢書,高宗聞而嘆曰:詢之書遠播四夷。晚年筆力益剛勁,有執法廷爭之風,孤峰崛起,四面削成,非虛譽也。」曾經藏於北宋宣和內府、南宋內府、清內府,清乾隆年間刻入《三希堂法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