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結構的字,結體怎麼處理才能好看呢?小編今天匯總了其中的6大變化,基本上可以概括常見的結體類型,通俗易懂,希望對喜歡歐陽詢楷書的朋友有所幫助。
一、天覆:上大下小
這種楷書結體情況,主要是針對上面的部首比較寬平的情況而言的。比如上面的這個「霞」字,上面的「雨字頭」本身就是橫向開張的一個部首。我們在寫這類字的時候,要順其自然的把上面的部首寫的扁平開張一些,以覆蓋住下面的部分。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相對而言,下面的部分要收緊一些。如果都寫得比較開張的話,就失去了對比,整個字就會顯得比較鬆散。
二、地載:上收下放
如果清楚了第一種「天覆」的概念,這第二種就很好理解了,原理都是相通的。以上面的這個「蓋」字為例,下面有一個長橫出現,為了字形的平穩,我們就要把這個長橫寫的舒展一些,以託住上方的筆畫。同樣需要注意的是,下方放開了,上面就要收緊一些,以形成對比。另外,長橫出現在底部的時候,要寫的平穩一些,以保證重心。
三、豎斷:短豎均分且居中
有一些上下結構的字,兩部分是緊密的靠在一起的。比如上面的這個「高」字,上面的部分通過兩個短豎連接下面部分的。歐陽詢在處理這類字的時候,有一個小訣竅,那就是將兩豎均分並且位置居中。這兩個短豎就相當於一個人的脖子的位置,一定是在一個人的中心線上的,如果偏向一側,總會顯得彆扭。
四、讓橫:長短有別
在楷書中,當一個字出現很多橫畫的時候,應該怎麼處理呢?其實很簡單,只要注意區分長短即可。比如上面的這個「青」字,總共有5個橫畫出現,下面的這兩個還好說,外面有豎筆限制著。上面的這3個橫畫,外面在書寫的時候,就需要寫出變化,一般來說,要將一個橫寫得比較舒展,其他的則需要收斂一些,千萬不能寫成完全雷同的形狀。
五、讓豎:中豎宜正
上下結構的字,同時出現兩個長豎的情況不多,最常見的就是有一個中豎。比如上面的這個「帶」字,下面的這個懸針豎就是一個書寫的關鍵。當然了,上面的部分也有一些短豎,一定不能寫得太長,這一點大家應該都能注意到。下面的這個懸針豎在書寫的時候,首先應該寫在正中的位置,不能偏向一方。另外,這個懸針豎本身也要寫得挺拔豐滿,這個才能起到一個支撐的作用。
六、偏正:以偏求正
在歐陽詢楷書的結體中,偏正的處理屬於一些細節上的調整,但對整個字的姿態起到一個非常關鍵的作用。比如上面的這個「奉」字,基本上屬於一個左右對稱結構的字,字形比較平穩。可是,如果所有的筆畫都非常平穩的話,這個字就會比較呆板一些。怎麼辦?這時候就需要用橫畫來調整,要將上面的橫畫寫成左低右高的姿態,也就是所謂的以偏求正,這個寫出來的字才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