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結構的字,結體6大變化,通俗易懂,喜歡歐陽詢楷書的看一下

2020-12-15 沐石陪您學書法

上下結構的字,結體怎麼處理才能好看呢?小編今天匯總了其中的6大變化,基本上可以概括常見的結體類型,通俗易懂,希望對喜歡歐陽詢楷書的朋友有所幫助。

一、天覆:上大下小

這種楷書結體情況,主要是針對上面的部首比較寬平的情況而言的。比如上面的這個「霞」字,上面的「雨字頭」本身就是橫向開張的一個部首。我們在寫這類字的時候,要順其自然的把上面的部首寫的扁平開張一些,以覆蓋住下面的部分。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相對而言,下面的部分要收緊一些。如果都寫得比較開張的話,就失去了對比,整個字就會顯得比較鬆散。

二、地載:上收下放

如果清楚了第一種「天覆」的概念,這第二種就很好理解了,原理都是相通的。以上面的這個「蓋」字為例,下面有一個長橫出現,為了字形的平穩,我們就要把這個長橫寫的舒展一些,以託住上方的筆畫。同樣需要注意的是,下方放開了,上面就要收緊一些,以形成對比。另外,長橫出現在底部的時候,要寫的平穩一些,以保證重心。

三、豎斷:短豎均分且居中

有一些上下結構的字,兩部分是緊密的靠在一起的。比如上面的這個「高」字,上面的部分通過兩個短豎連接下面部分的。歐陽詢在處理這類字的時候,有一個小訣竅,那就是將兩豎均分並且位置居中。這兩個短豎就相當於一個人的脖子的位置,一定是在一個人的中心線上的,如果偏向一側,總會顯得彆扭。

四、讓橫:長短有別

在楷書中,當一個字出現很多橫畫的時候,應該怎麼處理呢?其實很簡單,只要注意區分長短即可。比如上面的這個「青」字,總共有5個橫畫出現,下面的這兩個還好說,外面有豎筆限制著。上面的這3個橫畫,外面在書寫的時候,就需要寫出變化,一般來說,要將一個橫寫得比較舒展,其他的則需要收斂一些,千萬不能寫成完全雷同的形狀。

五、讓豎:中豎宜正

上下結構的字,同時出現兩個長豎的情況不多,最常見的就是有一個中豎。比如上面的這個「帶」字,下面的這個懸針豎就是一個書寫的關鍵。當然了,上面的部分也有一些短豎,一定不能寫得太長,這一點大家應該都能注意到。下面的這個懸針豎在書寫的時候,首先應該寫在正中的位置,不能偏向一方。另外,這個懸針豎本身也要寫得挺拔豐滿,這個才能起到一個支撐的作用。

六、偏正:以偏求正

在歐陽詢楷書的結體中,偏正的處理屬於一些細節上的調整,但對整個字的姿態起到一個非常關鍵的作用。比如上面的這個「奉」字,基本上屬於一個左右對稱結構的字,字形比較平穩。可是,如果所有的筆畫都非常平穩的話,這個字就會比較呆板一些。怎麼辦?這時候就需要用橫畫來調整,要將上面的橫畫寫成左低右高的姿態,也就是所謂的以偏求正,這個寫出來的字才有精神。

相關焦點

  • 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的三個字,說清上下結構楷書的書寫技巧
    【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在漢字當中,合體字佔有絕大多數。其中上下結構的合體字是重要組成部分,這種類型的楷書書寫有一定的技巧,往往要根據字的本身筆畫來確定是否寫得上寬下窄或上窄下寬。下面以顏真卿《多寶塔碑》、柳公權《玄秘塔碑》、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等經典碑帖中的三個字來說明其具體書寫技巧:一、上寬下窄型字的上部寫得舒展,下部寫得合攏,字的上部蓋住下部分。整體的形態呈倒梯形,而不能寫成正方形。若寫成正方形,那麼字就會顯得呆板而缺乏美感。
  • 12張圖說清:歐陽詢楷書間架結構《三十六法》,自己摸索不下三年
    用什麼方法能快速掌握歐體楷書的間架結構呢?作為楷書四大家之一,歐陽詢楷書練習的人非常之多,面臨同樣的困惑,因此,這個問題值得探討。其實唐代的歐陽詢不僅是書法大家,而且是難得的書法理論家,他在長期的書法實踐中總結撰寫了楷書結構《三十六法》等系列著作,比較全面的闡述了書法用筆、結體、章法等形式技巧和美學要求,記歐體楷書的間架結構,就用歐陽詢楷書結構《三十六法》即可,歐楷的全部間架結構規律,全部包含其中!
  • 你不知道的歐陽詢,不止楷書天下第一,行書亦為中華十大名帖之一
    真行之書,出於大令,另成一體,森森焉若武庫矛戟,風神嚴於智永,潤色寡於虞世南,其草書迭蕩流通,視之二王,可為動色。」由此我們可以知歐陽詢在楷書、隸書、草書等書體上均有造詣,其中尤以楷書為最。歐陽詢的書法由於熔鑄了漢隸和晉代楷書的特點,又參合了六朝碑書。
  • 陸啟成楷書欣賞:盧中南的徒弟,這才是寫歐陽詢的高手
    當代書壇,如果要推選幾位學歐陽詢楷書的高手的話,自然要數盧中南、田英章、田蘊章等人功力最深,名氣也最大。這幾位老師的作品我們都熟悉,也經常看到,在這裡就不過多描述了。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位名氣不那麼大,但功力同樣深厚的楷書高手,他就是陸啟成,盧中南的徒弟,很多朋友看了之後說:這才是寫歐陽詢的高手。在介紹陸啟成的楷書之前,我們先來熟悉一下他師父盧中南的楷書風貌。上圖就是盧中南的楷書片段,從中可以看出,無論是用筆還是結體,應該說90%以上的東西都是從歐陽詢那裡學過來的。
  • 寫書法這麼多年,你知道楷書的書法結體原則嗎
    字體形狀的安排叫間架,字中筆畫的組織稱結構,二者統稱結體、結字。用筆是研究怎樣把筆畫書寫好,結體則是研究怎樣把筆畫安排好。隋代僧智果曾著《心成頌》,開楷書結體理論之先河;唐代歐陽詢曾撰《三十六法》,對字的結體更不乏真知灼見:明代李淳曾寫《大字結構八十四法》,對前人的結構理論作了規律性的總結;清代黃自元所著《楷書結構九十二法》,更是楷書結構集大成者。近人充分吸收了古代書論的成果,從中總結出更加貼近楷書結體實際的結體法。
  • 學歐陽詢楷書,可以從田氏入門嗎?
    書思看到此批評,誠惶誠恐,生怕「誤導」思友,於是集體回看原文,以負責任的態度決定對昨日此文再作補充:學歐陽詢楷書,千萬別從田氏歐體入門!這下不「模糊」了吧?為什麼不能從田氏歐體入門?另外,當代歐楷名家,往往配套出版了大量的筆法精講、結體分解類書籍,在運筆方式上,能夠提供比較直觀的學習方法,這一點確實是千百年前的古人所無法比擬的。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楷書本就是一種講究極致法度、追求精緻的書體。我們學歐陽詢楷書,並不一定要達到原帖那麼精準,而是為了吸收他峻美多變的用筆與險中寓正的結體方式。
  • 歐陽詢楷書筆畫結構解析,點畫運筆用墨技巧放送,學楷書的真教程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申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謝!楷書的橫畫特點及楷書練習的技法簡述:楷書的特點,橫畫和外圍一般是左稍低,右稍高。若外圍是扁方形,則要上肩開而下腳合,切忌直腳下肩。
  • 集王羲之楷書字帖,比歐陽詢顏真卿還美,用來練硬筆書法都沒問題
    其實,王羲之在楷書和草書方面的造詣也是頂級的。草書暫且不說,今天我們主要來欣賞一下王羲之的楷書,比歐陽詢顏真卿還美,用來練硬筆書法都沒問題。王羲之傳世的楷書數量並不多,以《黃庭經》、《樂毅論》、《東方朔畫贊》最為出名。需要說明的是,今天我們主要來欣賞字跡,不多探討真偽的問題。那也不是一般人能說明白的。
  • 書法譽滿天下的歐陽詢與他的楷書字體結構36法
    歐陽詢也是如此。他聰明好學,不但精通歷史,還非常喜好書法,日日勤學苦練。歐陽詢在研習書法時,並不固定於一家,多種書體共同學習。因此,他擅長8種字體的寫作。他推崇王羲之楷法,他在王羲之的基礎上再變其體,筆力奇險,創造出了自己的書體,被世人稱之為歐體。
  • 田蘊章楷書,非常研美!他的啟蒙老師,功力深厚,盡得歐陽詢真傳
    田蘊章的楷書,非常研美,深受大家喜歡,也是很多人學習書法的啟蒙老師。尤其是他的《每日一題,每日一字》視頻,深受初學者的喜歡,成為學習楷書的入門必選!田蘊章對王維賢、陳益椿評價非常高,說他們師徒二人功力深厚,鐵畫銀鉤,盡得歐陽詢真傳!
  • 歐陽詢楷書結構57例,純乾貨!
    歐陽詢(557年一641年),字信本,漢族,唐朝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唐朝著名書法家,官員,楷書四大家之一,南梁徵南大將軍歐陽頠之孫,南陳左衛將軍歐陽紇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陽),祖籍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
  • 學習楷書結構有沒有一個通用的結字規律?
    所以對稱雖然是求得平衡的最簡便形式,但是在楷書中是很少能用得上的,只有在點畫上不斷變化來尋找均衡,有時這種均衡是等量不等形,或等質而不等量,這種相對均衡要比其他字體難以掌控的多,這就是楷書為什麼不容易寫好的主要原因之一。古人常把漢字比作為方塊字,實驗表明人的方形視覺中心和幾何中心是不一致的,視感中心比幾何中心偏左偏上一些。
  • 歐陽詢結構法新解
    中國漢字是表意的,相對於表音文字複雜的多,漢字六法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轉注,每個字都有不同的形體結構,獨體、合體,千姿百態。大多數漢字再結構上都有一定的相似性,可歸納成若干類型,從而通過分析、歸納、找出共性,能總結出一定的方法,這就是類別結體方法。在書法史上研究類別結體方法的書法著作很多,唐代的歐陽詢的《三十六法》便是其一,也是很重要的著述。
  • 楷書結體法度,結構寫不好的根源
    楷書的結體,結體就是字的組合規律。對於楷書來說,怎麼搞清楚結體,一直是一個難以定論的話題。這裡我們根據史上各家論述及楷書書寫規律,分作八點講述。(1)形體方正。是方塊字結構的主要特點,也是組合的原則。以部首偏旁組成的合體字,各部所佔比例要配置得當。如「要」字上下相等,「靜」字左右一般大。比例上就各佔一半。如「滿」字左窄右寬比例佔三分之一。(4)疏密勻稱。字的筆畫有多有少,寫字有緊有松,為了均衡、清晰、美觀,須要講求點布。前人有「疏可跑馬,密不透風」之說。
  • 名家法帖:天下第七行書——歐陽詢《季鷹帖》
    《季鷹帖》 《季鷹帖》又稱《張翰帖》,是歐陽詢為張翰寫的小傳
  • 書法講究的「謙讓之美」——「竹」字楷書技法
    但是,我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在楷書中寫這個字的時候,它卻是很講究的。就是:左右結構,要以左讓右。——這是必須要告訴大家的。而前人在這個問題上,沒有比較明確的論述。他們只有一個明確的寫法。但在這個問題上,他們不曾有人說清楚過。比如說,歐陽詢的「楷書三十六法」。他在這「楷書三十六法」當中,之講到一個迎讓的關係,認為左應該讓右,右也應該讓左。
  • 少見的書法老字帖,歐陽詢楷書《千字文》,你見過嗎?
    今天呢,上面這些帖咱們都不說,給大家欣賞一份少見的書法老字帖,歐陽詢的楷書《千字文》,各位朋友們看一下,這種風格的歐陽詢,你見過嗎?我在第一眼看到這本字帖的時候,還曾懷疑過這本字帖的真實性。看慣了《九成宮》那種凌厲的風格,很難將這種《千字文》的味道和歐陽詢聯繫在一起。
  • 唐太宗挖了口泉,魏徵撰了篇文,歐陽詢把它寫成了楷書的經典作
    世人所說九成宮「三絕」,就是指的唐太宗的事,魏徵的辭,歐陽詢的字。——等會,歐陽詢的字我們知道,九成宮「三絕」另外兩個是啥?這就要說到九成宮的來歷。唐的國都長安夏季很熱,按慣例是該建個避暑山莊啥的,可唐太宗為了不勞民傷財,一直沒同意。
  • 楷書學習指南(連載):楷書技法知識——楷書入手、筆法、結構
    這只是指一般的寫法,並不是一切有中心點的字都必定這樣寫,還要看字的結構不同而用不同的寫法。如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中的「之」、「信」、「交」、「字」、「充」等字的中心點,結構不同,寫法也各異。這裡講的點的寫法,是古人對一般的中心點的審美理解和它的用筆方法,如鳥的翻身,又像從空中落下的隕石的形態。二是橫畫的寫法。
  • 13歲臨歐陽詢楷書九成宮、化度寺碑,獨體字單人旁及結構筆法解析
    13歲臨歐陽詢楷書九成宮、化度寺碑,獨體字單人旁及結構筆法解析;唐碑刻《九成宮醴泉銘》與《化度寺故僧邕禪師舍利塔銘》單字練習。「化」的歐體楷書寫法:單人旁的垂露豎宜長,且與左撇收筆處相接,右撇與左撇筆法雷同,且保持平行態勢,高低位置基本一致,豎彎鉤底部應略高於左側豎畫下端,筆畫粗細需有變化,提按轉折務必到位,切忌肥臃無力,整體結構上部平齊,左右間架錯落分布。「化」的文化淵源詮釋:「化」為會意字,若二人相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