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選擇《化度寺碑》原帖來練歐陽詢的楷書

2020-12-20 感恩吃素謝謝

《化度寺碑》,全稱《化度寺故僧邕禪師舍利塔銘》,簡稱《邕禪師塔銘》,別稱《青鸞白鶴帖。唐李百藥撰文,歐陽詢書,貞觀五年(631)十一月刻。原石早佚,宋代已有翻刻本數種流傳。據吳湖帆藏本前所制的碑式還原圖,原刻可能分35行,行33字。

《化度寺碑》的妙處,在於嚴謹縝密,神氣深隱, 具有體方筆圓之妙,有超塵絕世之概。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敦煌石室曾發現唐拓本,為法國人伯希和攜往國外,分存於法國巴黎圖書館、英國倫敦博物館。近年敦煌石室,發現一個殘本,存236字,摹拓頗精彩。一般人所稱道的《化度寺碑》,多指遺落在宋時的唐原石,其臨模鐫石的確精絕。可是後人誤把宋人翻刻的當作唐朝原石,仍聲稱唐石宋拓,這主要是翁方綱的錯誤。宋時有人依據宋拓本翻刻,以後陸續翻刻甚多。傳世拓本中,唯吳縣吳氏歐堂藏成親王舊藏本是原拓孤本,今藏上海圖書館。影印本極多,一般所見的影印本,為李宗瀚所藏,商務印書館印的。元趙孟評論云:「唐貞觀間能書者,歐陽率更為最善,

而《邕禪師塔銘》又其最善者也。」 翁方綱一生精研歐集,對歐書各碑細察甚詳,他在題跋中說:「若以唐代書格而論,則《化度》第一、《醴泉》次之,《虞恭》又次之。若以欲追晉法而論,則《化度》第一、《虞恭》次之、《醴泉》又次之。」

《化度寺碑》
《化度寺碑》
《化度寺碑》

而要學習歐陽詢楷書的精髓,當然要對著原帖來練習更能感悟到歐陽詢筆法的精妙。所以對於要提高書法技藝的書法愛好者,我推薦用還原度更高的碑帖來臨摹,書法技藝提高會更加快速。

對著原帖來練習更能感受到那種古代的精神文化之中,好像自己在感受著歐陽詢在述說著這樣古代的一個精彩故事。(《化度寺碑》主要寫邕禪師為了隋朝的一個佛僧信行禪師建立的一個舍利塔的故事,重點是說邕禪師為信行禪師建塔立銘。)

《化度寺碑》是在《醴泉》一年以後創作的,歐陽詢本人的書法技藝也增長了很多。所以總結一下《化度寺碑》比《九成宮碑》更加平和,更加內涵,因此有人認為這裡邊的內容更加豐富,更有價值,也更值得書法愛好者去臨摹和學習。

相關焦點

  • 歐陽詢晚年楷書的代表作之化度寺碑
    化度寺碑《化度寺碑》立於唐貞觀五年(公元631年),記敘了僧邕禪師的生平事跡。它是歐陽詢(公元557-641年)晚年楷書的代表作之一,比《九成宮醴泉銘》早一年。化度寺碑《化度寺碑》結構嚴謹,具有體方筆圓的特點。右庶子李伯藥制文,率更令歐陽詢書。
  • 少見的書法老字帖,歐陽詢楷書《千字文》,你見過嗎?
    大家熟悉的歐陽詢楷書名帖,楷書方面有《九成宮》、《化度寺碑》、《皇甫誕碑》等,行書方面有《行書千字文》、《夢奠帖》、《張翰帖》、《卜商帖》等。這些經典法帖,無論是楷書還是行書,都體現出了歐陽詢挺拔險絕的個人風格。
  • KnowArt|劉憲章 臨《歐陽詢化度寺碑》(3)
    KnowArt | 劉憲章 臨《歐陽詢化度寺碑》(3) 自幼受父親啟蒙習字學印,楷書從顏多寶塔入手,繼而學柳多年,後又學歐,褚,沈傳師各家,轉益多師,追求端莊秀雅含蓄靜穆之藝術風貌,篆書習鄧石如,吳讓之,又好國畫之小寫意,篆刻習秦漢印及明清流派,尤喜浙派勁節爽利之風,試圖在各姊妹藝術中互相借鑑,取長補短,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來。花甲之後每日更是臨池不輟,怡然自樂!
  • 唐·歐陽詢化度寺碑,為佛教禪師立傳之碑
    唐·歐陽詢化度寺碑,全稱《化度寺故僧邕禪師舍利塔銘》,簡稱《邕禪師塔銘》,別稱《青鸞白鶴帖》。唐李百藥撰文,歐陽詢書。歐75歲書,貞觀五年(公元631年)十一月刻。原石早佚,宋代已有翻刻本數種流傳。據吳湖帆藏本前所制的碑式還原圖,原刻正書,35行,行33字。原石久佚。宋以來翻刻本甚多。此碑無一字不佳,是歐書的第一代表作。有人把它比作晉朝王羲之正楷的化身。
  • 陝西乾縣化度寺拜遊天下第一楷書《化度寺碑》
    2020年3月2日手藝人巧手媽媽原創化度寺____位於陝西省鹹陽市乾縣陽洪鎮好寺村,化度寺始建於漢明帝時期(公元前69年),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歷史悠久,高僧輩出,是古絲綢之路上的文明古剎,也是當地的善信兩千多年以來嚮往依託的佛門清修淨土
  • 書法譽滿天下的歐陽詢與他的楷書字體結構36法
    歐陽詢也是如此。他聰明好學,不但精通歷史,還非常喜好書法,日日勤學苦練。歐陽詢在研習書法時,並不固定於一家,多種書體共同學習。因此,他擅長8種字體的寫作。他推崇王羲之楷法,他在王羲之的基礎上再變其體,筆力奇險,創造出了自己的書體,被世人稱之為歐體。
  • 歐陽詢:這一碑一帖,不是我寫的...
    李譽墓誌志蓋其中貞觀八年(六三四)《李譽墓誌》篆蓋「唐故左光祿大夫上柱國德廣郡公李公之墓志銘」凡二十字,我友淳石齋主人田振宇兄取與歐陽詢存世碑額篆書比勘,發現「唐」「故」「柱」「國」「之」「公」「銘」等字篆法高度一致,於是撰《從篆蓋論〈李譽墓誌〉確為歐陽詢真筆》,雖然樣本有限難於定讞,但考察角度新穎,亦能備一說。
  • 集王羲之楷書字帖,比歐陽詢顏真卿還美,用來練硬筆書法都沒問題
    其實,王羲之在楷書和草書方面的造詣也是頂級的。草書暫且不說,今天我們主要來欣賞一下王羲之的楷書,比歐陽詢顏真卿還美,用來練硬筆書法都沒問題。王羲之傳世的楷書數量並不多,以《黃庭經》、《樂毅論》、《東方朔畫贊》最為出名。需要說明的是,今天我們主要來欣賞字跡,不多探討真偽的問題。那也不是一般人能說明白的。
  • 名家法帖:天下第七行書——歐陽詢《季鷹帖》
    《季鷹帖》 《季鷹帖》又稱《張翰帖》,是歐陽詢為張翰寫的小傳
  • 歐陽詢78歲時寫的小楷,如今意外出土,這字讓很多人看懵了!
    楷書哪一家最強?毫無疑問,自唐以來,以歐陽詢為最。歐陽詢是「楷書四大家」之一,其書法開了唐代楷書之先河,繼承了《蘇孝慈墓誌》等一系列北碑的用筆技法,同時又能夠參以南朝筆法,從而奠定了歐體楷書在唐代楷書中的地位。
  • 學歐陽詢楷書,可以從田氏入門嗎?
    書思看到此批評,誠惶誠恐,生怕「誤導」思友,於是集體回看原文,以負責任的態度決定對昨日此文再作補充:學歐陽詢楷書,千萬別從田氏歐體入門!這下不「模糊」了吧?為什麼不能從田氏歐體入門?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李琪本,局部書友又問了,為什麼不能學今人歐楷呢,看起來比歐陽詢的刻帖清晰一些,也好學一些呀?!我想說的是:好學,不等於能學好。
  • 13歲臨歐陽詢楷書九成宮、化度寺碑,獨體字單人旁及結構筆法解析
    13歲臨歐陽詢楷書九成宮、化度寺碑,獨體字單人旁及結構筆法解析;唐碑刻《九成宮醴泉銘》與《化度寺故僧邕禪師舍利塔銘》單字練習。不知先生(語默)書法日課「楷書篇」《九成宮醴泉銘》(九成宮碑)與《化度寺故僧邕禪師舍利塔銘》(化度寺碑)混搭系列——本文以「九、化、寺、侍」為例。 簡明扼要講解了「九」、「化」、「寺」、「侍」的歐體楷書寫法及文化淵源詮釋,該日課完成於1994年1月10日(13歲),書寫、策劃、文本及配圖相關均由不知先生(語默)獨立完成,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 歐體楷書寫得呆板、死氣、媚俗咋辦?網友:其實你中了田楷的毒!
    有網友提問說,自己臨寫歐陽詢楷書寫得呆板、死氣、媚俗怎麼辦?其實歐陽詢是唐朝著名書法家、楷書四大家之一。歐體楷書最大的特點是「平正之中見險絕」,代表作楷書《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無不如此。
  • 學習書法,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練習的碑帖或字帖?
    學習書法,選哪一種碑帖或字帖來作為自己學習的臨摹對象,這很關鍵。因為,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你今後學習書法的審美觀和價值取向。不過,從眾多書法家習練書法的經歷來看,都是從楷書練起,再練行書、行草、到章草甚至狂草。那麼練習楷體書法,如何選碑帖或字帖呢?
  • 歐陽詢楷書結構57例,純乾貨!
    歐陽詢(557年一641年),字信本,漢族,唐朝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唐朝著名書法家,官員,楷書四大家之一,南梁徵南大將軍歐陽頠之孫,南陳左衛將軍歐陽紇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陽),祖籍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
  • 字中楷模——楷書
    唐代的楷書,亦如唐代國勢的興盛局面,真所謂空前。書體成熟,書家輩出,在楷書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中唐的顏真卿、晚唐的柳公權,其楷書作品均為後世所重,奉為習字的模範。以至於宋、元、明、清,學習書法一般都以唐楷為宗,將唐楷作為了書法的基礎,「楷書」是書法的基礎的論調多由此而來。
  • 陸啟成楷書欣賞:盧中南的徒弟,這才是寫歐陽詢的高手
    當代書壇,如果要推選幾位學歐陽詢楷書的高手的話,自然要數盧中南、田英章、田蘊章等人功力最深,名氣也最大。這幾位老師的作品我們都熟悉,也經常看到,在這裡就不過多描述了。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位名氣不那麼大,但功力同樣深厚的楷書高手,他就是陸啟成,盧中南的徒弟,很多朋友看了之後說:這才是寫歐陽詢的高手。在介紹陸啟成的楷書之前,我們先來熟悉一下他師父盧中南的楷書風貌。上圖就是盧中南的楷書片段,從中可以看出,無論是用筆還是結體,應該說90%以上的東西都是從歐陽詢那裡學過來的。
  • 歐楷臨九成宮很像了,寫字為什麼還是呆板?歐陽詢說出8個字原因
    有的書法愛好者會納悶,自己臨字帖臨了很多年,為什麼還是學不好書法?比如這位歐楷愛好者,臨歐陽詢的《九成宮》20年了,寫出的歐楷還是呆板生硬。自己對照字帖看了很多遍,也看不出毛病。我也看過這些學生臨的字,確實很像,但感覺就是呆板。比如歐陽詢寫的歐楷《九成宮》也是一板一眼,可是你絲毫感覺不到半點呆板。
  • 田蘊章73歲再臨楷書《九成宮》:我寫的不好,但是已經盡力了!
    最先是拿出天津歐楷書名家王竺鄰與陳景三的字帖要我臨摹,兩年後,伯父看他有了基礎,才拿出歐陽詢法帖《化度寺碑》要我系統臨摹,並規定日課五百楷字。有一天,田蘊章一邊看著法帖,一邊信心百倍地對父、伯說:「我一定要在十年內趕上歐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