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詢78歲時寫的小楷,如今意外出土,這字讓很多人看懵了!

2020-12-15 三餘書社

楷書哪一家最強?毫無疑問,自唐以來,以歐陽詢為最。

歐陽詢是「楷書四大家」之一,其書法開了唐代楷書之先河,繼承了《蘇孝慈墓誌》等一系列北碑的用筆技法,同時又能夠參以南朝筆法,從而奠定了歐體楷書在唐代楷書中的地位。

說歐陽詢的楷書最強,乃是宋徽宗在《宣和畫譜》中的評價,說他的楷書乃是「翰墨之冠」。能夠得到這樣的評價,除了歐陽詢還沒有別的人能當此論!

歐陽詢楷書《李譽墓誌》

歐陽詢的楷書乃是真正的楷書模範,關於這一點,學習過歐體楷書的人會深有體會,當你有了歐體楷書的底子之後,再去學其它的書體,就能夠遊刃有餘而事半功倍了,而當你具備的是其它楷書的底子,便不會有歐體楷書這般自如!

歐陽詢的傳世楷書作品很多,對於學習歐楷的朋友也都了解,最能代表歐體楷書特點的,要屬歐陽詢中年的作品《皇甫君碑》了,此碑險絕意趣很濃,用筆像斧逼刀刻,字字爽利,像威猛的俠客揮劍一般。

歐陽詢楷書《李譽墓誌》

此後,出土的作品,皆為其晚年之作,比如著名的《九成宮醴泉銘》、《化度寺碑》、《虞恭公碑》等等,這3個碑,皆是楷書的極品之作,「醴泉」蘊變化於平和,「化度」乃「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之意境,「虞恭」乃是人書俱老的佳作。

然而,這些作品皆為中楷,目前存世的歐陽詢小楷幾乎皆為偽託之作。

可喜可賀的是,歐陽詢晚年的一幅小楷,如今終於意外出土了。這件作品本來是埋藏於墓葬當中,此碑出土之後,可以說是書法界的一個重大消息,為世人探究歐陽詢的小楷,提供了一個絕好的範本!

歐陽詢楷書《李譽墓誌》

因為此作太過精妙,字字堪稱無上之範本,把很多人都看懵了!令很多學楷書的人坐不住了!

這件作品便是著名的《李譽墓誌》。

《李譽墓誌》屬於小楷,每一個字大約1釐米出頭。需要指出的是,我們常見的碑刻作品,屬於墓碑,乃是立在墳墓之外,給活人看的內容,而墓志銘則是隨葬之物,乃是記錄死者生平的內容,這也是這件《李譽墓志銘》歷經千年之久,依舊字字清晰保存完好的一個原因!

歐陽詢楷書《李譽墓誌》

判斷一件小楷作品是否精妙和高級的一個極簡單的方法就是看此作能不能禁得起放大,《李譽墓誌》每一個字即便放大到10公分,依舊是精神抖擻,猶如威猛將軍一般,令人拍案叫絕!

從技術上來看,《李譽墓誌》保存著些許的隸書筆法,屬於初唐楷書的典型,樸茂而富有拙趣,此作線條能夠屈金斷鐵,字字精雅,變化無雙,可以看出,歐陽詢在書寫此作的時候,乃是十分用心的!

從書法的氣質來看,《李譽墓誌》要高於《九成宮醴泉銘》,此作字字因字而隨形,且一任自然,極有精雅之姿,也有古拙之態!

歐陽詢楷書《李譽墓誌》

對於學習楷書的人來講,當你通臨一遍歐陽詢這件《李譽墓誌》,領會其內在精神之後,你就會明白,什麼才是楷書的至高境界!

《李譽墓誌》如今歸私人收藏,傳世拓本極罕。

歐陽詢楷書《李譽墓誌》

如今,我們將這件不世出的歐陽詢小楷《李譽墓誌》的原拓本,進行重新整理,整理成了一件長卷,便於臨摹和流傳。

欲購歐陽詢此《李譽墓誌》,請點擊下面惠購:

歐陽詢楷書《李譽墓誌》

相關焦點

  • 王家葵:虛構的歐陽詢
    原件早佚,流傳的拓本尚有姜夔小楷長跋,論其有七美,屬於「非王獻之不能為者」。 遭遇偽作最多的書家首推歐陽詢,這些偽作無一例外都有歐陽詢署款,基本符合歐體風格,且多數流傳已有數百年之久,作偽方法各異,分別敘說。
  • 歐陽詢:這一碑一帖,不是我寫的...
    《宣和書譜》論其正書為「翰墨之冠」,《舊唐書》本傳謂「筆力險勁,為一時之絕,人得其尺牘文字,鹹以為楷模焉」,應是寫實之論。當時墓誌尚不流行題寫書丹者姓名,所以許多帶有歐體風格的墓誌書法,只要大致符合其活動年代,幾乎都歸在歐陽詢的名下。
  • 那些精美絕倫的小楷 驚豔了歲月——小楷的發展史與怎麼寫好小楷
    唐代的科考制度對考生的書法有「楷法遒美」的要求,這些因素促進了唐代楷書進入到發展的巔峰時期,而小楷藝術也因此受益。唐代的書法名家無不擅長寫小楷,唐代的那些楷書大家如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人都在小楷藝術上有所成就。這些書家的小楷法度嚴謹,用筆、結字都極為工整規範。
  • 歐陽詢的78個字,無一筆不妥,乃「稀世之珍」,為十大名帖之一
    很少有人知道,歐陽詢的行書作品《仲尼夢奠帖》也是名列其中,書法史給予評價非常高:筆力蒼勁古樸,用墨淡而不濃,以禿筆疾書,轉折自如,無一筆不妥,無一筆凝滯,上下脈絡映帶清晰,結構穩重沉實,運筆從容,氣韻流暢,體方而筆圓,嫵媚而剛勁,為歐陽詢晚年所書,清勁絕塵,誠屬稀世之珍
  • 歐陽詢的《心經》是偽作嗎?
    而唐僧玄奘的《心經》版本260字,流傳最廣。有意思的是,一幅著名的《心經》作品在竟然早於唐僧的《心經》問世,落款是書法大家歐陽詢!歐陽詢的《心經》落款明確寫著貞觀九年,而比對歷史,唐僧很可能是貞觀二十三年才翻譯出來的,早14年寫《心經》,難道歐陽大師穿越了?!
  • 陸啟成楷書欣賞:盧中南的徒弟,這才是寫歐陽詢的高手
    當代書壇,如果要推選幾位學歐陽詢楷書的高手的話,自然要數盧中南、田英章、田蘊章等人功力最深,名氣也最大。這幾位老師的作品我們都熟悉,也經常看到,在這裡就不過多描述了。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位名氣不那麼大,但功力同樣深厚的楷書高手,他就是陸啟成,盧中南的徒弟,很多朋友看了之後說:這才是寫歐陽詢的高手。在介紹陸啟成的楷書之前,我們先來熟悉一下他師父盧中南的楷書風貌。上圖就是盧中南的楷書片段,從中可以看出,無論是用筆還是結體,應該說90%以上的東西都是從歐陽詢那裡學過來的。
  • 吳玉如:天下楷書小楷最難,比小楷還難的是把小楷放大寫
    天才一:小楷拓大,從古至今無幾人敢如此玩!眾所周知,天下楷書以小楷最難,比小楷還難的就是把小楷放大寫。歷史上的諸多書法家都不同意把小楷放大寫,因為會失了神韻。更別談例子了,歷史上或可能有不少,但是以我對古代書法史近千位書家作品的印象,應該不超過三個人。確實,在大多數人眼力,這是一條死路,但是在吳玉如眼力就是一條生路!
  • 歐陽詢說出8個字原因
    有的書法愛好者會納悶,自己臨字帖臨了很多年,為什麼還是學不好書法?比如這位歐楷愛好者,臨歐陽詢的《九成宮》20年了,寫出的歐楷還是呆板生硬。自己對照字帖看了很多遍,也看不出毛病。歐楷臨《九成宮》已經很像了,為什麼寫出的字還是很呆板?歐陽詢用8個字指出癥結。歐陽詢在《三十六法》中說,字有形斷而意連者。這8個字指出了寫歐楷呆板的癥結所在——只知道歐楷一筆一畫方方正正地寫出,不知道這一筆一畫的「意」是連著的。
  • 從漢晉到明清,小楷的驚世名帖
    楷書發展到唐代,已經達到完美境地,成為後世學習的楷模,歐陽詢為楷書最早的代表。 《心經》是歐陽詢小楷代表作,用筆犀利,剛柔相濟,字字嚴整端莊,理法兼備。 《小楷黃庭經》為蘇軾64歲時所作,是其小字中的精品。
  • 精解「三點水」——歐陽詢有哪幾種寫法?
    而且入聲字在咱們北方人來講,一般的認讀比較困難,記憶當中只有死記硬背。但是關於這個「澤」字,我可以告訴大家一個竅門,大概咱們北方凡是讀「澤」字的音,讀「澤」字的這個音基本上都是入聲字,它不像其他的入聲字。比如說「時」,這個「時間」的「時」,這是個平聲,陽平,但是「石頭」的「石」,就是個入聲,比如說「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那個「十」字,也應該是入聲。
  • 你見過歐陽詢寫的《蘭亭序》麼?這才是最接近王羲之真跡的書法!
    這一年是公元353年,大書法家王羲之與他的好朋友一共42個人,在紹興的蘭亭飲酒作樂,席間趁著微醺之際,王羲之揮毫寫了一幅字,這幅字就是享譽書法史上的《蘭亭序》。臨摹人有弘文館的馮承素諸人,也有頂級書壇高手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人,臨摹的方法有「響搨法」,也就是用暗室透光法進行雙鉤臨摹,也有「對臨法」。如今我們看到的「神龍本」《蘭亭序》便是「響搨法」進行雙鉤製作出來的作品,而對臨本有虞世南本,有褚摹蘭亭,還有最為著名的定武本《蘭亭序》。
  • 看看歐陽詢的生平事跡,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孟子這句話,其實有些迷信色彩,似乎老天只會眷顧那些勤奮努力的人,但是請注意,孟子所說的刻苦勤奮只是成功的必要條件,還有很多因素是非常值得我們去思考的。書法大家歐陽詢的書學之路就能給我一點啟發。江總這個人來頭真不小,南朝著名文學家,陳後主時,任尚書令等職務,位高權重,書法亦為一流,據竇臮《述書賦》記載介紹,江總乃陳朝二十一人書法之一,其書深受王羲之的影響。而江總與歐陽詢的父親交往甚好,兩人乃是忘年之交,志趣相投,因此江總願意收留歐陽詢,並把他養大成人!
  • 他是名副其實的清代「小楷王」!一手精美楷書,100多年無人超越
    按古人標準來說的話,小楷應是真正的書家必備的一項技能,無論是以行書聞名天下的王羲之,還是開創了歐楷新風的歐陽詢,亦或是肆意揮毫、無拘無束的「草聖」張旭,他們都能寫得一手精美絕倫的小楷。那麼,到了清朝時期呢,小楷之風依舊非常盛行,像林則徐、成親王、黃自元等書家,都以小楷名世。
  • 寫下的絕美小楷,字字都有凜然正氣
    書法,在歷朝歷代都有過輝煌的時候,也都有標誌性的人物存在,就像東晉王羲之,唐代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等,宋代的黃庭堅、米芾……這些人物獨領風騷,為書法創造了一次又一次的輝煌。林則徐是晚清時期「開眼看世界第一人」,亦是清政府的封疆大吏,官至正部級。但很多人知道林則徐的名字,都是因為他曾經策劃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虎門銷煙」,讓中外為之震驚!
  • 歐陽詢的《行書千字文》可不可以學習臨摹?是不是贗品?
    歐陽詢一生與魯公一樣高產,楷書墓志銘很多,近百年內新出土的也有將近十部,只可惜時風為有利可圖的人所推,大家紛紛投向《九成宮》。其實在歐書系列裡,離歐體的主流風格最遠的就是這《九成宮》。如同魯公的《多寶塔》,《九成宮》有著明確的經書體風格,雖然傑出,卻也難逃點畫程式化、結字一律滿滿方塊字之譏。
  • 姜夔:看了這幅小楷作品,才知道什麼叫「典雅」
    姜夔(這個字念夔(kuí)),字堯章,號白石道人。百度百科備註的是「南宋文學家、音樂家」,看來他作詞作曲的功夫,是高過書法幾個頭的。因為科舉不順,姜夔終生未仕,靠賣字和朋友接濟過日子,活的比較慘澹。姜夔像這幅作品《小楷跋王獻之保母帖》,根據觀印山房對掃描件的測量,豎向界格寬約2cm,高約23cm,一行23-25個字,單個字大小平均1cm見方。
  • 中國版達文西畫雞蛋,楷書大家歐陽詢,在古人的碑前坐臥了三天
    相信大家一定聽過達文西畫雞蛋的故事,14歲的達文西學習畫畫,老師讓他每天畫一個雞蛋,達文西堅持每天畫一個雞蛋,將繪畫的技巧融於其中,三年後繪畫水平突飛猛進。其實在中國也有類似的故事,出自楷書大家歐陽詢。
  • 經典碑帖:歐陽詢《草書千字文》
    歐陽詢的草書《千字文》(殘卷),拓本從「比兒」起至全文結束,每行10字,計65行,650字,前文缺失。沈鵬先生在自書《草書千字文》後跋曰:「千文內容蕪雜,有不入眼處,歷代名家所書,餘最服膺者歐陽詢、懷素、趙佶數家,曾揣摩筆意,約取所長。」
  • 上下結構的字,結體6大變化,通俗易懂,喜歡歐陽詢楷書的看一下
    上下結構的字,結體怎麼處理才能好看呢?小編今天匯總了其中的6大變化,基本上可以概括常見的結體類型,通俗易懂,希望對喜歡歐陽詢楷書的朋友有所幫助。比如上面的這個「霞」字,上面的「雨字頭」本身就是橫向開張的一個部首。我們在寫這類字的時候,要順其自然的把上面的部首寫的扁平開張一些,以覆蓋住下面的部分。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相對而言,下面的部分要收緊一些。如果都寫得比較開張的話,就失去了對比,整個字就會顯得比較鬆散。
  • 林則徐的小楷,雍容大氣,柔中帶剛,這麼好的字,後世很難寫出了
    林則徐可以說是少年得志,13歲被選為佾生,19歲中舉,入仕途,官至湖廣總督。林則徐並非出身官宦之家,初入仕途時雖文思敏捷並未受到重用,後被張師誠招為幕僚,才開始在仕途上展露頭角。有一說法是,張師誠在翻閱各地呈交給他的賀啟時,發現林則徐的賀啟寫得最好,書法功底深厚,字跡清秀,柔中帶剛,讓人眼前一亮。今天我們就來論述一下林則徐的書法,自古官員都能寫得一手好書法,林則徐更不例外。原因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