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歐陽詢的生平事跡,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2021-02-08 書法常識

孟子說:「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這句話,其實有些迷信色彩,似乎老天只會眷顧那些勤奮努力的人,但是請注意,孟子所說的刻苦勤奮只是成功的必要條件,還有很多因素是非常值得我們去思考的。

書法大家歐陽詢的書學之路就能給我一點啟發。

歐陽詢

01 祖上榮光無限好 仕族基因代代傳


歐陽詢的家族是非常顯赫的,其祖上代代當官,而且位高權重。

其曾祖父歐陽景達,在梁朝時曾任長沙的治中一職,相當於現在的副省長。

其高祖父歐陽僧寶,在陳朝時擔任屯騎校尉,相當於地方軍長或者師長,乃武將高官。

其祖父歐陽頠亦是陳朝時期的高官,曾任刺史等職,也是屬於省長這種級別官位。

其父歐陽紇更是受到朝廷的重用,統領都督十九州諸軍事和廣州刺史,徵戰沙場,屢立戰功。

因此,家族遺傳給他的基因是非常優秀的,這種基因遺傳的因素為其成長奠定了基礎,但是這種說法會有點迷信的色彩,可是這種現象確實存在,比如,馬雲的父親就是在曲藝界赫赫有名的馬來法;賈伯斯的父母都是當時商界的名門貴族;馬化騰的父親馬陳術是鹽田港上市公司的董事,騰訊公司的第一任董事長(馬化騰只是接老爸的班);李嘉誠的祖上曾是清朝重要的文官,父母皆為書香門第。

這種例子比比皆是!

雖然基因遺傳這種說法有其一定的社會現象,卻還沒有被廣大的群眾認可,很多人任然堅持認為,成功與家庭背景是沒有關係的,後天的努力才是關鍵。

但是,不可否認,好的家庭環境,能夠給後代更多的學習資源,不論是物質上還是文化上都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而且還能提供更好的智力資源。這也是為什麼說「窮人越窮,富人越富」道理。

02 全家老小遭滅門 大難不死必後福


然而僅有好基因是不夠的,好要老天給歐陽詢開個玩笑!

在歐陽詢十三歲的時候,由於父親的反叛失敗,而慘遭滅門,全家老小無一倖免,而唯獨歐陽詢逃過劫難,至於歐陽詢為什麼能活下來,至今還是個迷!可能真的是老天眷顧吧!

可能有人會問,他的父親為什麼會反叛朝廷?這說起來話長,要知道其父歐陽紇是一個為人正直忠誠的人,由於自己管理有方,勢力日漸強大,廣受百姓愛戴,但是官場上的政治爭鬥是非常殘酷的,他的強大遭到身旁小人的嫉妒,皇帝亦怕地方長官傭兵自重,便召歐陽紇回京任職,但是歐陽紇知道,自己也許等不到京城任職的那一刻,可能就會死在進京的道路上。因此被逼反叛。

歐陽紇成為了官場上的犧牲品,歐陽詢從此也成了人間的孤兒。

幸福的童年從此遠去,這種生活與物質上的巨大落差很不幸地降臨在一個十三的小孩上,這正印證了孟子的那句話:「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人只有在逆境中才有成長,順境中的人容易驕傲自大,歐陽詢的逆境是上天賦予的,這種命運安排的逆境對一個人的成功有非常突出的效果。愛迪生年幼時的逆境就是學校賦予他的「低能兒」綽號,蘇軾的逆境就是那個時代官場的排擠造成的,很多古代有名文人的逆境都是仕途上的落敗,華羅庚的逆境就是家境貧窮、上不起學校造成的。由此可見,成功之人的童年總是如此的相似。

如果你是一個有抱負、有理想的青年,倘若上天沒有給你安排逆境,那麼自己應該努力製造逆境,例如:強迫自己養成良好的作息時間,不斷走出自己的舒適區,進而在從未接觸的領域有新的突破,儘量不玩遊戲,等等,這都是在給自己製造麻煩。永遠要記住,順境不可能成功!成長需靠逆境。

書法之學亦是如此,總是按照自己的意願,漫不經心的練字,是很難有進步的。正如孫過庭所言:「任筆為體,聚墨成形;心昏擬效之方,手迷揮運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謬哉!」這種練字狀態,我們稱為「舒適」態。學習書法如果長期處於這種舒適的狀態是非常可怕的,特別是在初學階段。在初學階段,練字的過程越是「痛苦」、「枯燥」,越是能練得好,這種感覺就是所謂的「逆境」。書法的這種「逆境」很難自己控制,最好是有老師來指導,這也是為什麼「自學書法等於自殺」的原因,自己給自己製造逆境非常困難!

03 養父江總能詩書 官場仕途助信本(歐陽詢,字信本)


歐陽詢成為孤兒後被江總收留。

江總這個人來頭真不小,南朝著名文學家,陳後主時,任尚書令等職務,位高權重,書法亦為一流,據竇臮《述書賦》記載介紹,江總乃陳朝二十一人書法之一,其書深受王羲之的影響。

而江總與歐陽詢的父親交往甚好,兩人乃是忘年之交,志趣相投,因此江總願意收留歐陽詢,並把他養大成人!

一個長期寄宿在別人家的小孩,雖然承受者失去親人的悲痛,但是我們同時也為歐陽詢感到欣慰,一般人可能寄宿一個普通人家,而歐陽詢卻寄宿在一個文學大家的家族裡,即不缺物質上的享受,更不缺文學詩書上的薰陶,老天雖然給他開了一個大玩笑,但也給歐陽詢一個大禮包!

江總不僅在文學書法上為歐陽詢助力,更為其仕途之路鋪下了平坦大道,這才是最重要的。在陳後主期間,因江總舉薦,歐陽詢任職小官,大官肯定是做不了,因為其父親有反叛之過,只是陳後主不計前嫌罷了。

從江總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人脈是多麼的重要,人脈就是環境,因此我們常說考好的大學和讀研究生最大的好處就是人脈,不一樣的人脈資源能給你不一樣的人生道路。

所以,學書之人真正的想要在書法上有所作為,就需要混入書法這個圈子,古代的書法家都是有自己的書法圈,只是他們的圈子不叫書法協會而已。如今,很多書法高手都在書法協會裡面,不管是地方書協還是中書協,都是高手如雲,雖然不排除有些人確實水平不高,渾水摸魚,但是這不能成為你不入圈的理由,書法圈提供的人脈是非常重要,就我自己親身經歷而言,我對書法的學習態度就是在入圈之後開始發生變化的。

04 生來醜陋成阻力 書法高超遭人嫉

到了隋朝,歐陽詢跟著陳後主入隋,滿腹經綸的歐陽詢並沒有得到隋文帝的賞識,這與其相貌醜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在唐太宗李世民那個時期,有個故事廣為流傳。

據劉肅《大唐新語》記載:李世民情大臣們吃飯,席間,李世民要群臣以相互嘲笑而取樂。不料,長孫無忌首先作詩:「聳膊成山字,埋肩不出頭。誰家麟角上,畫此一獼猴。」歐陽詢對答作詩:「縮頭連背暖,謾襠畏肚寒。只緣心渾渾,所以麵團圓。」

雖然他們只是相互嘲諷取笑,但是這側面反應歐陽詢相貌確實非常醜陋。許敬宗在朝廷之上公然取笑其長相醜陋而有失體統,這是不無道理的。

雖然醜陋的相貌為其成長帶來阻力,但是這並不能影響其書法的地位,無論是在隋朝還是在唐朝,歐陽詢的書法都是王公貴族爭相求得的寶貝,他們的墓志銘大多為歐陽詢所寫。也深得虞世南的肯定,並評價其書法:「不擇執筆,皆得如意。」至於其書法到底有多好,這就不用多說了,這已是人盡皆知的事 。

相貌醜陋也是上天給予歐陽詢的逆境。

05 九成宮碑立楷模 萬世經典永垂範


說來也巧,《九成宮》碑竟然成為了歐陽詢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其中「九」字是各位書裡面最大的一位數,「九成」也就代表了最高成就,這兩者剛好吻合!

在唐朝時期,晚年的歐陽詢人書俱老,現在很多流傳下來的經典作品都是其六七十歲時所作,如《九成宮碑》、《化度寺碑》、《皇甫誕碑》、《虞恭公溫彥博碑》等都是傳世的經典名作。雖然歐陽詢一生都沒有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在唐朝時期所作的官位基本都是徒有其名,但是其書法深受李世明、陳後主等皇帝的喜愛,因此歐陽詢將畢生之力傾注在書法上,雖然他在85歲高齡的時候與世長辭,但是其書法卻永垂不朽!歐陽詢永遠活在你我的心中。

後代的柳公權、褚遂良、顏真卿等人無不受其影響,清代的黃自元、姚孟起等人都是深度歐體迷戀者。

不僅在華夏,在日本、朝鮮半島等東亞國家更是受到歐體的巨大影響,據《舊唐書·歐陽詢傳》記載:「高高麗甚重其書,嘗遣使求之。高祖嘆曰:『不意詢之書名,遠播夷狄,彼觀其跡,固謂其形魁梧耶!』」高麗就是朝鮮半島的一個古國之一。聞名世界的日本報刊雜誌社《朝日新聞》的報頭是由歐體集字而成,可見日本對歐體的崇拜是多麼的廣泛。

而如今的書法愛好者初學書法,要麼是從顏真卿開始,要麼是從歐陽詢開始,據不完全統計,學歐陽詢的人數比重則更大一些,人們對歐體的熱情似乎未減少過,並且隨著時間的流逝,其書法價值愈加珍貴。

歐陽詢的的成功是巨大的,不可複製,但是,從他的人生經歷中也許能給我們一點學書啟示,這才是最重要的,因為失敗的原因有很多,但成功的原因卻驚人的相似!

06 彼岸之成需勤奮 時代命運推助力

從歐陽詢的一生來看,他人生中有幾個非常重要的節點。

1、歐陽詢出生在官宦世家;

2、全家被抄,歐陽詢少年成孤兒;

3、江總撫養歐陽詢。

不可否認,勤奮和努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歐陽詢不是出生在官宦世家,而是出生在平民百姓家,他哪有時間去練字?窮的恐怕連讀書的機會都沒有。如果他沒有成為孤兒,恐怕造就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了。如果不是江總的啟蒙和提攜,歐陽詢的字估計沒人能看到。所以,環境人脈是非常關鍵的。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人的成長之路與你接觸的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你交往的人是上進的人,那麼你也是上進的人,你接觸的人是從商的人,那麼你也有經商頭腦,你的朋友圈是打工的人,那麼你也很可能一輩子打工,因此環境相當重要,如果你想改變環境,就得走出世界,多看多聽,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結交不一樣的朋友!

同理,書法的學習也要改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不能埋頭苦練,只學一家,專注一體,這樣只會封閉自己的眼睛,看不清外面的世界。如井底之蛙,只見四壁。

通過以上的總結分析,不耐看出,家庭背景、逆境、人脈都是非常重要的成長因素,學書也是一樣,如果你只是學著玩玩,大可不必關心這些因素,但如果你想達到比較高的水平,就需要仔細斟酌規劃自己的學習路徑了,希望本文對書友們有所啟發。

(本文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歐陽詢人物雕塑鑑賞;欣賞雕塑的魅力探詢名人的事跡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 不仁德的人無法廣施恩德 不仁義的人無法修正己身。仁義與仁德是一個人這一生所必備的兩個品質,仁是中華傳統文化中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也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儒家文化的各種美德的總和,是孔門弟子修煉的最高境界。我們應該尊敬他們,並積極向他們學習。
  • 王家葵:虛構的歐陽詢
    遭遇偽作最多的書家首推歐陽詢,這些偽作無一例外都有歐陽詢署款,基本符合歐體風格,且多數流傳已有數百年之久,作偽方法各異,分別敘說。其著名者有《姚辯墓志銘》《虞恭公溫公墓誌》《緣果道場磚塔下舍利記》《女子蘇玉華墓誌》《郭雲墓志銘》《臥龍寺黃葉和尚墓志銘》,以及小楷書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歐陽詢78歲時寫的小楷,如今意外出土,這字讓很多人看懵了!
    毫無疑問,自唐以來,以歐陽詢為最。歐陽詢是「楷書四大家」之一,其書法開了唐代楷書之先河,繼承了《蘇孝慈墓誌》等一系列北碑的用筆技法,同時又能夠參以南朝筆法,從而奠定了歐體楷書在唐代楷書中的地位。說歐陽詢的楷書最強,乃是宋徽宗在《宣和畫譜》中的評價,說他的楷書乃是「翰墨之冠」。
  • 歐陽詢的《行書千字文》可不可以學習臨摹?是不是贗品?
    那麼問題來了,學顏體的自然有《祭侄文稿》、《爭座位稿》、《祭伯父文稿》等字數較多真跡與碑拓互參,還有《裴將軍詩》、《鹿脯帖》、《劉中使帖》這樣的風標高出的名跡做補充,而歐體的行書作品就沒有這樣豐富的資源了。
  • 歐陽詢晚年楷書的代表作之化度寺碑
    化度寺碑《化度寺碑》立於唐貞觀五年(公元631年),記敘了僧邕禪師的生平事跡。它是歐陽詢(公元557-641年)晚年楷書的代表作之一,比《九成宮醴泉銘》早一年。蓋聞人靈之貴,天象攸憑,稟仁義之和,感山川之秀,窮理盡性,通幽洞微。
  • 經典碑帖:歐陽詢《草書千字文》
    歐陽詢的草書《千字文》(殘卷),拓本從「比兒」起至全文結束,每行10字,計65行,650字,前文缺失。沈鵬先生在自書《草書千字文》後跋曰:「千文內容蕪雜,有不入眼處,歷代名家所書,餘最服膺者歐陽詢、懷素、趙佶數家,曾揣摩筆意,約取所長。」
  • 少見的書法老字帖,歐陽詢楷書《千字文》,你見過嗎?
    今天呢,上面這些帖咱們都不說,給大家欣賞一份少見的書法老字帖,歐陽詢的楷書《千字文》,各位朋友們看一下,這種風格的歐陽詢,你見過嗎?我在第一眼看到這本字帖的時候,還曾懷疑過這本字帖的真實性。看慣了《九成宮》那種凌厲的風格,很難將這種《千字文》的味道和歐陽詢聯繫在一起。
  • 學歐陽詢楷書,可以從田氏入門嗎?
    但有1名思友認為文章過於「偏激「,不該模糊否定「田歐入門」,認為這是一種「誤導」。書思看到此批評,誠惶誠恐,生怕「誤導」思友,於是集體回看原文,以負責任的態度決定對昨日此文再作補充:學歐陽詢楷書,千萬別從田氏歐體入門!這下不「模糊」了吧?為什麼不能從田氏歐體入門?
  • 精解「三點水」——歐陽詢有哪幾種寫法?
    比如說,我一定要寫兩橫的,那也不難寫,三橫能寫好,兩橫就不成問題。我們再來解釋一下這個三點水,這個三點水歐陽詢寫的時候經常是這樣的,注意看,一小短撇,一個豎筆,再一挑,他是這樣,這是歐體字寫三點水的一個基本的風格面貌。
  • 你不知道的歐陽詢,不止楷書天下第一,行書亦為中華十大名帖之一
    在書法史上,唐朝絕對是書法發展的一個輝煌時期,在唐朝出現了楷書四大家之中的三位,分別是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除此之外,什麼草聖張旭、諸遂良、虞世南、薛稷……這簡直就是一個神仙打架的時代。在唐初的書法中以歐陽詢和虞世南二人享譽最高。歐陽詢練習書法最初仿效王羲之,後獨闢蹊徑自成一家。尤其是他的歐體也因法度嚴謹,筆力險峻,無人能敵,被稱之為唐人楷書第一。歐體在工整平穩中不斷探索,卻又不拘泥於橫平豎直的呆板,而是在平正中尋求靈動的變化,力求從險中求生動,平正中求險絕。故被後代書家奉為圭臬。
  • 王羲之選擇毛筆標準很高,歐陽詢卻不擇紙筆,本是一句奉承被聽歪
    歐陽詢也是一位書法大家選毛筆卻與眾不同。到底誰對?我們先看一下「歐陽詢寫字不擇紙筆」這句話是從哪來的?南宋書法家陳槱在《負暄野錄》中記錄了這樣一件事。一天,褚遂良問虞世南,我的書法和歐陽詢比誰的好?虞世南回答,歐陽詢不擇紙筆也能寫得差不多,你能達到這個水平嗎?
  • 陸啟成楷書欣賞:盧中南的徒弟,這才是寫歐陽詢的高手
    當代書壇,如果要推選幾位學歐陽詢楷書的高手的話,自然要數盧中南、田英章、田蘊章等人功力最深,名氣也最大。這幾位老師的作品我們都熟悉,也經常看到,在這裡就不過多描述了。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位名氣不那麼大,但功力同樣深厚的楷書高手,他就是陸啟成,盧中南的徒弟,很多朋友看了之後說:這才是寫歐陽詢的高手。在介紹陸啟成的楷書之前,我們先來熟悉一下他師父盧中南的楷書風貌。上圖就是盧中南的楷書片段,從中可以看出,無論是用筆還是結體,應該說90%以上的東西都是從歐陽詢那裡學過來的。
  • 歐陽詢:這一碑一帖,不是我寫的...
    當時墓誌尚不流行題寫書丹者姓名,所以許多帶有歐體風格的墓誌書法,只要大致符合其活動年代,幾乎都歸在歐陽詢的名下。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將晚近所出《丘師墓誌》《王女節墓誌》《翟天德墓誌》《李譽墓誌》《鄧通夫人任氏墓誌》《竇娘子墓誌》匯為一編,題作「歐體書風小楷墓誌集萃」,名稱殊為得體。
  • 不懂書法的人如何認出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的字體?
    不懂書法的人怎樣判斷一張書頁的字體是歐陽詢、顏真卿還是柳公權的?說到這三者字的區別,我想用三個名人來形容,那就是方舟子、李詠、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的區別。從整體感覺上,你看不出有什麼橫生的枝丫伸出來,整個字就是一塊磚頭,比如這樣(並沒有貼錯圖):方舟子也很認死理有沒有?
  • 歐體風格的形成,原來跟歐陽詢這個人的經歷和性格有這麼大的關聯
    親族的命運使他對權力充滿了畏懼,極不光彩的身世又使他日漸形成了謹小慎微、少言寡語、封閉自守的性格特徵。歐陽詢《姚辯墓誌》(局部),書於大業七年(611)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局部),貞觀六年(632)書歐陽詢的養父江總較為注重對歐陽詢的培養,悉心教授他文字與籌算。
  • 罕見的歐陽詢《摹蘭亭序》書法作品欣賞
    唐代歐陽詢是唐楷歐體字的創始人,他的《九成宮醴泉銘》以俊秀奇險著稱,字體秀麗穩重,端莊大方。深受中國歷代文人、書家喜愛。歐陽詢摹《蘭亭序》是極為少見的歐陽詢行書作品,在他臨摹的「天下第一行書」中,字裡行間中,處處都透露著歐體字的影子。
  • 名家法帖:天下第七行書——歐陽詢《季鷹帖》
    《季鷹帖》 《季鷹帖》又稱《張翰帖》,是歐陽詢為張翰寫的小傳
  • 歐陽詢的《心經》是偽作嗎?
    有意思的是,一幅著名的《心經》作品在竟然早於唐僧的《心經》問世,落款是書法大家歐陽詢!了解歷史的朋友應該知道,歐陽詢是唐早期的書法家歐陽詢的《心經》落款明確寫著貞觀九年,而比對歷史,唐僧很可能是貞觀二十三年才翻譯出來的,早14年寫《心經》,難道歐陽大師穿越了?!
  • 為啥學歐楷一定要從歐陽詢入手?
    學習歐楷一定要看書論,歐陽詢寫過很多書論,可以供大家學習參考,一般在學習歐楷的時候,有什麼疑問,都會從這些書論當中找到答案。歐陽詢著名的書論,有《八訣》、《三十六法》、《用筆論》等等,學習任何一門技術,必須要有相當的理論基礎,只有技術沒有理論,那麼書法之路會越走越窄,而且會越走越俗。
  • 「『為了前進的事業——田漢生平事跡展』暨『田漢在桂林』學術...
    8月30日,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傳承國歌精神,弘揚紅色文化,緬懷國歌的詞作者田漢先生對抗戰文化事業尤其是對桂林抗戰文化城的特殊貢獻,廣西桂林圖書館在桂林市委宣傳部、桂林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的指導下,聯合中國田漢研究會、桂林市兩新組織黨工委、桂林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桂林博物館、廣西抗戰文化研究會、桂林抗戰文化研究會在桂林共同舉行了「『為了前進的事業——田漢生平事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