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談幾句《書論》的知識。
學習歐楷一定要看書論,歐陽詢寫過很多書論,可以供大家學習參考,一般在學習歐楷的時候,有什麼疑問,都會從這些書論當中找到答案。
歐陽詢著名的書論,有《八訣》、《三十六法》、《用筆論》等等,學習任何一門技術,必須要有相當的理論基礎,只有技術沒有理論,那麼書法之路會越走越窄,而且會越走越俗。
下面聊乾貨:
神
這個神字,們以田蘊章先生的字跟歐陽詢的字做一個對比,你就能發現歐陽詢本人的字有多精彩:
歐陽詢的字,毫釐之間,生死立判。右邊田蘊章先生的神字,沒有寫出神髓,單論右邊的豎筆而言,凡豎則必有腰,腰則重心也,重心不可靠上,靠上則危。
歐陽詢的神字右邊的重心合適,田蘊章先生則靠上矣,其差不過半毫米之間,生死立判,況復綠圈之筆潤厚,田先生失之於薄,歐陽詢北派書,不可以南人之簡牘筆意書之,失之雄強則不歐矣,此是盧中南尚未夢見者。
師
一般來講,歐陽詢左右結構的字可以分為以下三種,每一種結構他們的搭接方式各有不同,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朝揖關係(向背關係)、筆勢穿插、筆法穿插。
左小右大,左右相等、左大右小,一般來講,兩個部分的結構有這三種組合方式,他們的搭接技巧比如這個「師」字就是一種向背關係的搭接。
我們來從左到右分析一下這個字:
我們平時在臨帖的時候,臨的很像比較容易,但是要想理解這個字,就比較難了。左邊的一個「豎筆」歐陽詢為啥要寫出一個弧度呢?這當然不是偶然為之
其實就是為了跟後面的一個豎鉤形成一種向背關係,另外要跟右邊的一個長豎構成一種勢態的不重複感,這就是這個豎筆的意義。
左邊的要注意平行等距的原則,右上邊的橫畫要注意起伏變化,下面的結構切忌平直,要寫出一種錯落感。
然
這個「然」字,首先要注意到這個字「以斜取正」的常用範式,關於這種範式我們可以看下面這種圖:
是這個字的一個取勢狀態,向左邊的是三個比較長的,長撇,取勢向左,然後為了平衡這種「險勢」,歐陽詢用了一個比較出眾的捺筆,將這個字的勢態拉向一個平穩的狀態。最後通過三個「綠色」的箭頭,來平衡最終的一種矛盾衝突。
關於這一點,我們在視頻專欄中有詳細的筆法示範,這種筆法靠文字是很難說明白的。中間的兩個長撇最關鍵,其角度要切記一致,要寫出變化,沒有變化這個字就是顯得死氣沉沉而沒有活力。
茲
這個「茲」字大家是可以自行分析,首先是「以斜取正」整個字的字勢都是往左傾的,包括最上面的兩點以及下面的一個橫畫,最下面的兩個部分要注意變化,起筆的變化,比如與橫畫的相接部分,寬窄的變化,以及最後的一個點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