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詢的《行書千字文》可不可以學習臨摹?是不是贗品?

2020-12-13 皮和正

學書者,以學楷者居多,學楷者,以學唐楷居多,學唐楷者,顏體與歐體雙峰並峙。按照常理推斷,學一家楷法,自然轉入行書研習時應入同一家的行書,既能順滑轉換筆法,又能更快領悟氣息節奏和風格,畢竟同一人所書楷書與行書有著正常的串接。

那麼問題來了,學顏體的自然有《祭侄文稿》、《爭座位稿》、《祭伯父文稿》等字數較多真跡與碑拓互參,還有《裴將軍詩》、《鹿脯帖》、《劉中使帖》這樣的風標高出的名跡做補充,而歐體的行書作品就沒有這樣豐富的資源了。

歐陽詢一生與魯公一樣高產,楷書墓志銘很多,近百年內新出土的也有將近十部,只可惜時風為有利可圖的人所推,大家紛紛投向《九成宮》。其實在歐書系列裡,離歐體的主流風格最遠的就是這《九成宮》。如同魯公的《多寶塔》,《九成宮》有著明確的經書體風格,雖然傑出,卻也難逃點畫程式化、結字一律滿滿方塊字之譏。當我們對比《多寶塔》與魯公同時期作品《顏勤禮碑》,就能知道「經書體」的標準特徵。

歐體的「瘦硬通神」,樸拙生動,結字靈動的特徵,在《九成宮》裡存留不多,廣大的《九成宮》學習者邁向行書學習更增加了難度。

其實,學歐楷者轉向行書有一種孤獨,二王基本很久都進不去,因為《九成宮》習慣性切翻筆法;

趙孟也很難進去,畢竟中宮收緊成了習慣,要像趙孟那樣去寬博雅致起來有「代溝」;

學宋人也存在問題,筆法完全不通,結字更是習慣性緊結,宋四家那種「隨遇而安」的尚意作風完全對壘;

而且,越往後的行書,越有距離,畢竟明清行草以個性和情感抒發為主旨,與歐楷那種冷靜差別真是太大了。

怎麼辦呢?大成建議上《歐陽詢行書千字文》,理由有四:

1、不要管他什麼贗品不贗品,這樣一流的水準就是好的取法對象。

歐陽詢《行書千字文》冷峻而富雄偉、嚴謹自偕挺拔,氣勢橫貫始終,一氣呵成,轉折自如,自始至終洋溢著一種氣定神閒、節奏明快,毫不拖泥帶水的氣質。

這種氣質是屬於一流大家的,不是一般作偽者能模擬出來。作偽者能模擬出筆法形態,但模擬不出快速書寫而法度自存的功力。

即使《歐陽詢行書千字文》是摹本(其實基本可以不做此想,因為透過最高仿真還原度的「法帖3.0」版本,我們絲毫找不出雙鉤填色的蛛絲馬跡,反而鋒毫高速運轉的墨色變化清晰可見),或者臨本,也可以斷定這個臨寫者必為一流高手、功力深厚。

更何況對比傳承有序、沒有贗品可能的《夢奠帖》,筆法基本一致,沒有超出同一書寫者不同年齡作品差異的範疇。當然,缺乏《夢奠帖》「人書合一」「人書俱老」的隨性卻又張弛有度的氣質。歐陽詢早期作品是這個樣貌,並不算辱沒了歐陽詢。同樣作為大家的趙孟、文徵明二三十歲的作品,要比這件《行書千字文》差的不止一個身位了。

2、初學者取法門徑其實不能太高。

就算《夢奠帖》洋洋灑灑有幾千字,也未必是初學者適合的臨習對象。臨帖,除了勤勉之外,書道功夫帶來的筆法理解力和讀帖功夫是很重要的。過於成熟期的作品,往往並不適合初學者。比如魯公的《麻姑仙壇記》、《祭侄文稿》、趙孟的《中峰和尚十一札》、米芾《吳江舟中詩》、蘇軾《寒食帖》甚至王羲之《蘭亭序》。

初入門徑,要領會筆法要義、結字規律和部分變化即可,過於抒發性靈的極品之作其實初學者還缺乏一個消化他們的胃。

3、作為「歐味」濃厚的行書作品並沒有第二選擇。

其實歐陽詢有一件行書作品大家很容易忽略——《定武本蘭亭》。這樣的一流大家,即使是臨摹他人作品,也往往會灌注進去自己對書法審美的理解和個性。《定武本蘭亭》結合歐體楷書,我們還是可以想見歐陽詢行書的大致全貌。多點個性,就是《夢奠帖》、《五月帖》,輕鬆淺顯點,就是《歐陽詢千字文》,這個味道是對的。

4、筆法就是歐式的,沒有疑問。

歐陽詢雖然沒有明確的師承記載,但是常年跟隨「二王筆法正宗傳承人」也是一代超級大家的虞世南身邊,二王的魏晉筆法應有所得。這種自然書寫狀態的筆法系統完全不同於唐楷那種繁複板正。作為經歷過初唐「王羲之」風潮並且擔任皇家書法院首席教授的歐陽詢自然對於王羲之的結字風格也應該是下過功夫的。我們欣喜地發現,《歐陽詢行書千字文》裡的很多結字方式、分間布白和轉鋒方式,其實與《集王聖教序》有著驚人的一致。

事實上,這就對了!

出歐楷,進《歐陽詢行書千字文》,同時以《夢奠帖》和《五月帖》同修,以《集王聖教序》為參照,這樣,出帖之後就可以順勢進入《集王聖教序》而事半功倍!

最後,我們要說,初學者,能學帖當然學帖。米芾說「石刻不可學」有其深意在。能學原跡當然學原跡。至少要學「法帖3.0」版極清原跡複製本,一定不要在修改過的、縮放過的、調色過的、裁接成一頁一頁的、黑黝黝模糊不清、筆法糊塗的印刷品字帖中討要古人筆法,那是南轅北轍!

相關焦點

  • 少見的書法老字帖,歐陽詢楷書《千字文》,你見過嗎?
    大家熟悉的歐陽詢楷書名帖,楷書方面有《九成宮》、《化度寺碑》、《皇甫誕碑》等,行書方面有《行書千字文》、《夢奠帖》、《張翰帖》、《卜商帖》等。這些經典法帖,無論是楷書還是行書,都體現出了歐陽詢挺拔險絕的個人風格。
  • 歐陽詢:這一碑一帖,不是我寫的...
    歐陽詢亦卒於同年,雖然不乏好事之徒將此墓誌標舉為歐陽詢最晚年的作品,理性研究者仍只稱其為學歐上乘之作。《丘師墓誌》乃是集這種風格大成之作,因為特徵突出,所以很容易觀察到與歐陽詢行書《千字文》的關聯性。《化度寺碑》歐陽詢行書墨跡,除著名的《史事帖》(即《張翰思鱸帖》《卜商讀書帖》《仲尼夢奠帖》)外,還有一卷行書《千字文》。兩件都有欹側緊結的特點,但與《史事帖》沉穩老練不同,《千字文》稍顯拘滯刻板,鑑定家對此也是見仁見智。
  • 經典碑帖:歐陽詢《草書千字文》
    歐陽詢的草書《千字文》(殘卷),拓本從「比兒」起至全文結束,每行10字,計65行,650字,前文缺失。沈鵬先生在自書《草書千字文》後跋曰:「千文內容蕪雜,有不入眼處,歷代名家所書,餘最服膺者歐陽詢、懷素、趙佶數家,曾揣摩筆意,約取所長。」
  • 罕見的歐陽詢《摹蘭亭序》書法作品欣賞
    唐代歐陽詢是唐楷歐體字的創始人,他的《九成宮醴泉銘》以俊秀奇險著稱,字體秀麗穩重,端莊大方。深受中國歷代文人、書家喜愛。歐陽詢摹《蘭亭序》是極為少見的歐陽詢行書作品,在他臨摹的「天下第一行書」中,字裡行間中,處處都透露著歐體字的影子。
  • 書法譽滿天下的歐陽詢與他的楷書字體結構36法
    歐陽詢也是如此。他聰明好學,不但精通歷史,還非常喜好書法,日日勤學苦練。歐陽詢在研習書法時,並不固定於一家,多種書體共同學習。因此,他擅長8種字體的寫作。他推崇王羲之楷法,他在王羲之的基礎上再變其體,筆力奇險,創造出了自己的書體,被世人稱之為歐體。
  • 你不知道的歐陽詢,不止楷書天下第一,行書亦為中華十大名帖之一
    而歐陽詢在這群「神仙」之中,算是一位拔尖的人物,畢竟他可以被人們譽為「唐代書法第一人」的風流人物。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父親有位朋友江總,也是位朝廷高官,他十分喜歡歐陽詢,偷偷將他藏於家中,撫育他成長。江總覺得歐陽詢孺子可教,便督促他學習經史書法。後來新皇登基大赦天下,他才逃過一劫。陳滅亡,隋朝統一天下,歐陽詢來到北方,在朝廷任太常博士。太常博士是個掌管禮儀的官職,這使歐陽詢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北方的文化,也促成了他在書法藝術上有進一步有的成就。
  • 你見過歐陽詢寫的《蘭亭序》麼?這才是最接近王羲之真跡的書法!
    臨摹人有弘文館的馮承素諸人,也有頂級書壇高手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人,臨摹的方法有「響搨法」,也就是用暗室透光法進行雙鉤臨摹,也有「對臨法」。如今我們看到的「神龍本」《蘭亭序》便是「響搨法」進行雙鉤製作出來的作品,而對臨本有虞世南本,有褚摹蘭亭,還有最為著名的定武本《蘭亭序》。
  • 歐陽詢楷書入門,首選《九成宮醴泉銘》字帖,初學者的經典作品
    初學書法選擇字體字帖是比較重要的一個步驟,很多人建議學習先學顏體,也有人建議學習歐體,各有各的優勢在這裡不多解釋,如果我們選擇歐陽詢的楷體學習的話,入門臨摹字帖首先應該是《九成宮醴泉銘》。歐陽詢是楷書四大家之一,痴迷書法曾經有就一個發生在他身上《歐陽詢觀古碑》的故事,因為趕路,看到古碑,前行後又返回連看三天的故事。可見歐楷被認可不是隨便的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被書法人認可稱為天下第一銘,九成宮醴泉顧名思義講述的記錄的在九成宮發現了醴泉的這麼一個故事。故事是發生在唐太宗麟遊縣避暑的時候發生的故事。
  • 名家法帖:天下第七行書——歐陽詢《季鷹帖》
    《季鷹帖》 《季鷹帖》又稱《張翰帖》,是歐陽詢為張翰寫的小傳
  • 對於練書法的人,若將這幅字臨摹100遍,你就超過了9成的書法家
    在當代,學習書法的人很多,但是對於大多數學習書法的人來講,練習一段時間都會選擇放棄,原因就是不得法,練習了很久依然沒有成就感,這裡面的根本原因就是方法不對
  • 行書臨摹字帖教程
    提示:請點上方↑硬筆書法作品 免費訂閱關注《硬筆書法作品》 鋼筆字帖精選一、行書學習之路行書的學習理念和方法多種多樣
  • 380條講解視頻,6大學習版塊,23位書法高考教學名師陪你一起,為藝術戰
    全書共23個章節,每章內容包括:考前學習概述,臨摹課稿,創作課稿,作業批改,臨摹示範和創作示範。《張遷碑》考前學習概述 仇保賓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考前學習概述 黃慶玲>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考前學習概述 黃慶玲
  • 王家葵:虛構的歐陽詢
    翻刻自然屬於贗品,但通過複製以廣流傳,也無可厚非,比如天一閣北宋《石鼓文》毀於兵燹,阮元重摹本留影存真,意義重大;但向壁虛構的偽刻情節惡劣得多,不止是欺騙藏家,偽作影響書法學習,混亂書法歷史,為禍深遠。 偽造碑誌為數不少,最有名的當屬王獻之《保母磚志》,南宋末慶元、嘉泰年間出於山陰,一時名人歌詠不絕,樓鑰有句「大令親書保母銘,況是當時晉人刻。
  • 真正要學寫毛筆字就應當從臨摹楷書開始
    社會上不少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喜歡從行楷甚至行書開始,見效快,寫出來龍飛鳳舞的,感覺很漂亮。這個也就是玩玩畫毛筆字,稱不上書法。楷書是行書草書的基本功,初學書法,尤其是中小學生,從楷書臨摹會受益一生。我國的楷書在唐代達到高峰,代表性書法家很多,如歐陽詢、虞世南、禇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從這些大書法家的作品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楷書來臨摹。
  • 傳世《蘭亭序》中最好版本,由歐陽詢創作,流傳書法史1000多年
    談起中國書法史,王羲之這個名字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的,畢竟「書聖」的名號可是代表了書法史上的最高水平,他筆下的行書《蘭亭序》,更是被譽為「天下第一」!在李世民得到《蘭亭序》真跡之後,對其是愛不釋手,曾讓弘文館拓書人馮承素、諸葛貞、韓道政、趙模等人摹成副本,歐陽詢、褚遂良等人也曾臨摹過。在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唐人所臨《蘭亭序》,用的大多是「雙鉤摹本」,所謂的「雙鉤摹本」,並不是拿勾線筆勾出輪廓,然後填墨了事,而是用一種叫做「並行線拓」的國畫技法,將作品本身的幹、溼、濃、淡按照原作復原出來。
  • 學歐陽詢楷書,可以從田氏入門嗎?
    如下,我們引用中國書法報刊文進行詳解:書法君:引述文中一段話,來自書法思考:現在很多人學習書法,一上手就學歐體,還不溯源學歐陽詢,而是學田式歐體,這是不對的,甚至是危險的。這可不是危言聳聽,舊習入髓,長此以往,日久積患,等於自殺。我先回答網友,文章裡說的對。
  • 建議你收藏:教育部推薦的書法臨摹範本詳細圖文資料,可以直接拿來做字帖
    《綱要》中指出臨摹經典碑帖是毛筆學習的重要內容和基本途徑。據歷代書法教育的經驗,推薦了18個臨摹範本,30個欣賞範本,供教師、學生從中選擇使用。教師也可以結合教學實際,自行推薦其他經典碑帖作為臨摹範本。
  • 楷書,行書和草書的三個不同版本的心經,經典!
    今天我們就給大家帶來心經的不同版本:分別是趙孟府的行書,張旭的草書還有歐陽詢的楷書。趙孟府的行書的筆法是非常複雜的。寫的眼較為好看。臨摹起來,一筆一畫那非常鍛鍊眼睛,我們一定要看清楚哪邊高哪邊低,哪邊粗哪邊細,哪邊長哪邊短。張旭的草書,我們只給大家幾句話,因為太多了,不便全部展示。
  • 楷書技法一字一講:歐陽詢「九」字書寫要領解析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歐體「九」字怎麼寫呢?(歐陽詢《虞恭公溫彥博碑》)再來看歐陽詢《虞恭公溫彥博碑》中的「九」字,完全符合上述書寫要領。(清姚孟起《臨九成宮》)再來看那清代姚孟起《臨九成宮》中的寫法,姚孟起應該說是古今學歐陽詢之第一人,但與歐陽詢原作一比較則遜色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