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饅頭、去打酒……二十九「小除夕」,這幾件事你做了嗎?

2020-12-22 北京日報客戶端

今兒個是臘月二十九

由於是除夕前一天

又稱「小除夕」

「除」意味「去、易、交替」

舊歲至此而除

來年另換新歲

這一天有哪些講究

你知道嗎?

臘二九,蒸饅頭

蒸蒸日上好彩頭

俗稱「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

為什麼要在二十九蒸饅頭呢?

按舊時的習俗,一年頭幾天不能生火做飯,因此,臘月二十九,要蒸饅頭。

誰家蒸出的饅頭最好,來年的生活就會蒸蒸日上,年年有魚!

二十九蒸饅頭,不是隨隨便便地做,而是要精心準備。在過去,做出來的饅頭是要跟鄉親鄰居交換,因此,一定要做得又好看又好吃,這才有面子,夠吉利。

饅頭的樣式不同

含義自然也不同

魚形為吉祥

桃形為長壽

蘋果形為平安如意

元寶饅頭寓意招財進寶

饅頭上點綴五個大紅棗寓意來年五穀豐登

臘月二十九這天,除了蒸饅頭,還要蒸一些帶花兒的,帶餡兒的。

滿族人家還要蒸喜餅、蒸棗泥方糕、蒸子孫饅頭、蒸如意卷等,蒸豆包的時候還要在豆包上面用胭脂點一個小紅點,以示喜慶吉祥。

如若因為火候太大導致蒸出的饅頭裂開了口子,得馬上說上一句,「瞧,饅頭都笑了」。

其實

「饅頭」只是一個總的稱謂

臘月二十九

全國各地都會

做各式各樣的麵食迎賀新春

快來看看各地「花式饅頭」集錦吧!

餑餑開口笑

好日子就來到

在山東膠東,臘月二十九蒸饅頭就跟大年三十包餃子一樣重要,不管多忙,家家戶戶都要蒸上幾鍋。

膠東人稱饅頭為「大餑餑」,先後經過8道工序,非常講究。「餑餑開口笑了,好日子也就到了。」「做過年的喜慶饅頭,作出明年更大的豐收來。」這是膠東人的對新年的祝福。

西北脆饊子

飄香農家院

在大西北,到了過年的時候,一般人家都會做一種麵食叫做「饊子」,是用糯粉和面扭成環的油炸麵食品,又香又脆。

「花花甜,月餅酥,油炸饊子香又脆。」這是人們對西北風味面點的讚美。二十九這天,農家小院個個飄香四溢,充滿年味。

南方搗年糕

一年更比一年高

「年糕,年糕,一年更比一年高。」

年糕吃著香,做起來可費勁,先挑上好的雜交米和糯米做主料,再加上各種配料,蒸熟了放入搗臼,幾個人輪著搗15分鐘,等年糕變得軟糯,算是大功告成。年糕可以做成金元寶,鯉魚,兔子等各種形狀。

而北京人的年糕,是用黃米麵、江米麵和各種果脯乾果製成的,黃、白兩色代表「金」、「銀」,寓意金銀滿堂,並有「一年更比一年高」的意思。

打餈粑

年味歡騰粑飄香

打餈粑,是將糯米用水泡過之後,再用蒸籠蒸熟。打餈粑得力氣大,又得有巧勁兒。

這可是一個體力活,一般男生來打,女生配合。在湖北恩施,拜年的時候走親戚,就會拿一對大餈粑,十二個餈粑寓意是月月發財。

小除夕,除了蒸饅頭

還有這些習俗~

二十九,去打酒

從臘月下旬,人們就陸續準備年貨和食物,接下來就是準備些酒,酒是年夜飯必不可少的。過去不富裕的時候,許多人買不起瓶裝的酒,就會用瓶子或者塑膠袋,去酒家裡買酒。

二十九,查風鬥

「二十九,查風鬥」主要流傳於我國北方地區。過去北方冬季大多靠燒煤爐取暖,查風鬥是為防煤氣中毒,同時也要查查其他安全隱患,特別是防放鞭炮時引起火災。

二十九,貼道酉

道酉,是一種用黃表紙砸成的小型黃錢。長大約三寸,寬約兩寸,在下端剪成兩個燕尾形的斜尖,一共砸出九個小圓錢。再用紅紙剪一個小方塊兒,上面用金粉印上「福」字,貼在黃錢上端。

老北京備年,到了臘月二十九這天會把春聯、年畫、福字、門神等張貼起來。

明天就是除夕了,任何美食都抵不過心頭家的味道,世上最美的風景,就是回家這段路。下班快回家陪親人一起過小除夕,一起吃頓團圓飯吧!

你家鄉的小除夕

有什麼特別的習俗呢?

來源:北京日報綜合:央廣新聞、央視新聞

流程編輯:付善元

相關焦點

  • 臘月二十九,除了去打酒、蒸饅頭,還有其他的習俗嗎
    俗語「二十九,去打酒」,由於在過去的幾天中,食物都已經準備就緒了,人們還會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準備些酒。民謠又稱「二十九,蒸饅頭」,二十八做好了發麵,二十九就要開始蒸饅頭了。除了蒸饅頭,臘月二十九還有很多其他的習俗呢?
  • 「二十九 蒸饅頭」 「小除夕」的那些事兒您了解嗎?
    明晚就是除夕夜,說到除夕,大伙兒想必都知道這一天的來由, 可是您知道今天這臘月二十九有什麼講究嗎?陝西省社會科學文化問題專家 王曉勇博士:臘月二十九號是小除夕,這天呢叫別歲,就是要告別舊年,迎接新年的一個小的準備。
  • 【春節習俗】二十九,蒸饅頭
    春節民俗之「大年二十九,蒸饅頭」 臘月二十九被稱為小除夕,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 本期倫文敘就為大家解密春節民俗之「大年二十九,蒸饅頭」,絕對讓你意想不到。
  • 「春節特別報導」除夕,倒計時|二十九蒸饅頭,蒸蒸日上過新年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繞街走。>家家戶戶這一天都要蒸上幾鍋「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昨天王先已經教會了大家用「面肥」發麵的方法,經過一夜的發酵,到了二十九這一天,就要開始動手蒸饅頭了。
  • 曲江人說年俗丨臘月二十九,你家蒸饅頭了嗎?
    曲江人說年俗丨臘月二十九,你家蒸饅頭了嗎?二十九,蒸饅頭民謠稱「二十九,蒸饅頭」二十八做好了發麵二十九就要開始蒸饅頭了蒸饅頭在過去不是隨便的做而是要精心準備認真用心因為做出來的饅頭要跟鄉親鄰居交換因此一定要做的好看好吃才有面子、吉利
  • 二十九蒸饅頭,饅頭上為啥要點上五個紅點你知道嗎?
    中國農曆有大小月之分,所謂大月是三十天,小月只有二十九天。所以遇到臘月為小月,二十九這一天就是這一年當中的最後一天,那麼臘月二十九就是除夕了。即使不是小月,次日就是除夕,所以過年的各種準備活動都要在這天進行完。在整個年節中,二十九這天可以說是最忙碌的一天。除了籌備年節中的各種衣食祭品,還有一項極其重要的活動「上墳請祖」。
  • 二十九 , 蒸饅頭!(最忙的一天)米,你忙什麼呢?
    中國農曆有大小月之分,所謂大月是三十天,小月只有二十九天。所以遇到臘月為小月,二十九這一天就是這一年當中的最後一天,那麼臘月二十九就是除夕了。即使不是小月,次日就是除夕,所以過年的各種準備活動都要在這天進行完。在整個年節中,二十九這天可以說是最忙碌的一天。
  • 臘月年俗之「二十九,蒸饅頭。」
    二十九,蒸饅頭。臘月二十九,也稱小除夕。山西這天的年俗也是滿滿當當的,人們依舊忙碌著,準備著最後的收尾工作…… 蒸花饃 每到臘月二十九,在山西晉南運城、臨汾一帶,眾多城鄉居民已開始捏制蒸炸千姿百態的晉南花饃,喜迎新年到來。
  • 年俗知多少:臘月二十九 起早蒸饅頭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布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周、秦時期每年將盡的時候,皇宮裡要舉行「大儺」的儀式,擊鼓驅逐疫癘之鬼,稱為「逐除」,後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為大除,即大年夜。
  • 網絡述年 | 年俗知多少:臘月二十九 起早蒸饅頭
    蒸饅頭民謠稱「二十九,蒸饅頭」,二十八做好了發麵,二十九就要開始蒸饅頭了,人們盡情發揮想像,可以捏成各種形狀,佛手形的麵餅為「福」、桃形的豆包為「壽」,還有名目繁多的雕刻精細的面模可以製作出五子登科的娃娃餅、喜慶豐收的雙魚餅、富貴滿堂的園福餅等麵食,這是一個充滿喜悅、充滿希望、充滿創造力的過程。
  • 春節習俗|臘月二十九,提瓶去打酒,你的家鄉都有哪些習俗?
    臘月二十九,是春節前最忙碌的一天,又成小除夕,它不像三十除夕那般每隔三五年會缺席一次,二十九的小除夕可是每年都會隨年而至,所以人們在這天準備完過年的各種活動、吃食。一家人也會在這天從全國各地回到家團聚。
  • 閒言漫語大年二十九「蒸饅頭」
    只有到了過年的時候,才能有機會在餐桌上見到米飯、饅頭。那時白面饅頭可是稀罕食物,金貴得很呢!所以在過農曆大年的時候還專門提到了饅頭,叫做「二十九蒸饅頭」。習俗大年二十九「蒸饅頭」,除了饅頭是大伙兒平時捨不得吃的食物之外,還有另一層寓意。你看,圓圓的饅頭,只是從外形上就能體會到其中的含義,「圓」預示圓滿、團圓。另外,饅頭為發麵蒸製,所以有發旺、發達的意思。
  • 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瀋陽人忙著打年糕蒸饃貼窗花
    春節是我國最重要、最紅火的傳統節日,也是闔家團圓的時刻,在我們的北方有一句民謠:」二十八、貼窗花,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到農曆臘月二十八、二十九這兩天,各家各戶要開始準備打年糕蒸饃貼窗花,不論是發麵還是做饃,我都很擅長,貼窗花則是家裡孩子的事情。
  • 漫畫:二十九:蒸饅頭
    漫畫:二十九:蒸饅頭
  • 姿勢丨臘月二十九 蒸饅頭 蒸蒸日上又一年
    民謠稱「二十九 ,蒸饅頭」。二十八做好了發麵,二十九就要開始蒸饅頭了。這個蒸饅頭在過去來說不是隨隨便便地做,而是要精心準備、認真用心,因為做出來的饅頭是要跟相親鄰居交換,因此,一定要做得又好看又好吃,這才有面子,也才吉利,非常地有講究。
  • 二十九,蒸饅頭;化學原理解釋饅頭的製作
    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鼠年春節即將來臨,家家戶戶都在忙著置辦年貨,廚房裡一幅幅忙碌的景象。饅頭是春節期間最重要最普遍的主食,也有蒸蒸日上的寓意。俗語說「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今天我們從化學原理上分析饅頭製作。
  • 臘月二十九祭祖蒸饅頭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布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布新,消災祈福為中心。周、秦時期每年將盡的時候,皇宮裡要舉行「大儺」的儀式,擊鼓驅逐疫癘之鬼,稱為「逐除」,後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除夕,即小年夜;除夕為大除夕,即大年夜。
  • 年前一周忙點兒啥|臘月二十九 祭祖蒸饅頭
    事死如生不僅是孝道的重要標誌,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節是大節,上墳請祖儀式也就格外鄭重。上墳請祖的時間,大多數地區在二十九日早晨請祖。據漢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記載:「正月之朔是為正月,躬率妻孥,潔祀祖禰。及祀日,進酒降神畢,乃室家尊卑,無大無小,以次列於先祖之前,子婦曾孫各上椒酒於家長,稱觴舉壽,欣欣如也。」
  • 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
    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八,《臘月歌》裡面唱到: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這讓我也想起了兒時長輩們蒸饅頭時的那些情景……以前過年蒸饅頭的時候,不像現在都是用機器代替,大部分都是需要靠手工完成的。由於過年期間家家戶戶蒸的饅頭多,所以工作量也大。為了能儘快的完成這項大的工作量,鄰親百家都是輪流著揉饅頭的。通常都是今天去幫這家揉,明天去幫那家揉。每當輪到哪家揉饅頭的時候,哪家都會把屋子裡弄的暖暖的。生怕是凍著前來幫忙的人們。吃過早飯,鄰裡的大娘,嬸子們也就陸續來了。洗洗手,坐在炕上,開始了揉饅頭的過程。由於臨近過年期間,人們的心情也是格外的好。
  • 細「鼠」年俗丨臘月二十九,蒸饅頭,熱氣騰騰,年味濃濃
    小編帶您細「鼠」年俗,過一個「原汁原味」的年!民謠稱「二十九 ,蒸饅頭」。二十八做好了發麵,二十九就要開始蒸饅頭了。這個蒸饅頭在過去來說不是隨隨便便地做,而是要精心準備、認真用心,因為做出來的饅頭是要跟鄉親鄰居交換,因此,一定要做得又好看又好吃,這才有面子,也才吉利,非常地有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