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兒個是臘月二十九
由於是除夕前一天
又稱「小除夕」
「除」意味「去、易、交替」
舊歲至此而除
來年另換新歲
這一天有哪些講究
你知道嗎?
臘二九,蒸饅頭
蒸蒸日上好彩頭
俗稱「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
為什麼要在二十九蒸饅頭呢?
按舊時的習俗,一年頭幾天不能生火做飯,因此,臘月二十九,要蒸饅頭。
誰家蒸出的饅頭最好,來年的生活就會蒸蒸日上,年年有魚!
二十九蒸饅頭,不是隨隨便便地做,而是要精心準備。在過去,做出來的饅頭是要跟鄉親鄰居交換,因此,一定要做得又好看又好吃,這才有面子,夠吉利。
饅頭的樣式不同
含義自然也不同
魚形為吉祥
桃形為長壽
蘋果形為平安如意
元寶饅頭寓意招財進寶
饅頭上點綴五個大紅棗寓意來年五穀豐登
臘月二十九這天,除了蒸饅頭,還要蒸一些帶花兒的,帶餡兒的。
滿族人家還要蒸喜餅、蒸棗泥方糕、蒸子孫饅頭、蒸如意卷等,蒸豆包的時候還要在豆包上面用胭脂點一個小紅點,以示喜慶吉祥。
如若因為火候太大導致蒸出的饅頭裂開了口子,得馬上說上一句,「瞧,饅頭都笑了」。
其實
「饅頭」只是一個總的稱謂
臘月二十九
全國各地都會
做各式各樣的麵食迎賀新春
快來看看各地「花式饅頭」集錦吧!
餑餑開口笑
好日子就來到
在山東膠東,臘月二十九蒸饅頭就跟大年三十包餃子一樣重要,不管多忙,家家戶戶都要蒸上幾鍋。
膠東人稱饅頭為「大餑餑」,先後經過8道工序,非常講究。「餑餑開口笑了,好日子也就到了。」「做過年的喜慶饅頭,作出明年更大的豐收來。」這是膠東人的對新年的祝福。
西北脆饊子
飄香農家院
在大西北,到了過年的時候,一般人家都會做一種麵食叫做「饊子」,是用糯粉和面扭成環的油炸麵食品,又香又脆。
「花花甜,月餅酥,油炸饊子香又脆。」這是人們對西北風味面點的讚美。二十九這天,農家小院個個飄香四溢,充滿年味。
南方搗年糕
一年更比一年高
「年糕,年糕,一年更比一年高。」
年糕吃著香,做起來可費勁,先挑上好的雜交米和糯米做主料,再加上各種配料,蒸熟了放入搗臼,幾個人輪著搗15分鐘,等年糕變得軟糯,算是大功告成。年糕可以做成金元寶,鯉魚,兔子等各種形狀。
而北京人的年糕,是用黃米麵、江米麵和各種果脯乾果製成的,黃、白兩色代表「金」、「銀」,寓意金銀滿堂,並有「一年更比一年高」的意思。
打餈粑
年味歡騰粑飄香
打餈粑,是將糯米用水泡過之後,再用蒸籠蒸熟。打餈粑得力氣大,又得有巧勁兒。
這可是一個體力活,一般男生來打,女生配合。在湖北恩施,拜年的時候走親戚,就會拿一對大餈粑,十二個餈粑寓意是月月發財。
小除夕,除了蒸饅頭
還有這些習俗~
二十九,去打酒
從臘月下旬,人們就陸續準備年貨和食物,接下來就是準備些酒,酒是年夜飯必不可少的。過去不富裕的時候,許多人買不起瓶裝的酒,就會用瓶子或者塑膠袋,去酒家裡買酒。
二十九,查風鬥
「二十九,查風鬥」主要流傳於我國北方地區。過去北方冬季大多靠燒煤爐取暖,查風鬥是為防煤氣中毒,同時也要查查其他安全隱患,特別是防放鞭炮時引起火災。
二十九,貼道酉
道酉,是一種用黃表紙砸成的小型黃錢。長大約三寸,寬約兩寸,在下端剪成兩個燕尾形的斜尖,一共砸出九個小圓錢。再用紅紙剪一個小方塊兒,上面用金粉印上「福」字,貼在黃錢上端。
老北京備年,到了臘月二十九這天會把春聯、年畫、福字、門神等張貼起來。
明天就是除夕了,任何美食都抵不過心頭家的味道,世上最美的風景,就是回家這段路。下班快回家陪親人一起過小除夕,一起吃頓團圓飯吧!
你家鄉的小除夕
有什麼特別的習俗呢?
來源:北京日報綜合:央廣新聞、央視新聞
流程編輯:付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