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家佩雷爾曼
格裡戈裡·佩雷爾曼(俄語:Григорий Яковлевич Перельман),1966年6月13日出生,猶太人,俄羅斯數學家。他是一位Ricci流的專家,證明了數學中一個重要的未解決的問題:龐加萊猜想。
01
佩雷爾曼於1966年6月13日出生於蘇聯聖彼得堡(舊稱列寧格勒)的一個猶太家庭: 父親是電子工程師,母親是小學數學教師。平凡的父母不能給他提供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卻給了他聰明好學的頭腦。
對佩雷爾曼來說,他的童年在4歲時就結束了。當同齡人盡情玩樂的時候,對數字感興趣的他卻在埋頭啃著小學數學課本。&34;,佩雷爾曼的鄰居季莫菲耶夫娜回憶道,&34;。
6歲時,佩雷爾曼進入母親任教的小學學習。當他已經能輕鬆自如地在腦子裡進行三位數的加減乘除時,同學們剛剛學會二位數以內的筆算。他的同學葉卡捷琳娜回憶道:&39;二分生&39;五分生&34;。
1982年,佩雷爾曼進入聖彼得堡第239中學學習。這是一所頗具數學和物理教學特色的學校。入學才三個月,他就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並獲得了金獎。當時,這個16歲的少年天才得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分---滿分42分。獲獎一個月後,這個數學神童就接到了美國一所大學的邀請,為他提供豐厚的獎學金。美國人當時就明白:這個天才有著不可估量的未來。然而,他卻謝絕了赴美深造的邀請。
中學畢業後,佩雷爾曼免試進入聖彼得堡大學數學系學習。大學二年級時,他選擇了數學中最複雜的研究方向---微分幾何學。回想起大學時代的他,同學們都一致這樣形容:他像外星人一樣聰明,對所學的專業都很精通;在學習上,他很樂意幫助大家。一個叫格奧爾金那維奇的同學回憶說:&34;另一個同學阿妮西婭說道,&34;
1987年,佩雷爾曼考取了蘇聯科學院斯傑克洛夫數學研究所的研究生,並於1989年獲得博士學位。隨後留在該所工作。周末他就回家輔導讀中學的妹妹埃萊娜學習數學。晚上他就拉小提琴,妹妹唱歌跳舞,而父母就是他們的觀眾,一家四口其樂融融。據其母親的好友伊萬諾娃說,&34;妹妹後來也成了一名數學家,在瑞典著名的卡羅琳醫學院從事生物統計學研究工作。
蘇聯解體後,不少猶太人都移民以色列。1991年底,佩雷爾曼的父親和妹妹也加入了移民的行列。可他的母親卻堅決不願離開俄羅斯。此事對他打擊很大。從那時起他就將自己封閉起來,並決心永遠不離開自己的母親。
佩雷爾曼於1993年到美國做訪問學者。在美期間他解決了多個數學難題,其中包括著名的&34;。其成就引起美國數學界的關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史丹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等一批著名學府高薪聘請他任教,但都被他謝絕了。一年後,他回到斯傑克洛夫數學研究所工作。據佩雷爾曼的同事阿夫傑伊說,&34;由於他在數學上的成就,歐洲數學會於1996年給他頒發&34;,但被他拒絕。
02
2002年和2003年佩雷爾曼在網站上張貼三篇論文,成功破解了數學界七大難題之一---龐加萊猜想。此事震驚整個數學界。專家們認為,這一難題的解決很可能在物理和其他領域上得到&34;的應用,有助於科學家弄清楚宇宙的形狀。後來,佩雷爾曼應邀到麻省理工學院、紐約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著名學府做巡迴演講,受到學界的廣泛好評和媒體的跟蹤報導。2004年斯傑克洛夫數學研究所推薦他當選俄羅斯科學院院士,但被他拒絕了。次年,他辭掉了該所的職位;從此,他就人間蒸發,不知蹤跡。
證明龐加萊猜想讓佩雷爾曼很快曝光於公眾視野,但他似乎並不喜歡與媒體打交道。據說,有記者想給他拍照,被他大聲制止;而對像《自然》、《科學》這樣聲名顯赫雜誌的採訪,他也不屑一顧。
&34;佩雷爾曼說,&34;他堅持自己不值得如此的關注,並表示對飛來的橫財沒有絲毫的興趣。
2006年8月在西班牙馬德裡召開的國際數學大會上,國際數學聯合會(IMU)決定將有&34;之稱的菲爾茨獎授予佩雷爾曼。然而,面對這巨大的榮譽他卻選擇了拒絕。他也拒領&34;。潛心研究、淡泊名利、待人以誠、來去無蹤是佩雷爾曼給同行最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