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厲害的人,都擁有把事情做到極致的藝術

2020-12-25 職場心世界

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專注於某一項事業,就一定會做出使自己感到吃驚的成績。—— 馬克·吐溫

這段時間基本上一直在家,上周接到公司通知可以適當回公司處理一些事務。所以從上周開始,我一直在調整自己的狀態。

在這之前的一個月,晚上睡不著,偶爾睡得特別快然後半夜醒來,是常有的狀態。

到了早上鬧鐘被按掉好幾次該起床時,卻又正是迷糊酣睡之際,賴床也就變得「名正言順」了起來。

一番折騰下來,明顯感覺到在工作和學習上的效率下降了很多。

最根本的原因,其實就是缺乏足夠的專注力,被太多的內容牽扯和分散著我的精力和時間。

這個時代,專注,是最頂級的自律。

【專注】是指專心注意,集中全部精力去完成一件事,精神貫注。近義詞是專心。出自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八:「蓋兵貴精不貴多,精則有所專注,多則散亂無紀。」

01

把事情做到極致的藝術,就是高度的專注

如果能夠靜心回想一下身邊優秀的人,包括你的優秀的同事,優秀的領導,優秀的朋友,你就會發現,在他們的身上,都有一種共同的特質,而且這種特質是可以後天習得的。

他們長年累月的專注做好一件事,不僅僅是專注於眼前,而是長期盯著一件事,追求強烈而執著。

分心,是這個時代中最大的陷阱,並且,缺乏足夠的專注是我們所面臨的最大的問題。

在網際網路+時代,網絡科技日新月異,我們的生活中充斥著各種五花八門的生活信息,在不知不覺中消磨著我們的時間和意志。

很多人已經沒有能夠全心全意去做一件事情的專注力了。

我們在面對一件事時,因為不夠專注而無法進行深入的思考,無法形成持續有效的行動。

在不斷的制定計劃準備要讓自己「看起來很努力」的奮鬥模式中,逐漸迷失了自己。

因為有時候在踐行計劃中的一本要讀完的書,一篇要寫出來的文章的時候,我們要麼就是心猿意馬,要麼就是多任務窗口模式,什麼都拿來一起進行。

這種多任務同時進行的看似高效率的做事方式,根本無法將任何一件事做好,連順利完成都是問題。

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專注的人。當你全身心地投入到當下正在做的事情時,你會發現成功會非常容易。

你要明確自己想要什麼,然後專注於此,把事情做到極致,這是走向成功的唯一生存之道,是每一個想要成功的人不可缺少的一項修煉。

02

一萬小時定律真的有事實依據?

「一萬小時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指出的定律。「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他將此稱為「一萬小時定律」。

暢銷書《異類》中,格拉德威爾認為,偉大的成就不在於天賦,而在於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積累如此大量的練習。

一萬個小時是怎麼算出來的?那我們可以具體進行一個計算,如果按照我們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一周工作五天,那麼經歷過10000小時的專注練習,就會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

侄子5歲時開始學習鋼琴,有時候因為他爸媽出差,周末我會去送他上課學琴,剛開始差不多都是每周練習兩三個小時。這只是在上課花的時間,回到家後自己還要再去練習好幾個小時。後來為了不斷提高熟練度和準備等級考試,練習的時間越來越長,每周10小時,到15小時,20小時,侄子現在10歲了,雖然總體時長還未到10000小時的練習時長,但明顯能夠看到對彈鋼琴這項技能的熟練度。

當然,除了身邊的例子,在很多成功者的身上我們也能夠很容易得到驗證。

音樂神童莫扎特6歲生日前已經在他父親的指導下練習了3500個小時。

象棋神童鮑比·菲舍爾17歲就奇蹟般奠定了大師地位,在這之前也投入了10年時間的艱苦訓練。

還有我們熟知的籃球明星科比,最熟悉的莫過於他那句話「你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嗎」,這背後是多少專注而又持續的練習。

我們從各個行業各個領域的優秀人士的成功背後都可以看到得出一萬小時+的專注努力。

專注的投入終將迎來靈光乍現。

03

專注於一件事,更要專注於細節

一個人最難做的,就是專注於正在做的事情。而專注於正在做的事情時,又必須專注於細節。

那些獲得成功的人,不難發現,他們不僅能夠專注於自己的目標,更能專注於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做好每一個細節。因為他們知道,這一點一滴很容易被忽視的細節裡,蘊含著最終決定成敗的巨大能量。

我們已經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且在為自己要實現的目標上凝聚了幾乎所有的專注力,為什麼會有一部分人在目標執行的中途,甚至即將要實現目標的時候沒能堅持下去。

這是因為沒有把專注力執著於事情的每一個細節,目標和計劃都是很完美的,卻忽略了一些關鍵節點的細節,最後把執著變成了無用功,甚至導致了更大的失敗。

這其實也是為什麼通往成功的路上,最後完美收穫成功的人總是少之又少的原因。

將每一個細節專注做好,並且懂得關注細節,會更容易得到成功的眷顧。

04

如何有效制止注意力渙散

人的心理活動很容易受外界影響,大多數人做不到專注的原因和無法很好的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有很大關係。

我們該如何更好的制止注意力的渙散,怎樣能夠加強我們注意力的集中呢?

①充分認識到注意力的重要性

【馬克思】天才就是集中注意力。【法國生物學家喬治·居維葉】天才,首先是注意力。【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注意力是我們心靈唯一門戶,意識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經過它才能進來。

由此可見,注意力對於每個人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視的。

注意力是作為我們大腦進行一切感知、思維、記憶、邏輯判斷等所有認知活動的基本條件。

②充分發揮選擇性注意力的作用

俗話所說的「吃著碗裡,想著鍋裡」的狀態,就是我們的專注力發生分散的表現。

我們身處在社會環境的喧囂中,能夠做到專注細緻,一定是選擇性注意力發揮了作用,畢竟進入我們大腦的是海量的信息刺激,每種刺激都會帶給我們一個目標。

但是選擇性注意力只能夠讓我們關注其中一個對象,淡化和忽略其他東西。

在《高效能人士的自控訓練》這本書中,有提到分散專注力的事物包括兩種:感覺幹擾和情緒幹擾。

A.感覺幹擾

比較好克服,比如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通常不會留意字句行裡之間的空白。再比如此刻正在電腦上打字的我,因為坐得太久,感覺腰那裡不舒服,有點刺痛,那麼我只會注意到我腰部刺痛的的感覺。

但是我電腦裡放的背景音樂,以及音樂中的歌詞到底在訴說著什麼,我是無法注意到的,大腦在此刻屏蔽了其他源源不斷的刺激物,包括聲音,圖像,顏色等。

B.情緒幹擾

不太好消除,因為它帶有情緒性信號,所以當我們在外邊馬路上行走時,周遭的喧囂對你不會有什麼影響,你可以繼續專心地尋找著你的購物目標。

但是如果此刻你突然聽到有人喊你的名字,你很難做到充耳不聞,你的專注力會條件反射般的提醒你轉身環顧四周到底是誰在喊你,而剛剛你在尋找的購物目標,已全然擱置在腦後了。

③處理好與家人親朋之間的關係

不能否認的是,我們感情的波動更多地會出現在與家人的相處當中,有時候一些繁雜細碎的瑣事會讓我們感到心煩意亂,心不在焉。

所以,注意力的集中,也需要我們處理好家庭關係帶來的情緒波動,這是一門溝通交流的必修課,也是保持你專注力的基礎,而且是相互的。

【總結】

專注力從來都是一種稀缺的資源,既然稀缺,我們就更有必要把專注力放在更重要的那些事情上。

第一,把事情做到極致的藝術,就是高度的專注。

第二,一萬小時定律真的是有大量的事實依據可以支持的,並非空穴來風。

第三,我們專注於一件事的基礎上,更要專注於細節的把控。

第四,當我們出現注意力渙散的狀況時,要找到原因,對症處理。

很多時候我們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卻又低估了事情的複雜性。導致我們很多時候無法專注,誘惑太多,幹擾因素也不少,也有很多我們無法預判的情緒受支配的時刻。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再一次的將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在正確的目標,正確的事情上。我們一生中大部分的精力都應該只放在那幾件最重要的事情上。

選定一個領域,深深紮根下去,在我們還未成為有成就的人之前,在我們到達目的地之前,我們作為平凡之輩,更要知道專注與堅持,是我們解鎖人生的關鍵,是我們獲得成功的最好的方法。

那些厲害的人,都擁有把事情做到極致的藝術!

相關焦點

  • 設計,做到極致便是藝術
    設計,做到極致便是藝術 雖然陶瓷是我們平日非常常見的東西 但你有想過只要做到了極致 可以成為一件既實用又美觀的藝術品嗎?
  • 那些很厲害的人,都有很強的專注力
    02 保持專注是能力我們很多人都聽說過「雞尾酒效應」。在嘈雜的酒會中,存在著許多不同的聲源:多個人同時說話的聲音、餐具的碰撞聲、音樂聲以及大笑聲等。真正厲害有能力的人,無非是那些具有「雞尾酒效應」的人:能夠專注在某一件事情上。三心兩意地坐一天,不如一心一意地幹一個小時。
  • 89歲袁隆平英文致辭走紅:真正厲害的人,是把一件事做到極致
    周潤發在電影《無雙》中說:任何事,做到極致就是藝術。這個世界上,一百萬人中只有一個主角,而這個主角,必定是把事情做到極致的人。01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前兩天,一段視頻走紅網絡,獲贊數百萬。有的人似乎從不知疲倦,忙忙碌碌一生,卻不是為了自己,英雄不問出處。儘管默默付出,但他們早已用超人的專注和堅持詮釋了「極致」二字。
  • 把熱愛的事情做到了極致,便成了價值
    人一生中不知要花多少時間在等的上頭,而生命偏偏又由寶貴的時間組成,等的感覺是這般的難受,於是一些聰明人寧可他負人,不可人負他,絕不心急,永遠姍姍來遲,讓人等他。 每個人都想把手伸向夜空,去捕捉那屬於自己的星星,但卻有極少有人能正確的知道自己的星星在哪一個位置。 這個城市的風很大,孤獨的人總是晚回家。
  • 熱愛,是將喜歡的事情做到極致
    九個多月的時間,微信頭像都沒有換過一次的,我的朋友圈裡只有她。01熱愛,是將喜歡的事情做到極致。大嘎好,我是付曉慧,大二,來自天津。喜歡唱歌跑步,在向熱愛的領域努力靠近…」這是我第1次看到曉慧的自我介紹,是在產品運營官班長群裡。
  • 優秀的人,都懂得將這件事做到極致
    所以很多人都想知道,如何能避免間歇性墮落?像那種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惰性,怎麼改變?怎麼才能讓自己長期堅持去做一件事情?01.為什麼我們沒法堅持?首先,我們來探究下,為什麼大多數人無法長期堅持去做一件事情?哪怕他知道這件事情對他是十分有益的,例如讀書、鍛鍊、減肥......這些有價值的事情,只要我們堅持去做,直到量變引起質變,一定會有所收穫。可惜,就是做不到。
  • 那些把一招練到極致的人,真可怕!
    雷軍曾認為網際網路就是一個工具,後來意識到網際網路是一種思想,一種方法論,他總結出了七個字:專注、極致、口碑、快,號稱「七字訣」。至於為什麼把專注排第一,雷軍解釋說:在這個浮躁的社會裡,少就是很多,只專注把一件事情做好,收穫會超過你的想像。
  • 成功的秘訣:專注一件事並做到極致!
    知乎上曾經有人說過:很多人的努力程度,還根本達不到拼天賦的程度,我們喜歡收藏一些好的文章,報微課,參加社群,讀大量的成功學書籍,這樣讓我們的心理獲得極大的滿足,總覺得成功就在眼前,但我們要知道,做任何事情都速成不了,就算有什麼捷徑,也不一定適合你,那些月瘦10斤,你可知道每天要吃很少東西,做大量的運動,才能成功,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堅持下來的
  • 那些會自我管理的人,都擁有了開掛的人生
    然而,正如泰迪·羅斯福所說:「有了自律能力,沒有什麼事情是你做不到的。」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你最深刻的錯誤認識是什麼?點讚最高的回答是:以為自由就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後來才發現自律者才會有自由。誠如回答說的那樣,你會發現:那些自律到極致的人,都擁有了開掛的人生。那麼,如何才能將自律堅持到極致?管理你的資源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第一大前提就是管理好自己的資源。
  • 自律到極致的人,才配擁有開掛的人生
    那些自律到極致的人,才配擁有開掛的人生。 編輯 中企君 | 中國企業家學習網 「非要把大好的日子過成屎。」 昨天,陳羽凡吸毒被抓的消息曝光後,小編忍不住感慨。
  • 真正厲害的人,都過得很「簡單」——心理學:大道至簡,方得始終
    最偉大的真理最簡單;同樣,最簡單的人也最偉大。——黑爾中國有句古話,「有舍才有得」。人,是註定無法擁有一切的,因此,那些懂得割捨的人,往往才能夠獲得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一個拿得起,放不下的人,常常會過得很沉重,內心的包袱太重了,反而讓人生的這趟旅程失去了一份輕盈的快樂。
  • 真正厲害的人,通常都是相似的
    這就證明成功是有經驗可取的,也就是說,那些非常成功的人身上其實有著非常相似的品質,只要大家也能夠擁有他們身上的優點,成功自然就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言行舉止都管不了,如何能夠管自己的未來,其實有些人原本也擁有相同的時間和精力,並且他們在一定程度上還擁有相同的機會,只不過他們沒有自律,所以才做不成一些事情。
  • 真正厲害的女人,都能做到這一件事
    無論男女,在世界上打拼,都是為了讓自己可以有一個更好的未來,可以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家人。誰都不願意一輩子庸庸碌碌、碌碌無無,在這個世界上白走一趟。從事業這個角度,男性往往比女性更為看重,而作為女性,除了對自己事業上的追求,更一個更大的希望,就是擁有一份甜蜜美好的感情生活。
  • 那些自律到極致的人,都擁有了開掛的人生!
    年輕的時候,我總以為什麼都想要,都後來才發現,真正厲害的人,懂得為人生做減法,知道哪些東西不該要,哪些東西即使拼了老命,也要去爭取的。鳳凰新聞客戶端ID:fenghuangxinmeiti推薦理由:跟那些死板說教相比,我們還算有趣。
  • 自律的四個層次,你屬於第幾層,能做到第四層的都是厲害人
    很多人都有個誤區,以為只有財務自由和時間自由了,才能活得更自律。但實際上恰恰相反,那些優秀的人只是因為極度的自律,才擁有了更多選擇的權利,想獲得真正的自由,就需要把自律做到極致,今天就分享自律的四層境界:第一層:間歇性自律絕大部分人的狀態是間歇性自律,兩天打魚,三天曬網。
  • 相由心生,這兩種面相的人,往往都是厲害角色
    我們看那些遇事慌亂,見到困難就面如枯槁的人,一看就是沒有見過什麼大世面的人,而那些能夠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人,才是真的有大本事的厲害角色。以貌取人,從來都是正確的,在與人相處中,通常有下面兩種面相的人,都是經過大風浪的厲害角色,很準。
  • 成功就是做到極致再說好
    刀刀說了這麼多,不是替有道精品課做廣告,而是希望大家明白一個道理:做到極致再說好。因為相信很多人就像刀刀一樣,做一件事情,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總是半途而廢,沒有取得一定成績,就藉口天分、性格、愛好、時間等等客觀因素不再堅持,其實不是我們做不好,而是不夠努力,沒有做到極致,所以才沒有做好。
  • 自由的背後: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勝過平庸地做一萬件事
    很多人知道我是生涯諮詢師,在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擁有獨立的線下面詢工作室。其實做生涯諮詢,對於我來說也算是一次職業轉型。在此之前,我做了十幾年的HR,創過業,出過國,幾經折騰,才過上了有掌控感的生活。在職場的最初幾年,大部分人做的都是這些簡單的小事。有些人總是懷疑自己被大材小用。簡單的事情天天能做好就不簡單,容易的事情件件幹好也不容易。做「精」每件小事,實際上就是在為自己積攢品牌和口碑。所以說,職場新人在討論大事之前,請先把身邊能做到的小事都做好做精。
  • 言傳身教做到極致的人,家風怎麼能不好?
    當年他作為最早接診的專家,因察覺蔓延嚴重後果,果斷向有關部門提出緊急報告,才做到隔絕與挽救了許多人的生命。這一點與其父鍾世藩,對醫學的嚴謹上有一舉同工之妙。他如父親一樣有膽識有魄力,也如普通人一樣地勤奮努力。也許很多人認為醫者的後代一定有超乎尋常的投資,可在小時候,父母即使吃力地對待經濟危機,勒緊褲腰帶也會給兌現承諾。
  • 極致的教子藝術
    教子有方,教子有道,教子是一門藝術,如何把教子藝術發揮到極致,我們就要做到以下幾點。1莫問收穫,但問耕耘。教育孩子不要急於證明自己,要關注當下,因為過程比當下更重要,只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將來一定會成大器。2教育孩子要把自己份內之事做好。對自己份內事一定要有責任,有擔當,人生本來就是一種苦樂循環,只有嘗到了責任的苦,才能感到人生的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