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擲100億拿下申通,資本市場用腳投票,難道大家都不看好老馬?

2020-12-14 和訊股票

  近日,一則阿里巴巴未來可能會成為申通快遞的控股股東的消息,讓申通快遞的股價高空墜落,砸在了跌停板上。按理說,阿里巴巴加持申通應該是一個利好才對,但從砸下來的跌停板來看,資本市場對此並不買帳,究竟市場為什麼不看好這次股權變更呢?

  其實很簡單,快遞業雖然對流量有一定的依賴性,但並不是有流量就可以做的,快遞業的運營錯綜複雜,相關加盟店的管理更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而且,前面天天快遞就成了一個「前車之鑑」,在2017年放棄上市而委身蘇寧物流後並沒有迎來自己的春天,甚至有一番「回天乏力」的跡象。相關數據顯示,蘇寧物流去年的營業成本陡增110.5%,而天天快遞的虧損也在擴大,已經由2017年的虧損5.81億元上升到去年的虧損12.97億元。由此看來,外界的擔心和不買帳也不是沒有道理的。不過,隨著阿里巴巴與快遞巨頭強強聯手,快遞行業整合兼併加速,行業個股將發生改寫倒是有可能的。

  事實上,申通快遞在「三通」隊伍中並不算出色。股價方面,申通快遞在2016年1月5日創出最高價之後就一路跌跌不休,市值在兩年時間裡蒸發了超450億。軟實力方面,申通快遞也不算出色,郵政去年的快遞服務調查結果顯示,申通排在了順豐、郵政EMS、中通、韻達、圓通、京東等快遞企業後面,排名僅僅比優速和德邦高。從軟實力和硬實力來看,申通都比不過幾個主要的競爭對手,為什麼現在阿里還心甘情願的為它砸下300多億呢?

  馬雲是個商人,商人就會想要以較低的價格獲得較高價值的標的,而申通快遞的股價和估值目前都處於比較低的水平,阿里現在入股無疑是比較划算的。要知道去年阿里拿下中通10%股份的時候可是花費了13.8億美元,折合人民幣87.9億,而阿里現在花46億元就拿下了申通14%的股份,還是挺划算的。雖說控股價格有點便宜,但申通並不是扶不起的阿鬥。去年申通耗資15億收購15組加盟商中轉資產,使得申通的業績觸底反彈,淨利潤增速迅速回升至37.7%。而今年三月,申通的業務量同比增速達34%,營收增速達到36%,業務量增速提升至43.7%,股價從去年8月的13.7元回升至目前的30塊多。

  當然,阿里巴巴這麼大手筆要實現對申通的控股,免不了讓其他快遞公司增加了不少緊張感,畢竟看到相同體量的同行被阿里巴巴這種巨頭兼併,免不了會產生一種兔死狐悲的感覺。

  眾所周知,阿里巴巴的每一步落子都有其深層考慮在裡面,每次投資都一定會有它的目的,上次入股申通就成了行業內的大新聞,這次在入股申通實現完全控股,說明它對目前的物流體系還是不太滿意的。那麼,這次控股申通主要想表達幾層意思呢?

  首先,阿里巴巴很多投資都是與打造自己的生態閉環有關。雖說阿里巴巴也有菜鳥驛站等物流系統,本身主要是為了解決最後一公裡派送難題的,有消費者接受,也有消費者不接受,始終沒能佔領整個中國的物流系統。而且,有些快遞公司並不願意接入菜鳥驛站,派送品類不全影響消費者物流體驗,長久下去會有生存難題。而阿里巴巴控股申通之後,完全可以要求其強行接入菜鳥驛站,完善菜鳥驛站的網點布局和派送品類,優化消費者物流體驗,支撐菜鳥驛站生存下去並遍地開花。另外,未來的電商平臺競爭勢必會有物流的競爭,京東有自己自營的物流系統,並佔據了電商老二的位置,阿里這次控股申通可以完成電商平臺最後一關的物流競爭布局。

  其次,「三通一達」的物流市場格局已經基本沉澱下來,通達系整體已經構成成本護城河,快遞向頭部集中,龍頭暢享電商的紅利。阿里為了在國內市場站牢,實習那更高效的配送服務,需要強化其平臺的優勢,而目前京東和順豐兩強並立,與通達系形成三足鼎立,阿里通過投資入股深化合作,可以打通資金的紐帶,打通配送資源的通道,增強自身對快遞行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再者,阿里現在正在大力發展新零售、城配、跨境等新業務,還在二三線城市以及廣大城鎮和農村布局,通達系的業務能夠為阿里打造豐富的物流場景賦能,為其提供便捷的物流支持。同時,在阿里和通達系不斷地整合的過程中,能夠不斷降本增效,均衡價格關係,提升自身的利潤率。

  另外,這兩年快遞單件收入下降,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甚至掀起了價格戰,使得快遞企業很難提升派件端的服務體驗。阿里控股申通後,可以憑藉其先進的物流信息系統幫助申通提升派件端的服務體驗,引導快遞行業從「拼價格」向「拼服務」轉變。而這種轉變對阿里巴巴是比較有利的,畢竟阿里有數據優勢和平臺優勢,服務能力比較強,如果快遞能夠進入拼服務階段,阿里是比較有優勢的。

  不過,阿里巴巴控股申通並沒有像網友所說的那樣是為了顛覆快遞行業的,反而是要保持現有的快遞江湖格局不變。通達系是電商生態系統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任何一家動蕩都會牽一髮而動全身,甚至威脅到電商的電商龍頭地位。而菜鳥做得也是平臺,使命是保持和提升現有生態的穩定和活力,而不是顛覆和破壞,畢竟顛覆的代價太大了。而在現實中阿里也是這樣幹的,比如它投資快遞公司一來,並沒有強勢參與到快遞公司的具體運營中,更多的是利用自身的信息優勢和服務優勢為其降本增效,高效賦能。

  雖說資本市場對於阿里控股申通這件事不太看好,投資者也用股價表明了自己的立場,但有了阿里的信息和服務優勢,申通未來的發展前途還是挺光明的。你覺得抱上「阿里爸爸」的大腿後,申通的結局會是怎麼樣的呢?

  最後推薦一下診股小程序,平時來不及回復大家的個股問題,可以用小程序來診斷一下個股的情況。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股票匯。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李佳佳 HN153)

相關焦點

  • 拿下環球、加速上市,騰訊音樂娛樂為何獲資本市場看好?
    幾次大動作下來,TME不僅在市場鞏固了自己在國內音樂市場的領軍地位,而且也在上市的道路上開始了自己的加速跑!  拿下環球,集齊全球三大唱片!  此前,TME已經跟索尼音樂、華納音樂達成獨家版權戰略合作,這次拿下環球後,TME已經集齊全球三大唱片公司的版權。  騰訊音樂的下一步動作  據了解,跟環球音樂達成合作是群雄逐鹿的過程,BAT,外加網易都加入到了這場戰爭中來。除了騰訊,旗下擁有百度音樂的太合,阿里音樂和網易雲音樂都加入了爭奪環球音樂的隊伍。
  • 被業主維權 資本市場用腳投票 龍湖地產怎麼了?
    曾經,龍湖地產的系列產品被大家認可的原因一致被認為是龍湖地產總是站在客戶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無論龍湖哪個產品系,給你的感覺都是舒適而且非常美觀的,因為龍湖總是會站在客戶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然而,近期發生的系列事件卻讓龍湖地產與客戶處於了對立面。
  • 郭廣昌「買酒上癮」豪擲126億
    因為捨得酒業,有老酒,有品牌,有團隊,有全國性的網絡,豫園股份有資本,有實業支撐,有做酒業的可持續發展的決心。」他進一步指出,「政府通過制定公司的章程,來實現對重組之後的捨得酒業有足夠的影響力。未來捨得酒業會迎來嶄新的發展篇章,利用復星的資本,充分盤活捨得酒業的老酒資源、網絡資源、人才團隊資源和品牌資源,捨得酒業會迎來嶄新的發展篇章。」
  • 「原創」北汽新能源借殼上市首日暴跌 資本市場用腳投票
    9月27日,借殼S藍谷登陸A股的北汽藍谷(600733.SH),復盤後即遭資本市場無情打壓:低開後直線下跌12%,盤中臨停;上午10點左右恢復交易後跌幅擴大至逾23%,再度臨停。截至記者發稿,北汽藍谷仍未復牌。「北汽新能源上市首日,股價暴跌導致連續盤中停牌,二級市場投資者入市需關注風險。」
  • 快訊|「宇宙第一增速」房企股價崩盤 業績造假遭遇資本市場用腳投票
    該排行榜顯示,佳源集團2017年的銷售額為79.2億,2018年銷售額為875.5億,一年內銷售額上漲了10倍有餘。「按照這個增速,2019年佳源集團就將超越碧桂園成為宇宙第一房企了」,業內人士笑稱。1月14日,該公司發布聲明稱,佳源集團與佳源國際主體完全不一致,實際情況是佳源集團2017年銷售額為508.25億,2018年銷售額為875.5億,實際增幅72.2%。
  • 高瓴豪擲158億 上位第2大股東
    12月20日,千億光伏巨頭隆基股份獲知名投資機構高瓴資本青睞,後者擬豪擲近160億元受讓股東李春安持有的公司6%股份。此次受讓完成後,高瓴資本將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今年以來,高瓴資本多次大手筆投資,使得其新能源布局再次成為市場關注焦點。隆基股份是高瓴繼12月9日參與通威股份定增後的再一個光伏標的。
  • 股市遭遇投資者「用腳投票」
    根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今年全年滬深A股市場限售股解禁將達到1339億股,解禁總市值接近3萬億元。僅僅2月份,IPO(新股首次公開發行)限售股解禁和股改限售股解禁市值總額,就將超過2500億元。  如果說,這些限售股的解禁流通,是市場已經預知的,投資者似乎不該「用腳投票」。那麼,在如此大的解禁壓力下,新股發行及再融資絲毫沒有緩步,反而大踏步邁進,無疑讓市場雪上加霜。
  • 豪擲110億欲「迎娶」丹化科技,這家公司曾127億拿...
    繼127億元拿下東方盛虹(000301)後,盛控集團又要斥巨資迎娶丹化科技(600844)。值得注意的是,兩家標的公司均為國資背景的上市公司。作價110億收購斯爾邦6月13日晚,丹化科技正式披露《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預案》,丹化科技擬以3.66元/股向江蘇斯爾邦石化有限公司全體股東發行股份30.05億股購買其100%股權。本次交易的標的資產預估交易價格為110億元。
  • 「蛇吞象」的後果——帝國崩塌、首富破產,資本擴張要慎重啊!
    就在那時,朱吉滿得到消息,黑龍江某研究所附屬藥廠瀕臨倒閉,他依然拿下了這間藥廠,也就是之後的譽衡藥業了。朱吉滿之所以會選擇這家要破產的小藥廠,是因為他很看好這間藥廠的「松梅樂」,認為以後一定有不錯的市場。事實證明,朱吉滿的這次押注沒有錯,在2004年的時候,「松梅樂」被列入醫保行列,為譽衡藥業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 用手投票還是用腳投票
    如果上市公司出現問題,投資者大部分選擇用腳投票,把股票一拋一走了之,即使像基金這樣有實力的機構投資者,也不願意參加股東大會,用手投票來否決一些公司議案。不過,上周五出現一個很意外的事件,在格力電器的股東大會上,以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採取用手投票的方式,否決了大股東推選的一個董事會人選,自己推選的一位董事會人選則獲得通過。
  • 雷軍大幅調整小米布局:資本市場用腳投票 今日股價差點創上市以來...
    挖貝網 1月4日晚消息,雖然雷軍在國內大幅調整小米(01810)的布局,但資本市場卻在用腳投票,今日小米集團股價差點創上市以來新低。最近2個月,雷軍對小米進行大幅改革。2018年12月底,為了加強在中國市場投入,將銷售與服務部改組為中國區,任命集團高級副總裁王川兼任中國區總裁,向CEO匯報。
  • 豪擲4億包機,先送海鮮來華,再運口罩回家
    豪擲4億包機,先送海鮮來華,再運口罩回家受到疫情的影響,很多國家不但是因為醫療物資緊缺而遭遇了難題,更是在疫情的影響之下,經濟狀況也出現了危機,由於疫情對國際間的貿易交流影響非常之大,所以現在很多依賴出口業的國家都十分的頭疼,希望疫情能早日過去。澳大利亞想到好方法?豪擲4億包機,先送海鮮來華,再運口罩回家。
  • 張信哲豪擲1.4億購大安森林公園豪宅 和黑範當鄰居
    張信哲深耕大陸市場多年,招牌金曲「愛如潮水」、「過火」打遍天下,2年前參加「我是歌手」聲勢再漲,年收入至少上億,他理財有方,在上海、北京都投資房產,去年12月再以1.42億元購入大安森林公園附近百坪豪宅「方念拾山」,該棟大樓隱密性高,一層僅一戶,總戶數僅13戶,和陳建州、範瑋琪夫婦當鄰居
  • 繼中渝置地12億收購倫敦大廈後 李錦記豪擲13億買下另一大廈
    繼中渝置地12億收購倫敦大廈後 李錦記豪擲13億買下另一大廈  葉研 • 2017-07-27 17:20:45
  • 豪擲845億!ATT將正式收購時代華納
    這次收購AT&T也將花費845億美元。許多媒體認為,隨著Verizon計劃收購雅虎以及AT&T收購時代華納,電信公司從單純的通信服務商轉變成為內容提供商已經成為這個行業的大勢所趨。豪擲845億!AT&T將正式收購時代華納(圖片來自於Engadget)   據悉,AT&T收購時代華納的方式將為現金加股票。
  • 市場直接用腳投票了
    昨天晚上出新聞,創業板註冊制來了,漲跌停限制都改為20%,很多人都叫好,還有一部分二貨叫喚著開通T+0交易,我只想說這些都開通了,也就意味著去散戶化開始了,往常一天虧損10%就到頭了,這些都開始執行,一天虧個30%都跟玩似的,有幾個散戶能扛住這樣的風險。
  • 人民日報金海觀潮:小股東不能只是「用腳投票」
    其中的關鍵一環,是提高中小股東的話語權,健全上市公司股東投票和表決機制      近期,萬科成為資本市場的熱點話題。在這一事件中,大股東之間、大股東和管理層之間你來我往,一舉一動都備受注目。然而,實際掌握著大部分股權的中小股東群體,卻顯得有些默默無聞。有人認為,「『神仙打架』,中小股東目前缺乏有效的程序參與決策、保護自己,如果認為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就只能賣出股票」。
  • 「Mirror頭條」觀眾不再用腳投票,偽經驗主義失靈
    一部《流浪地球》,一部《哪吒》,攪動了有些落寞的2019電影市場,這兩部影片背後透露的是:國產科幻電影與國產動畫電影的升級再造,當資本潮水褪去,一批在角落裡默默修煉內功的新生代導演,等到了風來。當下口碑發酵攪動票房,觀眾不再用腳投票,那些在角落裡默默沉下心打磨作品的新生代導演,正在用自己的「笨」法破解偽經驗主義,創造著一部部爆款作品。不驕不躁,用時間沉澱好作品在影視行業,有時候離成功只差一部爆款代表作。
  • 「用腳投票」 及其他
    □ 林 鳴  在消費場所遇到不順心的事兒,表達情緒最直接的方式是什麼?投票。本人認為,消費者最直接的投票形式,是用眼睛和嘴巴。比如筆者去糕餅店買蛋糕,發現蛋糕居然降價5元。拿眼一瞧,便發現外形小了很多。對於種種變相漲價,我順口「表揚」了一句:這老闆夠聰明的啊。而內心已經打定主意,絕不會再買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