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人書房,看古代人的雅趣生活!

2021-01-15 網易

  書房是個美妙的地方。

  無論外界如何喧囂,進入這個小小空間,宛如到了一片淨土。

  博爾赫斯說,如果有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

  圖書館太大,小小書房便足以撫慰我們疲憊的心。

  

  其實,要論書房的精緻有品位,中國人的傳統書房絕對是數一數二。

  茶香墨韻,書裡芳華,書房骨子裡的風雅,換一刻悠然。

  一 桌 一 椅 一 方 幾

  一 窗 一 屏 一 天 地

  

  書房在古代又叫書齋,是專門用作閱讀、寫字、清修或工作的地方。

  《書齋說》裡講:書齋宜明朗、清淨,不可太寬敞。

  中國人的書房講究的不是空間大,而是明淨,使心舒暢,太寬敞反會損傷目力,很有意思。

  對於書房的裝飾,李漁在《閒情偶寄》中說得好:「宜簡不宜繁」。

  有屋一間,無論大小,一桌一椅一方幾,一燈一人一卷書,便有了於日常中沉思靜悟、安頓心靈的所在。

  

  唐代劉禹錫雖只有一間簡陋的書房,但「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誰都願有這樣的書房,吟詩作畫,彈琴對弈,歡欣會友,不亦樂乎。

  對於書房的陳設,中國人的骨子裡一直都有很深的紅木情結。

  因為木頭既有複雜的紋路記錄時光的變化、歲月的記憶,又有溫和敦厚的品質天性,貼合中國人的心性。

  所以只需在書房裡添置一張木桌,一把木椅,一方木幾,闢一扇木質鏤花的窗,搭上屏風、竹簾、帷幕,就是不張揚的心安處。

  文 房 裡 讀 萬 卷 書

  方 寸 間 行 萬 裡 路

  

  《說文解字》中說:齋,潔也,即書齋有高潔清雅之意。

  古人覺得身入書房,心神俱靜、陶冶性靈,如同齋戒一般。

  和外國人的張揚相比,中國人的書房則講究內斂,除了陳設至簡,甚至還有諸多文人將其築於山林水濱,或隱於郊野,獨享人間清歡。

  

  古有陸遊,將他的「老學庵」築於鏡湖之濱,開門臨水,啟窗見山,心遊神馳,好不自然,「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送流年。」

  今有梁實秋,將書房修於半山腰。

  即使不在山中,許多文人也會在書房周邊植樹種花,以襯清幽。

  紀曉嵐就曾在「閱微草堂」的前院種滿藤蘿,後院栽滿海棠。

  春天海棠花開,滿屋盈香,夏季藤蘿委地,一陣陰涼。

  林黛玉的「瀟湘館」更是「翠竹掩映,婆娑玉立,石子漫路,小溪潺潺,繞階緣房」,如詩如畫、清新脫俗、雅致清幽。

  

  靜在屋外,也在屋內

  文人們都會在書房栽上一些小花小草,仿佛將山水間的幽靜帶到眼前。

  書房又稱「芸窗」、「芸館」,是因為古人常在書房用芸草幫書防蟲,芸草就是七裡香,於案頭擺上一盆,清新怡人。

  古人還喜歡在案頭上擺放菖蒲,盆養的菖蒲生於水中石頭之上,無需泥土,稱為「石菖蒲」,其俊秀卓然的氣韻正合文人寧靜致遠的夢想。

  

  書房因靜而遠 喧闐神氣散

  

  文 房 之 清 供

  墨 客 之 雅 玩

  談到書房不得不說「文房清供」。

  它既是指書房用具,也是文人雅客賞玩之物。

  雖說中式書房要求簡約雅靜,卻不意味著簡單,大大小小的文房雅件,體現了中國文人獨有的生活情趣。

  

  每個雅件,都是通向五官五感的精神享受。

  嗅

  文房百器,爐為首器。

  古人書房中常設香爐,篆香繚繞,將人引入高山流水的冥想,帶入曠遠澄澈的境界。

  銅爐常置案頭,焚香一柱,煙氣氤氳,仿佛有紅袖添香。

  

  聽

  善琴者通達從容,文人的書房中通常會有古琴,或懸於牆壁,或置於案頭,閒時坐撫琴,明月來相照。

  

  觀

  古人稱奇石為石玩或玩石。

  文人大多愛石,愛它的堅強和風骨,常將其置於文房之中。

  靈壁石是四大賞石之首,雖然沒有絢爛的顏色,但形態萬狀,石質堅硬,敲之鏗鏗然,從戰國時就為文人所鍾愛。

  

  賞

  除了為人熟知的文房四寶,文人的書房裡還有「第五寶」──水盂。

  水盂小巧而雅致,富有情趣,是書房中的貯水小罐,為硯添水用。

  沒了它,無法磨硯,更別提揮毫。

  若用碗碟替代,那意境一下子就毀了一半。

  青花瓷、漆器,還有銅甚至水晶……

  水盂的質地千變萬化,誰家書房有它,說明離雅士更近了一步。

  

  印

  文人雅客還都有一方印章。

  印,方寸之間有乾坤,文人總愛把玩。

  它巧妙地將繪畫、書法、雕刻等藝術融於一體,一副字畫沒有印章,就如一個句子沒有句號,一個書房沒有印章,猶如一篇文章沒有終段。

  

  志

  一個文雅的書房,常以字畫明志。

  字畫在中國人的書房裡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

  靈秀淡雅、淋漓悠遠的山水,表明心胸豁達,清秀靈動的花鳥,又示自己富於情趣,警句格言的牌匾,則句句點醒人心。

  

  書房是一個人氣質養成的地方。

  從書房名號、整體布局到每個陳設的細節,都烙上了主人的影子、染上了主人靈魂的馨香。

  古樸靜雅的書架案臺、木質鏤花的門窗屏風,古樸生香的文玩雅件……

  願你也有個書房,總是在不經意的細節裡,打動著人心、驚豔了歲月、也溫柔了時光。

  *文章來源斫木營造,侵權請告知!任何涉及版權權益問題請事先留言或加好友告知,我們第一時間說明或刪除並賠付版權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文人雅趣|漫話室名齋號(多圖)
    為齋號命名,也算是中國文人志士的雅趣。最早的書齋是沒有名字的,到底是誰一時興起,最先給書齋添上「齋號」,而今已經無從考證。但「齋號」文化卻流傳下來,成為中國書齋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古往今來,大凡文人墨客都要給自己的書房、畫室起個雅名,亦謂之齋號。齋號的取名,既反映主人的個性與品性,又關聯主人的寄情與愛好。
  • 楠書房體驗古代文人雅致生活
    古時,上至王公貴族,下至文人雅士,無不把蘊涵著茶之心語的茶器,作為其賦詩吟詞、聞香問禪的心梯,茶器已經超出了實用範圍成為時代審美情趣的體現。  坐落在後海北沿的楠書房,是以展示中國古代文人書房雅致生活的體驗式會館,連層的中式小樓,是後海最好的臨湖觀景地方。
  • 文人的理想國:王世襄與他的明式書房!
    書房是中國歷代文人私密的理想國,作為明式家具研究的執牛耳者,當代文人王世襄的書房為何模樣? 讓我們一起跟隨前美國加州中國古典家具博物館策展人莎拉·韓蕙(Sarah Handler)女士重憶往事,從那件著名的紫檀插肩榫大畫案談起,共敘文房清樂。
  • 古代文人的樂園,書房就是他們的天堂!
    #書房是個美妙的地方。圖書館太大,小小書房便足以撫慰我們疲憊的心。其實,要論書房的精緻有品位,中國人的傳統書房絕對是數一數二。茶香墨韻,書裡芳華。書房骨子裡的風雅,換一刻悠然。書房在古代又叫書齋,是專門用作閱讀、寫字、清修或工作的地方。
  • 古人的書房|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
    書房文化自然也頗受人們重視。書房是文人的精神家園,寄寓著文人志士「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情懷,同時也供奉著自己的理想與操守。步入書房,心神俱靜。此刻,仿佛離開了一個世事紛擾的世界,走向了屬於自己的心中天地。倚樓聽風雨,去感受那「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閒適清雅。
  • 文人雅室,荔枝木隨形鏤空花架,空間營造
    荔枝木 | 底座54*36.5*102cm文人雅士,理想的家居環境很大層面上是滿足精神上的需求,功能與審美相一致,崇尚天然,追求清靜雅逸、閒適自在,以雅為重,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乃是舊時文人的生活情趣。
  • 明清文人的「小心機」都裝進了書房裡 把握這些「細節」你也能很雅致
    明清文人的審美如何?他們為什麼如此熱衷於書房的空間布置?這些古人的書房與我們現代的書房相比,又有什麼不一樣?趕緊來看看。  書房  明清文人的書房很「個性化」  但風格追求接近自然、遠離塵囂  追溯書房的歷史,我們發現唐人的生活中就已經出現了書房,到了宋代,風雅的宋人多喜歡用隔斷闢出相對獨立的空間,並以「小室」「小閣」稱之,像南宋詩人陸遊的「書巢」,空間就小如巢穴
  • 裝點書房黃金屋,山水凸顯獨家品位
    書房裡沒有外界的喧囂與煩躁,沒有城市的繁華與寂寞,只有恬靜與舒適。書房是學習辦公的地方,那麼,書房的裝飾畫就很重要了,古代文人雅士在書裡掛山水畫裝飾非常常見,一來有山有水氣韻流動裝飾環境雅致,二來自然山水讓人心神寧靜,有助於修身養性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之中,在今天也同樣如此,在書房裡掛一幅雅致美麗的國畫山水作品,美景天成秀麗獨特,是最合適不過的選擇了,這樣不但起到修身養性的作用,而且能夠提高居室主人的文化品位,給家裡營造祥和、閒適的家居氛圍。
  • 一對廣為流傳的文人書房楹聯賞析
    文人更是以聯冶情、以聯抒懷、以聯託志,在他們的生活裡處處都有對聯的影子,比如書房、鎮尺、甚至茶壺上都寫有主人情趣志向楹聯。陸遊年輕時志存高遠,他為自己的書房寫了一幅楹聯,上聯是:萬裡風雲三尺劍,下聯是:一庭花草半床書。這對聯上下字如榫卯入槽般平仄對對相扣,上聯仄起,下聯平收,讀來真是朗朗上口餘音繞梁。
  • 古代人寫錯字了怎麼辦,文人隨身帶刀,天下第一行書錯字將近二十
    但古代人沒有這些逆天的裝備,他們如果寫出錯別字怎麼辦? ▲現代的文具已經很逆天了 1 天下第一行書錯字將近二十 其實,古人寫錯字的情況不多,不是古代人認真
  • 文人雅趣:收藏當屬文房最雅,古人的文房不能缺的物件!
    清供的完整體系產生於漢唐以後,唐宋時期已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佛教傳至日本後,也把「禪房供花」的佛供禮儀帶去,成為古時家居裡祭拜神佛的場所。有名之供,可按節日分,如歲朝清供、瑞陽清供、中秋清供等,歲朝即一歲之始,也就是農曆正月初一,有慶祝新的一年開始,並預報一歲平安吉慶之意。
  • 經典的文人書房對聯集選
    書房用聯書室楹聯文化或抒發情感、或戲弄人生、或針砭時事、或表達雅興,從中可探討出學者的心情和嗜好。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送流年陸遊題「書巢」聯。以「巢」名書齋,足見耽書之甚。萬卷伴終生,是放翁的真實寫照。放翁嗜書,老而彌篤。有「讀書有味身忘老」之名句傳世。
  • 文房——文人的精神家園
    大量的史實證明,彼時的「士大夫」們在公務之暇多寄情於琴、棋、書、畫等,其場所即為之特闢的書房。趙希鵠著《洞天清祿集》有云:「明窗淨几,羅列布置;篆香居中,佳客玉立相映。時取古人妙跡以觀,鳥篆蝸書,奇峰遠水,摩挲鐘鼎,親見周商。端研湧巖泉,焦桐鳴玉佩,不知身居人世,所謂受用清福,孰有逾此者乎?是境也,閬苑瑤池未必是過。」描寫了理想化的書房環境。
  • 蘇派中式,江南裡的文人生活
    雅人,雅趣,雅室。 即便現在已經不是出口便成詩的古代,但隨著中式文化興起,人們依舊嚮往著飄逸灑脫而富有文化感,詩意化的從前。
  • 古代書房的經典——案頭幾
    古代文人的書房,少不了文房四寶,而案頭幾是文人書房中的常見玩意兒,古人有云:「書案頭所置小几」,這裡說的就是案頭幾,主要是用來放置文具、茶具、花瓶、植物等的一個小器具,別看案頭幾個子小,但它是點綴書房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器物。
  • 林語堂臺灣庭院故居,文人理想與生活美學的結合
    關於這位文化大家的故居,大家一定很感興趣,而且是經由他自己親手設計,可以說是融合了文人理想的居所,它到底是什麼樣的呢?林語堂(1895年-1976年),福建龍溪(今漳州)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 ,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學者、翻譯家、語言學家,新道家代表人物。
  • 書房:古代士子的精神家園
    對於中國文人而言,書房實現了讀書作畫、識人見客等功能,也是文人心中的精神象牙塔。古人多「學而優則仕」,在崇尚文人的社會,書房自然也成為主人最為看重的場所。對於書房使用的器具、陳設偏愛,幾乎全部由文人墨客的審美決定。對於古代書房陳設的研究,既意在重現古典器具用度,也對當下國人追求風清雅致的生活品質提出啟示。
  • 韓天衡美術館開啟兩日網課,《回眸兩宋》帶你體驗宋代文人生活
    圖說:韓回之身著宋代服飾在現場 官方圖今天下午,韓天衡美術館《回眸兩宋》展廳裡,韓天衡美術館藝術總監韓回之身著宋代服飾,頭戴宋代男子盛行的簪花,在直播鏡頭前帶領觀眾走進了宋代文人的雅致生活。《回眸兩宋》以史志、詩詞及古畫為參考依據,結合文物展覽、真人展演、大咖演講等形式,全方位展現兩宋時期文人的精緻生活,讓學生和廣大觀眾跨越千年歷史,深入感受宋代文化的典雅興盛。
  • 書房的九大標準
    書房對於文人來說,是一個非常特殊且重要的存在。尤其在漢族文化的一個巔峰年代——明代,明代文人的書房叫書齋。與房相比,「齋」一字,也許更有了一些出世的意味。明代文人認為書房宜明朗、清淨,可調絲竹,閱金經即可,不宜太寬敞。古人認為,明淨則可以使心舒暢,神氣清爽,屋大則傷目力,尤其是書房這種,可以容身讀書則為滿足。原想著乾隆的書房《三希堂》才8平方米是否太小了,現在終於明白原來書房不宜太大。
  • 現代中式書房-屬於現代獨有的書房
    現代中式書房,繼承古時的風雅感更增加些許的放空感那是屬於現代獨有的書房。現代人講究生活之樂趣書房作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追了宋代家具的簡雅之美隨了明清的崇尚文化重塑了典雅平正的東方氣質。綠植和器具填了書房血肉中式家具講究原汁原味木質書桌配上明式官帽椅即使是窗邊蒲團也做的古樸講究。一張考究書架裝滿古書筆墨紙硯在桌上為之點綴山石、綠植的擺放增加室內活力幾隻檀香青煙浮動乃是書香門第的大氣。書房對於中國人來說實在是難以拋棄藏書萬卷,戲墨自娛是它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