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房是中國歷代文人私密的理想國,作為明式家具研究的執牛耳者,當代文人王世襄的書房為何模樣?
讓我們一起跟隨前美國加州中國古典家具博物館策展人莎拉·韓蕙(Sarah Handler)女士重憶往事,從那件著名的紫檀插肩榫大畫案談起,共敘文房清樂。
文人的理想國
王世襄與他的明式書房
1984 年,受知名學者王世襄(1914~2009 年)先生之邀,我前往北京,將其著作《明式家具珍賞》(Classic Chinese Furnitur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一書翻譯成英文。
王世襄的家在北京胡同的四合院,他與家人曾住在書房是中國歷代文人私密的理想國。
其中的三間房裡,屋內放滿其所藏的中國古典家具。
我們共事一年,在他那張明代紫檀插肩榫大畫案前完成書稿。
王世襄還是一位美食家,擅長廚藝且待客周到,在他家品嘗的精緻時令點心與茶,至今仍回味無窮。
王世襄於其明紫檀插肩榫大畫案前伏案寫作
他坐在畫案前,每日醉心於研究中國古典家具,將所思所想注之於墨,再以實物驗證所寫是否妥當。
院內常有鴿哨伴耳,若隱若現,如笛聲般清遠,時至隆冬,仍可聽到蟈蟈在葫蘆中吟唱。
20 世紀末,這座王世襄幾乎住了一輩子的四合院被推倒,其所藏家具被一位香港藏家悉數買走,後捐贈予上海博物館。
那張與他朝夕相處的畫案被置於博物館展廳正中的展臺上。
現陳列於上海博物館的紫檀插肩榫大畫案
高度上光的表面仿佛拒人於千裡之外,全無私人物品的痕跡,於我而言既陌生又頗感不安。
但這是對王世襄恰如其分的紀念,對博物館的古典家具收藏來說亦增添了一件重要藏品。
大樹圖袁荃猷公元1996 年剪紙
王世襄妻子袁荃猷(1920~2003年)的剪紙作品《大樹圖》象徵了他的一生,而這張畫案正處於畫面的中心。
畫案之上是其部分著作與最愛的植物,他在這裡著書立說,揮墨吟詩,醉心學術,研究他鍾愛的家具、漆器與竹雕,養鴿子、鬥蟈蟈、玩葫蘆。
在中國,如此之大的桌子被稱為「畫案」。
無論男女,但凡受過教育的中國人都擅長書畫,這是其修養與社會地位的象徵。
無論是用絹或紙,都需要大畫案及寬敞的空間以便於創作,並放置文房四寶與文人清玩。
蘇州博物館書房陳設
畫案是文人的珍貴之物,時有如書畫鈐印一般於畫案上鐫刻銘文。
此類銘文在家具中甚為少見,通常僅見於畫案之上。
清宗室溥侗得到這件紫檀畫案後,於1907 年題識鐫刻,述其來歷。
此畫案曾為明末河南商丘望族宋犖(1634~1713年)家傳之物,後被人賣至北京,又為溥侗所藏,其上銘文為:
昔張叔未藏有項墨林棐幾、周公瑕紫檀坐具,制銘賦詩鍥其上,備載《清儀閣集》中。此畫案得之商丘宋氏,蓋西陂舊物也。囊哲留遺,精雅完好。與墨林棐幾、公瑕坐具,並堪珍重。摩挲拂拭,私幸於吾有夙緣。用題數語,以志景仰。丁未秋日,西園嬾侗識。
畫案牙條上溥侗題識的拓本
此案由珍貴的紫檀製成,木質堅實厚重,體量寬大,用料闊綽,線條簡雅,牙子、腿足邊緣有飽滿陽線,雲紋牙頭承上啟下,足端稍作雕飾。
角牙的榫法巧用一對卷草紋作裝飾,而非僅以單調的線條過渡,給人輕快簡約之感。
至20世紀,這件線條流暢、紋飾精美、用料考究的家具被公認為「中國古典家具」或言「明式家具」的典範之作。
明紫檀插肩榫大畫案細部
這類木家具採用榫卯結構,不用釘子與黏合劑,各部分可輕易拆卸。
在文化大革命時期,王世襄意識到這件珍寶可能會毀於紅衛兵之手,便將各部件拆下,再用繩索緊緊綁牢。
王氏夫婦都在博物館與藝術研究所工作,紅衛兵抄家時找到這張畫案,將其扣至孔廟。
文革之後,王世襄從鄉下返京,所有物件得以收回。
王世襄與祖連朋師傅
在木藝大師的協助下,他復原了這張畫案。
畫案位於書房窗邊,窗外有四時景致,王世襄坐於紫檀座椅上伏案寫作,踏在一張長足踏上。
畫案沒有抽屜,所以他將一些小物件放置在窗邊的木盒及書櫃的小盒中。
其身後是一件宋代的銅菩薩頭像,文房清玩置於桌面,古香爐裡時有香氣縈繞,這便是王世襄的書房。
王世襄先生書房
書房作為文人的棲息之所,是其私密的理想國。
書房是文人修養的象徵,他們在這讀書、著述、繪畫、彈琴,盡享文人雅事,沉醉於古今藝術。
這亦是與友人相交之地,可邀三五知己到此吟詩唱和。
若不想與妻妾同房,還可在此獨處休憩。
在中國,除在戲劇與小說插圖和春宮圖中有所表現外,私人的居住空間很少被描繪。
然而,書房在文人心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常出現於描繪山水、庭院、莊園的畫作之中,即使有時只是露出可窺見的一角。
唐寅(1470—1523 )的《守耕圖卷》中〔下圖〕,描繪了山腳河畔的莊園景致,書房是畫中唯一可見細節的房間。
(明)唐寅《守耕圖卷》細部
手卷,紙本水墨 縱32.2 釐米*橫99.2 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在繪畫中,書房多隱於幽靜庭院一隅或藏於深山之中,位於整個院落布局前部的情況甚是少見。
(清)楊晉《史文靖公下直讀書圖》細部
手卷,絹本設色 縱45.4 釐米*橫224.5 釐米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這幅《史文靖公下直讀書圖》為楊晉(1644 —1728年)所繪〔下圖〕。
坐在院內書房的書桌前,庭院滿目青蔥,明顯是一處達官顯貴的豪宅深院。
畫軸右側為一條溪畔小徑,石橋跨於溪上,沿著小路可步入庭院之中,畫面最左側為一扇滿月形門,可通往另一處院落。
書房前植芭蕉、松樹,枝葉環茂,怪石嶙峋,整個院落看似自然,實則獨運匠心,無一不彰顯主人的品位與意趣。
院內所種植物也寓意深遠,以物託志:松堅韌高潔,竹正直謙遜,以喻君子,雨打芭蕉,更顯清幽僻靜,梧桐引鳳來,可激勵求取功名之心。
圓形門後通往一處道家思想裡的極樂之地,那裡有理想中的生活。
石頭飾以藍色,象徵道家的永生之地,佇思凝神,可進入精神的極地之境。
在實際建造中,大多書房所在的位置都可俯瞰整個庭院。
文人坐於山間的書房,周遭皆為可喚醒其靈感之物,植物、奇石、書畫、古籍、書桌、文房用具,莫不如是。
文人的畫案歷來是備受器重之物,也是極具價值的古董。
文人在書作中也會對此類器物傾注更多的關注。
與家具不同,有些畫案甚至可知為何人所制。
(明)張希黃 竹雕筆筒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在書房中,文房清玩必不可少,明末竹雕大師張希黃(活躍於公元17 世紀早期)以擅長「留青竹刻」而揚名於世,在他所制的這件竹雕筆筒上,可見人物漫步於山間〔上圖〕。
另一紫砂筆架亦值得玩味〔下圖〕,為宜興紫砂名家陳鳴遠(活躍於公元1573 ~1620年)所作,形似梅枝,點以朱色花蕾,渾然天成,形狀宜放毛筆,似園林奇石,有巧奪天工之妙。
陳鳴遠 紫砂筆架
高5.7 釐米,長10.8 釐米
美國納爾遜藝術博物館藏
隱於山林的書房無疑令人神往,然而事實上,大多文人書房都處於都市之中。古人如此,今人亦如是。
20世紀文人王世襄的書房隱於偌大北京城中一座四合院的一隅,他坐在那張古雅的大畫案前,著書立說,伴鴿哨入耳,以筆墨為夢。
如古代文人一般,王世襄的書房裡案頭雅玩俯拾皆是,遁隱於此,可遠離俗塵煩擾,享受藝術之樂。
熱門文章
*文章來源明清家具研習社,侵權請告知!任何涉及版權權益問題請事先留言或加好友告知,我們第一時間說明或刪除並賠付版權費!
全 國
紅木從業者 | 紅木愛好者
都關注:紅木家具廠
正心、近心、方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