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早已成名的新詩人,一頭又扎進了甲骨堆,從最現代的語言轉到最古老的文字,真是夠『絕'的!
—王世襄
陳夢家(1911-1966) ,浙江上虞人,16歲開始作詩,20歲出版《夢家詩集》,蜚聲文壇。「新月派」代表詩人、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學術影響甚廣。其父為一名牧師,故而學貫中西、博聞古今。
1934年,陳夢家為燕京大學古文字學研究生,而王世襄則剛剛步入大學。兩人既為校友,也是近鄰,一個嬉弄玩樂,一個則勤學苦研。
明黃花梨燈掛椅(陳夢家舊藏)
而因為「明式家具」,兩個性格有別的人,終因一個共同志趣而開始切磋琢磨,成為摯友。
明鐵力四出頭官帽椅(王世襄舊藏)
王世襄曾經在《懷念夢家》一文中寫到二人的收藏趣事:
例如那對明紫檀直欞架格,在魯班館南口路東的家具店裡擺了一兩年,我去看過多次,力不能致,終為夢家所得。但我不像他那樣把大量精力傾注到學術研究中,經常騎輛破車,叩故家門,逛鬼市攤,不惜費工夫,所以能買到夢家未能見到的東西。我以廉值買到一對鐵力木官帽椅,夢家說:「你簡直是白揀,應該送給我!」端起一把來要拿走。我說:「白揀也不能送給你。」又搶了回來。夢家買到一具明黃花梨五足圓香幾,我愛極了。我說:「你多少錢買的,加十倍讓給我。」抱起來想奪門而出。夢家說:「加一百倍也不行!」被他迎門攔住……
明黃花梨五足內卷香幾(陳夢家舊藏)
陳夢家除了藏玩古典家具,對漆器、版畫、竹刻也頗有興趣,他曾對王世襄先生說道: 「現在我致力於專業研究,待年老時再做些專業以外有興趣的工作。」
而其所謂待老而為之事,卻隨他的英年早逝不得而終。
明黃花梨玫瑰椅(陳夢家舊藏)
多年後王世襄回憶道:
……1966年9月聽到夢家的噩耗,感到特別悲痛。自身難保的我,當時不敢有何表示,只有把悲痛埋到內心最深處。……夢家!夢家!嗚呼尚饗!!
悲痛的淚水在字裡行間流淌。
王世襄先生心有此憾,在編著《明式家具珍賞》一書扉頁赫然印有:僅以此冊紀念陳夢家先生。並撰文懷念陳夢家,「如果天假其年,幸逃劫難,活到今天,我相信早已寫成明代家具的皇皇巨著。這個題目輪不到我去寫,就是想寫也不敢寫了。」
元黃花梨圓後背交椅(陳夢家舊藏)
由此可見王世襄先生與陳夢家先生交誼之深。
陳夢家論傳統藝術
明黃花梨夾頭榫酒桌(陳夢家舊藏)
古人論:「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庸 "概念在陳夢家的藝術論述裡多次出現,他認為一切物之表現都要有節度,以求得「中和」之結果。
明黃花梨無束腰羅鍋棖加卡子花方桌(陳夢家舊藏)
一件作品,形式若是太過簡單直白,恐怕顯得粗鄙寡淡;而如果繁縟裝飾太重,又會變成性靈的桎梏。簡中求精,淡中寓濃,二者相調,方為和諧。藝術只有達此般境地,才算得上是作者「涵養工夫」下的成熟作品。
明鐵力木板足開光條幾(陳夢家舊藏)
一件優秀的明式家具,簡樸的造型伴隨著精巧細節, 自成中和之美;一首經典的古代詩詞,凝練的語句蘊積了豐富的情感,便生雋永之韻。
明黃花梨四出頭官帽椅(陳夢家舊藏)
明紫檀直欞架格(陳夢家舊藏)
陳夢家從各種藝術形式中洞悉出「中庸式」的美:「輕描淡寫的少數幾筆墨色的寫意畫,留出很多的空白;一張簡樸的明代琴桌全身是素的,只是幾個略帶文飾的『牙」;一個素的銅器只在蓋上鑄上小小三個伏獸。這是把大部分的間空打在整個美術設計以內。
書本和書畫的裝裱,在所刻文字和所作書畫本身以外,留出很大的'天地頭',這樣既使一幅滿滿的山水或一篇繁瑣的考證,看起來比較不緊張一點(天地頭也有實用的意義,在書本上可以作批註校記,在書畫上可以詩跋題記) 。這種是用襯託的間空。我現在坐的是一張明代黃花梨椅子,其上部的背雕出了繁縟的許多圖像而下部的足全是素的,只有一小朵雕花。這種是用一部分的間空來調和或衝淡另一部分的繁縟。」
明黃花梨霸王棖條桌(陳夢家舊藏)
明黃花梨透空後背架格、鸂鶒木圓角炕櫃(陳夢家舊藏)
這種「間空」手段,便是一種中庸調和之道,它將繁縟與簡樸揉捏得恰到好處,令人賞之不厭。"間空」的功能在於讓作品「有一部分文飾而留出多半的空白,這些空白也並非只是空白而已,它們本身是不裝飾的裝飾,一種無言之言。古人所謂弦外之音,所謂涵蓄,就是這個意思。」這能使一件作品在充分表現其美的同時,又令觀者在閒適雅靜的氛圍中,從容樂賞、自在怡情。」間空「,幾乎成為了中國優秀藝術的一般準則。
明黃花梨三層架格(陳夢家舊藏)
陳夢家這種「中庸式」的藝術思想,似乎源於他所熱愛的文學,他曾在《文學上的中庸論》一文中闡述曰:"試回頭看中國向來對於文學的態度,自從孔子說詩三百的「思無邪',至漢之尊儒,唐韓愈倡文以載道說,宋理學更以道學淹沒了所有文章的性靈,這一脈相傳的」輕文重質「實是把文學變成傳道的工具。
明黃花梨有束腰直足榻(陳夢家舊藏)
明黃花梨兩卷角牙琴桌(陳夢家舊藏)
然而反對此者,有魏晉人的玄談,唐詩的歌詠情性山水,以及明末三袁的主張性靈,一直到最近十數年新文學的解放束縛……故有人劃分中國文學為言志載道相互顏頏的流轉,以為歷代文質都是互為消長的,因此我們可以假定在這互相顏頏的逆流中,自然能產生一種中庸的文學。
明黃花梨夾頭榫帶屜板小平頭案(陳夢家舊藏)
明黃花梨高面盆架(陳夢家)
抑或是直抒性靈的言志,抑或是弘揚義理的載道,古人遊走在文藝道路的兩極之間,創作出多少璀璨文章。他們無論追求極致,還是奉行中庸,箇中高下,都留待後人評議。
資料來源:
|明式家具珍賞—王世襄||王世襄集—王世襄|
|夢甲室存文—陳夢家|
| 整理編輯—河州悟道 |
END
樸道治木 器美生活
小貼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