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承耀的明式家具收藏

2020-12-23 三聯生活

葉承耀的明式家具收藏

2007-01-30 10:14 作者:萇萇 2007年第6期

葉承耀的明式家具收藏,趕上了資本主義給他創造的機緣巧合,在整個80年代和90年代早期,香港買手在全球範圍內搜羅真品以求獲取利潤,市面上的明式家具多式多樣,價格合理。香港還是全球的黃花梨家具交易中心。

葉承耀的明式家具收藏,趕上了資本主義給他創造的機緣巧合,在整個80年代和90年代早期,香港買手在全球範圍內搜羅真品以求獲取利潤,市面上的明式家具多式多樣,價格合理。香港還是全球的黃花梨家具交易中心。

淡水灣的坡道上,一輛橙色的敞篷Mini Cooper出現在視野中,當它駛近時,擋風玻璃後駕駛座上的人的一頭華發若隱若現。在半山腰這幢高檔公寓,鄰居稱呼他為葉醫生,這是葉承耀最早獲得社會認知的身份,而真正令他名滿香江的則是他的古董家具收藏。

2003年9月,紐約佳士得舉行了一場大型明式家具拍賣會,68件拍品全部來自葉承耀的珍藏,最後拍出40件藏品,拍賣成交總額約為2262萬港元。其中成交最高的3件家具分別以200多萬港元拍出,包括明黃花梨三屏風獨板龍紋圍子羅漢床、明黃花梨靈芝紋衣架和明黃花梨兩卷角牙琴桌。然而4年後,一提起這場拍賣,葉承耀心中便升起無限遺憾。

進入「敏求精舍」

葉承耀祖籍福建,他的名字按輩分來自祖先葉光大所寫的一副對聯中的一句:「光明正大承家法。」爺爺是上個世紀初最早來香港的一批移民,後來成為一個殷實商人,曾經擁有九龍彌敦道幾乎整條街的房子,但家道逐漸中落,葉承耀記得到50年代末他的第一個兒子出生時,正趕上家族分家產,每人只分得幾萬港幣。葉承耀後來通過優良的教育和後天努力在社會地位上晉階,在香港大學念到三年級時,考入倫敦大學醫學院,在倫敦和美國行醫幾年後,又去哈佛念到醫學博士。

1965年,32歲的葉承耀回到香港開了私人診所。幾年後,手中有了閒錢,就跟著兩個叔父玩收藏。他的五叔父收藏古玉,七叔父收藏瓷器,1971年五叔父過世時,把收藏的古玉和書齋號「攻玉山房」一併傳給了他,不久後,葉承耀成為「敏求精舍」的會員。

「敏求精舍」是香港的一個文物收藏家組織,是成立於1960年的民間社團,全部由男性商界或其他行業精英組成。吸納會員的標準以入會門檻高、會員少而精著稱。據葉承耀介紹,現有會員40多名,最小的30多歲,年齡最大應該是93歲的實業家利榮森,他的收藏範圍從字畫到古玉、青銅器等。重要成員還包括,來自上海做暖水壺生意的範甲;以收藏鼻煙壺為主的皮膚科名醫鄧仲安,以及已故的羅桂祥博士,以經營維他奶起家、70年代蘇富比登陸香港時,羅已是重要買家。「敏求精舍」有私人會所,每月定期午餐,交流心得、鑑賞文物,經常在世界範圍內做展覽,而展覽的水準甚為業內人士重視。「前幾年,故宮博物院慶祝75周年,我們慶祝40周年,辦大型展覽,自己印目錄,這樣的圖鑑和書已經有50多本了。」葉承耀說,他曾經擔任過兩屆「敏求精舍」的主席,最早的主席胡惠春(仁牧)先生是瓷器收藏大家,對陶瓷器有非常廣博的知識,他的藏品有不少是他從上海南下香港時帶來的。

三四十年代,上海曾經是中國藝術品主要的收藏重地,當時的知名收藏家吳湖帆、錢鏡塘等在新中國成立後,只能通過在香港的熟人把收藏一一拿出來出售,時勢將香港地區造成中國藝術品收藏界的重要集散地。而從上海過來的收藏大家胡仁牧、仇焱之這些人幾乎影響了近40年的香港藝術收藏走向。「胡仁牧先生是銀行家,他常常拿著金條在世界各地買古董,挑選和保護都非常講究,租飛機運回來。」葉承耀說,「他對瓷器懂得相當透徹,當時覺得上海人比我們這些廣東人有文化。」上海收藏家的品位如細雨潤物般影響著香港收藏市場,自1973年起,蘇富比拍賣行常常舉行瓷器拍賣,又擴展了可供購買的古玩的範圍,種類幾乎月月不同,葉承耀最早的收藏也是從瓷器開始。

在70年代,「敏求精舍」成員是最活躍的一批中國古玩收藏家。香港地區的藏家數目一向很多,其中也不乏外國人的參與,瓷器收藏的價格居高不下。此時,儘管葉承耀已是皮膚科名醫,但財力仍遠比不上銀行家或者有家族財團支持的收藏家,於是將收藏的重點集中在當時售價相對便宜的字畫。2005年,北京嘉德拍賣會為葉承耀的92件古代和近現代書畫設辦專場,其中一件3米長的黃賓虹《山川臥遊圖》是他於1980年購得,最後以638萬元人民幣刷新黃賓虹個人書畫作品拍賣最高紀錄。

1985年,葉承耀看到香港三聯書店發行的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賞》,立刻對這類收藏感了興趣,並且迅速地從無到有——他大部分藏品購於其後的兩年,成了世界上擁有明式家具最多的藏家,即使在紐約拍賣會後,他手中仍有百餘件藏品。

專註明式家具收藏

從客廳,可以俯瞰光輝閃耀的淺水灣,窗簾擋住了從海灣反射過來的光線。客廳裡,擺放著一張乾隆年間的宮廷用雙龍捧壽描金紫檀長桌,繁複的雕琢帶著洛可可風格的影響,一對明代的黃花梨縮背玫瑰椅,烏木的架格是他從菲力浦·德·巴蓋(Philippe De Backer)手中買下來的,去年它剛參加過這個比利時收藏家在故宮博物院舉辦的明代家具收藏展,一張清末民初的七巧桌,由7個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桌子組成,可以任意擺放組合。這都是葉承耀最新的收藏,其他大部分的收藏品,儲存在一個恆溫恆溼的有專人看管的倉庫裡。

當年王世襄先生收藏明式家具時候,有一種時代造成的機緣巧合。60年左右,明代家具都集中在北京一個叫魯班館的地方,最好的家具拆開賣掉,他看著著急,天天去,以買木頭的價錢淘了很多家具回來。而葉承耀的明式家具收藏,也趕上了資本主義給他創造的機緣巧合:「我買家具時正趕上明式家具收藏的黃金期。」葉承耀說,「在整個80年代和90年代早期,香港地區買手在全球範圍內搜羅真品以求獲取利潤,市面上的明式家具多式多樣,價格合理。香港地區還是全球的黃花梨家具交易中心,我就在這些家具尚未流向世界時,搶先一步把它購到手。」葉承耀的收藏大部分是從香港有「黃花梨皇后」之稱的伍嘉恩女士手中購得。伍嘉恩是明式家具交易的行家,她在中環的家具店Grace Wu Bruce是家具博物館專家、收藏行家來香港必到之處,後來得王世襄題起的中文名「嘉木堂」,去年菲力浦·德·巴蓋在故宮的展覽,也是由伍嘉恩一手安排。

另外一個收藏的途徑,則得益於葉承耀在世界各地的遊歷。他很喜歡的一件紫檀雕花炕桌是從美國新墨西哥州購得的。「原來的主人上世紀30年代曾經在中國居住,去世後,他的家人把他帶回來的幾件家具拿出來,在當地拍賣,價格不高,我看上是覺得小桌子製作得十分精良,後來才知道這個炕桌是一對,另一隻在故宮。」還有一次,葉承耀在美國聯繫展覽事宜,去了西雅圖,西雅圖博物館的女館長剛從耶魯大學過來上任。「我去之前,剛有一位先生去聯繫做一個小的文物展,是關於文房書齋用品的,收藏家許諾,如果展覽做成了,就把一張明式琴凳送給博物館做收藏。後來博物館還是決定不做那個展覽,做瓷器,把凳子還給了他。那個收藏家就很生氣,我從他手裡買下了那張琴凳,扛回香港。那個女館長後來嫁給了比爾·蓋茨的爸爸,你看,她不要我們的老木頭,她要比爾·蓋茨的爸爸。」

有一年,葉承耀聽說一張稀世的琴桌到港,但始終沒見到實物,也不知道被誰買走了,過了幾年,他去倫敦,在一家古董店裡看到了這張琴桌,馬上買了下來。「老闆說我買東西可真快,我當然知道它是從哪裡來的。可惜的是,後來在紐約被拍走了。」一提到那場拍賣會,葉承耀的眼神就暗淡下來,「不過還好啦,聽說是被一個香港收藏家買走了。」葉承耀說他進入老年後,心裡沒有安全感,想多存點錢養老。可能多少還受了他加入「敏求精舍」時的主席胡仁牧的影響,去世前幾年,胡先生把許多收藏捐給了政府的博物館,經常把《道德經》裡的一句話掛在嘴邊「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但葉承耀卻發現自己並不能那麼灑脫,有時像想念老朋友一樣想念那些家具。

葉承耀現在仍然會從拍賣會購買喜愛的藏品,比如那張宮裡的長桌,是從紐約拍回來的。「以前沒有拍賣會,一件20萬元的東西,幾個月後漲幾萬都是正常,但現在有拍賣會,你不知道會出什麼樣的結果。可能一下拍到100萬元,如果你喜歡這個東西,你買不買?」剛開始,他曾經很集中地收藏明黃花梨家具,因為覺得「簡潔清雅、紋色漂亮」,至於一些明式家具收藏家不感興趣的清式家具,他則從精雕細琢的極品中找到收藏的趣味。「我收藏的一個出發點,是儘量全。整個明朝系列桌椅床凳都收藏齊了,才算得上是一個真正的收藏家。」葉承耀說,「早前我去歐洲,看一位老先生的收藏,都挺好的,唯獨沒有床。他說家裡不夠大,太太不準買床。我就覺得好笑,沒有地方放,可以放在倉庫啊。王世襄家裡被家具堆滿了,夫婦倆睡在一個明式柜子裡,那是大收藏家。」

葉承耀覺得做展覽是比放在倉庫裡更好的「保管」,因為可以讓更多人看到中國文化的精粹。他的第一個家具展在香港大學舉辦,後來參加「敏求精舍」的群展,他的家具去過美國、歐洲,今年11月,他將在香港中文大學做家具展。另外一種「保管」是出借,因為和董建華夫人的弟弟熟識,他曾經把家具出借給特首府。現在,仍然有50多件家具放在澳門東亞運動會的貴賓廳。

平日裡,葉承耀閱讀的報刊書籍以英文為主,收藏圖錄上,他對古董家具的研究心得也是用英文寫的,他希望能碰到懂古董家具的人來翻譯。他提到,明式家具在中國還被很多人當作實用藝術的時候,外國人已經把它看做是消失的藝術。他很喜歡吳冠中有次在西方參觀博物館時說的一句話:「在這裡放一個名師的椅子,不會不合適。」「我有段時間想寫明式家具的歷史,用功了3年,我覺得還是找人寫比較好。」葉承耀說,他找到中國佛學院的考古專家和在故宮博物院工作的人寫了早期家具研究的書,從商州到元代,後來又找朱家寫明清家具的書,但朱先生去世了,書就沒弄完,「我希望今年11月做展覽的時候,我的圖錄可以和這本書一起出來」。

閱讀更多更全周刊內容請微信掃描二維碼成為中讀VIP,閱讀期期精彩內容!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違反上述聲明的,本刊、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木趣居」大展背後:又一波明式家具收藏熱潮正在襲來
    伍嘉恩號稱「黃花梨女皇」,作為美國芝加哥大學商科碩士、中國傳統家具專家,其從上世紀70年代起便開始收藏明式家具,同時從事古典家具研究;1987年開創香港「嘉木堂」,經營明式家具,並在倫敦、紐約、巴黎、巴塞爾等地舉辦明式家具展,主要著有 Chinese Classical Furniture(1995)、《永恆的明式家具:侶明室明式家具收藏》(2006)、《明式家具經眼錄》(2015)等
  • 扇面桌:江湖難得一見,「明式實物尚待訪求」的家具
    在《明式家具研究》第二章,乙桌案類第八節第二回扇面桌(附六方桌)中這樣寫到「從明清的繪畫中可以看到相當於六方桌一半的扇面桌」。王世襄先生推測「當時的六方桌也和月牙桌一樣,採用兩個半張拼成一張的做法」,並附圖一張,指出「唯明式扇面桌實物尚待訪求」。
  • 明式家具八仙桌賞析
    美國多家博物館也有收藏。腿足有稜有線,是工匠稱「甜瓜稜」的做法,牙子攢接做,把長短不一的縱橫材用格肩榫卯接合成有委角的開光,橫四個,直兩個,沿邊起線,冰盤也有線腳,做法精緻,這件現存丹麥藝術及設計博物館的方桌款式,也見於北京故宮博物館院與比利時侶明式的收藏。
  • 明式家具最經典不過圈椅
    明式圈椅—恭王府壽字紋圈椅我們今天就特地來單獨說一下圈椅。明式圈椅—恭王府壽字紋圈椅圈椅是明代家具中最為經典的製作。明代圈椅,造型古樸典雅,線條簡潔流暢 ,製作技藝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天圓地方」是 漢族文化中典型的宇宙觀,不但建築受其影響,也融入到了家具的設計之中。圈椅是方與圓相結合的造型,上圓下方,以圓為主旋律,圓是和諧,圓象徵幸福;方是穩健,寧靜致
  • 上海博物館收藏款,四出頭官帽椅,明式家具經典
    明式家具 四出頭官帽椅四出頭官帽椅,在中國明清家具裡面,絕對是經典的代表性之一,擁有不可代替的地位,王世襄一生收藏研究明式家具無數,椅具中這款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四出頭官帽椅,也是他最喜愛的一件家具器型屬於典型明式家具,其造型簡練,比例適度。面板獨板,前後腿為一木連做,後腿直接延伸連在搭腦上,前腿支撐著鵝脖。其充分地運用造型語言,線條曲直相間,方中帶圓。搭腦的處理,委婉柔和,不露線角,卻體面分明。四出頭的處理,乾淨利索,盡顯其剛柔相濟。明式家具的該種設計構思體現了中國美學中動靜相宜、剛柔並濟,無勝於有的審美概念。此款椅具為明式家具中四出頭官帽椅之經典,樸素大方,高貴清雅。
  • 明式家具收藏,一對2011年拍賣了近三千萬的黃花梨頂箱櫃
    黃花梨大四件櫃的收藏軌跡:客居中國的白俄裔女士在中國收購了一批明式家具,並把它們帶到了美國南加州,後因搬遷將這批家具出讓給了一位韓國瓷器收藏家。這批家具便待價而沽。收藏故事蘊含收藏道理:一、需有豐富的專業知識才有慧眼識珠的眼光。真正的好東西,得在專家的手中展現最大的價值。這個收藏故事中,這對大四件櫃經手人有白俄裔女士、韓國瓷器收藏家、伍嘉恩女士藏友,這三人都沒看出此對大四件櫃的收藏價值,故而失之交臂。
  • 明式家具|物因人貴,人因物雅!
    文人雅士將家具與文化進行結合,使明式家具散發出無盡的魅力,文人的思想融匯到了書房家具裡,江南文人則為明式家具帶來了獨特的灑脫與清雅。中國傳統家具的雛形早在商周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經過兩千多年歷史文化的沉澱、積聚了無數中華民族的智慧,中國傳統家具終於在明清時期達到了頂峰,其代表作就是誕生於明朝中期煙雨江南的明式家具,為中國家具史書寫下了傳統家具最高的巔峰。
  • 中國嘉德將展出明式家具 紀念王世襄誕辰百年
    中國嘉德將展出明式家具 紀念王世襄誕辰百年   日前,記者從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獲悉,中國嘉德2014年兩場開年大展即將盛大揭幕,中國嘉德至美生活系列展之「選中之選器美神完——嘉木堂呈獻明式家具精品紀念王世襄先生誕辰百年」展將攜手「轉向內在——2000年以來的中國新繪畫」展,於3月13日至4月11日在今日美術館同場展出,向觀者呈現古典家具與當代油畫跨越時空的對話。
  • 經典款明式家具 雅物再造計劃 開啟
    雅物再造計劃 緣起:半個木匠關於古典家具和榫卯的研究、製作、教學,已經七年,基本掌握了古代家具上榫卯構造的設計原理、力學受力,木性原理,榫卯研究告一段落,復刻製作經典款明式家具的技術已經成熟。
  • 香港實業家百萬美元購王世襄79件明式家具捐上博?
    今年5月25日是一代收藏大家王世襄先生百年誕辰,京滬兩地均有紀念活動。澎湃記者走進上海博物館,追溯王氏舊藏80件明式家具入藏上海博物館的前後因緣。       1985年,王世襄出版了彩版的《明式家具珍賞》一書,其中也收錄了他自己所藏的大部分明式家具。他收藏的各式家具共80件,這批家具現已全部入藏上博。其中有79件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由香港實業家莊貴侖出資從王世襄手上購得後全部捐贈給上博;另有一件黃花梨小馬扎是在上世紀90年代末,由王世襄託人帶到上海捐給上海博物館的。
  • 明式家具好看,但清式紅木家具也不賴!
    明式家具有很多人喜歡,也懂得欣賞,但清式家具的關注度卻遠不如明式家具,甚至還有「十清不抵一明」的言論。明清兩朝都是古典家具的鼎盛時期,只是清末時期才開始出現,清中期和清初都湧現了不少經典的家具,我們常見的博古架以及頂箱櫃都是清時才開始發展為鼎盛,我們不能以偏概全,片面得看待清式家具。今天就來看幾件經典的清式紅木家具。
  • 一把見證家具歷史變遷的椅子,明式矮南官帽椅
    經典復刻 明式矮南官椅規格:71釐米*58釐米,座高31.5釐米,通高77釐米矮南官帽椅為經典的明式家具,原件收藏在清華大學博物館,它是中國古代家具由低向高發展轉化的標誌性器物,見證了古人從席地而坐向垂足而坐這一生活方式的轉變
  • 這才是真正的明式家具,美膩了!
    明式家具由於有了文人的積極參與,就註定會賦予家具詩情畫意的意境和表現力。 文人會將自已的古雅之氣通過家具這個載體予以表達和體現。史稱工藝品「出俗工之手,則賤技賤業也;出文人手則騰貴」,這正是明式家具與歷代家具不同的關鍵所在。
  • 經典家具欣賞:王世襄明式家具十六品之凝重!
    說起明式家具,外面不能不提到一個舉足輕重的先鋒代表——著名文物鑑賞家、收藏家王世襄先生。他不僅是「京城第一玩家」,還對文物研究和鑑定有著非常精深的造詣,其中最權威的是明式家具研究專家。其經典名作《明式家具珍賞》和《明式家具研究》,開創性地對明式家具進行了系統詳盡的介紹,精選的100多件明式家具珍品,圖文並茂地對明式家具的源流、用材、造型、品種、榫卯、裝飾等進行了詳實的講解,奠定了他在明清家具學術界裡程碑式人物的地位。
  • 明式箱櫃類家具的形制與工藝
    在北京藝術博物館藏的明式家具中,除了座椅類家具之外,箱櫃類家具種類也較為齊全,有亮格櫃、圓角櫃與方角櫃幾種。箱櫃類家具的用途,基本是以儲藏物品和陳設器物為主。簡單的裝飾紋樣與黃花梨特有的材質之美相得益彰,透露出明式家具簡練厚拙的美感。下方柜子部分對開兩門,櫃門以鑲嵌的素板來凸顯材質之美。這件萬曆櫃整體上裝飾簡練,底部方腿直足,兩腿之間施以牙條,恰到好處地襯託出大塊黃花梨素板本身的紋理之美。在明清的書籍插圖中,我們能見到此類亮格櫃多放於書房或客廳之中。當其上部的架格擺放上一些古籍函套或古董珍玩時,必能讓室內增添幾分雅趣。
  • 明式家具鸞鳳紋的含義 比喻夫妻和諧?
    在明式家具上,多見鸞鳳紋,下面以代表作品說明。   1. 黃花梨鸞鳳紋鏡臺   黃花梨鸞鳳紋鏡臺(圖19)正面屏風整扇透雕鸞鳳紋,兩側屏風為桃紋,為多壽之意。鏡臺背面(圖19-1)上透雕鸞鳳紋,下部浮雕萬字紋,幾何圖案化較為嚴重。
  • 陳夢家論明式家具藝術
    明黃花梨燈掛椅(陳夢家舊藏)而因為「明式家具」,兩個性格有別的人,終因一個共同志趣而開始切磋琢磨,成為摯友。明鐵力四出頭官帽椅(王世襄舊藏)王世襄曾經在《懷念夢家》一文中寫到二人的收藏趣事:例如那對明紫檀直欞架格,在魯班館南口路東的家具店裡擺了一兩年,我去看過多次,力不能致,終為夢家所得。
  • 明式家具之簡素空靈
    當然,也同樣體現在明式家具創造的藝術天地中。 同理,王世襄品評明式家具時,對其「品」與「病」作了最為權威的評點。他概括的「明式家具十六品」,把明式家具分為五組,列第一組第一品的就是「簡練」,並指出「明式家具的主要神態是簡練樸素,靜雅大方這是它的主流」(王世襄《錦灰堆》卷一),並以紫檀獨板圍子羅漢床為例:床用三塊光素的獨板做圍子,只後背一塊拼了一窄條,床身無束腰、大邊及抹頭,線腳簡單,用素冰盤沿只壓邊線一道。腿子為四根粗大圓材,直落到地。四面施裹腿羅鍋棖加矮老。
  • 束腰 彰顯明式家具的含蓄內斂
    明式家具,「指明至清前期材美工良、造型優美的家具。」明式家具的椅凳、桌案、床榻等主要大類的造型結構,皆可分為無束腰式和有束腰式兩種。   原標題:束腰 彰顯明式家具的含蓄內斂
  • 按現代的審美,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哪種更受歡迎?
    說到中國傳統家具,必然離不開明清家具。有人說,明式家具是舉世聞名的東方家具明珠,清式家具則是中國古典家具的巔峰之作。但就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來說,清式家具雖然有它的輝煌,卻遠不如明式家具,您覺得呢?如果用現代的家具審美,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哪種更受歡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