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館裡王世襄舊藏的兩件黃花梨無束腰方凳

2020-12-25 襲明制器郝增濤

每次去上海博物館,都會特別留意一件無束腰直足直棖凳子。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珍賞》中詳細介紹過它。還把它與另一件小黃花梨無束腰直足直棖小方凳放一起做了介紹。我覺得把它們放在一起更顯「人情味兒」。怎麼這麼說呢?先埋個伏筆,等看完這兩件凳子再詳解。

無束腰直足直棖小方凳

凳子黃花梨制。尺寸:28釐米見方,高度為26釐米。它為典型無束腰制式,凳面攢邊打槽平鑲裝板,邊抹做素混面,凳面下有牙板,四足間裝直棖管腳棖。凳子雖小,從用材和工藝上,一點兒也不含糊。邊抹、腿足、牙板、管腳棖用材粗碩, 盡顯淳樸格調。

無束腰直足直棖長方凳

凳子黃花梨制。尺寸:長51.5釐米;寬41釐米;高51釐米。邊抹素混面加邊線,素牙子其邊線,牙頭有小委角。足材外圓內方起邊線。 管腳棖為直棖,正面一根,側面兩根。凳子面原來為細藤軟屜,惜早已破損,後原式重穿藤屜,只是藤工較之前粗。

這兩件家具原是被王世襄先生收藏,在王老撰寫《古典家具研究》中,被詳細解讀過。難能可貴的是,王老在他的《明式家具珍賞》中,給這兩件凳子的合影(圖11)有做了解說:「從合影可見大小相去懸殊,但神韻極為一致」。

王老說的神韻,就是當你用心去看的時候,能感受到的人才有的氣質,比如:嬌憨、稚趣、或素雅、雍容等。家具就是個物件,我們賦予它們人的氣息,也是為我們在生活中與它們朝夕相伴,它們的形制樣貌與狀況都是為愉悅我們的身心。

無論是何種形式,凳子被如此冠名是因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蹬」。 床凳之凳,晉已有此器。――宋·吳曾《能改齋漫錄》。無束腰直足直棖小方凳主要是用於內室,只需悅己便可。它拙樸簡單,但圓潤厚重可愛,或蹬或坐皆可。

這個無束腰直足直棖長方凳則主要是用在書房或廳堂。我們可以從上海博物館的還原書房布置中看到此原物。中國古代書房是古代中國居宅基本配置的主要組成部分,它是供人讀書作畫、會友或小憩的場所。房內家具陳設一是供偃臥之用,有床榻、櫃櫥、衣架等;二是以畫案、書架、椅凳、文房用具組合的讀書寫作環境。裡面的家具配置,除悅己外,還要悅人。所以從材質到工藝上都要符合主人的氣質。它們肩負著主人的「面子工程」。

據此,我們再看這無束腰直足直棖長方凳,它在邊抹、牙子、腿足上都稍採用了一點加邊、起線的裝飾,以彼此呼應,非常和諧。王世襄先生對此評價:「它如同某些樂曲似的,雖在基調上加了幾個裝飾音,而骨格俱在,絲毫也沒有減弱緣由的純樸風格」。

看到這裡,我們就明白了,難怪這兩個凳子放在一起如此和諧,是它們的內在明式家具的風格相同,只是表現方式不同罷了。淳樸,素雅,稍加粉黛,便是母親。而拙樸、嬌憨、稚趣的宛若稚兒。母子同源同根,大小表現手法略有不同,故而如此和諧。

《髹飾錄 乾集》開篇說:「凡工人之作為器物,猶天地之造化。所以有聖者有神者,皆以工以法,故良工利其器。 然而利器如四時,美材如五行。四時行、五行全而物生焉」。黃氏認為,天地能生萬物,工人做器亦是如此,工人嫻熟的技藝與材的完美結合,才能製作出精美的家具,這也就是明式家具的魅力之源。

相關焦點

  • 王世襄舊藏:從芳嘉園到上海博物館
    因了這批王世襄舊藏的明清家具補充入館,使得上海博物館成為當時國內唯一一家闢有專館陳列古典家具的國家級博物館。陳若茜 在上海博物館四樓,有一間以香港實業家莊貴侖的父親及其叔父命名的展廳——莊志宸、莊志剛明清家具館,裡邊展出了王世襄歷經半個世紀收攏的明清家具。在展館進門處擺放的便是王世襄自己言明的那件傳世重器——「明紫檀大畫案」。
  • 王世襄舊藏,上海博物館「明清家具館」
    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珍賞》一書中收錄的家具,你也許曾不止一次地感嘆書中的件件精美家具,你也許曾很好奇這些家具的細部結構和背面乃至整體感覺是怎樣的。 那麼在這裡——上海博物館「明清家具館」,你便可親眼目睹和感受真實而立體的它們。
  • 說王世襄與陳夢家的收藏趣事:品上海博物館藏的黃花梨五足圓香幾
    黃花梨五足圓香幾黃花梨五足圓香幾黃花梨制,尺寸:面徑47釐米;高85.5釐米。它展於上海博物館,曾見證了兩位明式家具收藏家的收藏軼趣。王世襄先生在《懷念夢家》一文中寫到:「夢家買到一具明黃花梨五足圓香幾,我愛極了。我說:『你多少錢買的,加十倍讓給我。』抱起來想奪門而出。
  • 香港實業家百萬美元購王世襄79件明式家具捐上博?
    今年5月25日是一代收藏大家王世襄先生百年誕辰,京滬兩地均有紀念活動。澎湃記者走進上海博物館,追溯王氏舊藏80件明式家具入藏上海博物館的前後因緣。        上世紀90年代初,香港實業家莊貴侖從王世襄手上購得79件明式家俱捐贈給上博;另有一件黃花梨小馬扎是在上世紀90年代末,由王世襄託人帶到上海捐給上博的。因了這批王世襄舊藏的明清家具補充入館,使得上海博物館成為當時國內唯一一家闢有專館陳列古典家具的國家級博物館。
  • 「王世襄舊藏」:拍賣場上的名家效應
    在市場上,「王世襄舊藏」已成為藏界符號,每次出現王世襄舊藏藏品時,都會引發市場的熱烈追捧,王世襄舊藏帶來的品牌效應和市場效應便在情理之中。在2003年的專場拍賣中,王世襄舊藏唐代「大聖遺音」伏羲式琴,以891萬元的成交價開創當時古琴拍賣世界紀錄;2011年,在中國嘉德「儷松最珍—唐琴大聖遺音」伏羲式琴專場中,「大聖遺音」最終以1.15億元成交。
  • 盤點海外珍藏的明清家具—納爾遜藝術博物館
    ▲納爾遜藝術博物館二樓中國藝術品展區的平面圖美國堪薩斯的納爾遜美術館所藏明清家具的規模和等級,就連已經不復存在的加州中國古典家具博物館,都無法超越。▲南海觀音彩繪木雕 遼金時期(907-1234年)王世襄先生著述《明式家具研究》,收錄該館所藏明式家具十五件,無一不是代表性的明式家具類型。其中包括方凳1件、交椅1件、炕桌3件、各式案類4件、羅漢床兩件、拔步床1件、圓角櫃1件、燈臺2件。
  • 紫檀有束腰馬蹄足長方凳,幫您了解有束腰家具的造型與榫卯結構
    束腰:家具面板與牙子之間向內收縮的部分。有束腰的杌凳,絕大多數用方材,足端有馬蹄。從分類上來看,它和淵源於大木樑架的無束腰杌凳不是一家眷屬。——王世襄先生《明式家具研究》第27頁。如上篇我們講的襲明明式家具匠作則例之一 通過1:1測繪圖解讀無束腰直足直棖方凳採用的是平裝的造法。此長方凳的仿製,我們採用起鼓落堂硬屜面心板。如上圖所示,面心板比邊抹略低1~2毫米,面心板接近邊抹處削出緩慢斜坡,四面邊簧納入邊抹槽口中,此造法旨在面心板四邊全部納入槽口中,不用考慮伸縮縫的問題。四邊都不用膠,凳面隨著外界環境抽漲都不會撕裂面心板。
  •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館藏家具賞析
    黃花梨透雕背板圈椅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於2016年9月10日開館,其藏品原屬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舊藏,大約是在20世紀50年代之初,在老一代工藝美術教育家張仃、龐薰琹、雷圭元、陳叔亮、徐振鵬教授的關懷下購進的,美術學院先繼有羅無逸、胡文彥、陳增弼等老一代明式家具專家對此展開教學和研究,直到今天,它們仍然是學生們學習中國古典家具的珍貴實物資料
  • 為何王世襄不把畢生收藏的79件家具留在北京,而給了上海博物館呢
    1993年,王世襄決定將畢生收藏的79件家具入藏上海博物館,這在家具圈中可是一件轟動的事。當時王世襄先生住在北京,但他為何想要把家具長途跋涉運到上海呢?這對於老家具來說,無疑也是一種風險挑戰。其實,主要是由於這三個原因:1、怕家具不被重視,遭到人為損壞:他的好友朱家溍先生的家族,曾將家藏十幾件極為珍貴的明清家具無償捐獻給承德避暑山莊。但山莊方的運輸司機為拉私活,把捐贈的家具卸在自家院中無人看守,結果家具受損嚴重,且還不了了之。
  • 經典家具欣賞:王世襄明式家具十六品之凝重!
    其經典名作《明式家具珍賞》和《明式家具研究》,開創性地對明式家具進行了系統詳盡的介紹,精選的100多件明式家具珍品,圖文並茂地對明式家具的源流、用材、造型、品種、榫卯、裝飾等進行了詳實的講解,奠定了他在明清家具學術界裡程碑式人物的地位。
  • 尋訪|零距離觸摸,黃花梨與時光藝術之美
    王世襄先生講,一個腿上有兩個牙條加一個角牙,稱為一腿三牙。『一腿三牙裹腿做』在榫卯裡是最難的,也最高級。它這個撇腿,裹腿做、圓包圓,線條很簡潔,卻非常美。」轉過身,他指著一件舉世罕見的館藏重器說,「這件黃花梨獨板翹頭案,斷代在1600年左右,明末清初距現在400年。
  • 馬未都觀復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馬未都在國內收藏界無人不曉,他幾十年間收藏了大量的古董,沒有家族企業、沒有背景的條件下,憑藉一己之力創辦並支撐著新中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觀復博物館,在此基礎之上建分館,上海、廈門、深圳等。被譽為王世襄之後「京城第一玩家」,中國古董界的代言人。
  • 明式家具收藏,一對2011年拍賣了近三千萬的黃花梨頂箱櫃
    黃花梨大四件櫃黃花梨大四件櫃成對,美國前加州中國古典家具博物館舊藏。尺寸:長133.1釐米;寬62.5釐米;高259.5釐米。1989年秋,收藏家伍嘉恩女士從埃斯肯納司(Giuseppe Eskenazi)那裡得到了這個消息,遂毫不猶豫親赴洛杉磯,後購得這對黃花梨大四件櫃並運回香港,經專業人員修復後,將照片寄給了加州中國古典家具博物館,館長只看照片後便收購併將此櫃運抵加州。這對柜子被王世襄先生給予高度評價且收錄到《明式家具萃珍》一書。
  • 上海博物館裡的明代家具來源
    在上海博物館有一個專門放明代家具的地方,佔地700平方的展廳內陳列了明代中國家具精華100多件。這個展廳裡以典藏為本,在潛心研究的基礎上重視了陳列,汲取古典園林建築中的粉牆、黛瓦以及漏窗和掛落等中國元素營造氣氛,以此來烘託明式家具獨有的風採。其實,中國古典家具的發展源遠流長。早在漢代之前,古人就能製造精美的漆木家具。
  • 王世襄款明清家具典籍
    明 黃花梨有踏床交杌尺寸:長55.7釐米,寬41.4釐米,高49.5釐米來源:上海博物館館藏參閱書籍: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明式家具珍賞》交杌俗稱「馬扎」,原系北方少數民族所用清 黃花梨木小座屏風尺寸:長73.5釐米,寬39.5釐米,高70.5釐米來源:上海博物館館藏參閱書籍: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明式家具珍賞》這件作為案頭陳設的小屏風原裝有大理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