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中孟語言文化交流搭建兩國民心相通橋梁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綜述:中孟語言文化交流搭建兩國民心相通橋梁

2016-10-11 13:31:14來源:新華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詩堯

2016年10月11日 13:31 來源:新華網

參與互動 

  新華社達卡10月11日電綜述:中孟語言文化交流搭建兩國民心相通橋梁    新華社記者劉春濤

  孟加拉國地處南亞,人口超過1.6億,孟加拉語使用人數世界排名第七。隨著兩國關係尤其是經貿交往的日益加深,孟加拉國與中國的語言文化交流發展迅速,成為增進兩國民眾了解和友誼的橋梁。

  「金色的孟加拉,我的母親,我愛您。我心裡永遠歌唱著您的藍天,您的空氣。噢,母親,我就像笛子永遠歌唱著您。」這優美的詩句是孟加拉國國歌《金色的孟加拉》的歌詞,由大文豪泰戈爾用孟加拉語創作。他還有一個中國名字「竺震旦」,曾於1924年應邀訪問中國,受到中國文學界,尤其是以徐志摩、林徽因等新派詩人的熱情接待。

  2016年,泰戈爾與中國的緣分由孟加拉語這一載體延續,中國的孟加拉語人才耗時5年多時間,將泰戈爾用孟加拉語創作的文學作品,翻譯成了1600多萬字的《泰戈爾作品全集》,讓更多中文讀者有機會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文字魅力。

  這一作品集也是中孟兩國語言文化交流加深的縮影。正如中國駐孟加拉國大使館文化參贊陳霜所說,孟加拉國作為「一帶一路」沿線重要國家,正迎來中國機遇,越來越多的中國大學如中國傳媒大學、雲南民族大學、雲南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等開設了孟加拉語專業或課程。這為兩國文化交流、民心相通提供了寶貴的人才支持。

  同時,在孟加拉國,漢語也越來越多地受到關注和追捧。陳霜說,近年來,在孟投資設廠的中國企業越來越多,一名漢語流利的孟加拉國人每月可以拿到8000多元人民幣的工資,這在製衣工人平均月收入不到千元人民幣的孟加拉國,有著非常大的吸引力。

  在孟加拉國首都達卡的達卡大學,一群來自銀行的辦公職員正在利用周末學習中文,現代語言學院中文系主管阿夫扎爾正在給他們講述漢語的基本用法,如「你好」、「再見」等簡單詞句。阿夫扎爾介紹說,越來越多的孟加拉國企業和機構意識到學習漢語的重要性,他們找到達卡大學,希望安排自己的員工前來學習漢語,包括外交部。他說,漢語是聯合國官方語言之一,隨著兩國經濟的不斷深化,孟加拉國的企業和機構都應該了解這門語言。

  記者在教室隨機採訪了這些周末來「充電」的學員,他們表示,來孟加拉國經營投資的中國商人越來越多,公司希望他們能更好地為中國客戶服務,抓住中國商機,所以出學費讓他們來學習漢語。

  在這所孟加拉國最古老的大學,現代語言學院中文系今年10月剛剛正式獲批設立漢語本科專業。達卡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周銘東介紹說,達卡大學設置漢語本科專業,以及將在近期與中國雲南大學合作設立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的舉措,將是兩國教育、學術交流和合作領域的一次歷史性突破,有助於兩國教育交流達到更高水平。

  達卡大學孔子學院孟方教師內爾說,在前不久歡送獲得中國政府獎學金的孟加拉國學生赴華留學時,她回憶起自己在北京師範大學和中山大學的求學經歷,中國的大學非常美,生活也豐富多彩。中國老師的言傳身教和親身社會實踐,讓自己能更好地學習漢語。她說,中國留學生涯是孟加拉國學生光明未來的開端,通過在中國留學,他們將有更多的就業機會、更好的前景。

  陳霜說,中孟兩國語言文化交流日益熱絡。孟加拉國目前已有2所孔子學院、1所孔子課堂以及1所網絡孔子課堂。越來越多的孟加拉國人開始學習漢語。每年孟加拉國都會舉辦漢語橋比賽、中文歌曲大賽、中國文化節等活動,吸引廣大孟加拉國的漢語愛好者參與其中。語言文化交流已成為兩國民心相通的重要橋梁。

相關焦點

  • 中白文化交流促進民心相通——訪白俄羅斯文化部長斯韋特洛夫
    摘要:新華社明斯克7月1日電專訪:中白文化交流促進民心相通——訪白俄羅斯文化部長斯韋特洛夫 斯韋特洛夫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對於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來說,此次文化周期間展示的中國非遺項目,只是滄海一粟。
  • 「藝術絲綢之旅」讓中新兩國「民心相通」
    著名的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延綿兩千年,不僅僅是一條貿易之路,也是一座涵蓋東西方政治、軍事、宗教、文化、科技等方面文明交流的重要橋梁。6月8日,主辦方北京億樸文化有限責任公司在北京舉辦了「藝術絲綢之旅」世界巡迴展·海外首展新聞發布。「藝術絲綢之旅」世界巡迴展海外首展參展的加拿大藝術家阿蘭·弗朗科爾是多學科和反墨守成規的藝術家。他用自己的繪畫語言詮釋人物、服裝和飾品,畫作中充滿符號、圖形和色彩,營造出令人震驚不安的和諧感。加拿大藝術家阿蘭·弗朗科爾參展作品瓦爾德馬·費德裡奇是代表波蘭參展的著名藝術家。
  • 「架起一座蒙中民心相通的橋梁」
    4年多來,27部中國電視劇和2部中國電影在蒙古國主流媒體播出,掀起一股「中國文化熱」  「架起一座蒙中民心相通的橋梁」  本報駐蒙古國記者 霍 文本報記者 霍 文攝  ■「感謝譯製中心不僅把中國文化帶到了蒙古國,同時為蒙古國培養了一批專業影視譯製人才。」  ■「中國電視劇質量很高,貼近生活。劇本充滿正能量,對年輕人有很好的教育意義。」  ■「譯製中國影視劇有助於蒙古國民眾加深對中國的了解,加強蒙中兩國文化交流。我覺得我的工作很有意義,我非常喜歡中國影視劇翻譯工作。」
  • ...學者暢談出版合作和文化交流對於促進民心相通的積極作用
    國務院新聞辦副主任郭衛民(中)和中國駐伊朗大使龐森(右)出席論壇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雷湘平):當地時間23日下午,「一帶一路」與民心相通論壇在德黑蘭召開,多名專家學者暢談出版合作和文化交流對於促進民心相通的積極作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郭衛民出席論壇並致辭
  • 邊遊邊學 民心相通
    讓我們共同架起中印尼友好往來、共贏合作的連心橋。」這是「2017年中印尼青年交流互訪遊學活動」協調人馬麗爾總結她多年參與兩國人文活動的體會。  馬麗爾來自印尼外交政策協會,該機構同中國駐印尼使館、福建省政府等聯合舉辦了今年的互訪遊學活動。協會創始人、印尼前駐美大使迪諾表示,此類活動為兩國青年交往搭建了橋梁,促進了兩國友好關係進一步鞏固和發展。
  • 我校中國語言文化交流中心漢語教學在線開班
    6月30日上午,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與泰科技集團共建的兩所中國語言文化交流中心的在線漢語教學開班儀式隆重舉行。泰科技集團主席塞拉琪女士、國際交流中心主任薩法拉克薩娜夫人、泰國大城商務技術管理學院和泰國塔克西納商務技術管理學院的校長、管理人員、教師和學生代表約30餘人參加。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李忠、學校辦公室、組織人事處及教務處的負責同志和授課教師等參加了開班儀式。
  • 中國駐阿根廷大使鼓勵中阿媒體深化合作增進兩國民心相通
    推動兩國人民深入了解,增進兩國民心相通。在阿國家廣播電臺臺長佩雷拉的陪同下,鄒肖力大使攜夫人寧懿參贊及政務參贊王曉林、文化參贊甘萍等使館官員共同參觀了阿國家臺公共頻道的演播廳和節目製作室,並共同出席了「中國電視月」專題網絡電視直播節目。
  • 以色列駐華大使:十年籤證為中以民間交流搭建橋梁
    為此,以色列駐華大使館於11月15日在京舉行「以中十年多次往返籤證啟動儀式」,駐華大使馬騰也接受了環球網記者專訪。馬騰表示,身為大使就是要在中以兩國之間搭建橋梁,十年籤證的實施就是這一橋梁的一部分。籤證政策也是促進民間交流的重要因素,可使中以兩國人民來往更加便利。馬騰在中國擔任大使已經四年,他介紹說他一直致力於推動籤證、直航及語言等三項有助於推動中以民間交流的重要因素。
  • 做文化、民心相通的橋梁,悅淘成2020杜拜世博會中華文化館戰略合作...
    2020杜拜世博會中華文化館世博之星美食文化展啟動儀式暨新聞發布會於2020年10月25日在上海世博源成功召開。中華文化館館長宗志泉、現任部長曹錫南等相關領導及知名企業代表出席本次新聞發布會。悅淘作為受邀企業參加此次活動。現場,《世博之星》主席朱莉娜、長三角軍民融合研究院與優品會員社交電商悅淘進行了戰略合作籤約。
  • 馬六甲州對華特使:送王船共同「申遺」加深馬中兩國文化交流
    中新社馬六甲12月18日電 (記者 陳悅)中國和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以下簡稱「送王船」)於北京時間17日晚獲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馬六甲州對中國事務特使顏天祿對中新社記者表示,此次共同「申遺」堪稱一大創舉,有助於進一步加深馬中兩國文化交流。
  • 中馬翻譯學者首辦線上研討會 冀促兩國文化交流
    主辦方表示,希望通過此次研討會,加強馬中兩國翻譯界合作,通過翻譯交流進一步推進兩國文化全方位交流。據介紹,此次研討會以「華馬翻譯:歷史與技巧」為主題,獲中馬兩國多位相關學者與會。研討會交流中馬兩國中文與馬來文「華馬翻譯」界現狀,並對馬來文版《三國演義》《論語》《西遊記》及《馬華詞典》等書籍的翻譯實踐進行探討。
  • 人心相通 語言先行_思想理論_人民論壇網
    2013年,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首談絲綢之路經濟帶時,就高瞻遠矚地提出「五通」,即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實現「五通」,當然需要語言互通。首先,政策要用語言表述。協商制定區域合作規劃與措施,並使相關政策、法律、規劃、措施為民所知所用,環環都需語言交流。其次,設施聯通更需語言連通。語言之路不通暢,其他方面也難以通暢。
  • 一個中國寮國雙語公號:以鐵路架起兩國民心相通之橋
    新華社記者吳宇攝 新華社上海11月14日電(記者吳宇)上海應用技術大學與寮國蘇發努馮大學近日通過視頻連線,舉辦了一場特殊的民間交流座談會。 首批8名即將本科畢業回國的寮國留學生在座談會上公布,他們與中國同學共同創辦的老中雙語微信公眾號「中老鐵路通」已上線。
  • 共情:民心相通的傳播機理
    目前,「一帶一路」建設率先取得成果的地方,都是民心相通基礎好、政治互信水平高的地區。這也表明,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要想走得好、走得遠,就需要民心相通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與民意基礎。正因如此,民心相通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傳播機理究竟為何,是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必須釐清的重要理論命題。
  • 美美與共 民心相通
    這次訪問將加強兩國之間的傳統友好關係。中國政府始終重視文化事業發展,我相信習近平主席的訪問必將促進毛中兩國在文化領域的深入交流。」中國把海外第一個中國文化中心設在模里西斯,我們感到很驕傲。」模里西斯藝術與文化部文化局副局長不丹告訴本報記者,中華文化是模里西斯多元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每年的春節不僅全國放假,總統和總理都會出席華僑華人歡慶春節的活動,當地電視臺也會對慶祝活動進行直播。
  • 「中國複合文化村」: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載體
    啟動儀式上,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許正中表示,當前中韓關係穩步發展,促進兩國民心相通是推動兩國關係行穩致遠的堅實支撐,需要更多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方式和路徑,「中國複合文化村」項目就是一種有益嘗試。它將通過浸入體驗、現場互動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系統化展示中國優秀文化,為韓國民眾提供一個「全方位接觸中國優秀文化的直觀平臺」。
  • 中國影視劇坦尚尼亞配音演員:"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坦人文交流不斷加強
    她說:「我看過很多中國影視劇,了解到很多中國的文化,包括中國人的說話和行為方式、衣著等方方面面。這些中國影視劇所反映的生活中的悲歡離合,有很多和坦尚尼亞十分相似,比如孩子要尊重長輩,長輩要愛護孩子。通過這些電視劇,我了解到坦尚尼亞和中國的文化在很多方面都是相通的,並沒有大的不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關於「一帶一路」的闡釋中,多次提到「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
  • 謀求民心相通的最大合力夯實「一帶一路」建設的社會根基
    1.善於在多元主體中達成一致目標 民心集中體現為一定社會範圍內的民眾對觸及其共同利益、價值觀念的問題、現象、事實所產生的意志,具有一致性、廣泛性和長期性等特點。民心相通是特定人群內或不同人群中人與人之間心理意願的交流融合、同向一致。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民心相通與社會生活環境密切相關。
  • 汶萊-中國友好協會常務副會長洪瑞泉:架起兩國經貿文化交流橋梁
    劉可耕 攝   中新網汶萊斯裡巴加灣8月1日電 題:汶萊-中國友好協會常務副會長洪瑞泉:架起兩國經貿文化交流橋梁  記者 張茜翼 張素  「近年來,汶萊與中國高層互訪頻繁,民間交流逐漸增多。經過兩國官方和民間的推動,兩國的經貿文化交流『更上一層樓』。」
  • 新華社點讚VIPKID:搭建起中外文化交流橋梁
    新華社點讚VIPKID:搭建起中外文化交流橋梁 2018-05-22 14:18:5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