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暢談出版合作和文化交流對於促進民心相通的積極作用

2020-12-11 國際在線

國務院新聞辦副主任郭衛民(中)和中國駐伊朗大使龐森(右)出席論壇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雷湘平):當地時間23日下午,「一帶一路」與民心相通論壇在德黑蘭召開,多名專家學者暢談出版合作和文化交流對於促進民心相通的積極作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郭衛民出席論壇並致辭。

「一帶一路」與民心相通論壇是第32屆德黑蘭國際書展中國主賓國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由中國人民大學、伊朗政治與國際問題研究院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和中國人民大學重陽研究院共同承辦。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郭衛民在論壇上發表講話時,積極評價「一帶一路」出版交流合作對於促進民心相通的積極作用。他表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促進民心相通,需要搭建更多坦誠交流的平臺,本屆「一帶一路」與民心相通論壇的舉辦正逢其時,為各國學術思想碰撞和多元文明交流交融提供了一個平臺。郭衛民說:「出版業交流合作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增進民心相通、貢獻『一帶一路』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中國、伊朗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出版界,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300多家中外出版機構聯合發起成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出版合作體』,開展合作出版、人員培訓、共建渠道等多領域、多層次的合作,讓各國人民在閱讀中加深了解,拉近心與心的距離,為共建『一帶一路』奠定堅實的民意基礎。」

論壇主題研討會現場

本次論壇設有兩場討論會,先後以「文明與國家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以書為媒、促進『一帶一路』出版合作與民心相通」為主題。布魯諾·瑪薩艾斯是來自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的外籍高級研究員,已完成了兩本關於「一帶一路」的學術著作,其中一本首次以綜合中西方視角來看待「一帶一路」。他在第一場研討會上發言時表示,當前世界遭遇很多危機,氣候變化、內戰、恐怖主義、民粹主義等等,國際社會幾乎接近在解決這些問題上選擇放棄談判協商,這表明當前世界治理模式遭遇了危機,而「一帶一路」倡議正是在這樣的國際背景下出現的。瑪薩艾斯還表示,不同文明之間需要溝通和理解主要有3個原因。瑪薩艾斯說:「第一,不同國家之間需要文化交流,很多矛盾和衝突正是源自對其他文化缺乏最基本的了解。第二,我們必須了解,一個國家內部的政治經濟決策不僅會影響本國內部的人,也會影響其他國家的許多人,我認為這正是『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概念背後的核心要義,因此在可能的限度內,國家間應就主要事務進行談判,進而尋求雙贏多贏的解決方案。第三,事實上,文化理解也是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如果民眾不懂經濟發展的邏輯,不理解某項工程或某個計劃意味著什麼以及為什麼要做,那麼經濟發展是無法實現的。」

復旦大學資深教授葛劍雄在第二場主題研討會中以「圖書出版與絲路文化傳播」為題闡述了圖書出版在促進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鑑上所發揮的積極作用。葛劍雄表示,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為中國與外界書籍的交流提供了便利,翻譯書籍的出版使更多的中國人了解世界。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能夠讀到很多世界各國的出版物,中國不僅翻譯出版了大量的外國書籍,也積極向外推介自己的出版物。葛劍雄說:「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和6年來『一帶一路』建設取得的初步成就,為中國與世界各國、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圖書出版方面的合作交流提供了更多渠道,而書籍的交流必將促進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鑑。」

中國伊朗兩國出版社籤訂版權轉讓合同

除了舉行主題研討會,論壇活動上,多家中伊兩國出版社還籤署了《全球治理的中國擔當》和《看好中國》兩部中文書的波斯文版權轉讓協議。作為論壇成果,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中國出版集團、俄羅斯世界出版社、韓國耕智出版社等8家出版單位還聯合籤署了《合作出版宣言》,承諾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加強出版領域的文化合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人文內涵。

論壇現場舉行的「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出版合作體精品圖書展

論壇活動結束後,重陽金融研究院的執行院長王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舉辦本次論壇主要是為即將召開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預熱,充分發揮智庫在促進兩國民心相通上的中介作用。王文說:「我認為,智庫、出版社、研究機構、大學都應該是起到兩國民心相通的中介作用,兩個國家的民心相通不僅僅是政府在起作用,還應該是方方面面立體的都在起作用。所以,民心相通本質上將是一種立體化的、不只是政府在內的、全面的溝通。」

相關焦點

  • 中白文化交流促進民心相通——訪白俄羅斯文化部長斯韋特洛夫
    摘要:新華社明斯克7月1日電專訪:中白文化交流促進民心相通——訪白俄羅斯文化部長斯韋特洛夫 斯韋特洛夫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對於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來說,此次文化周期間展示的中國非遺項目,只是滄海一粟。
  • 共情:民心相通的傳播機理
    情感在社會結構中具有重要功能民心相通之所以能夠成為疏通化解絲路沿線各國間「壅塞阻隔」的先導之器,原因正在於關鍵機理——共情傳播。民心相通是「五通」合作機制中唯一直接指向人際關係的頂層設計,也是中國貢獻給國際社會的一種充滿在地智慧的傳播與交往範式。
  • 謀求民心相通的最大合力夯實「一帶一路」建設的社會根基
    1.善於在多元主體中達成一致目標 民心集中體現為一定社會範圍內的民眾對觸及其共同利益、價值觀念的問題、現象、事實所產生的意志,具有一致性、廣泛性和長期性等特點。民心相通是特定人群內或不同人群中人與人之間心理意願的交流融合、同向一致。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民心相通與社會生活環境密切相關。
  • 綜述:中孟語言文化交流搭建兩國民心相通橋梁
    綜述:中孟語言文化交流搭建兩國民心相通橋梁 2016-10-11參與互動    新華社達卡10月11日電綜述:中孟語言文化交流搭建兩國民心相通橋梁
  • 東南亞漢語教育促進中外人文交流
    ,漢語國際教育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推進中外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為東南亞區域提供人才支撐,成為包括中國和東南亞各國在內的教育工作者的時代使命。 關鍵詞:人文交流;漢語教育;孔子學院;東南亞漢語;語言;文化;東南亞國家;合作;教育發展;教育政策 作者簡介:   編者按: 新時代背景下,我國與東南亞的教育合作進一步深入,漢語國際教育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推進中外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為東南亞區域提供人才支撐
  • 碧桂園森林城市資助馬來西亞學生 促進「一帶一路」民心相通
    同時,這樣的活動可以讓中國籍員工密切與原住民的交流,加深對當地文化的認知,進一步融入當地社區。 實際上,碧桂園森林城市在開工伊始,就拉開了公益行動的帷幕。2015年至今,碧桂園森林城市先後資助了5所當地小學,開展校舍建設、提供學生必備品以及培訓等,贊助金額共超過320萬人民幣。
  • 中國駐阿根廷大使鼓勵中阿媒體深化合作增進兩國民心相通
    推動兩國人民深入了解,增進兩國民心相通。在阿國家廣播電臺臺長佩雷拉的陪同下,鄒肖力大使攜夫人寧懿參贊及政務參贊王曉林、文化參贊甘萍等使館官員共同參觀了阿國家臺公共頻道的演播廳和節目製作室,並共同出席了「中國電視月」專題網絡電視直播節目。
  • 做文化、民心相通的橋梁,悅淘成2020杜拜世博會中華文化館戰略合作...
    2020杜拜世博會中華文化館世博之星美食文化展啟動儀式暨新聞發布會於2020年10月25日在上海世博源成功召開。中華文化館館長宗志泉、現任部長曹錫南等相關領導及知名企業代表出席本次新聞發布會。悅淘作為受邀企業參加此次活動。現場,《世博之星》主席朱莉娜、長三角軍民融合研究院與優品會員社交電商悅淘進行了戰略合作籤約。
  • 2018中外文學出版翻譯合作研修班結班儀式在京舉行
    8月23日下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主辦的「2018年中外文學出版翻譯合作研修班」結班儀式在北京新國展西一館舉行。中國文化和旅遊部外聯局傳播處參贊李峙在致辭中表示,希望各國出版翻譯界代表和漢學家能攜手並肩,深化文學翻譯出版的合作與交流,架起民心相通的橋梁。
  • 「藝術絲綢之旅」讓中新兩國「民心相通」
    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倡議的社會和民眾基礎,它能夠有力增進中國與世界各國民眾的友好感情」 「藝術絲綢之旅」世界巡迴展發起方北京億樸文化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劉明松表示:「在世界民心相通方面,文化交流是最有效、最受歡迎的橋梁和紐帶。」經了解,自2015年起,億樸文化就發起了「藝術絲綢之旅」世界巡迴展,並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舉辦啟航畫展,展出了31個國家46名畫家142幅作品。
  • 邊遊邊學 民心相通
    讓我們共同架起中印尼友好往來、共贏合作的連心橋。」這是「2017年中印尼青年交流互訪遊學活動」協調人馬麗爾總結她多年參與兩國人文活動的體會。  馬麗爾來自印尼外交政策協會,該機構同中國駐印尼使館、福建省政府等聯合舉辦了今年的互訪遊學活動。協會創始人、印尼前駐美大使迪諾表示,此類活動為兩國青年交往搭建了橋梁,促進了兩國友好關係進一步鞏固和發展。
  • 盛開吧,友誼之花 同我國籤訂文化交流合作協定的沿線國家達60多個
    從藝術交流到跨境旅遊,從翻譯出版到留學訪問,日益升溫的文化交流與文化合作,使各國人民在共建「一帶一路」進程中相逢相知相融。友誼之花在「一帶一路」上絢麗綻放。   據教育部近日消息,我國已先後與46個國家和地區籤訂了學歷學位互認協議,其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歷互認已達24個。
  • 中印尼文學翻譯與出版研討會在雅加達舉行
    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陳海峰     9月5日下午,由中國科技資料進出口公司和印尼阿拉扎大學孔子學院共同主辦的中印尼文學翻譯與出版研討會在雅加達舉行
  • 伊朗駐華文化參贊:對伊中文化關係的未來充滿希望
    人民網北京9月5日電 (徐祥麗)伊朗是著名的文明古國之一,勤勞、勇敢的波斯人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近日,伊朗駐華使館文化參贊阿巴斯阿里·瓦法伊接受人民網採訪,暢談他對中伊兩國文化交往的看法。「伊朗和中國一樣,以悠久的歷史和文化聞名於世。」
  • 推進務實合作 實現互利共贏(風從東方來——國際人士談一帶一路合作)
    共建一帶一路促進了沿線國家各領域交流  (德國)司空佩巖  隨著共建「一帶一路」不斷加深,德中文化交流更加緊密。越來越多的德國中學學生將他們學到的漢語知識融入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中。從這些學生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文化交流對促進各國關係的積極作用。
  • 中馬翻譯學者首辦線上研討會 冀促兩國文化交流
    主辦方表示,希望通過此次研討會,加強馬中兩國翻譯界合作,通過翻譯交流進一步推進兩國文化全方位交流。據介紹,此次研討會以「華馬翻譯:歷史與技巧」為主題,獲中馬兩國多位相關學者與會。研討會交流中馬兩國中文與馬來文「華馬翻譯」界現狀,並對馬來文版《三國演義》《論語》《西遊記》及《馬華詞典》等書籍的翻譯實踐進行探討。
  • 加強媒體合作 促進民心相通——記第四屆中非媒體合作論壇
    6月27日,為期三天的第四屆中非媒體合作論壇在北京落下帷幕。來自中非政府部門、媒體機構的460餘名代表出席論壇。論壇期間,中非媒體籤署了12項合作協議,並通過了關於進一步深化交流合作的共同宣言。中宣部副部長、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局長聶辰席在開幕致辭中說,在中非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不斷深入發展、媒體融合時代挑戰和機遇並存的大背景下,中非應繼續秉持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原則,通過加強媒體政策溝通、媒體交流互動、媒體產業合作,把中非媒體合作推向更高水平,為增進中非人民福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發揮更大作用。
  • 「吉林文化周-韓國行」活動舉行 促進中韓文化交流
    「吉林文化周-韓國行」活動舉行 促進中韓文化交流
  • 浙師大經濟和管理學院承辦2020浙江(金華)中非文化合作交流周暨...
    11月9日下午,2020浙江(金華)中非文化合作交流周暨中非經貿論壇在金華偉達雷迪森酒店開幕。本次活動以「民心相通,合作共贏」為主題,由我校攜手金華市人民政府與商務部外貿發展事務局、中國貿促會法律事務部、浙江省商務廳、浙江省工商業聯合會、浙江省貿促會、中非民間商會共同主辦。二十多個非洲國家及非盟等國際組織的駐華外交官、企業代表、商協會代表,以及國內非洲研究專家和學者、企業代表等近500人參與開幕式。
  • 專家學者齊聚陝西西鹹新區 開啟漢唐教育文化產業發展對話
    作為2020陝西省中外人文交流活動周暨陝西省國際學生文化藝術周系列活動之一,「漢唐教育文化產業發展對話」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國內專家現場參會,來自法國、美國、韓國、塞爾維亞、哈薩克斯坦、泰國等10多個國家的20餘位專家通過視頻會參會,深入探討中外文化交流新層次,促進開放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