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20年譯成《黃帝內經》英文版

2020-12-14 手機鳳凰網

晚報記者 張茜茜 報導

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終於有了英文版,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記憶名錄》。昨天,《黃帝內經》的譯者——中醫典籍翻譯專家、上海師範大學外語學院副院長李照國教授接受了晚報的專訪,他說他的夢想就是在有生之年,希望能把中醫學的四大經典著作重新翻譯,向世界更好地傳播宏大精深的中醫文化。

20多年翻譯成《黃帝內經》

走進李照國教授的辦公室,入眼便是一大堆他翻譯的中醫著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他翻譯的一套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是《素問》與《靈樞》之合稱,為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典籍,反映了我國古代的醫學成就,奠定了我國醫學發展的基礎。但是,一直以來,由於該部古文獻專業性強,加上用詞特別、句法結構與現代漢語差別甚大,使其深奧難懂,給中醫理論在全世界的傳播與發揚帶來了不小的困難,特別是現代漢語中的許多詞彙經過演變已不是文獻中的古漢語含義,尋找權威的今譯本以正確、充分地理解這些古語所表達的意思就變得尤為重要。

李照國教授自1985年起開始學習、研究和翻譯這部千古名典。經過20多年的艱苦努力,他所翻譯的《黃帝內經》在2000年時被納入國家漢英對照「大中華文庫」工程,《素問》三卷譯本和《靈樞》三卷譯本,均已相繼出版。這也是我國大陸譯者所翻譯的第一部《黃帝內經》全譯本。

畢業後從零開始學中醫

是什麼原因促使李照國教授翻譯《黃帝內經》呢?

「我本科和碩士讀的是英文專業,畢業後分配到了陝西中醫學院。當時,陝西中醫學院對外交流活動很多,經常有同事請我幫忙翻譯文章,但是中醫文章的翻譯與一般的翻譯不同,首先它沒有什麼可供對照的中英文參考資料,其次,翻譯者必須要先能看得懂中醫的文章才行。這對當時完全沒有中醫基礎的我提出了挑戰。」李照國教授說。

但在挑戰面前,李照國教授並沒有退縮,他感到要做好這份工作必須要首先懂中醫。於是他決定從零開始學習中醫。

「我記得當時一個人身具兩重身份,上課時是學生們的英文老師,下課後就去和學生們一起旁聽中醫的課程。有一天,聽老師講到《黃帝內經》這部書是中醫的有字天書,但能讀懂的人並不多,更別提把這部書翻譯成英文了。也是從那時起,我下定決心要翻譯 《黃帝內經》,向世界介紹中醫文化。 」李照國教授說。

探索總結中醫翻譯原則

然而,中醫學的翻譯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中醫是根基於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門醫學,所以在西方各國語言中,一般都缺乏中醫對應語,這就給中醫的國際交流造成了很大困難。」李照國說,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海內外不少學者開始對中醫英語翻譯,特別是名詞術語的翻譯進行了總結研究,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並且制定了一些區域性的標準方案,為「中醫用語英譯國際標準化」奠定了實踐基礎。但由於中西方語言、文化和醫理等方面存在著巨大差異,再加上各方對標準化的概念、原則與方法認識不一,使得標準化的研究舉步維艱。各國專家對於中醫經典用語的翻譯及其標準化問題分歧較大。為此,李照國教授在翻譯實踐中探索和總結出了不少中醫英譯的原則。

作為中醫典籍的翻譯專家,李照國教授還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委託,主持翻譯的我國1995年和1997年頒布的兩個中醫國家標準,已通過專家審定,並按要求履行了法定程序,將其作為中醫術語英譯的中國國家標準提交世界衛生組織,作為其制定傳統醫學術語國際標準的中方藍本。

如今,李照國教授最大的願望就是夢想就是在有生之年,希望能把中醫學中的四大經典著作做重新翻譯,向世界更好地傳播宏大精深的中醫文化。

相關焦點

  • 教授20年譯成"黃帝內經"英文版 畢業開始學中醫
    教授20年譯成"黃帝內經"英文版 畢業開始學中醫   記者 張茜茜  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終於有了英文版,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記憶名錄》。
  • 《黃帝內經-胎育智慧》簡介
    -70歲  出版日期:2010年5月  內容介紹:  《黃帝內經•胎育智慧》由中國最具影響的健康教育專家曲黎敏所著,是她20年厚積薄發之作,也是「曲黎敏解讀《黃帝內經》系列」的最新一冊,該系列圖書一舉確立了曲黎敏「中華解讀《黃帝內經》第一人」的不可撼動的地位。
  • 說說《黃帝內經》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以中醫學經典醫學文獻《黃帝內經》一書的問世為標誌。在《漢書·藝文志》所載醫學書目之中首列《黃帝內經》,故《黃帝內經》成書於戰國及秦漢時期,我國明清以來的學者多傾向於此說。《黃帝內經》一書,包括《素問》81篇。
  • 《黃帝內經》健康養生觀——範登脈|黃帝內經|廣州中醫藥大學|治未...
    講授者:廣州中醫藥大學東莞市東南部中心醫院「黃帝內經書院」範登脈簡介:醫學博士,廣州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醫史文獻系教授。對中國古典文獻學特別是對傳統語言文字學有較深入的研究,擅長運用文字、聲韻、訓詁、校勘等古典文獻學的研究方法考證中醫經典文獻中的疑難問題,重視出土文獻、文物在中醫文獻研究中的運用,長期從事《黃帝內經素問》《靈樞》的文獻考證、理論整理、逐篇講析等工作,對《素問》《靈樞》研究有較深造詣。從事中醫臨床及教學科研工作30多年。
  • 王寅黃帝內經弘揚中華文化日本行之八
    ,對王寅長期研究《黃帝內經》取得的成果表示敬佩,對王寅向帝京大學贈送《解讀黃帝內經》(日本語版)表示感謝王寅與帝京大學理事長衝永佳史、校長船坂則夫、帝京大學優尼塔斯日本語學校校長上田一彥一起展示新書《解讀黃帝內經》(日本語版),祝賀「王寅黃帝內經弘揚中華文化日本行」活動取得圓滿成功帝京大學優尼塔斯日本語學校校長上田一彥與王寅親切交流,對王寅科學解讀《黃帝內經》所取得的成就給予高度讚揚
  • 《黃帝內經》在線閱讀
    其主要理由是:其一,《黃帝內經》全書約計20萬字,這在2000多年前可以說是一部巨著。編著這樣的醫籍需要有一個安定的社會環境,需要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這在戰事連年、七雄割據的戰國時代是不可能辦到的。只有在西漢時期,隨著政治的穩定,經濟的發展,才為醫學家編著醫籍提供了現實的條件;其二,西漢初淮南王劉安的《淮南子·修務訓》曰:「世俗人多尊古而賤今,故為道者必記之神農、黃帝而後能入說。」
  • 《黃帝內經》導讀50
    讀原文方能悟原理,《黃帝內經》原文導讀共分為81個小單元,也即素問81篇與靈樞81篇對應組合,每日堅持閱讀1個小單元,三個月內即可通讀《黃帝內經》一遍以上。參考閱讀:通讀《黃帝內經》的簡易法門《黃帝內經》導讀1-9《黃帝內經》導讀10-18《黃帝內經》導讀19-27《黃帝內經》導讀28-36《黃帝內經》導讀37-45《黃帝內經·素問·刺要論
  • 黃帝內經·素問·天元紀大論-66
    黃帝說:好。什麼叫氣有多少,形有盛衰呢?鬼臾區說:陰氣和陽氣各有多少的不同,(厥陰為一陰,少陰為二陰,太陰為三陰;少陽為一陽,陽明為二陽,太陽為三陽,)所以叫做三陰三陽。形有盛衰,指天幹所主的運氣,各有太過不及的區別。例如開始是太過的陽年過後,隨之而來的是不及的陰年,不及的陰年過後,從之而來的是太過的陽年。
  • 《黃帝內經》簡介
    二、《黃帝內經》成書時代首先應該指出,《黃帝內經》肯定不是黃帝所作,純屬後人偽託。這正如《淮南子·修務訓》所指出的那樣:「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賤今,故為道者必託之於神農黃帝而後能入說。」冠以「黃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說明我國醫藥文化發祥甚早。《黃帝內經》究竟成於什麼時代呢?宋林億、高保衡等認為:「非大聖上智,孰能知之?
  • 賀娟教授揭秘《黃帝內經》的養生門道(圖)
    我們平時的日常飲食也要根據體質去安排,所以請賀教授給大家講講怎麼根據體質調理飲食。  對號入座:你的體質是陰虛還是陽虛?  搜狐健康:首先我們在吃肉的時候,怎麼知道自己的體質適合吃什麼肉?這個肉是熱性的還是寒性的,我們怎麼分辨?
  • 上古的黃帝,為何能寫出《黃帝內經》這本巨著?只因他是觀音化身
    2010年,美國某大學一位教授經過長達七年的研究發現:人的衰老始於27歲。其實,這個結論早在《黃帝內經》裡已有了描述。《上古天真論》中精緻地描述了人的生長衰老生理過程。女子21歲、男子24歲是處於「腎氣平均,真牙生而長極」的最佳狀態,這與美國教授研究的「12項測試中9項成績都是在22歲時為最佳」的結果不謀而合。而女子到了35歲、男子40歲身體則明顯開始走下坡路,這與美國教授研究的「所有能力在42歲左右開始走下坡路」的結論也是吻合的。《黃帝內經》又簡稱《內經》,以黃帝、岐伯等問答的形式寫成。
  • 《黃帝內經》導讀61
    讀原文方能悟原理,《黃帝內經》原文導讀共分為81個小單元,也即素問81篇與靈樞81篇對應組合,每日堅持閱讀1個小單元,三個月內即可通讀《黃帝內經》一遍以上。參考閱讀:通讀《黃帝內經》的簡易法門《黃帝內經》導讀1-9《黃帝內經》導讀10-18《黃帝內經》導讀19-27《黃帝內經》導讀28-36《黃帝內經》導讀37-45《黃帝內經》導讀46-54
  • 拍手15年 她「吃透」《黃帝內經》
    她堅持拍手已15年,為了將拍手帶給身體的益處弄清楚,她在老年大學學習推拿和經絡,反覆閱讀《黃帝內經》十幾遍。目前,咱小區跟隨其練習拍手操的居民有百餘人,年齡最大者已79歲。「不要抱著治病的心態來練習,拍手是為了讓氣血活起來、全身通,意在健身養生。」拍手身體好轉做健康使者15年  近日,記者來到社區居民李文秀家。
  • 【雄鷹視界】有關黃帝內經南北政的探討------黃帝內經導讀
    作者以為,從黃帝內經記載的十種古脈法到脈經的三十六種,不能說去簡就繁,只能說在傳承中有所丟失。本文不想多配圖例,所以一例以外只有一例。如果還是看不懂,請看前文配圖;如果還是看不懂,那麼建議你,黃帝內經的十種古脈法,其中之一的寸關尺,你講永遠不懂。
  • 三智師說 楊志勳:《黃帝內經》東方理念的光華
    後來人對經典有著自己不同的理解,限於他所處的時代,個人的閱歷和實踐,有一些具體的觀點從現代人的角度不太好接受,那是前人看法的問題,不能歸於經典。歷史上有很多學派對《黃帝內經》的注釋有不同的理解,存在一些差異,這並不等於原來的經典就有糟粕的成分。現代人也有很多新的認識,但不能簡單地以對與不對來評述。
  • 《黃帝內經》讀書會第二期(今天)
    ,自由交流會; (二)14:00-14:30 中醫新知:解答上次讀書會存疑點,分享中醫新知,切磋醫理(包括中醫各個方面); (三)14:30-16:30 黃帝內經篇章研習:每次選取一篇或半篇黃帝內經深度研習; (四)16:30-17:00 存疑整理:整理內經研習課堂存疑點,安排參與者課下琢磨解決; 參考文本: 1.
  • 《黃帝內經》導讀60
    讀原文方能悟原理,《黃帝內經》原文導讀共分為81個小單元,也即素問81篇與靈樞81篇對應組合,每日堅持閱讀1個小單元,三個月內即可通讀《黃帝內經》一遍以上。參考閱讀:通讀《黃帝內經》的簡易法門《黃帝內經》導讀1-9《黃帝內經》導讀10-18《黃帝內經》導讀19-27《黃帝內經》導讀28-36《黃帝內經》導讀37-45《黃帝內經》導讀46-54
  • 學習《黃帝內經》養生有感
    然不知覺已在臨床摸爬滾打十餘年,經常有人問起如何養生,每每也只能說個淺顯的見解。很榮幸這次因考試能與師父結緣,而重拾《黃帝內經》,受益良多,對於如何養生有了更深的認識。《黃帝內經》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是對中國上古醫學的第一次總結,是僅存的集戰國以前醫學的大成之作。
  • 《黃帝內經》導讀49
    讀原文方能悟原理,《黃帝內經》原文導讀共分為81個小單元,也即素問81篇與靈樞81篇對應組合,每日堅持閱讀1個小單元,三個月內即可通讀《黃帝內經》一遍以上。參考閱讀:通讀《黃帝內經》的簡易法門《黃帝內經》導讀1-9《黃帝內經》導讀10-18《黃帝內經》導讀19-27《黃帝內經》導讀28-36《黃帝內經》導讀37-45
  • 《黃帝內經》與醫經七家
    《黃帝內經》作為書名,現存最早記載於東漢班固(公元32-92年)所著《漢書•藝文志•方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