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健康養生觀——範登脈|黃帝內經|廣州中醫藥大學|治未...

2020-12-15 騰訊網

講授者:廣州中醫藥大學東莞市東南部中心醫院「黃帝內經書院」範登脈

簡介:醫學博士,廣州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醫史文獻系教授。對中國古典文獻學特別是對傳統語言文字學有較深入的研究,擅長運用文字、聲韻、訓詁、校勘等古典文獻學的研究方法考證中醫經典文獻中的疑難問題,重視出土文獻、文物在中醫文獻研究中的運用,長期從事《黃帝內經素問》《靈樞》的文獻考證、理論整理、逐篇講析等工作,對《素問》《靈樞》研究有較深造詣。從事中醫臨床及教學科研工作30多年。

擅長運用中醫經典理論、經方理論、名家經驗指導臨床實踐,治療內、外、婦、兒各科疑難疾病。

出版《黃帝內經素問校補》《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校注)《新刊黃帝內經靈樞》(校注)元•讀書堂本《新刊黃帝內經素問》(校注)《脈經》(校注)等。在《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中華中醫藥雜誌》《語言研究》《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中華醫史雜誌》《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科版)《中醫文獻雜誌》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主持完成973計劃子課題一項及其他科研項目多項。

編者按:「自己少受罪,家人少受累,國家少發醫藥費,這就是我們治未病的效果。」上醫治未病,中醫理論來源於對醫療經驗的總結及中國古代的陰陽五行思想,早在兩千多年前,中醫專著《黃帝內經》問世,奠定了中醫學的基礎。時至今日,中醫學相關的理論、診斷法、治療方法等均可在此書中找到根源。

作為「懸壺莞邑」中醫藥健康大講堂的第一講,來自廣州中醫藥大學的範登脈教授從理論知識出發,深入淺出,講述《黃帝內經》蘊含的健康原理,為大家傳授中醫養生知識。

授課大綱:

觀象授時

中醫對「人」的認識,包括了合於天道的藏府身形系統、合於天道的生命活動之人。

天之「道」——空間、時間與陰陽。

中國古代發達而持續的農業文明與重視祭祀活動,對於節令、氣候、物候提出了極其苛刻的要求。它要求人們不斷去探索天地自然運行的規律及其複雜的變化規律,以解決現實生活當中的種種問題。

在古代中國,表示時間、方位這些概念的傳統方法,是人們廣泛接受的幹支系統。十幹、五位、五行相配始終遵循下面的原則:東方為甲乙木,南方為丙丁火,西方為庚辛金,北方為壬癸水,中央為戊己土。

人之合於天道——人身之氣的運行,與天地之氣的運行一樣,也是按照天之陰陽節律升降開闔。

《靈樞·癕疽第八十一》:「陰(營)陽(衛)已張(布散),因息乃行,行有經紀,周有道理(一呼脈再動,氣行三寸……一晝夜五十營),與天合同(與天道協調一致),不得休止。」

正氣、邪氣

黃帝曰:餘聞氣者,有真氣,有正氣,有邪氣。何謂真氣?歧伯曰:

真氣者,所受於天,與谷氣並而充身也。

正氣者,正風也,從一方來,非實風,又非虛風也。

邪氣者,虛風之賊傷人也。

(《靈樞·刺節真邪第七十五》)

為了準確地反映各地的實際氣候情況,劃分四季常採用氣候上的方法。近代學者張寶坤分類法,採用候平均氣溫劃分四季(日平均氣溫計算方法:一天之中8時、14時、20時、2時,四個時段測得的溫度相加除以四,為一天的日平均氣溫)。並且規定:候平均氣溫大於或等於22℃的時期為夏季,小於或等於10℃的時期為冬季,介於10℃~22℃之間的為春季或秋季。

按此標準劃分四季,中緯地區季節與氣候相一致,低緯地區和極地附近春、夏、秋、冬的溫度變化很不明顯。同時,在中緯地區,各季的長度也不一樣。這就是氣候四季。

《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

「春三月,此謂發(拔,除也)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

秋三月,此謂容平(寬容平正)。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凝)地坼……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

人之「理」——形、神兩系統

形——藏府身形系統

神——生命活動系統

脾胃為本

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時長四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獨主於時也。脾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土者,生萬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頭足,不得主時也。

(《素問·太陰陽明論篇第二十九》)

生病之「理」

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於風雨寒暑,陰陽、喜怒、飲食、居處。大驚卒恐,則血氣分離,陰陽破散,經絡厥絕,脈道不通,陰陽相逆,衛氣稽留,經脈虛空,血氣不次,乃失其常。

(《靈樞·口問第二十八》)

治未病——中醫對待疾病的戰略手段

《神農本草經序錄》:五藏未虛,六府未竭,血脈未亂,食藥必活;若病已成,可得半愈;病勢已過,命將難痊。

出現苗頭,就積極採取防護措施。

飲食有常節

味(水谷)—化(胃)—精(津液)(化生精)—化(脾)(精不化氣則為溼濁痰¡°毒¡±)—氣(宗氣營氣衛氣)(精化為氣)—生形(氣生形)

秋天養生的誤區

四時陰陽不以數推;秋氣涼燥,肺惡寒。

《素問·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五藏所惡:心惡熱,肺惡寒,肝惡風,脾惡溼,腎惡燥。

說明:以上為授課大綱,請以授課內容為準。

【記者】歐雅琴

【音頻】李玲

【配音】李玲玉

【作者】 歐雅琴 李玲 李玲玉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南方號~東莞市~東莞自營號~健康東莞

相關焦點

  • 《黃帝內經》在線閱讀
    4.治病求本:這是《黃帝內經》治則中最根本的一條。《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治病必求於本。」  5.因勢利導:在治病求本的基礎上巧妙地加以權變。  6.協調陰陽:此為治療之大法要義。  7.正治反治:正治亦稱逆治,是與病情相逆的直折的治療方法。
  • 《黃帝內經-胎育智慧》簡介
    頁碼:216頁  印張:13.5  裝幀:精裝  讀者範圍:20-70歲  出版日期:2010年5月  內容介紹:  《黃帝內經•胎育智慧》由中國最具影響的健康教育專家曲黎敏所著,是她20年厚積薄發之作,也是「曲黎敏解讀《黃帝內經》系列」的最新一冊,該系列圖書一舉確立了曲黎敏「中華解讀《黃帝內經》第一人」的不可撼動的地位。
  • 《黃帝內經》簡介
    大哉《黃帝內經》十八卷,《針經》三卷,最出遠古」;邵雍認為:「《素問》、《陰符》,七國時書也」;程顥認為:「《素問》書出戰國之末」;司馬光認為:「謂《素問》為真黃帝之書,則恐未可。黃帝亦治天下,豈終日坐明堂,但與歧伯論醫藥針灸耶?
  • 《黃帝內經》導讀61
    讀原文方能悟原理,《黃帝內經》原文導讀共分為81個小單元,也即素問81篇與靈樞81篇對應組合,每日堅持閱讀1個小單元,三個月內即可通讀《黃帝內經》一遍以上。參考閱讀:通讀《黃帝內經》的簡易法門《黃帝內經》導讀1-9《黃帝內經》導讀10-18《黃帝內經》導讀19-27《黃帝內經》導讀28-36《黃帝內經》導讀37-45《黃帝內經》導讀46-54
  • 《黃帝內經》導讀49
    讀原文方能悟原理,《黃帝內經》原文導讀共分為81個小單元,也即素問81篇與靈樞81篇對應組合,每日堅持閱讀1個小單元,三個月內即可通讀《黃帝內經》一遍以上。參考閱讀:通讀《黃帝內經》的簡易法門《黃帝內經》導讀1-9《黃帝內經》導讀10-18《黃帝內經》導讀19-27《黃帝內經》導讀28-36《黃帝內經》導讀37-45
  • 《黃帝內經》導讀60
    讀原文方能悟原理,《黃帝內經》原文導讀共分為81個小單元,也即素問81篇與靈樞81篇對應組合,每日堅持閱讀1個小單元,三個月內即可通讀《黃帝內經》一遍以上。參考閱讀:通讀《黃帝內經》的簡易法門《黃帝內經》導讀1-9《黃帝內經》導讀10-18《黃帝內經》導讀19-27《黃帝內經》導讀28-36《黃帝內經》導讀37-45《黃帝內經》導讀46-54
  • 學習《黃帝內經》養生有感
    在大學期間系統學習了選讀版《黃帝內經》,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書中的內容已所記無幾,即使記得也是一知半解。
  • 說說《黃帝內經》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以中醫學經典醫學文獻《黃帝內經》一書的問世為標誌。在《漢書·藝文志》所載醫學書目之中首列《黃帝內經》,故《黃帝內經》成書於戰國及秦漢時期,我國明清以來的學者多傾向於此說。《黃帝內經》一書,包括《素問》81篇。
  • 黃帝內經·素問·天元紀大論-66
    黃帝問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溼風;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憂思恐。論言五運相襲,而皆治之,終期之日,周而復始,予已知之矣。
  • 【雄鷹視界】有關黃帝內經南北政的探討------黃帝內經導讀
    作者以為,從黃帝內經記載的十種古脈法到脈經的三十六種,不能說去簡就繁,只能說在傳承中有所丟失。本文不想多配圖例,所以一例以外只有一例。如果還是看不懂,請看前文配圖;如果還是看不懂,那麼建議你,黃帝內經的十種古脈法,其中之一的寸關尺,你講永遠不懂。
  • 《黃帝內經》導讀47
    讀原文方能悟原理,《黃帝內經》原文導讀共分為81個小單元,也即素問81篇與靈樞81篇對應組合,每日堅持閱讀1個小單元,三個月內即可通讀《黃帝內經》一遍以上。參考閱讀:通讀《黃帝內經》的簡易法門《黃帝內經》導讀1-9《黃帝內經》導讀10-18《黃帝內經》導讀19-27《黃帝內經》導讀28-36《黃帝內經》導讀37-45
  • 《黃帝內經》導讀50
    本期分享《黃帝內經》原文導讀第五十單元:
  • 《黃帝內經》奠定了健身氣功的理論基礎
    在《黃帝內經 ·素問 ·寶命全形論》中就明確地提出了人為氣生的觀點。指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人生於天,懸命於地,天地合元,命之曰人。」不僅如此,人的生命維持亦依賴天地之氣。《黃帝內經》指出:「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五氣入鼻,藏於心肺,味有所藏,以養五氣。氣相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這就是說,人體形質的長養以及功能活動和精神活動均依靠於氣。
  • 《黃帝內經》讀書會第二期(今天)
    sixiangshi/ 【國學新知微博】http://weibo.com/guoxueke 【國學新知微信】guoxuexz 【國學新知QQ群】 120152073 時間:周六下午14:00-17:00 地址:周家嘴路2398號三樓318房間近江浦路 每期活動安排: (一)13:45-14:00 寒暄交流:籤到,
  • 《黃帝內經》導讀74
    讀原文方能悟原理,《黃帝內經》原文導讀共分為81個小單元,也即素問81篇與靈樞81篇對應組合,每日堅持閱讀1個小單元,三個月內即可通讀《黃帝內經》一遍以上。回顧閱讀:通讀《黃帝內經》的簡易法門《黃帝內經》導讀1-9《黃帝內經》導讀10-18《黃帝內經》導讀19-27《黃帝內經》導讀28-36《黃帝內經》導讀37-45《黃帝內經》導讀46-54《黃帝內經》導讀55-
  • 《內經》解證 | 《黃帝內經》「經水」概念解析
    合而以治奈何?刺之深淺,灸之壯數,可得聞乎?」 這裡《內經》的作者要將經水、五臟、六腑、和經脈四者「合而以治」,如果經水是河流,它如何與人體中的經脈和五臟六腑合治呢?而「刺之深淺,灸之壯數」顯然與十二經水的深淺和大小相對應,但刺法和灸法怎麼能作用到自然界的河流呢?」
  • 【合一醫學】第137期:《黃帝內經》多重演變史及其他
    該書雖然將《靈樞》、《素問》中的經文進行了分類,但是其中幾乎包括了唐代所存《黃帝內經》的全部內容,而且對原書文字未加改動,因此是研究《黃帝內經》的可靠資料。南宋以後幾近失傳。龍伯堅《黃帝內經概論》2004龍伯堅《黃帝內經集解》2004王洪圖《黃帝內經素問白話解》2005範登脈《黃帝內經素問校補》2009郭靄春《黃帝內經素問校注語譯》2010張燦玾《黃帝內經文獻研》2014金棟《黃帝內經百年研究大成》2017任廷革《任應秋講黃帝內經》2018日本醫家多紀氏父子《
  • 教授20年譯成《黃帝內經》英文版
    晚報記者 張茜茜 報導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終於有了英文版,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記憶名錄》。昨天,《黃帝內經》的譯者——中醫典籍翻譯專家、上海師範大學外語學院副院長李照國教授接受了晚報的專訪,他說他的夢想就是在有生之年,希望能把中醫學的四大經典著作重新翻譯,向世界更好地傳播宏大精深的中醫文化。
  • 學習《黃帝內經》的方法!
    編者按《黃帝內經幾乎每個中醫大師都提到他們學習《黃帝內經》為其行醫生涯打下紮實的基礎,但同時《黃帝內經》由於流傳自幾千年以前,所用文字又非常晦澀難懂,那麼現代人該如何學習《內經》呢?今天我們跟隨何紹奇先生學習《內經》。
  • 《黃帝內經》讀書會第十期
    sixiangshi/ 【國學新知微博】http://weibo.com/guoxueke 【國學新知微信】guoxuexz 【國學新知QQ群】 120152073 時間:周日下午14:00-17:00 地址:周家嘴路2398號三樓319房間近江浦路 每期活動安排: (一)13:45-14:00 寒暄交流:籤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