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寫作業兜裡得揣著速效救心丸、給孩子輔導功課最後變成「車禍現場」……說到讓父母頭疼的話題,肯定少不了孩子的作業。很多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總是走神,發呆,注意力不集中,寫了很久都沒有寫幾個字,甚至有些孩子還騙父母說自己作業寫完了,結果早上卻被老師給叫到學校,類似這樣的事例不在少數。
前不久就有這樣一件事上了新聞:南京有市民報警稱一個弱小無助的小男孩獨坐街頭,民警上前詢問是不是被爸媽罵了,男孩當即委屈大哭:「是我姐姐!我作業沒完成,姐姐仗著比我學習好,就罰我抄兩千遍古詩!」原來,小男孩10歲,而其姐姐已是一名大學生,在外地上大學,恰逢暑假回家,就把弟弟的學習管了起來,比較嚴厲。
聽到民警說要帶他回家,小男孩情緒激動,很是抗拒:「沒有用,回家寫不完還要翻倍罰!」最終,民警聯繫到男孩姐姐,勸說其要注意方式方法,讓她親自過來把弟弟接回了家。
看到這兒,大家應該也覺得這個姐姐是一個很嚴厲的人吧,可是為什麼現如今很多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大都會有拖沓的現象?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症狀1:條理性差,學習無方法
把脈:這類孩子在寫作業時一般都弄不清有什麼作業,要麼文具準備不齊全,要麼就是對各科作業的先後順序沒有條理,不知道回家後該如何下手,先做哪一個,學習也沒有什麼方法,死記硬背,也不見起色。
藥方:對這樣的孩子,家長不要過於殷勤,事事都幫助孩子去做,而是在平時就應該注意培養孩子動手安排事務的能力,讓孩子慢慢學會規劃和條理,要讓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如果父母都幫孩子做了,那就沒有任何意義了,但是可以適當指導孩子做事的順序和條理。
症狀2:追求完美「橡皮症候群」
把脈:這類孩子寫作業總喜歡用橡皮擦,特別喜歡追求完美,並且離不開橡皮,不對了馬上就擦掉了重寫,來來回回改很多次,覺得不對還要再擦,有時候本子都快被擦出洞了,這就是典型的「橡皮症候群」。
藥方:對於這類現象,心理學上稱之為「橡皮症候群」。原因是孩子心情焦慮,怕出錯,所以總是喜歡用橡皮。這時候父母不要過多指責,也不要特意去糾正,可以採取獎勵懲罰制度。
比如孩子的作業本很整潔,一次性就能寫好字,就有一定獎勵,但是如果孩子離不開橡皮,家長就要採取懲罰,比如沒收橡皮,經過一段時間,孩子依戀橡皮的壞習慣就會逐漸得到糾正。
症狀3:學習基礎差,學習沒有興趣
把脈:這類孩子學習基礎差,作業不會做,對作業和學習完全沒有興趣。
藥方:家長可以嘗試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孩子都喜歡有趣的事物,而對於枯燥乏味的事,則是能拖則拖。所以,對於不喜歡寫作業的孩子,父母要儘量調動孩子寫作業的興趣,可以通過遊戲或者競賽的方式來安排作業。
比如誰正確率高,誰的作業寫得更快、更整齊,誰就可以有一個願望。
症狀4:被逼無奈,故意磨蹭
把脈:這類孩子通常寫完了老師的作業,還要寫媽媽布置的作業,寫完媽媽布置的作業,爸爸的作業又來了,總之就是沒有玩的時間。被逼無奈之下,只好故意磨蹭。
藥方:家長一定要給孩子留下自由支配的時間,不要把孩子所有的空間都佔用了,如果作業寫完了,那麼餘下的時間就必須由孩子自己支配,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樣孩子就不會故意磨蹭,害怕這個害怕那個了。
症狀5:時間觀念差,不會管理時間
把脈:這類孩子通常沒有時間觀念,不知道什麼時間該幹什麼事,吃完飯就坐在那兒看電視,要不然就去玩,不知道作業寫多長時間,也不知道該玩多長時間,不會管理時間。
藥方:如果家長總是替孩子安排好了時間,那孩子就更不會安排時間了,也就很難有時間觀念,因此,家長一定不要過多幹涉孩子的時間,讓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時間。
症狀6:注意力不集中,無關動作多
把脈:這類孩子做作業特別愛走神,有時候寫一個字走神5分鐘,也不知道他在想什麼。除此以外,有些孩子由於年齡較小,如果連續做作業超過20分鐘,就很容易走神。
藥方:家長可以為孩子提供安靜、整潔的學習環境,書桌上儘量不要放分散孩子注意力的東西。除此以外,還可以和孩子做一些加強注意力的遊戲,可以提高注意力。
文/鮑秀蘭 (北京協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