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魚又叫八爪魚,在人類的食譜上早就有了它們的名字,在中國有很多種烹飪章魚的方法,比如水煮、比如鐵板,而韓國人則更喜歡生吃八爪魚,場面慘不忍睹。
對於人類尤其是中國人來說,似乎萬物皆可吃,但其實也並非如此,對於一些智慧較高的生物一般還是下不了嘴的,比如大猩猩、海豚(當然不排除一些極端的人類)等等,但是如果有人告訴你,章魚也可能擁有高度的智慧,你還吃得下去嗎?
海底的靈長類
眾所周知,靈長類動物普遍具有較高的智慧,我們人類就是由靈長類進化而來,但是你知道嗎,章魚其實被稱為海底的靈長類!
2010年世界盃期間,一隻叫做保羅的章魚火遍全球,它不光外表呆萌,而且還成功的預測了多場世界盃將比賽的勝負,很多人可能認為這不過是偶然為之,但是如果你仔細去了解章魚的話,可能你會覺得這也許並非偶然。
無脊椎動物的王者
章魚是一種無脊椎動物,科學上普遍認為無脊椎動物的智商要遠遠低於脊椎動物,一般的無脊椎類動物身上的神經細胞也就幾萬最多幾十萬個,但是章魚卻擁有超過5億個神經細胞,甚至比一些陸地小動物還要多。而神經細胞的多少就決定了大腦的發達程度,擁有5億個神經細胞的章魚就可以說智商秒殺一眾無脊椎同類了。
而除此之外章魚還擁有兩套獨立的記憶,它的大腦與腕足似乎是可以獨立行動的,大腦只對腕足下達一個模糊的指令,章魚的腕足就可以獨立完成動作,這一點比我們人類還要高超,這也就是章魚的腕足為什麼可以如此高超的原因了。
會使用工具的小機靈
我記得在上學時老師教過: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就是會實用工具。人類的近親大猩猩就會使用一些簡單的工具就行捕獵,而這一點章魚竟然也能做到。章魚的腕足能夠撬開牡蠣,這一點沒什麼可奇怪的,可關鍵在於在撬開牡蠣之後為了方便捕獵進食,章魚會用一塊石頭墊著,防止牡蠣殼關上。而吃完牡蠣之後章魚還會將殼收集起來給自己建房子,這可就不容易了。
高超的學習能力
除了以上優點之外,章魚還是個愛學習的好寶寶。科學家做過實驗,將一隻剛打撈上來的章魚放入一個複雜的裝有食物盒子,這隻新手章魚完全不知道該怎麼找到出口遲到食物,而它的隔壁放著一隻已經數量掌握技巧的章魚,新手章魚再嘗試失敗後會觀察老章魚是怎麼做的,然後它很快也就吃到了食物,怎麼樣這謙虛學習的樣子是不是讓學渣們羞愧。
除了以上這些,章魚還具有高超的記憶能力、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偽裝能力等等,這些能力讓它在海洋生物中簡直是鶴立雞群,所以被稱為海底的靈長類一點也不奇怪。
章魚的種族悲劇
看過上邊這些內容大家可能會好奇,章魚這麼牛,那麼它真的具備高智商了嗎?答案可能並非如此,因為章魚有它們無法逃避的種族悲劇。
章魚的壽命普遍很短,一般也就3-5年,著名的章魚保羅也就活了2008年-2010年10月25日這麼兩年的時間,而且還是在環境優越的水族館,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章魚有一個奇特的特質,那就是只要一交配就必死無疑,為什麼呢,難道是「操勞過度」?
其實這和章魚的交配方式有關,雄性章魚的的生殖器就在它八根腕足中的一根中,而為了完成交配,雄性章魚會把這跟觸手插入雌性章魚的外套腔內,而為了確保受精過程成功,雄性章魚會把這跟腕足留在雌性章魚體內。失去生殖器的雄性章魚會開始變的行動遲緩,逐漸死亡。
可憐的小章魚還沒出生就失去了父親,可是這還不是最慘的,雌性章魚在產卵後為了保護小章魚成功孵化無法進食,最終餓死。
也就是說小章魚在出生前就會父母雙亡,必定成為孤兒的小章魚無法從父母那裡學習關於章魚種族的一切,只能依靠本能進行摸索,而它們的壽命又是這麼的短暫,終其一生可能也無法取得什麼驚人的進展,這也可能是為什麼章魚擁有發達的神經系統和學習能力,但是卻無法成為智慧生物的原因吧,這也是整個章魚種族的悲劇。
但是這個對於廣大吃貨們可能也是個好消息,要不然在你把章魚放到鐵板上烤的滋滋響的時候,內心估計也無法安寧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