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這樣做,孩子還是養不成的好習慣,你來找我

2020-09-05 張伏秋五維內力激發



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你是否有因為孩子的壞習慣而氣得抓狂的時候呢?

想要孩子形成某一個好習慣只要同時做好了這兩點,就一定能成功。一是讓孩子願意啟動這個習慣,二是能讓孩子願意重複這個習慣

如何讓孩子願意啟動某個習慣?

1 帶孩子去參觀或體驗一下有這種好習慣的人的生活

你覺得孩子的房間亂,可是他不覺得呀。那是因為孩子覺得他的房間的零亂是很正常。你的要求就是沒事找事。所以你要先讓孩子進入到他的朋友 他的同學,甚至是比他還小的孩子的整潔的房間裡感受一個他未曾體驗過的美好感覺,讓他自己覺得他一定要做好,也一定能做好

2 詢問孩子自己覺得實現這種改變可能會面對的困難是什麼 ,與孩子一起商量怎麼樣來克服這些很可能會遇到的困難 得到孩子參與與認可的要求才能真正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如整理房間,孩子可能會談到晚上做完作業後很晚了,就不想整理了。那可以啟發孩子早一點開始做作業。孩子也可能會談到有些東西確實不好分類,那與孩子商量是否可以考慮去買或者是自己動手做一些各種小物件的收納箱

3. 與孩子一起商討雙方都認可的清晰的可以量化的執行標準 (不能共同認可的暫時擱置 ,一些拿不準的先試著體驗一下)

如: 想讓孩子形成將房間整理乾淨的習慣

----明確地告訴孩子:玩具入箱 工具書放 書架二層最右邊 ,長書放書架第一層最左邊, 筆筒放 ...

想讓孩子形成上課認真聽講-的習慣

------- 明確地告訴孩子:老師講的內容 是你知道的,你就說出來,不知道的就記下來

想讓孩子形成考試時不要馬虎的習慣

-----明確地告訴孩子:考試時邊看邊劃記關鍵詞

如何讓孩子願意重複這個習慣----

1.在習慣養成的前一個月,每天都要驗收,每次驗收都要用統一的驗收標準,這才能形成有效的重複

如收書包 不能因為自己忙 就不管了 不能因為孩子忙而替孩子做了 不能因為孩子沒做好 發一通脾氣不管了

2. 驗收時 如果沒做好,不要批評,但要求重新補做,做好了,非常開心地表揚

如孩子沒有將筆筒放好,只需說 「將這個筆筒的位置放好一下」

孩子的房間整理好了 ,你可以說「哇塞,今天你的房間好乾淨整潔」 「今天,在你的房間裡坐一坐都是一種享受」 「今天你的房間真正能配得上你未來成功人士的高端品味哦」

相關焦點

  • 天鵝閱讀:不強勢,孩子養不成好習慣
    作者:劉墉 不給孩子立規矩,怕孩子好習慣養不成!給孩子立太多規矩,怕影響孩子的自由成長!家長們對於立規矩這件事有沒有感覺過頭疼呢?作為一雙兒女的父親,劉墉有著自己獨特的教育心得。為了鍛鍊他的自主性,讓他有獨立判斷、辨別的能力,在他考入哈佛大學後,我開始漸漸地收住我「強權」,讓他更多地進行自主選擇。選擇專業、就業地點、婚戀情感等方面,我再也沒有多做幹涉。因為兒子已經是個成年人,已能夠對自己的選擇負責,我對他說」你翅膀硬了,可以飛了」。劉軒感受著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自由,他說:「二十一年來,我討厭你的嚴加管束,二十一年後,我感謝你的寬宏大量。
  • 孩子好習慣難養成,那是家長作祟,你還在旁邊沾沾自喜
    到底是什麼邪魔作祟,導致孩子無法養成好習慣?別去懷疑各種事情,孩子無法養成好習慣,跟家長離不開關係,一切都是你自己作祟!為什麼我會這樣說?今天我們就去扒一扒,孩子難以養成好習慣的五大真相,或許你自己都沒想到。真相1 父母的認知錯誤在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之前,你必須要知道一個現實:習慣的養成並沒有那麼簡單。
  • "媽媽,我想要錢",當孩子找你要錢時,家長最好不要說這3句話
    &34;,當孩子找你要錢時,家長最好不要說這3句話現在很多的家長都提倡要窮養孩子,認為孩子如果太容易得到一些東西,就會不懂得去珍惜,而且勤儉節約也一直是中國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這也需要家長要把握好度,千萬不要走進了&34;的誤區,這樣很容易導致孩子形成錯誤的金錢觀念,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沒有好處的。
  • 養孩子養不成學霸沒關係,但絕對不能養成「爺」
    雖然沒在過,但在孩子上高中這兩年中有的是他們的傳說,他的媽媽身邊圍著不少家長,熱熱鬧鬧地聊著天。她媽媽本來很普通,但在「媽媽圈」裡卻有一種「C位」感。來參加過家長會的老公告訴我,這一圈他們都熟,都是在學校後面小區租房陪讀的媽媽們。不用說,在這裡出現的,都是提前來送孩子的家長,也就是說,在這個學校裡都算是「學霸」。
  • 「我再也不跟你玩了」,孩子被孤立時,家長要教會孩子這樣做
    「我再也不跟你玩了」,孩子被孤立時,家長要教會孩子這樣做有一個媽媽在網上問:"如果別人家的孩子和你的孩子說,我再也不和你玩了",這樣應該怎麼做?看看各位家長們的評論:1、有的家長會去制止別人的孩子:小朋友這麼做是不對的哦,在一起就要開開心心得玩兒,然後回頭再安慰下自己的孩子。2、 有父母的說:我會告訴孩子,不玩兒就不玩就算了,我們去找別的小朋友玩兒,先在氣勢上贏回去,然後回家再跟孩子詳細分析。
  • 怎樣才能讓孩子養成自覺主動的好習慣?就這個方法管用!
    作為媽媽的我們,本來就在耐著性子提醒,經孩子這麼一鬧,心裡絕對焦急難平,火冒五丈都是少說的。關鍵你再三提醒糾正,他還是記不住,下次繼續犯同樣的毛病。這樣的僵局該怎麼破?有的家長說,那還能咋辦?批評不成就打屁股唄,讓他長點記性。但是批評都不樂意,輕微的體罰會起多大作用呢?何況,任何不主動的行為靠強制是養不成習慣的。
  • 「給我看電視我才好好吃飯」,獎勵式教育養不出好習慣
    家長為了鼓勵孩子,經常會給孩子設置各種獎勵規則,比如要是這次成績能排到班級前三名的話就帶你去遊樂園;回家主動做家務的話就會獎勵零花錢;每周都按時寫作業的話就會給孩子準備最愛吃的食物等等。,當沒有獎勵的時候孩子就會喪失自主動力,有的孩子甚至還會因此「威脅「家長說:「給我看電視,我才好好吃飯」,獎勵式教育養不出好習慣。
  • 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家長要怎麼做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抱怨孩子難以管教,培養孩子好習慣更是不容易。其實,事出有因,當家長們抱怨孩子不好管教,好習慣不好培養的時候,更應該做的是反省自己對待孩子的態度,看看自己是否將對孩子的關愛關注到了孩子生活的各個細節中,是否從細節出發來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
  • 孩子的好習慣難培養?在2個方面加以輔助,許能「烙印」成功
    對於所有的家長來說,每天都會有那麼幾個時刻想要原地爆炸。比如說:吃飯、起床、寫作業的時候,總能聽見媽媽在大聲的喊著:「吃飯不要到處跑!不要挑食!"「這都幾點了你還不起床,昨天晚上是不是又熬夜了!說了多少遍了就是不聽!」「又在玩手機,你作業是寫完了是嘛?」
  • 家長必讀!小學所養成的好習慣將影響孩子一生!
    著名的教育學家陳鶴琴先生曾經這樣說過:習慣養得好,終生受益,習慣養不好,終生受其累。也有教育學家這樣說過: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可以說,一個孩子的習慣決定了他的命運,不論孩子今後的生活如何,多少都與他的習慣有關。
  • "我生病了不去幼兒園!"面對孩子的「謊話」,聰明家長這樣做
    比如昨天晚上,他想吃瓜子,可是自己不會剝,於是跑來找我:「姐姐想吃瓜子,叫你給她剝。」姐姐正在看電視,我問姐姐:「是你說想吃瓜子嗎?」姐姐說:「我沒說過。」回頭再看寶寶,居然毫無愧色,可把我氣死了!都說童言無忌,但是撒謊畢竟不是一件好事,幼兒撒謊是有意的嗎?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 該怎麼養孩子,關鍵還是看家長,教育機構和名師說的都不算
    對父母來說,養孩子並非易事。從孩子剛出生到步入學校、社會,一旦身上發現什麼問題,家長就會反思,這些年來對孩子的教育是否正確?這個父母做的是否合格?很多新手寶媽不知道孩子到底該怎麼養,不明白所謂的"因材施教"到底是怎麼做,就去上各種"名師輔導班",或者打探其他寶媽的育兒經驗,把別人家的養娃方式複製一份粘貼到自家孩子身上。
  • 「媽媽,我想再玩5分鐘」孩子貪玩怎麼辦?聰明的家長都這樣做!
    前言貪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當孩子長大之後,在做功課的時候總會有各種說辭來推脫寫功課的時間,有時候孩子還會試探性的問「我能再玩一會嗎?」這個時候作為家長的你會怎麼做呢?聰明的家長告訴你答案。相信家長都會遇到過這個問題,面對孩子楚楚可憐的眼睛問到「我可以再玩一會嗎」,很多的家長可能會動惻隱之心順從孩子,還有些家長會因為孩子的拖延時間而發脾氣,但是這些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那麼聰明的家長到底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呢?答應孩子休息一會,作業等會些也行有些家長會認為孩子還小,作業量很大的話一直寫也會比較累,所以玩一會再寫是可以的。
  • 想讓班主任看重自己的孩子,家長應該這樣做
    家長都擔心老師不關注自己的孩子,對孩子有偏見。也很好奇班主任老師究竟喜歡什麼樣的學生?怎樣做才會讓老師更多的關注自己的孩子?每逢年節是不是要走一趟,是不是要多打電話和老師溝通自己的想法?我想說,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真是想多了。
  • 孩子晚睡傷害大,機智家長這樣做,讓孩子輕鬆養成早睡好習慣
    如果你家寶寶經常睡得晚,父母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父母帶頭做示範父母的行為習慣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到寶寶,這是因為寶寶到了一定的年齡就具備了很強的模仿能力,而父母作為他最親近的人,自然也就成了寶寶的最佳模仿對象。如果父母有晚睡的習慣,寶寶也就會跟著一起玩到很晚。
  • 幼兒園搞「打卡」活動,是培養好習慣還是形式主義?家長:軟廣告
    輔導和陪伴孩子是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打卡」這到底是培養孩子家長的好習慣還是形式主義?有的家長直言:明明就是幫幼兒園打軟廣告。21天養成一個習慣,打卡是監督還是形式?堅持21天做一件事,就能養成一個好習慣或壞習慣。跟孩子親子閱讀,讓孩子愛上看書。陪孩子朗讀英語,讓孩子愛上英文。監督孩子天天跳繩,給上一年級做準備。幼兒園做活動的初衷毋容置疑都是好的,畢竟孩子的成長和進步離不開父母的陪伴和支持。
  • 「我數到3」是家長的管教利器?還是孩子的恐怖警報?
    「你哭沒用,我對別人哭不感興趣。」前幾天在地鐵上,叮噹派好習慣看到了類似的事情。同節車廂的一位媽媽叫5歲左右的小男孩給站在旁邊的一位60歲左右的阿姨讓座,孩子搖了搖頭,表示不願意。阿姨說「沒事沒事,讓孩子坐吧,我再兩站就到了」。不料這位媽媽立馬發火:「3!2!1!你給我站起來!」語音剛落,孩子就哭了。
  • 面對易怒型孩子,建立情緒的「紅綠燈」很重要,家長試試這樣做
    ,還記得有次小花來我家做客,盯上了床邊的一個玩偶,於是吵著要拿走,可那是我最好的朋友送給我的,我拒絕送給她。溝通型最後一類是溝通型家長,這類家長善於用語言來構建與孩子之間的橋梁。常言道,溝通是人與人之間的橋梁,養成溝通的好習慣可以起到長遠,有效的效果。
  • 孩子學習習慣不好,聰明家長用3個辦法,既提高成績又能培養習慣
    當我們都能確定好習慣是提高成績的條件,那麼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家長就得想辦法來幫助孩子去克服壞習慣,積極主動地去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們覺得好習慣太難了,做不到的原因是因為家長沒有正確引導,我們過於嚴格要求孩子,去做他根本做不到的「好習慣」。孩子在培養習慣的過程中,根本體會不到因為改正缺點帶來的進步和成就感。那麼有什麼辦法才能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呢?
  • 學霸家長為何辛苦操心,卻養出學渣孩子?
    報考大學專業時,小航想學計算機,但父母覺得將來不好找工作,於是硬說服兒子報考了父母上大學時所學的專業。因為父母現在研究的領域和從事的行業就是這個,將來好為他安排工作,媽媽還建議兒子將來報考她自己的碩士和博士。為這事,他們又和孩子發生衝突。父親更是一著急說出這樣的話,「就你這樣子,將來能自己找到工作嗎?還不得我幫你的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