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為了鼓勵孩子,經常會給孩子設置各種獎勵規則,比如要是這次成績能排到班級前三名的話就帶你去遊樂園;回家主動做家務的話就會獎勵零花錢;每周都按時寫作業的話就會給孩子準備最愛吃的食物等等。
但如果長時間使用這種」獎勵式教育「,孩子很可能會認為這些事情本就不是自己應該做的,當沒有獎勵的時候孩子就會喪失自主動力,有的孩子甚至還會因此「威脅「家長說:「給我看電視,我才好好吃飯」,獎勵式教育養不出好習慣。
試圖用物質獎勵教育孩子的結果
一、孩子缺乏內在的動力
獎勵確實能在短時間內喚醒孩子的求知慾望,但是只是短時間,一旦長期使用物質獎勵,孩子就會喪失學習的樂趣。
我同事就經常用獎勵的方式鼓勵孩子完成一些事情,有一次在孩子考試之前,家長沒有和孩子談這次考試的獎勵,結果就是孩子總是不認真複習,一開始我的同事還不知道怎麼回事,在和孩子溝通以後才知道孩子是因為沒有獎勵而不想去複習。
這就是長期用物質獎勵孩子的後果,孩子會認為這不是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就會缺乏興趣。
二、養成孩子討價還價的習慣
我表姐家的孩子在剛上學的時候,不是特別喜歡寫作業,表姐就和孩子約定好,如果孩子能連續一周都認真完成作業,周末的時候就帶孩子去遊樂園玩耍,孩子非常認真地完成了一周的作業,但是當下一周的時候孩子就問表姐,我這周作業完成的好的話還有獎勵嗎?
孩子就會養成一種思想,就是我可以和家長進行討價還價,來保證自己的利益。
父母應該如何正確的讓孩子養成好習慣
一、多誇獎孩子
對孩子進行適當地稱讚會促進孩子的進步,但是稱讚還要講究技巧,家長在稱讚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誇孩子具體做的好的點,比如孩子在吃飯的時候,家長不要只是誇孩子好乖呀,好棒呀……這種籠統的詞彙,要誇孩子:孩子這麼小就可以自己用勺子吃飯真的太厲害了;在孩子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誇孩子在玩完玩具以後能自己收拾起來的孩子真是太棒了。等一些能具體誇到孩子究竟哪個點做的好,不僅可以增強孩子記憶力還會培養孩子許多優秀的習慣。
二、用驚喜代替物質獎勵
孩子考試考得好,我們先不要說要給她物質回報。但我們實際上又給了孩子驚喜作為回報。這樣的獎勵對孩子來說是一個意外。換句話說,是儘量削弱物質補償和孩子好好測試這件事的聯繫。孩子考完了給孩子很大的驚喜,但不要告訴她這是獎勵。
看似多矛盾的,不過還是比較好理解的。就是要讓孩子明白,他的努力成績都能看得到,從而讓孩子養成樂於努力的習慣。
三、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興趣
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對什麼東西感興趣,首先可以尊重孩子的想法來培養興趣,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沒有什麼是特別感興趣的話,家長可以幫忙培養,比如想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就多帶孩子到圖書館走走,感受讀書的氛圍,孩子自然就會受影響。
教會孩子擁有良好的習慣越早越好
我國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對青少年的心理有著豐富的研究,她曾經將孩子的成長進行分段:在0-6歲期間,是孩子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孩子的意識在這階段內經歷從無到有,從懵懂到初具雛形,正是渴求外界營養的時候。
家長在這期間教什麼,孩子就會學什麼。而一旦過了這一階段,隨著學習課程的方向逐漸轉向知識學習,再加上既有習慣的定型,再想做出改變就要困難得多。
小風我在這裡就為各位想要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家長推薦一套適合3-6歲孩子的《我要做個好孩子》系列叢書
本系列繪本共計12冊,通過小動物之間發生的小故事從安全教育、習慣培養、行為管理等方面,以輕鬆有效的方式對孩子進行習慣訓練,幫助孩子塑造良好的性格,讓孩子擁有強大的內心,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讓孩子切身的體驗開心、害怕、孤獨、生氣的情緒,進而培養孩子的禮貌、友善、責任心,讓孩子收穫勇敢、獨立、堅強、自信的好性格
本套叢書採用拼音助讀,讓孩子既可以在家長的陪伴下聽故事,也可以在拼音的幫助下自行閱讀。書中的插圖精美,採用可愛的卡通風格插畫,顏色鮮豔,吸引孩子的閱讀興趣。同時為了方便家長對孩子進行教育,每個故事背後還有「媽媽信箱」環節,通過媽媽的口吻講故事的道理總結給孩子,讓孩子學有所得。
而對於年齡更小,需要培養如要勤刷牙、按時吃飯睡覺、玩完玩具要歸位等基礎生活習慣的孩子,小風我再為各位家長推薦一套適合0-3歲孩子的《好習慣繪本》系列叢書。
全套繪本共計10冊,選取了孩子們一些常見的不良習慣,如做事不專心、挑食、說話等,通過小故事讓孩子們明白這些不好的習慣帶來的不良後果,從而加以糾正,幫助家長有技巧的教導寶寶養成好習慣。
另外向各位家長做一個一定要知道的小科普:正版兒童圖書中使用的專業童書環保墨不含鉛,但廉價的盜版書籍則往往使用含鉛的普通油墨,雖然對成年人影響不大,但會對還在成長中的兒童造成大腦以及身體的發育損傷。所以購買正版圖書,不僅保護的是創作者的利益,也是在保護自己的孩子。
我是小風,一個基於事實、專注內容的育兒作者,想了解更多育兒知識,可以關注我查看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