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看電視我才好好吃飯」,獎勵式教育養不出好習慣

2020-08-02 今晚就來咯

家長為了鼓勵孩子,經常會給孩子設置各種獎勵規則,比如要是這次成績能排到班級前三名的話就帶你去遊樂園;回家主動做家務的話就會獎勵零花錢;每周都按時寫作業的話就會給孩子準備最愛吃的食物等等。

「給我看電視我才好好吃飯」,獎勵式教育養不出好習慣

但如果長時間使用這種」獎勵式教育「,孩子很可能會認為這些事情本就不是自己應該做的,當沒有獎勵的時候孩子就會喪失自主動力,有的孩子甚至還會因此「威脅「家長說:「給我看電視,我才好好吃飯」,獎勵式教育養不出好習慣。

試圖用物質獎勵教育孩子的結果

一、孩子缺乏內在的動力

獎勵確實能在短時間內喚醒孩子的求知慾望,但是只是短時間,一旦長期使用物質獎勵,孩子就會喪失學習的樂趣。

「給我看電視我才好好吃飯」,獎勵式教育養不出好習慣

我同事就經常用獎勵的方式鼓勵孩子完成一些事情,有一次在孩子考試之前,家長沒有和孩子談這次考試的獎勵,結果就是孩子總是不認真複習,一開始我的同事還不知道怎麼回事,在和孩子溝通以後才知道孩子是因為沒有獎勵而不想去複習。

「給我看電視我才好好吃飯」,獎勵式教育養不出好習慣

這就是長期用物質獎勵孩子的後果,孩子會認為這不是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就會缺乏興趣。

二、養成孩子討價還價的習慣

我表姐家的孩子在剛上學的時候,不是特別喜歡寫作業,表姐就和孩子約定好,如果孩子能連續一周都認真完成作業,周末的時候就帶孩子去遊樂園玩耍,孩子非常認真地完成了一周的作業,但是當下一周的時候孩子就問表姐,我這周作業完成的好的話還有獎勵嗎?

「給我看電視我才好好吃飯」,獎勵式教育養不出好習慣

孩子就會養成一種思想,就是我可以和家長進行討價還價,來保證自己的利益。

父母應該如何正確的讓孩子養成好習慣

一、多誇獎孩子

對孩子進行適當地稱讚會促進孩子的進步,但是稱讚還要講究技巧,家長在稱讚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誇孩子具體做的好的點,比如孩子在吃飯的時候,家長不要只是誇孩子好乖呀,好棒呀……這種籠統的詞彙,要誇孩子:孩子這麼小就可以自己用勺子吃飯真的太厲害了;在孩子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誇孩子在玩完玩具以後能自己收拾起來的孩子真是太棒了。等一些能具體誇到孩子究竟哪個點做的好,不僅可以增強孩子記憶力還會培養孩子許多優秀的習慣。

「給我看電視我才好好吃飯」,獎勵式教育養不出好習慣

二、用驚喜代替物質獎勵

孩子考試考得好,我們先不要說要給她物質回報。但我們實際上又給了孩子驚喜作為回報。這樣的獎勵對孩子來說是一個意外。換句話說,是儘量削弱物質補償和孩子好好測試這件事的聯繫。孩子考完了給孩子很大的驚喜,但不要告訴她這是獎勵。

「給我看電視我才好好吃飯」,獎勵式教育養不出好習慣

看似多矛盾的,不過還是比較好理解的。就是要讓孩子明白,他的努力成績都能看得到,從而讓孩子養成樂於努力的習慣。

三、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興趣

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對什麼東西感興趣,首先可以尊重孩子的想法來培養興趣,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沒有什麼是特別感興趣的話,家長可以幫忙培養,比如想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就多帶孩子到圖書館走走,感受讀書的氛圍,孩子自然就會受影響。

「給我看電視我才好好吃飯」,獎勵式教育養不出好習慣

教會孩子擁有良好的習慣越早越好

我國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對青少年的心理有著豐富的研究,她曾經將孩子的成長進行分段:在0-6歲期間,是孩子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孩子的意識在這階段內經歷從無到有,從懵懂到初具雛形,正是渴求外界營養的時候。

「給我看電視我才好好吃飯」,獎勵式教育養不出好習慣

家長在這期間教什麼,孩子就會學什麼。而一旦過了這一階段,隨著學習課程的方向逐漸轉向知識學習,再加上既有習慣的定型,再想做出改變就要困難得多。

小風我在這裡就為各位想要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家長推薦一套適合3-6歲孩子的《我要做個好孩子》系列叢書

「給我看電視我才好好吃飯」,獎勵式教育養不出好習慣

本系列繪本共計12冊,通過小動物之間發生的小故事從安全教育、習慣培養、行為管理等方面,以輕鬆有效的方式對孩子進行習慣訓練,幫助孩子塑造良好的性格,讓孩子擁有強大的內心,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讓孩子切身的體驗開心、害怕、孤獨、生氣的情緒,進而培養孩子的禮貌、友善、責任心,讓孩子收穫勇敢、獨立、堅強、自信的好性格

「給我看電視我才好好吃飯」,獎勵式教育養不出好習慣

本套叢書採用拼音助讀,讓孩子既可以在家長的陪伴下聽故事,也可以在拼音的幫助下自行閱讀。書中的插圖精美,採用可愛的卡通風格插畫,顏色鮮豔,吸引孩子的閱讀興趣。同時為了方便家長對孩子進行教育,每個故事背後還有「媽媽信箱」環節,通過媽媽的口吻講故事的道理總結給孩子,讓孩子學有所得。

「給我看電視我才好好吃飯」,獎勵式教育養不出好習慣

而對於年齡更小,需要培養如要勤刷牙、按時吃飯睡覺、玩完玩具要歸位等基礎生活習慣的孩子,小風我再為各位家長推薦一套適合0-3歲孩子的《好習慣繪本》系列叢書。

「給我看電視我才好好吃飯」,獎勵式教育養不出好習慣

全套繪本共計10冊,選取了孩子們一些常見的不良習慣,如做事不專心、挑食、說話等,通過小故事讓孩子們明白這些不好的習慣帶來的不良後果,從而加以糾正,幫助家長有技巧的教導寶寶養成好習慣。

「給我看電視我才好好吃飯」,獎勵式教育養不出好習慣

另外向各位家長做一個一定要知道的小科普:正版兒童圖書中使用的專業童書環保墨不含鉛,但廉價的盜版書籍則往往使用含鉛的普通油墨,雖然對成年人影響不大,但會對還在成長中的兒童造成大腦以及身體的發育損傷。所以購買正版圖書,不僅保護的是創作者的利益,也是在保護自己的孩子。

「給我看電視我才好好吃飯」,獎勵式教育養不出好習慣

我是小風,一個基於事實、專注內容的育兒作者,想了解更多育兒知識,可以關注我查看更多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給我看電視我才吃飯」:跟孩子講條件,是最愚蠢的教育
    歡迎個人關注、轉發、分享昨天在朋友圈刷到一個媽媽的吐槽:「給我看電視我才吃飯「不給買玩具我就不寫作業!」「媽媽陪著我我才練琴!」想必很多媽媽都會遇到孩子跟自己講條件的問題,滿足他,下次可能還會這樣,甚至「得寸進尺」;不滿足,孩子真的不去做。所以孩子總講條件,家長該怎麼辦呢?
  • 孩子不好好吃飯?父母少插手,才是最好的方式
    孩子吃飯問題是很多家裡的頭疼事。不好好吃,挑食,追著吃,甚至有些要打才吃......可,為了吃飯大動幹戈後,孩子吃飯變好了嗎?通常並不會。來軟的---好好吃飯獎勵他看電視,來硬的---不好好吃飯罵過、打過,可孩子依然不好好吃飯。朋友說:總不能真的懲罰他,餓一頓吧?我搖搖頭:吃飯這件事,獎勵、懲罰都沒用,讓孩子承擔自然後果。孩子吃飯出現問題,其實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父母管的太多。
  • 知愈心理:我要看電視,不然不吃飯!當孩子學會談條件怎麼辦?
    有朋友經常跟我抱怨說,我家孩子越來越難管教了,老愛跟我談條件。「你不讓我看電視,我就不吃飯了」「你不給我看電視,我就不寫作業了」「你不給我買玩具,我就不吃飯了」「你不帶我去遊樂園,我就不去興趣班了」 ......01和孩子談條件,換來的是「討價還價。
  • 公公讓孩子邊吃飯邊看電視,我和他大吵了一架!我錯了嗎?
    但因為夫妻都是上班族,孩子大部分時間是爺爺奶奶帶,隔代親肯定是會寵著孩子的,所以在吃飯這個問題上,他們一直覺得孩子還小才2歲,一定要吃飽,餵飯是很正常的,身邊的人都是這麼餵飯給孩子吃的。但是小魚始終堅持,2歲的孩子應該自己獨立吃飯,不該追著喂,否則到時候養成壞習慣,就很難糾正了。 所以昨晚一家人吃飯的時候,孩子剛開始自己吃了兩口就不吃了,老人追著餵也不吃。
  • 「媽媽,你讓我看電視,我就好好吃飯!」聰明媽媽這樣回答
    媽媽,你讓我看電視,我就好好吃飯。爸爸,我認真寫字,一會兒讓我下去玩。媽媽,我幫你做家務,你幫我買個小汽車吧。媽媽急得直跺腳,大聲威脅:「再不回來就不帶你去玩蹦床啦!」孩子愣了幾秒,立馬懟了回去:「你不帶我去,我明天就不去上補習課!」一比一打平!
  • 沒錯,我就是那個讓孩子看電視的媽媽
    父母把「看電視」用成了對孩子的獎勵我常聽到,父母在希望孩子做某事的時候,會這樣講條件:好好吃飯,就獎勵你看一集動畫片。把琴練好,晚上就可以多看半小時電視。也許在當下,孩子就真的會乖乖聽話,好好吃飯、好好練琴......但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形成這樣一種認知:看電視 = 獎勵,看電視可以被交換。所以當他有機會多看一點的時候,這種便宜,他怎麼能放棄?不看白不看,多看一點是一點,當孩子抱著這種心理看待電視,那自然會越看越來勁兒。
  • 當孩子和你講條件說:「媽媽我要看電視,不然不吃飯!」
    一早上都在跟我討價還價!起床,我讓他自己穿衣服。他說,那你下班給我買冰激凌……到吃早飯時候,他又說,那你給我看會電視,要不我就不吃飯!土根現在也是偶爾也會跟我談條件,所以我很能理解小助手被娃頂嘴時的氣惱,當下肯定心想:這小孩怎麼這麼不聽話!才3歲我就管不了你了,還得了?!先別急著著急上火,今天咱們就來聊聊「當娃跟你討價還價時,該怎麼辦」。
  • 「讓我看電視我才吃飯」,聰明的家長都是這樣回答的
    許多家庭都有這種情況,吃飯的時候,孩子非鬧著不吃,如果有客人在還會仗著這個,故意要挾家長:「讓我看電視我才吃飯!」為什麼孩子一到讓吃飯都是這樣「講條件」?而很多家長也都會選擇妥協,讓孩子看一會兒再吃飯,或者邊吃飯邊看。
  • 孩子總是不好好吃飯?抓住這關鍵的6點,保證「藥到病除」
    轉移孩子注意力 有些父母為了讓孩子多吃一點,為了能快速的把這頓飯搞定,就會讓孩子看電視。這樣孩子就會被「隨意擺弄」,像機器人一樣的「張嘴吃飯」,不知道飽還是餓。孩子的注意力沒有集中在食物上,享受不到吃東西的喜悅和興趣,這樣不但會影響寶寶的消化,還會降低對食物的味覺敏感性和饑飽能力的控制,增加肥胖的概率。
  • 孩子不好好吃飯?隔代教育弊大於利?如何培養寶寶良好的用餐習慣
    孩子一邊玩,父母則一邊追著趕著餵上一口,嘴裡還在不停地抱怨孩子不聽話、吃飯不好好吃、只知道玩等等,常常一頓飯可以吃一個小時左右。因此,孩子吃飯成了父母或爺爺奶奶最頭疼的問題。媽媽帶就好好吃飯,奶奶帶就不好好吃飯,隔代教育弊大於利同事小娟跟我說,疫情期間,她和老公都在家裡,孩子也特別聽話。
  • 最成功的教育,是養出一個好好說話的孩子
    03 最成功的教育 是養出一個好好說話的孩子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泡菜效應」,意思是:將同一種蔬菜,放在不同的水中,浸泡一段時間,然後分開來煮。
  • 孩子不好好吃飯,這些吃飯習慣現在就得開始培養
    培養孩子自主吃飯是令許多家長頭痛的問題。既要擔心小朋友不好好吃飯,又要擔心孩子吃多了、還是吃少了,還有挑食的問題等等。究竟要如何培養孩子吃飯的好習慣呢?吃飯時不看電視、不玩玩具、不隨意離開餐桌,只是好好吃飯。2.吃得乾淨。養成餐桌禮儀,吃飯時桌面、餐盤等較乾淨,不雜亂。
  • 你真的會「獎勵」孩子嗎?心理學家給出3個建議,讓獎勵更有效
    如今家長越來越重視育兒方法,"打擊式教育"已經被摒棄,"鼓勵式教育"更加受歡迎。在鼓勵孩子這方面,正確的獎勵是一大關鍵,可是,你真的會"獎勵"孩子嗎?有的家長會想:這不是廢話嗎?對孩子說一句"你真棒",給孩子送玩具和零食,不都是獎勵?但是,如果這麼想,那你就有可能走進了誤區。
  • 「不好好吃飯,那就餓著!」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想贏得這場「餐桌戰爭」 step1搞清楚為什麼寶寶不肯好好吃飯放不下「餵飯」的手,撬不開孩子的口餵飯其實就是孩子「被動」吃飯,小時候還好,當他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對「被動」行為就會越來越牴觸,餵飯最終只會越餵越難……
  • 孩子不好好吃飯,怎麼催都沒用?偷偷告訴你,聰明的媽媽都這樣做
    孩子不好好吃飯的原因有哪些?,也就不好好吃飯了。,很少給孩子自己吃飯的機會,偶爾孩子自己吃飯不小心弄髒衣服,又會喋喋不休的指責孩子,這樣會讓孩子在吃飯的時候產生逆反心理,自然也就不好好吃飯了。,但是平時也要注意引導孩子,少吃零食,讓孩子從小養成好好吃飯的好習慣。
  • 到底該不該給孩子看電視,手機,電腦?
    那孩子放學回家,該不該看電視,手機電腦這些傳播知識的工具呢?有人說,不該給孩子看,有人說可以給孩子看!那到底該看還是不該看?個人覺得根據情況吧!最好是父母多督促孩子看看書籍,尤其是課外閱讀的興趣一定要幫助孩子培養起來!這樣可以克制孩子養成看電視,手機,電腦的不良習慣!培養閱讀的好習慣,有助於孩子以後理解能力,思微慎密!最主要在閱讀時,能夠快速獲取知識!
  • 孩子吃飯時一定要看電視,怎麼辦?
    現在很多孩子都有一些不好的習慣,其中有一個普遍現象那就是不好好吃飯。有些孩子吃飯一定要看手機和電子產品,而且要大人追著餵著吃,父母很著急一直想幫孩子改掉這個壞習慣,但是孩子卻一直反抗經常哭鬧、發脾氣,有什麼有效的方案來解決這個問題呢?
  • 孩子吃飯磨磨蹭蹭?應該培養孩子吃飯的好習慣了
    身邊一個寶媽跟我說他家四五歲的孩子,到吃飯時間不吃飯,上了飯桌吃飯又磨磨蹭蹭,剛吃過飯,就開始拿零食吃。孩子吃飯磨蹭這種問題很普遍,造成這種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依我對孩子的了解,我總結了一下,吃飯磨蹭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 如何讓孩子好好吃飯,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
    可實際出現的狀況,經常是孩子挑食,比如不愛吃蔬菜,不愛某類顏色的食物,喜歡吃沒有營養的零食;在家裡,吃飯的時候不按時,要麼一定要看動畫才肯吃飯,更有的媽媽,餵飯要跟著孩子滿房間打轉;在外邊,孩子吃飯坐不住,沒一會就到處亂跑,不能安安靜靜坐好,需要父母時刻照顧,每頓飯猶如經歷一場戰爭。
  • 孩子不好好吃飯就追喂?只會讓問題更糟,儘早培養6個習慣才科學
    生活中,孩子不好好吃飯,大人追著餵的情況,想必大家都見過吧?比如到了吃飯時,孩子表示出了不想吃的想法,家長就以為他們是挑食,於是強迫孩子吃飯,但事實上孩子可能真的是不餓,飯前吃了別的東西。到最後,甚至會養成孩子「你不餵我,我就不吃飯」的惡習,到了幼兒園不會用餐具,肯定吃得慢,甚至吃不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