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管理諮詢業最大的問題是不聚焦、無分工、無研究、無知識管理。因為不聚焦,所以很難專業化。此處所謂的專業化,是指從理念、理論,到項目實施流程、方法、工具、技術、素材、案例一套貫通,即從理念到實操打通。不聚焦、不專業是個共性問題,不管是諮詢公司,還是諮詢顧問個人,大多如此,真正聚焦在某個行業或某個專業領域的諮詢公司、諮詢顧問非常少(這話不能說死,不能一竿子把一船人打倒。確實有一小部分諮詢公司或顧問是聚焦於某個行業或專業的。但也不乏對外宣傳聚焦的公司或個人,實際開展業務時還是多元化,有訂單不接、不總包分包剝皮,挑戰人性啊)。從諮詢公司層面說,大多都是戰略、組織、人力資源、營銷、生產、財務、供應鏈兼收並蓄,對外都是綜合醫院,但是內部並不像三甲級綜合醫院那樣分內科、外科、骨科、兒科、耳鼻喉、心腦血管、腫瘤、放射、化驗等科室。從諮詢顧問的層面說,很多諮詢顧問都是全科醫生——老中醫,大部分諮詢顧問橫跨2~3個專業方向,最多見的是戰略、組織、人力資源一肩挑,甚至不乏自豪對外宣稱自己是不分專業的諮詢顧問,還有一種說法是「管理無科學、諮詢無專業」。總之,一人坐診治百病、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的老中醫型文化基因,滲透在中國管理諮詢業和諮詢人的血脈裡。順口說幾句中醫:中醫當然自有其優點、特色和價值,例如系統性思維,例如穴位、經絡、推拿、針灸、拔罐等等,很多時候雖然太抽象說不清,但有實證效果。但是,不能否認,近代以來,中醫基本上沒有什麼進步和發展。對於很多已經症狀嚴重的疾病,例如肺結核、眼科疾病、心臟病、腦中風等,中醫基本束手無策。因為缺乏對人體和藥理的持續深入研究,所以只能止步於陰陽氣血五行和祖宗流傳下來的那些方法工具了。
也許是受中醫這種「自備一排中藥箱、一人坐診治百病」、自給自足的傳統文化基因和業務形態的影響,大多數的本土諮詢公司,也都走上了所謂合伙人、阿米巴的經營模式,有的是所謂的「平臺+阿米巴」,行話叫做「麻袋裝土豆」或「個體戶的集中營」,更多的則是三五個人,一兩條槍的阿米巴(小土豆)。調侃一句:中國如果有1萬名諮詢顧問,可能就有8千家諮詢公司。40歲以上的諮詢顧問,名下如果沒有個諮詢公司,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做諮詢的。再側漏一會:中國培訓界、諮詢界所說的平臺型組織,差可定義為「自去阿超合股平臺化」:自組織、去中心、阿米巴、超額利潤分享、合伙人、股權激勵、平臺化這幾個名詞糾纏在一起,是典型的「量子管理學」!只要具備「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自擔風險」特徵的業務單元,就可以叫作阿米巴。只要有人事、行政、財務和辦公室的,就可以叫平臺。總之,中國本土管理諮詢業的基本形態就是各種阿米巴。人權、事權、財權等權力和風險全部下放轉移給阿米巴,每個阿米巴的利益、權力、自由度最大化,徹底放飛自我。
因為行業阿米巴化,人人都是CEO,誰家裡也沒有餘糧,沒有戰略預備和縱深投入的能力,應對當期生存壓力是第一要務。當生存是第一要務時,還談什麼我只聚焦吃米飯,謝絕饅頭和麵條?聚焦需要見識,更需要膽識和知識,「三識皆備」是企業家的素質,有幾個巴長具備企業家的素質?從素質上講,諮詢顧問與企業家、謀士與老闆往往接近於兩個物種!所以,雖然很多諮詢公司或阿米巴都認為該聚焦、想聚焦,但都有心無力。另外,因為都是自主經營、獨立核算的阿米巴,每個巴的知識經驗都是私有財產,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怎麼可能共享?
凡此種種,因為不聚焦、不專業、無研究、無知識管理(共享),隨著經濟形態的複雜化、商業生態演化速度的加快、職業經理人專業素養的提高,阿米巴化的諮詢公司、諮詢團隊的認知高度和深度、服務質量和效率,都日益不能滿足市場和客戶消費升級後的需求,實際上進入了一個跌落神壇和祛魅的過程。
那麼,怎樣才能聚焦、專業化、搞研究積累、搞知識管理?我認為出路就是組織化。什麼是組織化?簡單的說,就是分工和協作:市場和專業分工並協作,專業和專業分工並協作(這是西醫的思路,不是中醫的思路)。分工和協作是一個硬幣的兩個面:沒有分工不需要協作——大家都是全科的老中醫,要什麼協作?沒有協作分工會失效——客戶的需求可能是綜合性的、單個諮詢方向(產品線)也可能會有淡旺季,只聚焦於市場可能變成大忽悠,只聚焦研發產品可能會閉門造車餓死在家裡。單個的阿米巴除非有一個寓「三識(見識、膽識、知識)」於一體,市場和專業能力平衡的巴長,其實是很難聚焦的,非不願也,實不能也。
辦諮詢公司,跟辦其它公司一樣,都要有個核心人物——企業家,才能把各路豪傑組織起來。任正非說,他提了一桶漿糊,把18萬人粘到了一起。確實形象深刻!中國的管理諮詢界,迄今沒有誕生偉大的企業家——組織者。大牛是有幾個,但是沒有大企業家,沒有能把沙子擰成鋼筋的核心靈魂人物。所以,去中心化、自組織最多只能算是局部有限真理,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的底層規律和邏輯,還是中心化和他組織。沒有太陽的話,地球、金木水火土星、天王海王冥王星都一個個單飛了,甚至會撞來撞去。麥肯錫全球有上萬人吧?中國諮詢公司發展到上百人,就開始烏煙瘴氣了,難道這也是文化基因導致的?中國的知識分子真的組織不起來?
時代呼喚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