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燉蟹粉獅子頭
清燉蟹粉獅子頭為揚州傳統名菜。選用三成肥、七成瘦的豬肉,配以螃蟹肉和黃加紹酒細切粗斬,製成肉圓,下墊青菜心燜制而成。因形大而圓,猶如獅子頭而得名。其特點是:醇香撲鼻,口感肥嫩爽口,味道鮮美,開人食慾。
【原料】
主料:淨豬肋條肉(肥三成、瘦七成)800 克。
配料:蟹肉 125 克,蟹黃 50 克,青菜心 125 克,蝦子 1 克,豬肉湯 350克,大青菜葉 10 片。
調料:紹酒 50 克,精鹽 15 克,蔥薑汁水 300 克,幹澱粉 25 克,熟豬油50 克。
【製法】
1.將豬肋條肉細切粗斬成石榴粒狀,然後放入盆內,加蔥薑汁、蟹肉、蝦子 0.5 克、精鹽 7.5 克、紹酒、幹澱粉攪拌上勁。選用 7 釐米長的青菜心洗淨,菜頭用刀剖成十字刀紋,切去菜葉尖。
2.炒鍋置旺火上燒熱,舀入熟豬油 40 克,放入青菜心煸至翠綠色,加蝦子 0.5 克、精鹽 7.5 克,豬肉湯燒沸離火。取砂鍋 1 只,用熟豬油 10 克,擦抹鍋底,再將菜心排入,倒入肉湯,置中火上燒沸。將攪拌好的肉分成十份。逐份放在手掌中,用雙手來回翻轉成光滑的肉圓,逐個放在菜心上,再將蟹黃分嵌在每隻肉圓上,上蓋青菜葉蓋上鍋蓋。燒沸後移微火燜約 2 小時左右,上桌時揭去青菜葉。
【製作關鍵】
此菜肥瘦肉的比例,冬季為 7:3,夏季一般為 5:5,春秋季一般為 6:4。關鍵是制肉餡及燉製的火候。
冰糖扒蹄
冰糖扒蹄選用帶皮豬前時,採用燉的烹調方法精製而成。此菜色澤紅亮,皮肉酥爛,甜中微鹹,肥而不膩。因含有豐富的膠質蛋白和彈性蛋白,故被視為美容佳餚。
【原料】
主料:帶皮豬前時 1 只(約重 2250 克)。
配料:豌豆苗或菠菜 500 克。
調料:冰糖 250 克,白糖 15 克,紹酒 25 克,飴糖 10 克,醬油 15 克,
精鹽 10 克,味精 5 克,蔥段 25 克,薑片 15 克,花生油 1000 克(約耗 25克)。
【製法】
1.肘子鑷去殘毛,放入清水內刮洗乾淨,然後放入開水內煮至四成熟時,剔去骨頭修齊。在肉的一面剞上十字刀紋,深至肉皮。在肉皮表面抹一層飴糖晾乾後,放入七至八成熱的花生油中炸至金紅色時撈出。
2.豌豆苗或菠菜擇洗乾淨。白糖入鍋炒至起泡發紅,加少許水燒沸成糖色。
3.砂鍋內墊入竹箅子,肘子(皮朝下)放入加進蔥姜、紹酒、冰糖、糖色、醬油、精鹽、清水(沒過肘子),上火燒開,撇去浮沫,改用小火上燜約兩小時左右至酥爛。待湯汁已變稠時,加入味精調味,兩手提起竹箅子,把肘子翻扣在盤內,鍋內的湯汁用火略收濃澆在肘子上。另將豌豆苗或菠菜清炒後圍在肘子四周即成。
【製作關鍵】
此菜燜制的時間要長,火要小,以保持形整而酥爛。其次是冰糖的用量要適中,過多則甜膩,過少又味淡。
百花酒燜肉
百花酒燜肉是鎮江傳統風味名菜,以鎮江名酒——百花酒為主要調料製成的一道美味佳餚。百花酒距今已有百餘年歷史。早在 19 世紀中期就盛銷南洋群島、港澳地區及歐美等國家。獲 1908 年巴拿馬賽會國際金質獎章,1909 年又獲南佯勸業會金牌獎。清朝時,鎮江地方官以百花酒作為「貢品」奉獻皇帝,又名「貢酒」,頗負盛名。就連當年鎮江在京的會館也借其名而稱為「百花會館」。百花酒酒性溫和,具有香、甜、苦、辣、醇五大特點,含有多種胺基酸和易為人體吸收的葡萄糖等,具有補益功效。因而,以百花酒燜制而成的肉酒香濃鬱,肉酥入味,甜鹹可口,肥而不膩,食之別具風味。
【原料】
去骨帶皮豬肋條肉 1 方塊(約重 1000—1200 克),蔥段 20 克,薑片 10克,百花酒 400—500 克,精鹽 2 克,醬油 50 克,白糖 50 克。
【製法】
1.將豬肋條肉刮洗乾淨,用潔布吸去水後,用烤叉插入肉塊,皮面朝下,在火上烤至皮色焦黃,離火抽去烤叉,把肉入溫水中浸軟,刮去皮上焦汙並洗淨。然後,用刀修去邊角,切成大小一致的肉塊共 12 塊,在每塊肉皮上剖上花刀。
2.將蔥段、薑片放入墊有竹算砂鍋內,把肉塊皮朝上排齊入鍋,加百花酒、白糖、精鹽,置旺火上燒沸,撇去浮沫,加醬油,加蓋,用微火燜約 1.5—2 小時至酥爛,再用旺火收濃湯汁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