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懶,都會變成最深的遺憾

2020-08-22 心理講師初雪

目前,家庭教育已經被提到了國家政策的高度,全社會對家庭教育也極其關注。即使這樣,依然有父母不重視孩子的教育,甚至成為「隱形父母」,把教育孩子的重任推給了老人。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家庭教育如此重要,為何有的父母還會偷懶?

1.教育是個慢功夫。

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曾經說過,「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由此可見,教育是個慢功夫,即使百倍千倍的付出,也未必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從孩子呱呱墜地那天起,從給孩子餵飯到教會孩子自主進食;從給孩子把屎把尿到對孩子進行如廁訓練;從孩子哭鬧時要有足夠的耐心蹲下來抱抱孩子,而不是利用哄騙、誘哄等簡單粗暴的手段迅速誆住孩子……哪一步不需要足夠的耐心和教育的智慧?

不合時宜的急迫,就像是想要在冬天播種,春天收穫一樣可笑;而足夠的耐心,並不是每一位父母都能具備的。

2.教育中的不可控因素較多。

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不是冷冰冰的機器,只要我們一按按鈕,就停了。在事業上,我們只要付出足夠的努力,再加上抓住機遇,就容易取得成功,從中獲得價值感。

而教育好孩子,其間卻有很多不可控因素,有時候即使付出再多,也未必能夠獲得成就感。如果方法不對,孩子沒有按照我們的預期發展,出現各種各樣的狀況,往往很容易把我們的耐心消耗殆盡。

3.父母不夠自律,有惰性。

不夠自律也是有些父母偷懶的原因所在。父母要想培養出自律的孩子,自己首先要自律。但是現在很多人在看孩子時,為了圖省事,丟給孩子個手機或者平板電腦就OK了。

等到孩子出現不想上學、不願意溝通、迷戀遊戲時,還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而是轉身去批評孩子,甚至指責、打罵孩子,但為時已晚矣。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在教訓孩子、命令孩子的時候才是教育,你們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不在場的時候,也是在教育。父母的身教,勝於簡單的言傳。

每一段腳踏實地的努力,都映射著更高一級的人生軌跡;每一個創造出奇蹟的孩子,都是父母在背後奮力託舉。

如何才能做個不偷懶的父母呢?

1.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父母在孩子心裡的位置是別人無法替代的,在家庭教育中,要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前美國總統歐巴馬最大的女兒瑪利亞考上了哈佛大學,這個有著全世界最忙的父母的孩子,卻享受著最優質的陪伴。

「我不會做一輩子的總統,但我一輩子都要做一位好父親」,歐巴馬說,他自己最驕傲的一件事就是,在長達21個月的總統選戰中,他從來沒有缺席過一次女兒的家長會。即使工作再繁忙,他也會抽出時間,帶著兩個孩子到書店,還擠出時間,在睡前和孩子一起閱讀,他陪著瑪利亞讀完了7本《哈利波特》。

我們陪伴孩子的時間真的很短,等到孩子長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你再想和他多說幾句話都很難。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提高陪伴孩子的質量,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用心和投入,比什麼都寶貴。

2.接納孩子的現狀,和孩子一起成長。

前段時間網上流行一張圖片,說做父母有4個層次:肯為孩子花錢、肯為孩子花時間、肯為孩子學習、肯為孩子改變。

這四個層次的父母,所需付出的努力是不一樣的——第1個層次最簡單,直接拿錢就可以解決了;而第4個層次最難,不僅需要父母付出時間,還要他們能夠反思自己教育過程中的不足,並能夠根據孩子的情況去改變自己。改變自己也是一個痛苦的蛻變過程,能夠為了孩子願意做出改變的父母,都是好父母。

教育孩子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它有時候晴空萬裡,有時候又電閃雷鳴;而我們也是在和孩子的「相愛相殺」、鬥智鬥勇中,去成就孩子。「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就是戰友,為了同一個目標,肩並肩一起努力」。

3.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孩子成長的重要基礎。如果把家庭比作魚缸,夫妻就是水,孩子就是小魚;只有把魚缸打理好了,小魚才能健康成長。

在家裡,爸爸媽媽對待家庭教育問題要保持一致,建立統一戰線,才能形成推動孩子進步的力量。當遇到不一致時,能夠坐下來進行溝通,孩子也會從父母的相處模式中學會人際交往的技巧,也有利於提高孩子的情商。

現在,有些家庭是「祖輩—父母共同養育」模式,對孩子的日常看護通常是由兩個或三四個成年人共同組成,這樣,相互之間構成了不同類型的養育理念和模式,形成了「各自為政」的局面。

這時候,就需要父母做好家庭的「定海神針」,儘量使家人之間的教育理念保持一致,不會因為混亂的家庭教育讓孩子一臉蒙圈,感到迷茫。

當孩子出現問題時,要耐心地和孩子溝通,真誠地理解孩子的感受,堅守原則,不向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妥協,這些看似繁瑣,耗時耗力。但長期堅持下來,一定會有所收穫。

「那些巴掌和哄騙換來的,是長期的鬥智鬥勇,親子關係的雞飛狗跳;而耐心和堅持換來的,是孩子的性情平和,遵守規則,易於溝通。」

李嘉誠先生認為,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遺憾。是啊,你今天在孩子身上偷的懶,都會變成最深的遺憾,讓你悔恨不已,卻無力挽回。

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不可逆的,當我們能陪伴孩子的時候,請盡力去陪伴——我們的陪伴和鼓勵,是孩子跌倒時重新站起的勇氣;我們的愛,會讓孩子前行的腳步充滿力量。

我們只希望,當有一天孩子離開我們的時候,他們比我們活得更有尊嚴,更有價值!


初雪,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心理學生活化踐行者,砍柴書院MCN矩陣作者。

相關焦點

  • 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懶,都會變成最深的遺憾
    孩子就是孩子,他們的自律性都很差,你只顧著掙錢,只顧著自己輕鬆,他怎麼能好好學習呢?你今天在孩子身上偷的懶,以後想彌補都沒有機會。 真是如此。 前些天高考成績出來以後,網上出現了一組數據,2007年----2016年全國高考狀元父母職業統計,其中,排在首位的是老師。
  • 人生最重要的0-3歲:別讓你孩子身上偷的懶,變成一輩子的遺憾
    導讀:人生最重要的0-3歲:別讓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懶,變成一輩子的遺憾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人生最重要的0-3歲:別讓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懶,變成一輩子的遺憾!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家長必讀 | 在孩子身上偷得懶,都會變成最深的遺憾
    吉爾博特教授回答說:「10年以後,你不會因為今天少做了一個項目而遺憾,但你會因為沒有多陪孩子1小時而後悔。」 雖然陪在孩子身邊,但寶寶卻依然像個「留守兒童」一樣。這樣的情況屢見不鮮,逐漸演變成了一種社會現象,越來越多的寶寶正在經歷著「隱性失陪」。一、什麼是隱性失陪? 隱性失陪是針對普通意義上的"失陪"提出的、容易被人們忽視的、意識不到的陪伴缺失。
  • 在孩子身上偷的懶,都會變成最深的遺憾!
    開學時間一覽表正式開學前,孩子還是要繼續在家線上學習。這段特殊時期,老師對學生的主導作用弱化,家長在孩子教育方面的作用強化了。如果沒有家長的配合,老師的努力將打折扣。在教育路上,最不該偷懶的是家長,最不該放養的是孩子。
  • 致父母:今天在孩子身上偷的懶,將來都會變成最深的遺憾
    在教育路上,最不該偷懶的是家長,最不該放養的是孩子。「小時候,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也是唯一的依靠,這時候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期。等孩子長大了,獨立了,教育就變得困難了。」她說:「是父親讓我成為一個內心挺強大的孩子。因為進入社會後,你會遇到很多很多的打擊,你都需要堅強去面對。
  • 【老師監督上網課,被家長拉黑:在孩子身上偷的懶,都會變成最深的遺憾】
    至於孩子的接受情況,老師無法把握。孩子是在聽課還是在玩?是在學習還是在走神?筆記有沒有認真記?有沒有跟著老師一起解題,一起思考?這些老師都無法控制,只能靠家長的監督。教育從來都是一件容不得偷懶的事情。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家長在網課付出了多少,都能在孩子身上得到回饋。
  • 白茶清歡:致父母,今天在孩子身上偷的懶將來都會變成最深的遺憾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終生的老師,所以家長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在教育路上最不該偷懶的是家長,最不該放養的是孩子。指望孩子自覺是最無力的教育電視劇,家有兒女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劉星和小雨控訴媽媽小時候沒有給他們培養出特長,否則他們就有可能成為作家音樂家,劉星媽媽委屈的說,小時候給你報這班那班想讓你學你自己不學啊,劉星立即懟到我不願意學你就不讓我學了,那時候我還小我還不懂事,難道你也不懂事嗎?
  • 你現在偷的懶,將來都會變成打臉的巴掌(深度好文)
    1、所有偷過的懶,都會變成打臉的巴掌小學的時候練書法,周末要背著墨水瓶去老師家,瓶子沒擰緊,墨水把包裡的文具都染髒了,生悶氣,覺得書法太討厭,難學又惹禍,學了幾天再不願意去。後來念高中,語文作文總拿不到理想的分數,硬著頭皮問老師原因,他說「文筆不錯,可惜字醜了些。」
  • 人生最重要的0-3歲:別讓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懶,變成一輩子的遺憾
    小時候我們總是聽到父母說這樣的話,「你要好好表現,下次媽媽就帶你出去玩」,「你乖乖聽話,下次帶你去動物園」,然而,下次是什麼時候呢?很多人的童年就是在父母繁忙的工作中和這樣一次一次的下次中度過的。這不禁讓我想到《逗鳥外傳》中的那個小男孩,家裡總是熱鬧的,而爸爸媽媽卻總是忙於工作,沒有分毫的時間陪伴他,於是他想要一個小弟弟來陪他玩。
  • 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懶,終有一天會償還
    千萬不要因生活的奔波忙碌而忽略你的孩子,除非你不愛他,不在乎他。即使如此,也沒有理由不管他,生命,需敬畏。01.小再生的白白淨淨,一米七的個頭,端正的五官,讓人看了不免心生好感。正發愁時,小艾告訴他倆:你們就說你倆上廁所去了,肚子疼,回來晚了。嘗到甜頭的小旦和小庫,次次嘗試,屢試不爽。沒想到,有一次碰到個正著。心裡單純的孩子把所有的事情都招了。原來,都是小艾挑唆的。小艾自小父母離異,他跟著父親生活,繼母對他橫挑鼻子豎挑眼,導致小艾做事總受限制。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小旦和小庫身上找到了久違的成就感和被重視的需要。
  • 有遠見的父母,從不讓孩子偷3個懶,關係孩子一生
    父母愛孩子,本是最美好的感情。只是很多時候,父母愛得太深,恨不得為孩子鋪好一生的道路,讓孩子無憂無慮地成長。但是,成長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是代替不了的。有遠見的父母,都帶點絕情,絕不會讓孩子偷以下這些懶。
  • 父母不要讓孩子偷這3個懶,對孩子一生有益
    父母愛孩子,本是最美好的感情。只是很多時候,父母愛得太深,恨不得為孩子鋪好一生的道路,讓孩子無憂無慮地成長。但是,成長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是代替不了的。有遠見的父母,都帶點絕情,絕不會讓孩子偷以下這些懶。
  • 孩子培養!在這3件事上偷不得懶!(轉給家長)
    父母愛孩子,本是最美好的感情。  只是很多時候,父母愛得太深,恨不得為孩子鋪好一生的道路,讓孩子無憂無慮地成長。但是,成長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是代替不了的。有遠見的父母,都帶點絕情,絕不會讓孩子偷以下這些懶。
  • 「30歲,打拼十年,一事無成」:前半生偷的懶,後半生拼命還
    那些前半生偷的懶,都變成了後半生埋的坑。咪蒙曾在文章裡寫,人生最大的失敗,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本可以努力讀書,本可以考上名校,本可以找到好工作,本可以賺更高的工資,本可以擁有比現在更好的人生……你本可以,但你親手放棄了。如今後悔了,卻早已來不及。
  • 有遠見的父母,從不讓孩子偷這些懶!(轉給家長)
    但是,成長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是代替不了的。有遠見的父母,都帶點絕情,絕不會讓孩子偷以下這些懶。1有遠見的父母從不讓孩子偷讀書的懶在生活中,相信絕大多數家長都聽到孩子說這樣的話:「媽媽,我不想上學。」「媽媽,我不想寫作業。」即使父母苦口婆心地開導,但孩子依舊對學習毫無興趣。
  • 有遠見的父母,不要給孩子偷這3種懶,現在知道還不晚
    一、不讓孩子偷讀書的懶有遠見的父母不讓孩子偷讀書的懶所以,不要讓孩子偷讀書的懶惰。 為了讀書而吃過的苦,變成寬闊平坦的道路,可以去孩子想去的遠方。歲月永不背叛,所有認真努力的孩子!二、不要讓孩子偷過錯的懶有遠見的父母不要讓孩子偷過錯的懶
  • 還在嚇唬孩子?小心你在養育上偷的懶,最後會變成孩子心裡的傷
    ❶ 不嚇唬孩子,即便是希望他避開危險有時候,大人也不是有意嚇唬孩子,只是希望他避開危險。比如:放下剪刀!傷到你怎麼辦?你忘了上次去醫院打針了嗎?不聽話還帶你去醫院,讓醫生給你打針!這樣說,只會強化孩子對醫院對恐懼,並不能幫他避開剪刀的潛在傷害。
  • 千萬別在孩子身上偷這些懶,會造成一生的遺憾
    很多專家不都說了,不要試圖控制孩子嗎?」 我聽完立馬急了。人說不要控制孩子,你這不是「不控制」,是撒手不管啊。 現在很多父母似乎怕對孩子提要求。一旦說要對孩子有高期待,好像自己就變成了控制欲強的壞父母了。其實完全搞錯了。
  • 教育路上,最不該偷懶的是家長,最不該放養的是孩子!
    孩子的教育是一場無法撤回的直播,一輩子只有一次機會。 在教育路上,千萬別放養孩子。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懶,最終都會成為無法彌補的遺憾。 有些家長工作太忙,每天甚至不能跟孩子說上幾句話; 有些家長力不從心,從來不管孩子的學習。 北大教育專家提醒,若父母長期缺席孩子的教育,孩子的人生終將會變成悲劇。 教育最忌諱的,就是父母怕麻煩。
  • 教育路上,最不該偷懶的是家長,最不該放養的是孩子
    童年時,父母於孩子而言是萬能的,是唯一的依靠。這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黃金時期。等到孩子長大了,獨立了,就會和父母漸行漸遠。教育的黃金時期,也許只有十年!孩子的教育是一場無法撤回的直播,一輩子只有一次機會。在教育路上,千萬別放養孩子。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懶,最終都會成為無法彌補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