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可能才剛剛開始!千萬別在孩子身上偷這些懶,會造成一生的遺憾

2020-12-25 騰訊網

目前,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實打實地在好轉,但放眼全球,立刻就樂觀不起來了。

單說義大利。累積確診10149例,今日比昨日新增977例,新增死亡168例。昨日起,義大利不得不開啟全境封鎖模式。

其他上百個國家的疫情同樣呈現快速蔓延之勢。

口罩嚴重緊缺,加上西方政府動員能力又遠遠比不上我國政府,連世衛組織都不得不承認:新冠肺炎也許會成為全球大流行病。

所有訊息都在釋放一個信號,我們與新冠病毒的抗爭,可能只是剛剛開始!

估計就是這個緣由,各地雖然陸續在復工,可孩子們的開學時間依然遙遙無期。

不能不謹慎呀。只是,如此漫長的假期,無論對大人還是孩子,都是巨大考驗。

有的孩子,會在這段特殊時間裡明顯進步,有的孩子就不好說了。

一位當老師的朋友就正在為他班上的一個學生頭疼。他說,這個孩子已經十多天沒交作業了。誰知道每天的網課有沒有在聽呢?打電話問父母,父母就說自己在家裡辦公呀,沒空呀,孩子一管就炸毛呀,blablabla。

這位朋友無奈地跟我說:正式開學後,講過的知識會再過一遍。「過一遍」是什麼意思?就是一筆帶過,不會一個知識點掰開了、揉碎了地講。

這麼一來,在應試教育體系下,父母放任不管,吃虧的必然是孩子。

為人父母,本來就是要做好為孩子付出,甚至犧牲一部分自我的覺悟和準備的。

孩子就是一面鏡子,折射出父母的樣子。

此時此刻,我們必須要做好孩子人生的導師,為孩子的成長負起全部的責任。

要敢對孩子提要求

一個媽媽說:「我兒子除了上網課,其他時間都在玩電腦。也不敢管,怕他嫌煩。很多專家不都說了,不要試圖控制孩子嗎?」

我聽完立馬急了。人說不要控制孩子,你這不是「不控制」,是撒手不管啊。

現在很多父母似乎怕對孩子提要求。一旦說要對孩子有高期待,好像自己就變成了控制欲強的壞父母了。其實完全搞錯了。

早有研究發現,教育效果好的育兒類型都是權威型。何為權威型?就是父母對孩子既有愛和接納,又有期待和要求。正是你的期待和要求,會幫孩子成長。

我們常會看到一些名人說,他們對自家孩子沒什麼期待,就希望孩子快快樂樂。然後再告訴我們,被放養的孩子多麼優秀。這種故事講出來還會有很多父母追捧。

醒醒啊!你們是不是忘記了那些名人們優秀的基因,他們所處的社會地位,他們手裡的資源,他們身體力行對孩子耳濡目染的示範?

他們說自己什麼都沒為孩子做,你們這些家裡沒礦的竟然也敢輕易相信麼。

作為家長,我們必須要清楚一點:孩子所有能力的養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得父母牽著孩子的手一點點積累。

若我們對孩子只有呵護跟接納,卻沒有相應的推動和要求,那孩子的成長一定會錯失很多重要機會。

怎麼提要求?

比如,你的孩子在學琴,那至少每天練一點。你的孩子在學圍棋,那至少每天下一局。孩子堅持的過程中,多看到孩子從中汲取到的快樂,獲得的進步。

這樣日復一日,孩子的水平才能真正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興趣也才會隨之增強。

要抓大放小

有個小學一年級的媽媽跟我諮詢,說她兒子最近總被老師批評,上傳的作業不是這裡出錯就是那裡出錯。她自己還歸納了原因,即自己盯得不夠細緻,下一步應該更仔細地幫孩子分析那些錯題。

我了解這個媽媽,她一直都很雞血。在我看來,她兒子近期學習狀態不佳,很可能就是媽媽近來盯得太緊、太細了。

一個小孩,每天都曝光在媽媽的「聚光燈」下,犯任何一個小錯都會被媽媽批評、指正,這是多麼恐怖的狀態。如此氛圍下,孩子心裡的弦兒繃著, 必然容易出錯。

父母管孩子學習,一定記得一個原則:抓大放小。

什麼是「大」?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孩子學習的習慣,孩子的作息時間等。什麼是「小」?孩子寫錯了某個字,做錯了某道題,搞砸了某次測試等。

我兒子一直是我家附近出名的小學霸,我且厚著臉皮分享下我的經驗。

低年級時,他寫作業,我就待在他不遠處做自己的事,偶爾提醒他坐姿,握筆姿勢,其他都保持沉默。他寫作業遇到難題時會喊我,我再陪他一起解決問題。

我不是雞血媽媽,更不是不放心才陪他一起寫作業的,而是我知道,孩子喜歡跟大人待在一起做事情。

如今他長大了,我不再這樣陪讀了,但我也還會每天花一小會兒時間,和他一起很放鬆地聊聊一本書,一個社會熱點之類。

我做的這些事,會讓孩子感到與父母的連結,進而感受到學習的愉悅。

一個對學習感受很好的孩子,主動學習就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了。

關注孩子的情緒

一個爸爸問,他5歲的兒子最近很不聽話怎麼回事?動不動就發脾氣,線上課也不好好上。

後面了解到,孩子奶奶突發意外,摔了一跤進了醫院,情況不容樂觀。擔心老人家憔悴的樣子會嚇到孩子,都還沒跟孩子解釋奶奶到底怎麼了。

這個事就很清楚了。

這個家庭正在遭遇一個艱難時刻。孩子再小,也能感受到家庭內的變動。如果我們一直不去告訴孩子實情,一定會讓孩子焦慮。他會花更多時間想像,最後可能會幻想出一個更可怕的情況。一個心中被可怕的幻想填滿的孩子,他的狀態如何好得了?

所以,我們不能迴避,要去跟孩子聊這個壞消息。不必講太殘酷的細節,就是儘可能簡單地描述事實。講之前,也要消化好自己的情緒,否則我們的難過感受會波及孩子,加重孩子們可能感受到的痛苦。

結合這個家庭的例子,再進一步說。

疫情下,一定會有一些家庭遭遇一些跟別離和喪失有關的事件,或者陷入一個困難時刻。我們需要保持開放的態度去跟孩子溝通,並理解孩子可能遭遇的感受。

我們去跟孩子聊壞消息的重點在於聊這個動作,在於我們看到了孩子所承受的擔憂。

只要大人能夠去看到孩子的憂慮,試著去理解孩子的憂慮,就可以有效地幫助孩子去面對和處理他們的情緒,幫助孩子放鬆。

一個內心放鬆了的小孩,才能夠有心理空間和能量去做他們該做的事。

覺察自己的情緒

有個朋友跟我吐槽,說她快崩潰了,因為讀三年級的女兒,寫作業一遇到難題就抓耳撓腮,畏難情緒很重。

朋友一看見就忍不住吼女兒,家裡整日雞飛狗跳的。

她無奈地說:我女兒為什麼有這麼強的畏難情緒?

我當即反問她:你自己有畏難情緒嗎?我的意思是,你作為媽媽,面對孩子有畏難情緒時,你心裡有畏難情緒嗎?

朋友沉默了一會兒,告訴我,她有。

也許孩子就只是需要那個一小會的墨跡,來轉移難題帶給自己的挫敗感。若媽媽不急著幹預,孩子終究還是會去做的。做不出來也可能會求助。可惜,媽媽的吼和罵,堵住了孩子的路,讓問題變得愈發難解決了。

在引導孩子之前,做父母的先迷失在了自己的焦慮情緒裡,無法恰當行動,這才是真正的癥結所在。

所以,父母面對孩子時,要時常覺察自己的情緒。

別急著給孩子下結論。別以為眼前的某個「問題」就會導致孩子的未來「完蛋」了。

正常人稍微冷靜都能想明白,這種邏輯太扯淡了。

我們梳理好自己,才有能力看到孩子遇到的具體困難,爾後,我們對孩子的幹預才可能真的有效。

歸根結底,養孩子遇到問題,不能給自己找藉口,或者情緒上來了,一頓打罵了事。這些都是偷懶行為。

養孩子,最是偷懶不得的。

做父母的在孩子身上偷懶,一定會給孩子留下一輩子的遺憾。

儘管要做到上述的建議,需要父母花費很多精力,還要不斷反省和思考。可是,誰說做父母容易呢?做父母肯定是苦的。

父母現在選擇了一種比較苦的育兒方式,孩子長大後,才可能有選擇生活的能力和權利。

絲毫不苦的父母,肯定不是好父母。

在這樣一個高度競爭的時代,最好的教育方式可能就是:

父母身體力行爭當全面發展的好父母,然後盡力給孩子提供高質量的陪伴和引領。至於孩子成才與否,那是孩子的命運。

相關焦點

  • 人生最重要的0-3歲:別讓你孩子身上偷的懶,變成一輩子的遺憾
    導讀:人生最重要的0-3歲:別讓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懶,變成一輩子的遺憾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人生最重要的0-3歲:別讓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懶,變成一輩子的遺憾!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家長無論再忙,也千萬別偷這三種懶,否則會害苦孩子一生
    俗話說,生孩子容易,養孩子難。現在養育一個孩子,不再單單吃飽穿暖這麼簡單,如何教育孩子成人成才更為關鍵,這關乎到孩子一生。等孩子到了青少年時期,父母的有效期限就快到了。過期後的父母再怎麼努力,也比不過前十年有效了。
  • 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懶,都會變成最深的遺憾
    班主任老師是位熱心腸,對家長們語重心長地說:近兩個月的暑假,希望各位家長,儘量多抽點時間陪陪孩子,哪怕是陪他說說話,他的心也會和你靠近一步。孩子的想法,你們都知道嗎?他們有心裡話和你說嗎?你們總是羨慕人家的孩子考了多少多少分,可你知道人家的爸媽付出了多少嗎?請各位放下手機,關掉電腦、電視,拿一本書,哪怕是裝樣子,也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
  • 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懶,都會變成最深的遺憾
    即使這樣,依然有父母不重視孩子的教育,甚至成為「隱形父母」,把教育孩子的重任推給了老人。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家庭教育如此重要,為何有的父母還會偷懶?1.教育是個慢功夫。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在教訓孩子、命令孩子的時候才是教育,你們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不在場的時候,也是在教育。父母的身教,勝於簡單的言傳。每一段腳踏實地的努力,都映射著更高一級的人生軌跡;每一個創造出奇蹟的孩子,都是父母在背後奮力託舉。
  • 有遠見的父母,從不讓孩子偷3個懶,關係孩子一生
    父母愛孩子,本是最美好的感情。只是很多時候,父母愛得太深,恨不得為孩子鋪好一生的道路,讓孩子無憂無慮地成長。但是,成長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是代替不了的。有遠見的父母,都帶點絕情,絕不會讓孩子偷以下這些懶。
  • 父母不要讓孩子偷這3個懶,對孩子一生有益
    父母愛孩子,本是最美好的感情。只是很多時候,父母愛得太深,恨不得為孩子鋪好一生的道路,讓孩子無憂無慮地成長。但是,成長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是代替不了的。有遠見的父母,都帶點絕情,絕不會讓孩子偷以下這些懶。
  • 人生最重要的0-3歲:別讓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懶,變成一輩子的遺憾
    其實家長為了給孩子創造好的生活物質條件,總是在不停的忙綠工作,但是他們從來沒有停下來思考過,自己究竟有多少時間來陪自己的孩子呢?其實在孩子人生中的0-3歲間,陪伴對於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因此別讓家長的繁忙,羈絆對孩子的陪伴,否則可能會成為一輩子的遺憾。
  • 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懶,終有一天會償還
    千萬不要因生活的奔波忙碌而忽略你的孩子,除非你不愛他,不在乎他。即使如此,也沒有理由不管他,生命,需敬畏。01.小再生的白白淨淨,一米七的個頭,端正的五官,讓人看了不免心生好感。心裡單純的孩子把所有的事情都招了。原來,都是小艾挑唆的。小艾自小父母離異,他跟著父親生活,繼母對他橫挑鼻子豎挑眼,導致小艾做事總受限制。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小旦和小庫身上找到了久違的成就感和被重視的需要。父母只顧自己的情感需要,而忽略孩子的需要,他就會在別的地方找存在感。
  • 家長必讀 | 在孩子身上偷得懶,都會變成最深的遺憾
    吉爾博特教授回答說:「10年以後,你不會因為今天少做了一個項目而遺憾,但你會因為沒有多陪孩子1小時而後悔。」在兒童養育方面特指雖然家長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子女,但因為缺乏有效的溝通,從而造成的精神上的失陪。具體表現為親情淡漠、缺乏信任、難以溝通。長期隱形失陪的人群(尤其是兒童),容易出現性格孤僻、暴躁易怒、交流障礙等現象。
  • 有遠見的父母,從不讓孩子偷這些懶!(轉給家長)
    但是,成長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是代替不了的。有遠見的父母,都帶點絕情,絕不會讓孩子偷以下這些懶。甚至有老師反映,孩子經常在課堂上開小差,不認真聽講,總是東望望西看看的。慢慢地,孩子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差。這樣的結果,是任何父母都不想看到的。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話:讀書時偷的懶 ,換來的是一生的卑微和底層。這個社會,誰都信奉努力是走向人生巔峰的標配。事實上,誰都清楚,當下不努力到底有多爽。
  • 孩子培養!在這3件事上偷不得懶!(轉給家長)
    父母愛孩子,本是最美好的感情。  只是很多時候,父母愛得太深,恨不得為孩子鋪好一生的道路,讓孩子無憂無慮地成長。但是,成長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是代替不了的。有遠見的父母,都帶點絕情,絕不會讓孩子偷以下這些懶。
  • 當孩子開始「偷」錢,家長的解決方式,會影響孩子的未來
    兒童成長機構曾做過調查,10歲左右的孩子中,有60%的人偷拿過家中財物,30%的家長並不知道錢少了,僅10%的家長表示,孩子從不會偷拿。偷偷拿走家裡錢的小孩不止一個,若是你發現自己的孩子有這種行為,會怎麼做呢?
  • 發現孩子身上有這5個毛病,千萬別慣著,放任會毀掉孩子的一生
    我們每個孩子都會有,各種年齡階段的叛逆期,只是有些孩子善於表現,行為會很明顯,也有些孩子偶爾才表現出來,是不容易被發現地。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3-6歲低年齡段的孩子們這5種行為和解決辦法。其實早在孩子2歲之後,就會有叛逆的表現了,他們會經常發脾氣、摔東西,躺在地上打滾等等之類的行為。如果我們家長這時候用打罵來管教孩子的話,那就很有可能讓孩子形成「暴脾氣」,往後要再想管他(她)就真不好辦了。家長如果真的碰上了也不要著急,我們首要做的,就是給予孩子很高的重視和關注,再抽出些時間多陪陪孩子。
  • 家中有女孩的要注意:這些話千萬不能對孩子說,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家中有女孩的要注意:這些話千萬不能對孩子說,可能影響孩子一生都說女兒是「媽媽的小棉襖,爸爸的小情人」,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夠這樣認為。在中國人傳統的觀念裡,男孩比女孩重要,比女孩有出息,「重男輕女」的思想根深蒂固在中國人的腦中幾千年。
  • 致父母:今天在孩子身上偷的懶,將來都會變成最深的遺憾
    有專家表明,孩子至少要到十五六歲,才真正具備自覺性。孩子自覺性的建立,更是一個漫長且複雜的過程。但是當你忍無可忍的時候,也請別忘記了自己的身份——孩子最信賴、最愛的媽媽。一個態度溫和,快樂有愛的母親,才是孩子一生的貴人。
  • 教育路上,家長要明白這些
    在教育路上,千萬別放養孩子。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懶,最終都會成為無法彌補的遺憾。,但成長只有一次,教育不可能重來。所以,學什麼還不要緊,一定不要認為把孩子交給學校自己就沒責任了。」人生是一所學校,父母才是更好的老師。雖然說,教育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但育人卻容不得任何差錯。孩子的成長一旦錯過了,就會成為父母終生的遺憾。
  • 多少孩子的自信是毀在父母身上?家長別再強迫孩子了
    不自信的孩子身上毫無亮點,他們雖然總是乖巧,但是總是乖巧的卻讓人非常心疼,而且不自信的孩子在生活當中無論做什麼都會不斷的懷疑自己,這樣的孩子會懷疑自我能力,信心非常低,而他們並不是一開始就這樣的,每一個小孩子在剛剛出生的時候都無法無天,自信心爆棚,最後不知道什麼叫做自卑,而他們之所以沒有自信,原因來自於身邊的環境和他們的父母,有很多孩子的自信就是毀在父母的身上,父母一味的要求孩子努力要求孩子好好學習
  • 這些年我們偷過的懶,到後來,都變會成打臉的巴掌
    喜鵲對寒號鳥說:「鄰居,別睡了,天氣這麼好,趕快壘窩吧。」寒號鳥卻笑話喜鵲說:「你懂什麼呀,太陽這麼好,正好睡覺。」 喜鵲看它那個懶惰的樣子,只能無奈的地搖搖頭。一晃冬天到了,寒風凜冽。因為知道兒子懶,,母親就烙了一個大燒餅掛到兒子脖子上,好方便兒子吃。過了一個月,母親回來了。當她推開家門,發現兒子死了。原來兒子因為太懶,連手都不願意動,所以他只吃得到靠近嘴巴的燒餅,而後面的燒餅吃不到,結果就餓死了…這可以說是懶人中的經典了。上面兩個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因為自己的懶惰而喪命。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又何嘗沒有因為懶,而失去了很多機會呢?
  • 白茶清歡:致父母,今天在孩子身上偷的懶將來都會變成最深的遺憾
    知乎上有個提問,一個快樂優秀的孩子都有著一個怎樣的母親,其中一個高贊回答是:一個快樂優秀的孩子,要有一個睿智並充滿愛的母親演員。有時候媽媽這個角色真的很難,既要工作又要兼顧家庭,難免心煩意亂,情緒波動大,但是當你忍無可忍的時候,也請別忘記了自己的身份。
  • 孩子說這四句話時,父母千萬別拒絕,否則毀孩子一生!
    這樣不僅會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創傷,家庭親密關係也會受到影響。其實孩子往往比我們想得更懂事聰明,特別是下面四句話,一旦孩子說出口,家長千萬別忽視,別讓你的「吝嗇」毀了孩子! 01 「陪我好嗎?」因為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陪伴就顯得尤其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