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7月6日21時30分訊(李婷婷 通訊員 敖永春)隨著 「十三五規劃」推進,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和《重慶市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指導下,重慶郵電大學自動化學院開拓進取,以科研和國際交流合作為雙翼,不斷提升水平,打造學院特色,樹立學校品牌。
近年來,重慶郵電大學自動化學院優化學科專業類型與層次結構,全面提高學科建設水平,開拓進取,與時俱進,在教學和科研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重慶郵電大學工業物聯網與網絡化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獲批;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與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均以優秀的成績通過重慶市重點學科驗收;學科方向穩定、均衡、特色鮮明,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形成了網絡化控制理論與技術、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系統檢測與信息融合技術、機電系統控制與嵌入式技術、非線性系統控制理論與方法5個穩定學科方向。
學院的核心任務是全面提高質量 不斷提升科研水平
自動化學院以黨員和青年教師為骨幹的科研團隊,非常重視科研工作對學科建設、專業教育和自身素質提高的促進作用。近三年,學術論文被檢索153篇;獲得各類科研項目立項68項,立項科研經費累計近3000萬元;申請發明專利44項,授權10項;國家級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成果8項。
同時,按照CDIO大工程教育理念,加強教師隊伍、實驗室、工程實訓中心、校外實習基地、課程教材等基本建設,實施卓越工程師計劃,支持學生參與科學研究,強化實踐教學環節,與中國四聯儀器儀表集團有限公司聯合成功申報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創立高校與科研院所、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同時,大力推進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建立以科學與工程技術研究為主導的導師責任制,推行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的「雙導師制」,不斷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
學院始終堅持服務國家目標與鼓勵自由探索相結合,加強基礎研究;以重大現實問題為主攻方向,加強應用研究;加強重點科研創新基地與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完善以創新和質量為導向的科研評價機制。
五年來,獲得各類科研項目立項近200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高技術研究計劃項目等國家級項目33項,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重慶市重點科技攻關項目、重慶市發改委等省部級科研項目112項。累計立項科研經費10146萬元。發表學術論文590篇(其中被SCI、EI檢索319篇);出版專著、編著、教材20部;申請發明專利270項,授權91項。
強化國際合作交流特色 建設高水平教師隊伍
自動化學院以面向世界為目標,支持參與和設立國際學術合作組織、國際科學計劃,與境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機構建立聯合研發基地。現國內外合作得到進一步加強,與韓國、澳大利亞、英國、德國、美國等各個國家的大學、研究機構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自動化學院牽頭建設國家工業物聯網示範型國際科技合作示範基地,完成了高端引智或國際科研合作項目16項;教師海外參加國際會議、進修培訓、交流訪問共100餘人次;學生參加境外交流項目75人次;聘用長短期外籍專家3人次。與美國思科公司籤訂CQUPT IoT (Internet of Things) development phase II 。自動化學院牽頭與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大連理工大學、中國四聯集團、重慶耐德工業、國網電科院、思科系統中國研發公司聯合成立的「工業物聯網協同創新中心 」喜獲1000萬財政支持。
人才是立院之本。自動化學院積極制定並實施人才引進考核、評議及激勵措施,引進高層次人才,完善了教師進修、培訓鼓勵措施,鼓勵教師通過各種途徑提高學歷層次、自身業務水平,並認真組織各級優秀人才和專家推薦申報工作。學院4名教授評為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王平教授成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魏旻副教授入選重慶市「青年拔尖人才」培養計劃;完成「文峰高端人才引領項目」申報,獲省部級人才支持項目1人,省部級人才後備人選培養項目支持2人;完成「文峰骨幹教師」申報工作,1人獲得一級骨幹教師,1人獲得三級骨幹教師項目支持;1名教授被評為重慶市高等學校中青年骨幹教師,1名教授被評為重慶市師德先進個人等。學院教師參加各種學術交流活動、培訓、深造等超過5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