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奉獻彰顯大學生人生價值

2020-12-20 央廣網

據澎湃新聞報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一名大四學生獲得8000元獎學金後,又從父母處獲得2000元支持,全部捐給了曾經支教過的蒲城縣某學校,資助該校10名貧困小學生。日前,記者從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黨委宣傳部了解到,該學生系電磁場與無線電技術專業學生劉惠民,平時在校品學兼優、熱心公益。這次捐款雖然不多,但令人感動。

正如有人在學校官微介紹此事文章下的留言——「小兄弟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自己的名字——惠民」。劉惠民選擇奉獻的行動看上去並非驚天動地之舉,捐款也的確稱不上「巨額」,但這樣看似平淡無奇的小事卻彰顯出無限的深意,可謂大學校園裡一堂非常暖心的德育課。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獎學金屬於學校、組織或國家對大學生學業或品德等的獎勵,獲獎者有完全的自主支配權。而現實中,不少獲獎者往往是將之用來請客吃飯或為自己買生活用品。相比之下,願意用獎學金做更有意義的事,如來捐助貧困地區學生,顯然最大程度地發揮了獎學金之「獎」的意義,滿足了獲獎者個人自我實現的深層心理需要,對貧困地區孩子來說也可謂最期待、最開心、最有愛的禮物。

還有一點值得關注,那就是當下大學生與小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並非常態,往往局限於支教送教等社會實踐項目。而捐獎學金助學,很大程度上可謂開闢了兩者新的溝通渠道,使青年與少年之間產生深深的聯結,實現了一種雙贏。對於大學生來說,關注小學生成長,用一己之力成就他人,很有不忘初心的意思,是為學弟學妹們做榜樣,也是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彰顯自己的人生價值。對於小學生,尤其是農村學校小學生而言,他們固然需要資金幫助,但更需要他人的關心與關注,尤其是需要藉助榜樣的力量成長,通過向優秀的大哥哥大姐姐看齊,從小埋下砥礪奮進、熱心奉獻的種子。

由此可見,大學生捐助小學生,不在金額多寡,而是青年對少年的關愛以及少年未來對青年、社會的反哺。很多時候,一個人的成長是在奉獻的過程中逐漸得到的。一個人的幸福感往往取決於其被他人需要的程度。越被他人所需要,越能讓他人感到溫暖,便越能彰顯人生價值。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人生之路,有坦途也有陡坡,有平川也有險灘,有直道也有彎路。青年面臨的選擇很多,關鍵是要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來指導自己的選擇。無數人生成功的事實表明,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穫,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

鼓勵更多大學生選擇奉獻,選擇高尚,應該是教育的主旋律,應該被作為大學校園最美的風景而定格。而且,優秀大學生的成長經曆本身就是一堂感人的勵志課,應該作為生動的德育素材不斷被放大被傳播,由此發揮弘揚校園新風、傳播社會正氣的作用。據了解,劉惠民在學校可謂「學霸」,大學前三年每學期專業成績均為第一,曾獲得過國家獎學金。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劉建鋒接受採訪時稱,今年學校還首次設立了校長獎,「全校選出5名學生,劉惠民是第一名」。

當校園湧現更多的「劉惠民」,更多大學生願意以一己之力關愛他人、回報社會,用青春書寫無愧於時代、無愧於歷史的華彩篇章,教育的明天將會更好,祖國的明天也會更好。

(作者系渤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相關焦點

  • 近九成大學生認為「奉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據新華社武漢4月22日電(記者 俞儉 李偉)「89%大學生認為『奉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22日在武漢大學發布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報告(2015),顯示出當代大學生富有擔當意識和奉獻精神,擁有明確的人生理想、樂觀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
  • 大學生價值取向凸現主體性
    本報訊(記者劉振)「人生價值在於自我實現」、「義與利之間義當先」、「賺錢與堅持理想難取捨」……一份針對我市大學生思想道德現狀的調查顯示,當代大學生價值取向呈現主體性、多元化、矛盾性的新特點。這是記者從「新時期高校德育有效性研究」全國學術研討會上獲悉的。
  • 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價值意蘊
    《意見》指出,「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要「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大學,是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確立的關鍵時刻,勞動教育,可以讓大學生立足實踐,認識世界,探索真理,不斷完善自己。
  • 在奉獻、奮鬥、創意中實現人生價值
    擔任班主任和年級組長工作期間,他像慈父般地關心、愛護、感動每位學生,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他教授的學生思想品德優良率達95%以上,合格率達100%,48位同學被發展為黨員。他擔任高三班班主任的班級高考上線率總是名列前茅。2003年後,蔣承國先後走上德育處副主任、主任和分管德育副校長崗位。
  • 社團的價值觀念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
    社團文化在大學生和社會之間搭建起了一個廣闊的平臺,是大學生步入社會的橋梁和通道。通過社團文化,大學生逐漸掌握融入社會所必要的知識、技能與生活方式,從而在自身心理發展與社會需求之間形成動態的平衡與協調。換言之,社團文化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主要是從大學生社會化的層面展開的,主要表現為如下三個方面:社團的價值觀念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社團為大學生提供了參與社會實踐的廣闊平臺,而社會實踐活動又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環節與手段,在促進大學生了解國情、掌握民情、適應社會、奉獻社會
  • 新時代大學生價值取向如何?來聽聽他們自己怎麼說
    1.歲月靜好是心願,為國為民樂奉獻  人生價值觀是人們對人生問題的根本看法,主要內容是對人生目的、意義的認識和對人生的態度,具體包括公私觀、義利觀、苦樂觀、榮辱觀、幸福觀和生死觀等。調查發現:「國為大民為先」是大多數大學生的人生價值取向原則。
  • 政治學科《人生價值》知識點詳解
    在教師招聘筆試中,《生活與哲學》中「人生價值」這個知識點歷來是考查的重點,經常以單選題的形式出現。這個知識點主要考查人生價值的具體內涵、價值觀的導向作用以及如何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等,下面我們將就此知識點與大家分享。
  • 淺談實現人生價值
    大學生是時代的先鋒,是未來的主人翁。其活潑、可愛,好奇、好學,好動、好夢想,夢想成為對人民的有用之才,成為對國家和人類的棟梁。現在有的大學生金錢第一,快樂第一,自我第一,感覺第一,情感困惑;學校應該正確引導,加以克服。  當代大學生要求真理,學做真人。要孝父母,忠國家,有愛心。「百善孝為先」、「百學愛為大」。愛父母、愛師長、愛同學、愛他人、愛國家、愛人類、愛自然、愛地球。做有愛心之人,為了你的快樂和幸福應該善。要勤讀書,愛真理,敢創新。當今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互相交叉滲透發展,學習要廣博精深。
  • 李德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信仰教育
    中國共產黨站在國家與人民的立場上,在對社會轉型時期價值現象有效反映、科學價值觀念有效彰顯的基礎上,提出了包括指導思想、共同理想、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等四個方面在內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大學生信仰教育提供了科學的價值引領。
  • 瞰疫情,以自我決定理論觀行為動機,論奉獻之愛與人生意義
    心系武漢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湧現出了許許多多的感人事跡,很多90後、00後的同齡人奮戰在抗疫一線,用他們的奉獻之愛,成就著積極人生;用他們的責任擔當,肩負起民族重任。習總書記語錄其實,我們從中可以看到,他們的人生意義通過奉獻之愛得到了彰顯,他們的人生價值通過奉獻之愛得到了實現。
  • 奮鬥的人生才有價值
    原標題:奮鬥的人生才有價值 人活著為了什麼?什麼樣的人生才有價值、有意義?王繼才的事跡告訴我們:奮鬥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奮鬥的人才是精神上最富足的人。 芸芸眾生,大千世界。人來到世上,會面對各種各樣的選擇。是為他人還是為自己,是選擇奮鬥還是貪圖享受,往往體現不同的價值追求,而不同的價值追求,最終會有不一樣的人生歸宿。
  • 「職業選擇與價值實現」作文(另兩則)
    有關方面負責人認為:招聘優秀大學生到基層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基層很多工作專業性強,亟需更多的青年才俊。應聘的畢業生們表示:國家號召年輕人到基層去,我們覺得基層很鍛鍊人;我們看中的是這裡的發展潛力和活力,這裡有較好的發展空間。請綜合以上材料,以「青年的職業選擇與價值實現」為主題,寫一篇文章。
  • 顏寧霸氣宣言:單身是自己的選擇。重要的是實現人生價值
    難道結了婚才能實現人生的價值嗎?科學家顏寧,在一期訪談節目中談到自己目前還是單身,於是很多觀眾表示遺憾和惋惜。但是顏寧本人並不在乎這些。她表示單身是自己的選擇,並不欠任何人什麼難道單身就是遺憾,就應該惋惜嗎?顏寧雖然單身,但在科研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實現了自己人生的價值。
  • 我的感悟|李耀華:以務實為民彰顯人生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有信念、有夢想、有奮鬥、有奉獻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作為金洞管理區黨委副書記,在工作實踐中,努力實現「以務實為民彰顯人生意義」。勇當黨員紅旗手,在攻堅克難中彰顯責任擔當在金洞管理區任職近三年來,面對經濟體量小、困難問題多、亮點不突出、特色不明顯等難題,我主動責任上肩,將自己當作一塊抹布和掃帚,衝鋒在前、吃苦在前,生怕有負組織的重託和群眾的期盼。
  • 讓愛國奉獻精神成為新時代奮鬥者的價值追求
    在一萬多個日日夜夜裡,王繼才同志以敬終如始的初心和堅持,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難以承受的艱難困苦,在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的開山島上擎起鮮豔的五星紅旗、守衛藍色國土,在平凡的崗位上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以無怨無悔的堅守和付出感動了千萬人。  偉大的事業呼喚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支撐偉大的事業。榜樣是時代的最美使者,是社會的精神坐標。
  • 哲思短語:在奉獻中「實現自我」
    如果它不受到阻礙,尤其是不受到自身的局限,那就會以不同的形式,彰顯出其極大的能量和活力。2、人要在積極奉獻中實現自我。但要實現自我,首先要尋找自我、認識自我、接納自我和激勵自我。而這些,都是進一步實現自我的最基礎、最根本的前提。
  • 當代中國社會階層分化將影響著大學生人生選擇
    「當代中國社會階層分化與大學生」調研報告出爐——  社會分層影響大學生的人生選擇  本報記者 李健 實習生 周凱莉  社會階層的分化正日益影響著大學校園寧靜的生活,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李志英領銜的「當代中國社會階層分化與大學生」課題組發現
  • 甘願付出的人生,才能體現人生的真正價值
    ——懂得付出,能夠付出,不懈付出,是人生的意義所在!哲學上講,「人生價值何在?看貢獻大小,還是索取多少」。「主要看奉獻」是馬克思主義人生觀倡導的人生價值標準。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評判一個人的價值,並不是他擁有了多少,而是他付出了多少。愛因斯坦說:「一個人的價值,應看他奉獻什麼,而不應看他取得什麼。1、願意付出,是高尚的品德。《說文解字》中釋義:「德者,得也。外得於人,謂惠澤使人得之也;內得於己,謂身心所自得也。」其部分意思就是,以善德施與別人,以善念存於諸心中。
  •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一開始就扣好人生的扣子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是人生最寶貴的時期。如何不負這大好年華,邁出堅實步伐,是一代代青年的人生考題。人生的選擇如同穿衣,青年時期就等於繫上了第一顆紐扣,每一個目標、每一個理想、每一份事業都是從這一顆紐扣開始。它是一塊基石,也是命運的閘門。   從歷史深處一路走來,青年始終是標誌時代的最靈敏的晴雨表。
  • 青年大學生的人生境界
    為此,我們要把握利用好疫情防控這本「社會活教材」,教育引導青年大學生靜心思考並踐行與自我、他人、社會、自然的和諧關係,提升人生境界,以獲得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在此方面,馮友蘭提出的「自然、功利、道德、天地」之人生四重境界,給我們不少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