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坐月子喝雞湯,你選公雞還是母雞?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都是一臉黑人問號。
喝雞湯就喝雞湯,誰管它是公雞還是母雞啊。
普通人喝雞湯確實沒這麼多講究,但坐月子的產婦喝什麼雞熬的湯可就大有講究了。不信往下看。
燉母雞
優點:助產婦恢復元氣
缺點:易回奶
面對有補血作用的母雞,產後一周內的新媽媽卻不能吃。這是因為,女性分娩後血液中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濃度大大降低,催乳素才會發揮促使乳汁分泌的作用。
如果女性產後就食燉老母雞,而母雞的卵巢和蛋衣中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會使血液中雌激素濃度增加,而影響催乳素的效能,進而導致乳汁不足,甚至完全回奶。
食用時間:產後10天後。(因人而異)
寶媽開奶以後,待乳汁分泌較為充足時,最好是在產後10天左右,是可以吃燉母雞的。(謹慎呦)
燉公雞
優點:易催乳,保持身材。
公雞睪丸中含有少量的雄激素,而雄激素具有對抗雌激素的作用,能促進乳汁的分泌。這對嬰兒的身體健康起著潛在的促進作用。
公雞所含脂肪較母雞少,吃了不易導致發胖,有助於哺乳期保持好身材,嬰兒也不會吃到脂肪含量多的乳汁而引起消化不良、腹瀉等情況。所以,產後多食公雞對母嬰更有益。
食用時間:產後一周內效果佳。
不過有一點要注意的是,當乳房發脹而無奶時,切勿吃公雞下奶,否則會引起乳腺炎。
月子雞湯大有講究
選用仔雞
仔雞指沒有下過蛋,比較年幼的雞。從營養上來說,仔雞雞肉中的營養成分要比老母雞高。
而且仔雞肉含彈性結締組織比較少,在煮熟後,雞肉易分離,變得細嫩、鬆軟,更有利於產婦消化吸收。在寶媽乳汁分泌正常,不需要催奶的情況下,可以用仔雞燉湯補充營養。
避免油膩
寶媽喝燉雞湯的時候,最好把上面的一層油去掉。因為寶媽喝雞湯時,脂肪攝入量過高的話,容易引起產後肥胖。此外,若乳汁中的脂肪含量增高,母乳餵養時,寶寶的脂質攝入量也變高,加重寶寶的腸胃負擔,導致腸胃消化出問題,容易引起腹瀉。
注意做法
若想讓寶媽在雞湯中獲得最高的營養價值,就要注意雞湯的做法,注意選好炊具和食材,並注意掌控火候。一般來說,雞湯不宜熬得太久,以免破壞湯汁中的營養成分。熬雞湯時也要注意選擇好其他輔食,例如黃芪、紅棗、枸杞等,還可以加入一些米酒,這樣對寶媽健康更有益。
Tips:經過開心媽自己的經驗總結,砂鍋燉的雞湯最好喝最香濃,用電飯煲、高壓鍋和一般的鍋都燉不出這個效果。
砂鍋燉的話一開始就要加夠水,因為燉的時間一般比較久,中途加水影響口味,大火煮開後小火慢燉1個半到2個小時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