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被老師打腫的臉和眼睛,仿佛在嘲笑家長強烈呼籲歸還的懲戒權

2020-08-31 綠原莊主

將「三尺戒尺」交還給老師,讓老師更好的教育和引導孩子是許多家長和社會大眾日益強烈的呼籲,然而,這一呼籲今天被狠狠打臉了。

湖南婁底漣源市伏口鎮中心小學,一名二年級班主任老師在檢查學生作業後,對作業中出現錯誤的學生「大顯神威」,將多名二年級的小學生耳朵、眼睛打腫,甚至是臉部打到脫皮,美其名曰「檢查作業」。家長們憤而在群裡質問,卻反被嗆聲:「我錯了,不應該檢查孩子作業」,「那你現在來打我一頓好了」,所作所為,讓人仿若對著一名社會小混混。

這是典型的以負責任之名實為洩憤之舉,大眾呼籲交還給老師的懲戒權是這樣用的嗎?能這樣用嗎?

我們都知道,曾經的私塾先生最典型深入人心的印象就是一名拿著戒尺的老夫子,一手拿戒尺,一手拿書本,臺下坐著一幫稚氣童子,搖頭晃腦的跟著先生朗讀,那望著先生的眼神,既敬畏又仰慕。

這敬的是老夫子身為老師的身份,畏的是老夫子手中的戒尺,仰慕的則是老夫子那淵博的學識。

在兢兢業業教書育人老夫子的三尺戒尺下,稚童誠心求學、稚童家人將先生敬若神明,這才是懲戒權的正確使用之道。

但近些年,這一切都變了。

濫用懲戒權 : 老師二十年後被當年學生毆打

2018年12月16日,河南 欒川,一位30多歲男子20年後報復老師攔路扇耳光的視頻在網絡上爆光引發大震蕩,視頻中,一名男子在路上攔下一位騎電動車的人,詢問其是不是張某某,在得到肯定回答後,該男子開始一邊扇其耳光,一邊大聲喝問:「你還記不記得我,你當年是怎麼削我的,你還記不記得?」而被打男子一邊忍受著耳光,不時小聲說「對不起」,沒有反抗。

事後經查,該名男子33歲,20年前讀初中時因家境貧寒經常被老師張某某打罵,心生怨恨,於是尋機報復,便發生了20年後掌摑老師的事件。

能讓學生記恨20年,且被當街掌摑,如此深仇大恨,難道還不能說明當年這名老師的行為不妥嗎?

學生當年雖然年幼,但卻能感知到老師是否真心教書育人,這與年齡無關。如若適度的懲戒是為了讓學生知錯能改,學生成年懂事後定會感恩老師當年的悉心教導,反之,則生怨矣。

無懲戒權教師之殤

2018年6月,河南省駐馬店西平縣小學,一名四年級老師將學生默寫成績發到家長群,引發部分家長不滿,要求老師登門道歉,否則就投訴到教育局或反映到電視臺,該名老師道歉後憤而辭職。

2019年10月24日,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城北實驗初級中學,一名初三男生因平時對老師嚴行管教不滿而持磚塊偷襲老師,10秒內連續擊打老師後腦9下,當場造成老師重傷暈迷倒地。

一件件觸目驚心的事件,讓老師這一行業轉眼成為了弱勢群體,老師對學生管不了、也不敢管了,正常的教學環境和秩序受到了衝擊,學生開始變得肆無忌憚,成長的引導開始失控。

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家長進行了反思,痛定思痛後強烈呼籲恢復老師的懲戒權,只有這樣,才能讓眾多成長中的學生這些脫韁的野馬重新得到控制。

也有越來越多的有志於教育事業的人士參與教師資格考試,準備投身教育事業,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這位湖南漣源伏口鎮中心小學的老師,你是想開時代的倒車嗎?

相關焦點

  • 家長反映孩子在校手心被打腫 老師稱只是小小懲戒
    「孩子的手心被老師打成那樣,看著真心疼。」5月20日,市民李女士向媒體反映,上初三的孩子在學校被老師體罰了。不僅如此,據李女士稱,這名老師還喜歡翻看學生的書包,有啥值錢的東西就直接拿走。「好的鋼筆啥的,只要他喜歡,學生就別想要了。」
  • 還老師適當的懲戒權
    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老師對頑劣的學生做適當的懲戒,是對家長負責,也是盡老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家長對孩子的寵溺越來越無底線,快樂教育、賞識教育,催生了不少小皇帝、小霸王,讓老師想管卻不敢管。管教孩子,首先是父母,其次是學校。
  • 沒有法規保障的懲戒權回歸,是沒有助聽器的聾子耳朵
    對戒尺歸還教室,交還老師,我的看法是:第一、只有快樂,沒有懲戒的教育是畸形的教育戒尺歸還教室,交還老師。也就是賦予老師懲戒權。近些年,一味追求快樂,單純強調欣賞。家長不讓管,老師不敢問。第二、沒有配套制度和法律保障的戒尺是空中樓閣教育不能只有快樂和欣賞沒有懲戒。但懲戒權交還老師,應該有相應的制度建設和法律保障。否則,即便交還,戒尺也只能是牆上畫餅,只能是沒有助聽器的聾子的耳朵,不會有實際意義。賦予老師懲戒權,將戒尺還給老師。我們喊了已經不是一天兩天。
  • 老師需要懲戒權
    今天有網友問道「老師需要不需要懲戒權」?我是教師,我覺得需要懲戒權。好的教育必是寬嚴有度,嚴慈同體的。記得有篇文章叫「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裡面講了愛的兩種不同方式,對學生亦是如此。正所謂的「因材施教」也是如此。有的學生乖巧,稍一點撥便能聽話去學習,而有個別學生,我們俗稱「熊孩子」,犯了錯誤不是老師敦敦教導一番就能聽進去,就會改正的。
  • 懲戒權,是老師要有的,但是一定不能失去良好師德的底線
    身為老師,手裡是應該有懲戒權的,否則無力鎮壓住班裡的學生,但是這個懲戒權一定是有道德底線的——不能無端地傷害學生的自尊,老師對學生的懲戒是不能傷害孩子們的皮肉,你可以用尺子抽孩子的手心,但你一定不能把手抽破皮,抽出血了。當老師肯定不能天天對著學生和顏悅色的微笑,如果那樣的話學生就真的反了,但是當學生犯了錯誤,我們又該怎樣去懲罰呢?
  • 開學季,教師懲戒權再引熱議 家長、老師和律師怎麼看
    孩子向家長告狀,家長往往就來學校找麻煩,教師就要被學校批評和處罰。實際上,教師如果面對調皮的學生,採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反而更不利於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各方觀點】家長袁毅華:適度懲戒有利於學生成長說實話,我小時候比較調皮,經常被老師懲戒。我不支持體罰學生,但適度懲戒有利於學生成長。現在的學生太脆弱了,家長太「護犢子」了。
  • 教師的懲戒權,家長請不要把老師變成弱勢群體
    陳瑤湖中心學校校長 周銀峰:我們也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儘快出臺意見,老師怎麼落實懲戒權的問題,例如老師有哪一些懲戒權,遇到什麼情況老師可以懲戒,懲戒的方案和邊界,怎麼樣進行確定。陳瑤湖中心學校校長 周銀峰:我們也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儘快出臺意見,老師怎麼落實懲戒權的問題,例如老師有哪一些懲戒權,遇到什麼情況老師可以懲戒,懲戒的方案和邊界,怎麼樣進行確定。
  • 再過幾天,廣東教師就被賦予了懲戒權
    (8月26日 中國新聞網)說起該條例,最受人關注的莫過於它賦予了教師懲戒權。據廣東省人大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黃偉忠介紹,為有效糾正學生不良行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廣東通過立法回應社會各界呼籲,賦予教師必要的教育懲戒權,強化對有不良行為未成年學生的教育糾正,加強對學生違法行為的處理。
  • 打老師幾巴掌被判一年半!教育部:明確教師教育懲戒權
    隨著學生權利意識的覺醒,一些教師在管束學生時感到有些力不從心,出現「不敢管、管不起」的心理,甚至有教師因懲戒不當而引起師生矛盾。在7月8日晚間公布的《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有一句話特別引人注意。在第14條「依法保障教師權益和待遇」裡面,規定要「制定實施細則,明確教師教育懲戒權」。
  • 教師有懲戒權,包括罰站、反省、家長陪讀、停課一周、限期轉學
    80後體驗最深刻,我們都是被打過來的,被老師打就是很丟人的事情,說出來舅舅不親,姥姥不愛,我小時候犯錯老師經常懲罰我,尺子打手心打的都皮下出血了,我媽一點不護著我,說你不好好學習這就是你該受的。現在長大了,我很感激我的老師,孩子的年齡小,有時候講不通什麼大道理,疼一回就長一回記性,也許有人說這叫賤,但是總比長成人渣強。
  • 批評、罰站、打手心、叫家長…老師教育懲戒 家長最擔心什麼?
    ■天府早報記者馮濜你能接受老師多大程度地懲戒自家熊孩子?罰站、打手心、叫家長、帶離教室……近日,教育部發布了《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2019年12月22日。《徵求意見稿》指出,教育懲戒是教師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職權。
  • 批評、罰站、打手心等老師教育懲戒 家長最擔心什麼
    《徵求意見稿》指出,教育懲戒是教師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職權。教育懲戒分為一般懲戒、較重懲戒、嚴重懲戒、強制措施四個層級。「這個政策最重要的是明確教師能夠且敢於依法行使懲戒權了。」成都龍祥路小學的蒲翠萍老師直言,「雖然我在家備了戒尺,會不時懲罰自己的孩子,但在學校最重的懲罰僅限於罰站。」
  • 四川一家長稱,10歲孩子被老師體罰後身亡,老師是否有懲戒權?
    奶奶稱,10日,10歲的孫女寧寧帶著送給老師的花正常去上課。9點多,因有兩道數學應用題做錯,數學老師王某便讓寧寧跪在講臺上,揪耳朵、打腦袋、打手板……與寧寧同班的雙胞胎妹妹謙謙(化名)稱,體罰過程中寧寧已經出現抬不起頭、身體支撐不住的情況。後來同學把寧寧扶到座位上休息,11點9分,王某給楊菊清打電話,讓她到學校帶寧寧回去。她到學校看到孫女時,寧寧已無法說話,眼睛已經睜不開。
  • 教師恢復懲戒權,先別急著叫好
    近日,有傳言稱今年9月10日,教育部出臺《中小學校學生違規行為懲戒實施暫行辦法》(後文都簡稱《辦法》),教育懲戒權正式實施。也就是說,以後老師懲罰孩子,有法可依的。懲戒權的出臺,讓很多老師和家長都擊掌叫好。有了懲戒權在身後,今後中小學老師管教「問題」學生的腰板或許將變硬。
  • 教育懲戒權,老師敢用否
    閱盡《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9月1日生效,這意味著在全國率先入法的教育懲戒權將正式實施。懲戒權,立法時即飽受爭議的「新生兒」,它的第一聲啼哭會怎樣?手握懲戒權的老師們是否敢放手使用,又如何用、會不會用?同樣引人關注。懲戒權的法理回歸可謂破禁忌之舉。傳統上,老師的懲戒權毋庸置疑,典型的道具便是戒尺,這在史料或文學作品中多有反映。
  • 小學生被老師打腫臉,家長罵老師沒良心,老師回懟:那你打我好了
    作為一名教書育人的老師,本應滿足兩項最基本的條件,一是專業素質過硬,二是人品師德達標。這兩者必須同時兼備,因為不論缺失哪一個,都會給學生的成長造成難以想像的消極影響。可惜現實與理想總是有不小的差距,雖然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遇上一個好老師,但仍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人渣」。
  • 賦予教師懲戒權是對教育的一種敬畏
    教育部提出把懲戒權還給老師的說法眾說紛紜,贊成的,反對的各執一詞。其實,個人覺得給你權利只是一種對教育的敬畏,並不一定非要使用。就像官員有權但也不能濫用一樣,把權利關在制度的籠子裡,就是說明有權但不能濫用權利。
  • 別讓「教育懲戒權」變成「教育懲罰權」
    「以上這些同學今天上課遲到,影響了我上課,請各位家長注意。」某家長微信群中有老師拋出一張若干學生站在講臺前一字排開的集體照,然後發了這樣一段留言。可實際上當天是因為下雨,交通狀況很不好。老師能不能完全排除學生家長的身份而在人格上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家長能不能將口頭對老師的尊重轉化為真誠的人格上的平等相待?學生能不能跳出師生關係長幼尊卑這樣的定位,在人格上平等地面對老師?這些能與不能,不是教育上的細枝末節,而是不同性質的教育的分野。老師要真正尊重學生,即使是懲罰,也要有理有據,並在實踐中以督促學生改過遷善為目標,而不是把羞辱當成手段,這是對教育懲戒權的誤用。
  • 罰站、打手心、叫家長……老師教育懲戒,家長最擔心什麼?
    罰站、打手心、叫家長、帶離教室……近日,教育部發布了《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2019年12月22日。《徵求意見稿》指出,教育懲戒是教師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職權。
  • 手都打腫了,只是小懲戒?
    「孩子的手心被老師打成那樣,看著真心疼。」5月20日,市民李女士撥打本報熱線稱,上初三的孩子在學校被老師體罰了。不僅如此,據李女士稱,這名老師還喜歡翻看學生的書包,有啥值錢的東西就直接拿走。家長 孩子手心被打腫了李女士的女兒在省城一中學讀初三,學習成績一直不錯。臨近中考了,這段時間李女士一直非常關心女兒。前幾天,吃飯的時候,女兒直叫手疼,李女士覺得很奇怪。「丫頭說,在學校被班主任打了。手伸出來一看,腫得好厲害。」看著女兒的傷痕,李女士就詳細問了情況。「女兒說,每次考試班主任都會給學生制定一個分數線,達不到就要打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