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港市於2019年6月4日召開市級總河長工作會議暨河湖「兩違」專項整治工作部署會
張家港灣效果圖
正在緊張有序施工的百年江堤建設現場
治理長江非法採砂現場
張家港市常沙河是入江支流整治的樣板河道
「看著吧,這裡建成之後,我們這道灣將會被全國人民羨慕的。」在江蘇省張家港市,市民王先生站在被譽為「江海交匯第一灣」的張家港灣興奮地說。
在長江流經的八省二市一區共11個省級行政區域內,幹流超過90度的彎道一共181道。從衛星地圖上能夠清晰地看到,這樣的彎道,第一道位於雲南麗江,最後一道就在江蘇張家港。因此,張家港灣也成為江海交匯的第一道灣。
「四最美」,勾勒長江最後一道灣
是什麼原因讓王先生這麼有底氣,稱這道江海交匯的「第一灣」建成後會讓所有國人羨慕?答案是張家港市正在打造的「港城生態升級版」,融入「四個最美」目標,讓張家港灣成為張家港市生態重塑的新「錨點」。
「四個最美」目標,將勾勒出長江最後一道灣的美好藍圖。通過實施打造最美江灘、最美江堤、最美江村和最美江灣,將張家港灣打造成最美長江江海交匯的「第一灣」。
長江是張家港的母親河。位於長江下遊南岸蘇州市轄的張家港市,臨江達海,以港命名,依港興市,是一座港口工業強市。
張家港市共有80.4公裡沿長江岸線,佔江蘇全省長江岸線總長的18.6%。隨著張家港經濟社會的發展,如何既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又築牢長江綠色生態長廊成為重中之重。
張家港灣上起老沙碼頭,下至段山港,全長約12公裡。在原攔門沙碼頭區域,江岸邊至今還能看到大量碼頭拆除後的「殘垣斷壁」。當年,在碼頭最興盛時,這段1.53公裡的岸線上,密布著8處建材碼頭、7萬平方米堆場。除了碼頭林立,此前張家港灣沿岸還建有一個大型船廠,分布著160多戶畜禽養殖戶和與養殖相關的違建房屋。近年來,張家港市通過實施長江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對整體區域進行了環保拆遷、碼頭清理及生態整治。
為著力解決港城人民「臨江不見江,近水難親水」等問題,張家港市投資2億元用於實施百年江堤提升工程,同步開展水產養殖清理、生產岸線騰退、生態環境修復、交通道路優化等整治提升工程。
「打造最美江灘」,即拆除沿江企業,保留少量工業遺址,恢復長江自然蘆葦灘涂溼地,勾勒張家港人富有「港城記憶」的最美江灘。隨著「四個最美」張家港灣的建設,原攔門沙碼頭一帶,也在這次生態提升行動中被整治一新,碼頭全部拆除。觀江廣場等一批與最美張家港灣建設相關的工程建設,也已經到了最後的收尾階段。
結合「百年一遇」的江堤建設,配套觀景亭、塔、軒及驛站等設施,打造融防汛通道、健步、休閒、觀光於一體的親江步道等,「打造最美江堤」。
「最美江村」的打造,則是圍繞特色田園鄉村建設,提檔升級民宿休閒、傳統種植、江灘蘆葦觀光三大產業,打造以江畔風光為特色、紅色文化為內涵的生態景觀村落。
最終,張家港灣將會形成呼應雙山香山一體化運作,推動形成具有濱江特色「山的形狀、島的韻味、江的風情」的長江最美「第一灣」。
「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安全生產和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中央、江蘇省各項部署要求,以強烈的政治擔當、高度的責任意識,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織密織牢安全生產防護網,加大汙染治理與生態修復攻堅力度,持續用勁打造最靚麗長江蘇州段,高標準早日建成最美長江江海交匯『第一灣』,以實際行動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時代最前列。」4月29日,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藍紹敏現場考察並指導張家港灣建設時要求,「張家港灣建設既要做到視覺上美,更要緊緊圍繞新發展理念,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其作為沿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窗口,作為為市民創造美好生活、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新載體,讓老百姓滿意,經得起歷史檢驗。」
勇擔當,部門協作辦好民生事
「近年來,我市積極踐行『長江大保護』戰略,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到壓倒性位置。加快張家港灣建設,既是市委市政府落實『長江大保護』國家戰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優化我市沿江生態環境、增進港城人民福祉的重要手段。」對於藍紹敏提出的要求,張家港市委書記潘國強有著清醒的認識。畢竟,張家港灣說到底是張家港市實施的一項重大民生工程。
然而,時間緊、工程多、任務重……推進這項張家港市的民生工程面臨著諸多問題。
為此,張家港市委市政府要求:「相關區鎮和部門要注重規劃引領,注重協作,加快建設進度,加大管理力度,把好工程質量關。」
在張家港市委市政府的統籌協調下,結合「四個最美」目標任務建設的內容,交通局、水務局、住建局、海事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部門和保稅區(金港鎮),結合自己的工作內容和張家港灣規劃設計要求,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責任落實,進一步增強工作的整體合力。
目前,「最美張家港灣」建設所涉及的「百年江堤提升、江灘養殖清理、生產岸線騰退、生態環境修復、道路交通優化」等五大整治提升工程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一道長江下遊綠色生態、濱江親水、優美宜居的最美江灣,已經逐漸呈現在市民前面。
老沙碼頭位於保稅區(金港鎮),始建於20世紀90年代,佔用長江岸線1.53公裡。曾經作業繁忙、船來船往的8個散貨碼頭現在已經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綠色,橫在江水與江堤之間。
「過去養殖對環境的汙染很大。」保稅區(金港鎮)永新村村民方金付說,「岸邊亂搭亂建,違章的很多。」「臨江不見江,近水難親水」,是當時沿岸村鎮的真實寫照。
作為張家港灣的上遊起點,張家港市對這條綠化帶及沿線地塊24萬平方米進行整體提升,實施了「水產養殖清理、生產岸線騰退、生態環境修復」整治提升工程,打造「十裡蘆葦蕩、江畔田園景」等特色景觀,勾勒富有「港城記憶」的最美江灘。
江灘與江水零距離相擁,而江堤則如一道安全屏障,守護港城安瀾。
張家港市對張家港灣沿線江堤,按照防範「百年一遇」的洪水標準進行加固改造。百米迎江畫廊、秋林蘆浦畫廊等,融防汛通道、觀光於一體的親江步道,已在老沙碼頭沿線3公裡完成基礎部分施工。
為了保障項目建設的順利實施,張家港市水務局會同保稅區(金港鎮)開展江堤外側清理工作,通過多次耐心、細緻的上門協商拆除方案,最終與江星公司的16家養殖戶全部籤定關停協議,並按時完成了清理及拆除工作,為項目建設搶時間、趕進度、高質量完成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這裡,你可以租下一小塊地,種上自己的菜,帶上孩子一起來打理打理,在『迷宮』裡轉一圈,然後吃上自己種的菜,這樣的田園生活真是太美好了!」結合「最美江村」建設,未來,張家港市將以永興生態園為中心,打造以江畔風光為特色、紅色文化為內涵的生態景觀村落。
「張家港灣建設是一項政治任務,必須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相關區鎮和部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張家港灣以最美的面貌、最好的形象儘早呈現在市民面前。」張家港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韓衛強調。
展作為,保護長江貢獻水務力量
江水搖蕩綠影,護坡綠草如蓋,防護林鬱鬱蔥蔥……今天,通過各方的努力,張家港灣的芳容已初展。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張家港灣生態提升工程的基礎和重要一環——百年一遇江堤整治提升工程由張家港市水務局主持推進,工程西起張家港市長江主江堤老沙碼頭,東至段山港,沿線江堤按照防範百年一遇洪水標準整治,其加固改造工程已經接近完工。
「按照設計規劃,江堤堤頂路面將由原來的5米加寬至9米,擴建為雙向兩車道,並增設自行車道和慢行步道,同時新建擋浪牆等防洪設施。」張家港市水務集團副總經理劉峰介紹說,「除了將原有堤防加高加寬外,區域內的洋汰港涵洞、泥圩港涵洞將實施接長,並拆除新三港涵洞。同時,還將新建一座護漕港橋。」
通過堤坡提升、還灘於民、還灘於江三大工程,百年一遇標準的江堤建設,不僅對張家港灣江堤內外側進行綜合整治提升,配套建設觀景亭、塔、軒及驛站等設施,還打造融防汛通道、健步、休閒、觀光於一體的親江步道,恢復具有大江風貌的溼地森林漫灘,著力解決當地「臨江不見江、近水不親水」等問題。
萬裡長江既是一條無比重要的經濟帶、發展帶,更是一條無可替代的生態帶、生命帶。一直以來,張家港市水務局以張家港灣生態提升等示範工程為推動,打造亮麗的沿江岸線環境,用實際行動守護著家門口的這條母親河。位於張家港市江海交匯處的通江市級河道——護漕港近江段整治工程的實施就是最好的例證。
由於護漕港兩岸大多是老舊村屋,河岸整體環境較差,加之河道兩岸違章佔用情況比較嚴重,汙水直排入河影響河道水質。張家港市水務局聯合鄉鎮積極組織踏勘。首先,對護漕港兩岸開展清違整治,通過入戶講解政策、村委幫助疏導思想等方式督促違建戶主動自拆,維護有序整潔的河湖環境;其次,大力推進沿岸生活汙水治理,從源頭截汙;最後通過開展河道疏浚、岸坡綜合整治、種植水生植物等一系列舉措,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區域水環境質量。
除此以外,張家港市以長江沿線1000米、入江支流兩側各500米為重點,積極推動長江及入江支流水岸同治。目前,張家港全市19條入江支流平均水質均已達到Ⅲ類標準。張家港市水務局按照全域推進長江大保護工作要求,尤其在張家港灣建設過程中,立足水務工作職能,充分發揮河長制平臺作用,加快推進水利工程建設,加大水域空間管控力度,高質量推進生活汙水治理,不斷提升長效管護能力。
張家港灣建設,只是該市落實長江大保護工作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張家港市結合環保督查、長江經濟帶審計等工作要求,相繼啟動長江大環境集中整治、河湖「清四亂」治理等行動。截至目前,共整改違法佔用行為39起,完成五友拆船廠、江海造船廠等一批影響環境企業的清理整治工作,整治市級河道「兩違」項目234個,清理亂佔15萬平方米、亂建21萬平方米、亂堆放350餘處。嚴厲打擊長江非法採砂,聯合長航公安抓獲非法採砂團夥11個、採砂船30艘。推動實施雙山島、通州沙西水道等生態修復工程建設,拓展江灘葦地1600畝、綠化林地2790畝。創新開展「清潔家河」行動,著力改善農村河道面貌,助力農村人居環境提升。張家港通過對一系列水環境問題持續發力,確保一泓清水送長江。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共推長江大保護,水務人義不容辭。」張家港市水務局副局長陳杏明說。長江岸堤綠色生態廊道已初步形成,「天藍、水清、岸綠」的沿江生態新徵程已開啟,張家港正在大步向前。
「下一步,我們將堅定『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方向,堅決落實國家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戰略部署,聚力實施美麗河湖建設行動、供排水提質增效行動、滿意度提升行動,努力爭當水務行業標杆,把管河治水工作抓常抓細抓實。」張家港市水務局黨委書記、局長嚴棟興說,「通過我們的專業特長和認真工作,讓港城人民群眾對水生態環境的獲得感更充實、幸福感更真實、安全感更踏實。」
(文字由李豔飛、李坤整理,文字素材和圖片由張家港市水務局提供)
來源:中國水利報 2020年6月12日